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南非主流报纸习近平治国理政思想报道的研究

2019-09-10苏慧文

国际传播 2019年3期
关键词:中华文明中国梦贸易

苏慧文

【内容摘要】 本研究以2012年11月15日~2018年6月30日为时间段,聚焦南非四大主流报纸——《每日太阳报》、《星期日时报》、《星报》和《城市报》对习近平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的报道,透视南非媒体对此议题的理解和态度。研究发现,《星报》的相关报道量远超其他三家报纸,其中“一带一路”的被关注度和报道量远超其他议题。四家主流报纸的报道以积极客观的倾向为主,报道内容主要体现了对中南关系发展的期待。

【关  键  词】  治国理政;南非;主流报纸

一、引 言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形成了一系列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截至2017年11月,集中收录习近平总书记79篇讲话、谈话、演讲、答问、批示、贺信的著作——《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一卷已出版24个语种,全球发行超过660万册,覆盖世界160多个国家和地区, ①其中包括南非。2009年以来,中国一直是南非的最大贸易伙伴,南非也是中国在非洲的最大贸易伙伴。②南非是金砖国家成员,并且积极响应中国“一带一路”倡议。2017年12月5日~7日,中国驻南非大使馆分别在比勒陀利亚、开普敦举行了两场书评会。南非官员、专家学者纷纷对《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二卷给予高度评价,称这本书拥有“超越黄金的价值”,是“所有政党的卓越指南”。①

基于中国与南非关系发展的现状,本研究以南非媒体为对象,通过分析该国主流媒体对习近平治国理政思想的报道情况,来透视南非对此议题的理解和态度。

二、研究综述

在中国媒体积极进入南非市场的背景下,南非媒体的态度很少为国内所知。针对中南关系的研究,欧亚和朱鹂分析了新闻报道规模和议题类型,较为全面细致地探讨了南非媒体对中国在南非投资的认知和评价。②唐青叶和史晓云从语料库话语分析的角度,分析了2015年习近平主席访非时南非媒体的报道,发现非洲国家反对西方鼓吹的“中国在非洲实行殖民主义”的论调,肯定了中国对非洲的大力帮助,对中非合作前景态度积极乐观。③南非学者赫尔曼 · 魏斯曼著、王曦、申文静翻译、史安斌译审的《作为“金砖伙伴”的南非与中国:媒体视野下的地缘政治转变之探究》一文,通过总结南非主要媒体对“金砖五国”的报道数量和倾向,利用双重认知和比较的方法,分析了南非媒体如何表现“金砖五国”关系、主要媒体平台的记者和编辑如何评价本国的“金砖五国”身份。赫尔曼通过内容分析发现,中国超越其他金砖国家成为南非媒体报道的焦点。从记者和编辑的反馈情况来看,这种趋势会延续下去。在涉及“一带一路”的研究中,学者周亭等的文章《关于南非媒体“一带一路”报道情况的研究》发现,南非主要媒体对“一带一路”的报道总体较为友好,无明显负面倾向,但缺乏有关“民心相通”的报道,而且停留在宏观层面,源自中国权威消息源的报道较少。

目前国内学者针对中国发展理念在南非传播的综合研究较少,大多停留在金砖国家、“一带一路”和两国关系等方面。本研究以2012年11月15日~2018年6月30日为时间段,以南非四大主流报纸——《每日太阳报》(Daily Sun)、《星期日时报》(Sunday Times)、《星报》(The Star)和《城市报》(City Press)为对象,探析习近平治国理政思想如何被南非主流媒体解读和呈现,以了解相关思想在南非的传播情况。

本研究聚焦三个问题:

(1)南非主流报纸对习近平治国理政思想的报道呈现出哪些特点?

(2)南非主流报纸对习近平治国理政思想的报道关注哪些主要议题?

(3)南非主流报纸对习近平治国理政思想的报道倾向性如何?

三、研究方法

本研究采取定性和定量结合的方法,主要是内容分析法和文本分析法。

(一)研究对象

南非的传媒产业规模和现代化水平在非洲首屈一指,平面和电子媒体发展成熟,电台和电视台以多种语言和多套节目向全国及南部非洲国家播出,影响力较大。南非实行新闻自由和开放政策;平面媒体基本上由独立、乔尼克(Johnnic)、全国、新非洲和卡克斯顿(CTP/Caxton)五大传媒集团控制,南非广播公司(SABC)则控制着大多数电视台和电台。

南非定期出版的报刊数量居非洲之首,在覆盖率上与一些新兴传播渠道相比,能影响的人数更多。①相比之下,南非国内的电视、电脑、手机等硬件设备的持有率和互联网的覆盖率等在不同区域存在差异。本研究中“主流报纸”的标准是基于对该报纸的发行量、读者量、覆盖面和影响力的综合判断,因此选取了以下几个研究对象:南非发行量最大的日报《每日太阳报》、发行量最大的周报《星期日時报》、最有影响力的英文日报《星报》以及发行量最大的黑人英文周报《城市报》。需要说明的是,英语和阿非利卡语是南非的通用语言,英语被广泛用于正式场合和商业交流,因此本研究仅针对英文报纸进行分析。

《每日太阳报》是南非发行量最大的日报,2002年创刊,由全国传媒集团下属的“媒体24小时”(Media 24)集团控股。该报内容以社会新闻和广告为主,读者群主要集中在大城市中心或附近区域,读者主要为黑人和工薪阶层。②

《星期日时报》是南非发行量最大的周报,隶属于乔尼克传媒集团,于1906年创立,总部设在约翰内斯堡,该报主要面向南非国内及博茨瓦纳、莱索托、斯威士兰和津巴布韦等周边国家发行。③

《城市报》是南非发行量最大的黑人英文周报,其前身为1982年创办的《金色城市报》(Golden City Press),1983年改为现名。该报总部设在约翰内斯堡,在德班等城市设有分社,面向全国以及莱索托、博茨瓦纳和斯威士兰等周边国家发行。①

《星报》是南非最有影响力的英文日报之一,创办于1887年,总部设在约翰内斯堡,在比勒陀利亚设有分社,隶属于独立报业集团。该报主要在豪登省发行。其读者主要是受过良好教育、经济宽裕和在国内有影响力的人士。

(二)样本选择

本研究以2012年11月15日~2018年6月30日为时间段,从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外交、社会民生六个维度,选取了“中国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文化自信”“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依法治国”“新发展理念/开放型经济/生态文明/美丽中国”“新型大国关系/和平发展/文明互鉴”“一带一路”“人类命运共同体”“从严治党”“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强军战略”十组词条作为检索关键词,利用News Bank数据库的检索功能和Google的高级搜索功能,从上述媒体抓取相关新闻,共获得研究样本196篇。鉴于外媒对关键词的翻译可能与中国官方表述存在差异,检索中也根据现有的翻译进行了关键词的微调。同时,为确保数据获取的完整性,在检索时为每个关键词列出了多种译法,详见表1:

表1  十大關键词条中英翻译对照表

需要说明的是,本研究从News Bank数据库和Google高级检索中,通过关键词定位共收集到的研究文本数量为196个,从中剔除与本研究主题无直接关系,或仅仅提及关键词并未作任何延伸说明的报道,最后获得样本量为128篇。

四、研究发现

(一)报道数量分布

如图1所示,在128篇报道中,《星报》有95篇,占74%;其次是《星期日时报》有15篇,占12%;随后是《城市报》和《每日太阳报》。由此可见,《星报》相较于其他几家主流媒体而言,相关报道数量遥遥领先,而且《星报》的报道对“一带一路”相关议题的关注度最高。

从时间分布上来分析(图2),2012年11月15日~12月31日的报道量大于2013和2014年的全年报道量;2013~2017年,报道量呈递增趋势,2017~2018年报道量达到顶峰。主要原因是2012年11月十八大选举产生了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南非媒体对此的报道较为集中。2017年的报道数量是五年来的峰值。2018年1月1日~6月30日,半年的报道量超过2017年总数的一半。可见,南非媒体对于习近平治国理政思想的报道量呈增加趋势。

(二)主要议题分布

图3数据显示,从总量上看,2012年11月15日~2018年6月30日,南非四大报纸最关注的主题是“一带一路”,共40篇,占总报道量的31.3%;其次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24篇,占18.8%;第三是“中国梦”,共16篇,占12.5%。四家媒体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文化自信”的报道最少,仅2篇;对“人类命运共同体”、“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强军战略”、“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依法治国”和“从严治党”的报道数量分别为6篇、6篇、5篇、4篇,关注度也不高。“新发展理念/开放型经济/生态文明/美丽中国”和“新型大国关系/和平发展/文明互鉴”两大关键词报道量居中。

1.“一带一路”报道分析

南非四大报纸涉及“一带一路”的报道占据了本研究样本的主要部分。中国是南非连续7年的最大贸易伙伴、出口市场和进口来源地,南非是“一带一路”倡议的重点获益国家之一。“一带一路”倡议于2013年提出,2015年正式转入实施阶段。2017年11月17日,多家在南非的中资企业在开普敦签署了《非洲中国企业“一带一路”共同发展联盟倡议书》。①近年来,中南贸易合作以及“一带一路”的合作机会有所增加,相对应地,本研究样本中,南非四家主流媒体的报道主要集中在2017年(22篇)和2018年上半年(14篇)。

在“一带一路”议题报道中,南非主流媒体表达出期待合作却又担忧的矛盾心理。

一方面,多篇报道中大篇幅描写中国开放经济及其带来的合作机会,有的报道中将“一带一路”描述成一种“积极的信号”,例如:

Positive Signals on Chinese Economy ,Good News for SA (《中国经济释放积极信号  中非合作前景喜人》)——《星报》2016年3月23日

Chinese Trade Push Will Benefit Sub-Saharan Markets (《中国贸易将利好撒哈拉以南市场》)——《星期日时报》2017年4月9日

另一方面,南非媒体也在报道中暗示对“一带一路”的疑虑,引用印度和一些欧洲国家反对加入“一带一路”的例子,来强化这种担忧。例如:

China Launches New Silk Road Plan as“Path of Peace” (《中国推出新丝绸之路计划——“和平之路”》)——《星报》2017年5月15日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报道分析

南非四大报纸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报道主要可以分为两个方面,第一是对引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领导人的描写,第二是对“新时代”的着重描写。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相关报道主要出现在2017年10月下旬十九大召开前后,并且总是提及习近平总书记的思想,例如:The congress has established the historical position of the Xi Jinping Thought on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for a New Era as a guiding thought and basic policy to unite and lead our party and people in order to uphold and develop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in the new era.②(大会确立了习近平新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历史地位,是团结和领导党和人民,坚持和发展新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指导思想和基本方针。)

在对“新时代”的描述中,南非主流媒体凸显的特征就是引用中国媒体报道,用词较为准确,例如:“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has entered a new era where from 2020 to 2035 China will strive to become a modern socialist country, and will improve the quality of development.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2020~2035年,中国将努力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并提高发展质量。)——《星报》2017年11月1日

有的报道甚至会更加详细地解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意义,例如:“It builds on and further enriches Marxism-Leninism, Mao Zedong thought, Deng Xiaoping theory, the Theory of Three Represents, and the Scientific Outlook on Development. It represents the latest achievement in adapting Marxism to the Chinese context.”(它進一步丰富和发展了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它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星报》2017年10月19日

3.“中国梦”报道分析

习近平总书记把“中国梦”定义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并且表示这个梦“一定能实现”。南非媒体在报道中没有提及“复兴”“实现”等关键词,而是将“中国梦”和其他的议题联系起来——经济、贸易、中华文明、历史等。

在报道“中国梦”时,南非媒体使用最多的关键词是“prosperity”(繁荣),并辅之以中国的贸易出口量、经济增长速度等数据,最终塑造出历史悠久、国运昌盛、经济发展、贸易兴旺的中国形象,总体以正面积极报道为主,例如《星报》2016年2月7日的报道《龙的传说》(“Dragon’s Tales”)。同时,南非媒体还会将“中国梦”的主题融入期待“中南合作”的报道中,例如《星报》2017年10月5日的报道《想象一个不一样的南非》(“Imagining A Different South Africa”)。

另外,南非媒体频繁提及中国“脱贫”成就,并大力赞扬中国脱贫成功是其他国家的榜样。这表明南非在探索发展的过程中非常看重中国的经验,并报以学习的心态。

(三)报道倾向分析

为了考察南非主流媒体对习近平治国理政思想的报道倾向,本研究对搜集到的128篇文本进行了倾向性分析。

1.报道倾向的定义

积极:对于报道中出现支持、双赢、帮助、有利等关键词,如help、win-win、benefit、share、better life等,本研究将此类样本归为积极倾向。

客观:本研究将包含set、open、spell out等事实描述性词语的报道列为客观类别。

消极:对于报道中出现威胁、风险或担忧等关键词,如threat、crisis、concern等,本研究将其定义为消极倾向。

2.态度编码结果

根据以上编码统计,本研究搜集到的128篇文本中,积极倾向报道占比39.84%,客观报道占比46.88%,消极报道占比13.28%,可见积极和客观态度远远高于消极态度的占比。

图4  南非四大报纸报道倾向性分布

五、结 论

本文通过对南非四家主流报纸——《星报》、《每日太阳报》、《星期日时报》和《城市报》在2012年11月15日~2018年6月30日对习近平治国理政思想的报道进行了分析,有如下发现:

(一)报道量

首先从报道总数看,四家报纸总报道量为128篇,对比其他国家,如英国、美国、澳大利亚等国媒体,数量上还是偏少,与中南关系发展的态势不够匹配。另外,与其他三家报纸的报道量相比,《星报》的报道量遥遥领先,这与它是最有影响力的英文日报,而且读者主要是受过良好教育、经济宽裕和在国内有影响力的人士等因素相关。

(二)报道议题

南非主流报纸最关注的三个议题分别是“一带一路”、“中国梦”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三个议题占报道总量的62.5%,有绝对优势。其中,“一带一路”是最受关注的议题,报道中表达出的是期待合作却又担忧的矛盾心理;从“中国梦”的角度看,南非媒体大力赞扬中国共产党“为人民服务”的初衷,提倡向中国学习如何“脱贫”;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角度,南非媒体塑造了一个善于改革、有远见有能力的中国领导人形象,并暗示中国将在习近平总书记的带领下走进美好的“新时代”。

(三)报道倾向

四份南非主流报纸对习近平治国理政思想的主要议题持积极和客观态度的报道数量远超持消极态度的报道,其中,消极报道主要涉及对“一带一路”的担忧和猜疑,这种担忧很大部分源自两国实力的对比。

作为南非的最大贸易伙伴,中国一直以来都与南非保持着友好互助的关系。政府间各项协议的签订为双边关系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如今“一带一路”建设的进展也在客观上推动中南关系走向深入。在中国持续发展、中国价值观不断向外传播、中国故事不断被讲述的过程中,及时了解中国形象的“他塑”,有利于及时做出传播策略的调整和改进。

基于本文的研究,习近平治国理政思想的国际传播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加强:

第一,在议题上,“从严治党”“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依法治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文化自信”“人类命运共同体”等重要议题很少见诸南非媒体。中国媒体可以主动增加解释,向南非传播目前缺乏的、关注度低的议题。

第二,在渠道上,对南非进行国际传播,应考虑如何借助该国传播媒介进行有效传播。报纸是南非覆盖面最大的新闻源,建议加大对南非地方报纸的影响。此外,由于南非国内不同区域的电视、电脑、手机等硬件设备的持有率和互联网的覆盖率不同,建议针对不同区域的特定受众制定传播策略以提高有效性。

第三,在消息源上,本研究发现南非主流报纸所引用的消息源大多数来自路透社、美联社、《华盛顿邮报》等欧美主流媒体,很少直接引用《人民日报》、新华社等中国主流媒体的消息来报道中国的事件和价值观。在这方面,中国主流媒体可以主动设置议程,积极向南非传播。

(责任编辑:胡洁)

猜你喜欢

中华文明中国梦贸易
汉字三千年
人类挑战自然的传说
中日韩贸易数据
疫情中,中俄贸易同比增长
说算筹
中日产业内贸易的实证分析
中日产业内贸易的实证分析
俄罗斯汉学研究400年:与中华文明对话
中美今日重开贸易磋商
美媒:非洲人欲在华追求“中国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