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推销员之死》中的现代悲剧观

2019-09-10宋正元

青年文学家 2019年30期
关键词:推销员之死阿瑟米勒

宋正元

摘  要:在《推销员之死》中,阿瑟·米勒(Arthur Miller)呈现了一个不同于古典悲剧和莎士比亚悲剧的悲剧。米勒打破一些传统规则的束縛,创作了这部《推销员之死》,并以此表达了他对现代悲剧的一些见解和观点。

关键词:阿瑟·米勒;《推销员之死》;现代悲剧

[中图分类号]:J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9)-30--01

一、引言

《推销员之死》是阿瑟·米勒的代表作,该剧在风格和题材上都非常新颖现代。这部戏剧主要与米勒的散文《悲剧与普通人》有关,米勒的诗学重新定义了我们的悲剧观。他认为,一个普通人也可以成为悲剧的主角,他的痛苦也可以触动我们的心。

二、现代悲剧观

1. 悲剧不仅属于过去的时代

悲剧不仅仅只属于古典世界或莎士比亚世界,它也可以属于任何时代。随着时代的变迁,悲剧的主体和风格也应随之改变,以满足时代的要求。而阿瑟·米勒正是这一观点的倡导者。当我们看完《推销员之死》这部剧时,我们发现他并没有违反悲剧的基本属性,即悲剧应表现出一种严肃的行为,这种行为本身是完整的,能够唤起人们的同情和恐惧,从而在观众中产生共鸣。

2. 悲剧的其他性质

米勒的《推销员之死》以一些非传统的方式满足了所有关于悲剧基本属性的要求。另外,该剧作家还保留着剧情、人物、思想、辞藻、歌曲、奇观等其他性质。

这出戏的背景很现代。虽然这出戏是1949年开演的,但它的时间在1942年的一个点和1928年的另一个点之间穿梭。米勒对时间的转移处理非常的巧妙,并通过倒叙的方式使人信服。米勒是大萧条时期的孩子,他把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创伤年代戏剧化了。这出戏主要发生在布鲁克林的洛曼家里,但纽约和波士顿的其他地方也被使用,包括酒店房间、威利的办公室、餐馆和威利的墓地。因此,该剧的背景不同于古典悲剧的背景。这出戏的背景不是皇宫,而是可怜的威利之家。

就剧情而言,米勒几乎和古典剧作家一样完美。从结构上看,这出戏像俄狄浦斯王一样情节紧凑。剧情始终紧扣主题,从一开始的威利·洛曼一意孤行,直到他灾难性的毁灭。和古典悲剧一样,他的死也没有出现在舞台上,从而避免了暴力出现在舞台,而安魂曲部分则相当于古典悲剧里的合唱团所发挥的作用。

在希腊的一场悲剧中,歌曲和场面为戏剧增添了美,并帮助创造了悲剧的氛围。在《推销员之死》这部剧中,长笛演奏取代了希腊合唱歌曲,有助于创造演奏环境。

3. 悲剧英雄

《推销员之死》与古典悲剧最大的不同在于悲剧英雄的身份地位。米勒认为,“普通人”可能是悲剧的一个合适的主题,因为悲剧的行为不仅适合国王或王子,而且也适合所有人。威利作为一个普通人,完全可以成为悲剧英雄。虽然作为一个英雄,他并不完全符合传统的标准,但在某些方面,他就是一个悲剧英雄。

一开始,威利不是很好,也不是很坏。他非常热爱家庭生活,也希望看到自己的儿子们取得伟大的成就。但同时他和一个女人有密切关系。因此,他兼具好与坏的品质。但这些元素在本质上又是非常现代的,因为婚外情无疑是一个现代问题。

威利并没有高贵的出身使他能与俄狄浦斯或哈姆雷特这样的英雄有平等的地位,但我们仍然像对待俄狄浦斯、哈姆雷特、奥赛罗和李尔王那样对威利的痛苦作出反应。我们回应他们不是因为他们的出生,而是因为我们在他们和我们之间找到了一种亲缘关系。

4. 悲剧的缺陷

像传统的悲剧英雄一样,威利也有一个悲剧的缺陷,导致了他的崩溃。他的缺点就是他对梦想的痴迷。他总是偏爱表面价值,认为这在这个世界上任何一种成功都是理所当然的。这个错误的观念导致他自杀。他的狂妄、傲慢,以及自大,在于他认为他能在这个社会上达到顶峰。在一个唯物主义的世界里,他已经成为虚假价值体系的一部分。他不愿意被动地服从既定的秩序和价值观,这使他失望。他对自己想要成为什么样的人,以及他希望自己的孩子成为什么样的人有一个固定的想法,而且他不会超越这个想法。虽然在他很小的时候,他就有机会改变自己,变得像他的兄弟本一样,但他选择了不改变。他是个推销员,什么都不做。所以,威利死在了他自己的悲剧缺陷中。

5. 悲剧情怀

威利的堕落是否会引起我们的同情和恐惧,这是一个有争议的问题。关于悲剧的共鸣,米勒说:“当我们面对一个为了自己的人格尊严而愿意牺牲生命的人时,悲剧的情怀就会在我们身上唤起。”就像经典悲剧一样,这出戏也引起了我们的同情和恐惧。我们只能同情威利。他对待生活的态度是错误的,他高估了自己的能力。但他的过错不应该受到如此严厉的惩罚。看到威利的悲剧后,我们也变得非常害怕。威利不仅代表了后萧条时期的美国中产阶级社会,而且代表了我们所有普通民众。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我们无法摆脱生活中不可避免的失败。当这部剧在中国成功制作后,米勒说威利无处不在。威利不是一个古典英雄,而是一个像我们大多数人一样的普通人。我们可以分享他的感受,理解他的困境。因此,威利的悲剧唤起了我们内心的同情和恐惧。

三、结论

当我们把米勒的《推销员之死》作为一部现代悲剧来评判时,我们应该考虑到悲剧的时代、悲剧的主角、悲剧的情怀等特性。

参考文献:

[1]Bigsby, Christopher. 2001. The Cambridge Companion to Arthur Miller [M]. Shanghai: 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

[2]阿瑟·密勒,1986,悲剧与普通人[J].外国文艺(5):88-89.

猜你喜欢

推销员之死阿瑟米勒
接种乙肝疫苗致1例阿瑟反应的报告
没有秘密的树洞
下期主题 和米勒一起画乡村
美国死刑犯:七次躲过行刑,续命33年
预设在戏剧文本《推销员之死》中的语用功能
电影《推销员之死》的艺术悲剧特色
为什么接电话
《推销员之死》中的非语言交际分析
为什么接电话
解读米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