APP下载

试议从马克思主义城市思想看中国新型城镇化道路

2019-09-10孙晓慧

世界家苑·学术 2019年3期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

孙晓慧

摘要:近年来,我国为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加快了城乡一体化建设的进程。建设城乡一体化需要对当前的经济结构进行调整,并且首先要推进城镇一体化,既达到实现二元”结构的目的,也达到城乡一体化的建设目标。当前,我国应当在马克思主义城市思想的基础上,对城乡的关系进行分析,根据实际国情,消除城乡间的差异,利用城镇一体化建设实现城乡一体化建设。本文根据马克思主义城市思想,分析了我国新型城镇化道路的建设。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城市思想;新型城镇化道路

现阶段,我国正在由城乡“二元”结构向城乡一体化不断推进。若想加强城乡一体化建设,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是三农问题,解决三农问题不仅能够实现我国城乡一体化建设,还促使社会经济体制发生改变。十九大中,对城乡一体化建设问题提出了新的要求,并明确规划了相关战略,现代化与新型城镇化能推动城乡一体化的建设,尤其是新型城镇化能够加快城乡一体化的建设速度。

1 马克思城乡关系理论

马克思主义城市思想认为,随着社会生产力的不断发展,最终能够实现城乡的融合发展,并且能够消除城乡之间的对立性。马克思认为,尽管向城市集中是资本主义生产的基本条件之一,然而工业资本家希望能够离开由于资本主义生产而造成的城市,希望在农村经营。城市之所以不断出现,是由于资本主义大工业的出现及迁离。由此可以看出,城乡融合是资本主义生产发展的必然趋势。

2 中国新型城镇化道路的内涵

李克强认为,城镇化道路既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实现现代化社会主义的基本条件之一。我国内需潜力需要得到释放,而新型城镇化可以对我国的内需潜力起到释放作用,能够带动经济的增长,加快经济模式的转型。对于新型城镇化来说,其核心为“人”的城镇化,能够通过拉动消费的方式推动城镇发展,改善民生问题,提高群众生活质量。

在看待新型城镇化时使用马克思主义城市思想,可以发现二者在内在逻辑方面存在一致性。首先,二者都认为城市化不仅能够对工业化起到带动作用,还能对经济的增长起到带动作用,城市在不断扩大的过程中,会产生两种效益,一是规模经济效应,二是聚集效应,所产生的二种效应能够使市场范围得到进一步扩大,对社会分工有着极大的帮助,使劳动生产效率得以提升,最终达到推动经济发展的目的;其次,二者对城乡关系演变的规律都有着较为可观的认识,城市发展与农村息息相关,城市在发展中需要经历与农村分离再到融合的过程,由二元转变为一元,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决定城乡关系是否发生演变;再次,二者对城市在发展过程中所产生的问题进行了关注,城市的资源、承载力是有限的,过度承载、过度开发资源,会为城市带来很大的矛盾,需要注重城市的生态文明建设。

3 马克思主义城市思想对中国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启发

3.1 將以人为本作为建设核心

由于城市化现象是由人口流动所产生的,可以这么说,城市化问题即人口流动问题,解决城市化问题相当于解决人口流动问题。近年来,农村剩余劳动力越来越多,大量的农村剩余劳动力不断向城市流入,为城市的发展与管理带来了一定的压力。当前新型城镇化建设将“以人为本”作为发展建设理念,“以人为本”的发展建设理念要求解决城市人口的就业问题、住房问题,关注城市人口的教育问题,改善城市人口的医疗问题,使城市居民生活在三种良好的环境之中,一是良好的制度环境之中,二是良好的社会环境之中,三是良好的工作环境之中。农民工问题是建设新型城镇化道路中的重要问题,我国应当重视农民工问题,解决农民工问题,加快城镇化道路的建设。

3.2 协调城乡发展

马克思认为城乡关系的面貌与社会的面貌息息相关,社会的面貌会随着城乡面貌的变化而变化。社会在发展的过程中出现了很多矛盾,城乡二元矛盾是社会发展中所产生的重要矛盾。马克思主义认为城市化在发展的过程中必然会出现城乡对立的阶段,但是城乡对立的现象会随着城市的继续发展与生产力的提高而消失。我国现阶段的城乡二元发展若不打破城乡发展平衡的状态,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新型城镇化的建设。在城乡基本功能的基础上,对城乡经济资源进行合理的分配,使城乡在各方面能够享有平等的待遇即协调城乡发展。城市应当发挥两大作用,一是经济中心作用,二是文化中心作用,对聚集效应、规模效应不断扩大。除了城市应当发挥作用外,乡村也应当发挥重要作用,农业是一切经济的基础,乡村在农业生产方面应当使用现代经营管理法,扩大农业生产规模。

3.3 建设生态文明

人类经历了农业文明、工业文明,现已发展至生态文明阶段。马克思认为人与自然之间的过程叫做劳动,劳动可以使人以自身的活动来调整与自然之间的物质变换。李比希提出了农业土地新陈代谢的概念,马克思引用了李比希的概念,认为农村土地出现肥力不足的现象、城市出现生态污染的现象主要是由于城乡对立所造成的。在资本主义生产的条件下,中心城市的人口在不断增加,日益增多的人口虽然促进了社会的发展,成为社会发展的动力,但是也打破了人与土地间物质转换的平衡。马克思提出的生态文明思想能够对我国新型城镇化的建设起到指导作用,是我国在建设新型城镇化时的指导思想。城镇化发展不仅促进经济社会发展,还能使人与自然之间保持和谐的关系、城市与乡村之间维持发展的平衡性。新型城镇化建设应当重视生态文明,加强对生态文明的保护,发展绿色产业,协调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实现城乡可持续发展。

4 结论

通过以上描述可以看出,新型城镇化道路是我国必走的道路之一,虽然我国一直在不断建设新型城镇化道路,但是距离目标的完成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在马克思主义城市思想的指导下,我国应当将以人为本作为新型城镇化建设的核心,协调城乡发展并建设新型生态文明,向新型城镇化道路不断迈进。

参考文献:

[1] 孙颖.马克思主义生态观视域下中国新型城镇化建设的人学思考[J].改革与战略,2013(11).

[2] 陆小成.新型城镇化的空间生产与治理机制——基于空间正义的视角[J].城市发展研究,2016(09).

[3] 焦晓云.新型城镇化进程中农村就地城镇化的困境、重点与对策探析——“城市病”治理的另一种思路[J].城市发展研究,2015(01).

(作者单位:哈尔滨商业大学)

猜你喜欢

马克思主义
浅析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学科发展状况
如何科学对待马克思主义
大众化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实现条件
警惕对待马克思主义的几个“隐性”误区
Chinese Attitudes towards the 1995—1996 Taiwan Strait Crisis
王晓晖: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
整体性研究视野下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思考
论马克思主义党建学说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内在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