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慕课的传播现状及趋势研究

2019-09-10闫舜凯展云鹏田之秋刘斯恒骆金鹤

银幕内外 2019年3期
关键词:传统课程教育

闫舜凯 展云鹏 田之秋 刘斯恒 骆金鹤

中图分类号:G21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0316821

一、前言

自2012年以来,“大规模开放的在线课程”即“慕课”在全球大规模兴起,它给传统意义上的高等教育带来了巨大的震撼和影响,同时也引发了我国教育界学习“慕课”的热潮。2018年9月1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强调:“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而面对我国部分地区教育资源分配不均、授课内容有限等问题,“慕课”则在一定程度上打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它既可以实现“优质教育资源共享”,又有利于高校“双一流”建设,促进优质课程的推广和传播。总而言之,在国内,“慕课”的发展是一个热点,但国内对中文“慕课”的学术研究状况既有亮点,也有很大的上升空间。所以对中文“慕课”现状的研究既是我国本土化“慕课”现实发展的需要,也是其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因此,我们从传播学的角度对慕课的传播主体、媒介平台、传播方法、受众接受等方面进行研究,了解慕课教育对传统教育的冲击和影响,展现传统教育与慕课教育有机结合的发展趋势,更全面系统地对慕课平台的教育效果进行评价,提出合理建议,使其能充分利用新媒体媒介资源,更好地服务我国教育事业。

当今社会,大多数大学的本科生都会接触到慕课。然而在慕课平台上的知识传授依然摆脱不了传统教育方式当中的知识“入口”及“出口”,即教师和学生。而在慕课平台的作用下,教师和学生又同时成为了慕课平台的受众。因此,我们在研究这一课题时,首先采用了文献整理法对有关课题进行初步了解和基础性研究;随后搜集并整合“智慧树”等慕课教育平台对吉大学生授课的范围、内容、学科、效果和影响等信息,采用问卷调查及抽样调查的方式对吉林大学各学院的学生发放问卷200余份;同时又对录制慕课的部分教师进行线上线下采访,以此得出慕课平台的使用双方对其的反馈数据;最后,我们通过对数据的分析和研究,为录制慕课教师的选择、教师录制内容的选择以及录制形式的决定提供建议,并进一步探讨慕课教育和传统教育融合并存的重要意义和发展趋向,以便更好地使慕课达到传播目的。

我们的项目成员先后对参与过慕课录制的来自吉林大学的窦可阳、李明辉等老师及来自电子科技大学的王忆文老师进行了采访调查。老师们对慕课课程内容精炼、能让教师更进一步思考自己学科最基本的知识架构、录制课程可反复使用的优势给予充分的肯定,同时也提出了慕课平台所存在的问题。吉林大学的窦可阳老师说:“慕课现在存在的一个问题就是制作不够精良,现在国内的慕课制作公司不太注重编辑,而过于注重销售。还有就是现在的慕课平台有很多系统漏洞,包括智慧树和超星在线这些平台都是这样,这些系统漏洞每个学期都会改,但是一直都不尽如人意。(您提到的系统漏洞具体指什么?)系统漏洞有很多,比如说他们的界面不够友好,比如说账号错了很难删掉必须找管理员才可以解决;功能的开发不够。而且他们导入学生名单、见面课这些功能都不是很灵活。现在面临的困难没有人的困难,就是慕课制作公司的水平不够,所以教师得搭上很多精力,需要去辅助慕课公司去检查。”对于慕课公司课程制作这方面,李明辉老师也提到:“慕课制作公司要使用图片,但是没有自己的图片库,而我也不知道应如何获得图片版权。这个问题很严重。就是绘画和照片都是有版权的,慕课如果公开使用而且有商业性质的话(比如网站、教师有收入)更是应该获得所有图片版权所有者授权的。大公司承担学校项目盈利,应该投资建立自己的图片库,向版权所有者们进行版权购买。但现在似乎都还没有形成这样的机制,所以在公开慕课中很不方便用图片。”

不同于最初我们小组内成员对慕课教育趋势的预估,即“慕课教育的产生会冲击甚至逐步替代傳统教育”,诸多亲历教学工作一线的老师们认为:慕课作为一种新兴的教育教学形式极其有利于“通识教育课”的发展,然而现阶段慕课还有很多要改进的地方和要提高的地方,不可能把现有的传统课程完全替代,所以作为新兴的一种课程形式,他极有可能会与我们的传统课程形式有一个互相沟通、互相促进的过程,不可能是某一种完全替代另外一种。据此,我们提出慕课未来发展的几点趋势:第一,慕课教育学科平衡化。现阶段国内慕课教育还暂时以“素质教育”及“通识教育”为主。对于多数学习者来说,慕课还只是“兴趣课”,是难以将“主要课程”如专业课以慕课形式传授的。因此,慕课教育未来的第一个趋势就是真正提高慕课教育的地位,使“慕课教育促进教育公平”成为可能。第二,慕课制作精品化、分工明确化。从现在反馈的信息看来,很多慕课的制作都还不够成熟,甚至可能仅仅是将传统课程录制下来反复播放而已,停留在“视频制作”这一阶段,而慕课公司的职责、教师的职责、学校教务系统的职责都尚未分工明确,所以,提高慕课的整体制作水平极为重要。第三,慕课教育师生互动性的提高,会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减少慕课教育与传统教育之间的差异,使慕课在传统教育优势的基础上,真正地发挥自己的优势。

我们结合大数据分析推理慕课的普及性、实用性、先进性,实事求是,认真贯彻落实科学研究精神,透过慕课这样一个微观的视角,折射出青少年在现代教育发展下的精神风貌和思想观念,发掘当代学生对慕课的观点态度,从而总结出一代人的行为习惯。这无论是对更好的制作慕课还是让学生更好的吸收慕课知识,或者是对行为学、社会学、教育学等学科的延展性辅助,析当代教育的现状来说,这一课题的调查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也实现了大创研究的真正意义。

猜你喜欢

传统课程教育
《ERP原理与应用》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探索
课程思政在组织行为学课程教学中的探索与实践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
A—Level统计课程和AP统计课程的比较
少年力斗传统
2020未来教育新思维
教育教学
自行车的发明
清明节的传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