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书画鉴定是一辈子的事业

2019-09-10木子

收藏家 2019年3期
关键词:天津市书画天津

木子

2019年2月15日,素有“刘半尺”“神眼”之称的刘光启先生在天津逝世,永远地离开了他衷爱的书画鉴定事业,享年87岁。刘光启先生奔波大半生,日日与书画为伴,直到去世前仍沉迷于书画之中。这首自书《八七述怀》,可谓其一生的真实写照:

退休难得事更忙,

八七老人不寻常。

曾斥白专成一笑,

书画典籍仍满床。

勤奋好学一辈子的坚守终成鉴定大家

刘光启先生于1932年生于河北省冀县,13岁即到北京琉璃厂当学徒,出师后到天津金石山房书画店工作。少年时为生计所迫,没能接受良好的教育,然而在成长中,他却凭着聪明和努力,练就了博闻强记的过人本领。到天津后,他曾随吴玉如、龚望等硕儒读书,可以整部的背《论语》《孟子》,还可以背唐诗宋词、画史、画论。只要看到有用的东西,他就背、记。2014年6月刘光启先生应邀到台湾大学、台湾艺术大学演讲,当他谈起很多年前经他看过的字画,上面的内容、题款、题诗、印章,都能娓娓道来,令在座的师生们啧啧称奇。

“书画鉴定是一辈子的事业”,刘光启先生用一生证明了这句话。在他看来,书画鉴定就是他最大的精神财富。他先后在天津市文物公司、天津市文物管理处、天津市文化局文物处、天津市文物管理中心从事古书画鉴定、征集、研究和文物进出境审核工作。

书画鉴定并非一日之功, “十年能出一个梅兰芳,但出不了书画鉴定家。”当时,十几岁的刘光启进入琉璃厂鉴光阁当学徒,刘九庵也在琉璃厂的悦古斋做学徒。谁也未曾想到,他在这个领域里一待就是一辈子。从刘光启先生的题诗也能看出他对于书画鉴定的坚守, “书画鉴定比较难,终身精力学未全。如今年老方成悟,三分人力七分天。”

从天津市文物公司、天津市文物处,一直到先生去世,依然日日与字画为伴。书画已成为他生命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刘半尺”“神眼”的称谓并不是凭空得来,除了博闻强记的先天优势,更有数十年从未间断的勤学苦练。早年在“文物清理小组”工作的十几年时间里,刘光启先生参与整理文物达220万余件,这种难得的“过眼”经历不但提升了他的眼力,也奠定了他在书画鉴定领域的地位,他历任天津市文物鉴定委员会委员、天津市文物出境鉴定组组长、天津市文化局文物处副研究馆员、天津市政协委员、天津市文史馆馆员。他是最早一批进入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的委员。2009年文化部、国家文物局授予徐邦达、耿宝昌、王世襄、刘光启、吴良镛等21位终生致力于中国文物事业、成就卓著、德高望重的专家“中国文物、博物馆事业出人物”荣誉称号。这一系列头衔和光环,是对刘光启先生的一种肯定和荣誉,更是他肩上的职责和重任。启功曾被问: “先生百年之后,谁能胜任书画鉴定工作呢?”笑答: “天津文物处的刘光启。”可见对其书画鉴定能力的肯定。据国家文物局1986年公布的数字,国家级文物鉴定委员一共54位,精通字画的全国只有7位,其中就包括刘光启先生。随着启功、徐邦达已故,真正够级别的书画鉴定家已寥寥无几。素有“刘半尺” “眼神”之称的刘光启先生自然成了书画藏家信任的权威鉴定家,半个多世纪以来为文博机构征集了许多珍贵书画作品,抢救了大量珍贵文物。

刘光启先生看字画,从动作到神态都很有特点:他一手握轴,边展边送,另一手握天杆随展随卷,一般的画,展一半时,结论就有了,或是“真的”或是“这东西不对”,然后一边卷画轴,一边介绍作者简历,再说作者创作的时间段,如伪,则简要说明理由,前后不过一二分钟,而这则是他长达70多年的书画鉴定实践中练就出来的。

几十年来,刘光启凭着过人的眼力,发掘或鉴定的国家各级文物不胜枚举,比如元末明初杨维桢的《梦游海棠城》、宋人范宽的《雪景寒林图》、六朝写经《大方广佛华严经》、西晋人写经《羯摩经》、唐摹王羲之的Ⅸ寒切帖》《干呕帖》、宋代泥银书《妙法莲华经》、元赵孟頫的《大洞玉经》《水仙》、元钱选的《花乌》等国宝级文物。这些法书名画大部分收藏在天津博物馆,不少已经成为天津博物馆的镇馆之宝。

有意思的事,其中不少国宝级文物都是刘光启从废纸堆里抢救出来的。比如从北京紫禁城流失的国宝——王羲之的《干呕帖》《寒切帖》就是刘光启从堆积如山的纸堆中发现的。上世纪60年代,大量古字画都汇聚到了废品收购站,绝大多数要扔进熔炉里化为纸浆。刘光启的任务是,从浩如烟海的文物中抢救珍贵文物,这无异于大海捞针,但说来也巧,在天津河西区太湖路一家废品收购站,刘光启看到一捆废纸有点特别,打开一看,竟是两幅落款“羲之”的书法作品。其一即是《寒切帖》, 《寒切帖》被认为是王羲之章草神作,笔法简淡,意境高远。另一幅则是《干呕帖》,正是上世纪初被溥仪带出宫后弄丢的两件唐摹王羲之书法珍品。内地现存王羲之书法墨迹(唐摹)只有6件,天津博物馆便藏了2件,这与刘光启先生的功劳密不可分。不仅如此,他从造纸厂抢救回的文物还有六朝隋唐写经、元明清名画等。其中,六朝写经《大方广佛华严经》是刘光启先生不经意之间在农村厕所里发现的。可以说,他对于文物的抢救发掘功不可没,但支撑他的不只是眼力如炬,还有他对文物事业的职责与坚守,以及对传统文化的敬畏和信仰。

傾情培养青年书画鉴定人才 奖掖后学

刘光启先生是书画鉴定大家,阅书画精品无数,眼力过人,但从未参与文物专家的有偿鉴定,更不拿书画鉴定谋取利益。对于这位鉴定大师来说,简单的粗茶淡饭,内心的充盈富足,才是他的日常生活,就是这样一位简简单单、出行靠着自行车的老人,培养出了一大批优秀的鉴定人才,可谓桃李满天下。

刘光启先生鉴定方面的造诣不言而喻,他对于后学的栽培和提携也是有目共睹,全国文博系统的很多业务骨干都是他的学生,甚至他的一些得意门生几乎都已成为各自领域的顶级鉴定专家。如长期从事书画鉴定与研究工作,曾任天津文博院院长、天津博物馆副馆长、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委员的李凯;曾任文化部艺术品评估委员会委员、沈阳故宫博物院文物征集专家组成员、北京匡时拍卖公司副总经理、北京翰海拍卖公司高级顾问赵强;从事书画鉴定30多年,曾任南京博物院学术委员会委员、文物鉴定征集部主任,也是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委员的鲁力。

赵强谈到: “刘光启先生在世时,一提起徐邦达、刘九庵等鉴定大家,言语中是充满敬意的,这让我十分感动。而今,先生驾鹤西去,我们从他身上学到的不只是书画鉴定的知识与经验,还有做人的道理和原则。”

正如国家文物局的唁函中所写,先生的不幸逝世,是我国文博界的重大损失。

猜你喜欢

天津市书画天津
守护天津卫 “疫”线显担当
天津之旅
如果画笔会说话?
The Right Mindset is the Key to Success
《天津之眼》
小小书画廓
天津市海运股份有限公司船期表
天津宝成博物苑
天津市东丽中学“六·五”环境日
书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