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沙特主流媒体习近平治国理政思想报道的研究

2019-09-10范帅帅刘欣路

国际传播 2019年3期
关键词:利雅得理政治国

范帅帅 刘欣路

【内容摘要】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外交等领域提出了一系列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为探究这些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在沙特的传播情况,本研究以《利雅得报》为对象,从报道总量、主题、倾向性等维度,分析其在2012年11月15日~2018年6月30日期间如何从十大议题角度对习近平治国理政思想进行报道,并对报道最多的三个议题进行详细分析。研究发现,《利雅得报》对习近平治国理政思想的报道总量较少,且主要集中于“一带一路”、“从严治党”和“美丽中国/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发展理念”三大议题上,报道倾向总体上呈正面,但也不乏负面报道。

【关  键  词】  治国理政;沙特;国家形象

一、引 言

沙特阿拉伯王国是具有重要地区和国际影响力的阿拉伯和伊斯兰国家,在世界经济、政治、能源、安全、宗教等问题上都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近年来,随着中国“一带一路”倡议的推进和沙特“2030愿景”的实施,中沙各领域合作不断拓展和深化。2016年,中沙建立全面战略伙伴关系,两国关系向更高水平、更宽领域、更深层次迈进。沙特已成为中国维护国家安全、推进全方位对外开放以及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的重要合作对象。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外交等诸多领域提出了一系列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这些新思想、新观点和新论断,深刻回答了新的历史条件下党和国家发展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集中展示了这一届中央领导集体的治国理念和执政方略。

在融媒体时代,信息传播呈现出速度快、范围广、影响力大、交互性强的特点。大众传媒成为人们了解外部世界的重要渠道,对优化国际舆论环境、构建国际话语权、塑造国家形象和提升国家软实力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沙特作为中东地区的大国,其媒体影响力和辐射作用已经超越本国,扩展到整个阿拉伯国家。沙特主流媒体对习近平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的报道,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中国对沙特乃至对阿拉伯国家的形象构建、话语权建设,进而对中沙关系、中阿关系产生影响。本研究以沙特最重要的纸媒之一——《利雅得报》为对象,综合分析该报对习近平治国理政思想报道的数量、议题分布、报道内容、报道倾向等问题,并对报道强度最大的三大主要议题进行详细分析,力求得出较为客观的结论。

二、研究综述

国内学界对阿拉伯媒体关于习近平治国理政思想传播情况的系统性研究相对单薄。截至2018年11月,中国知网载录的相关学术论文共5篇,研究内容主要为“一带一路”倡议和“十九大”在阿拉伯媒体中的报道情况。

现有成果多以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相结合的方法,从报道量、报道主题、话语分析、倾向性分析等维度研究相关内容在阿拉伯媒体中的呈现状况。例如,孟炳君在《沙特阿拉伯主流媒体对“一带一路”倡议的认知》一文中,以沙特三大日报——《利雅得报》《麦地那报》《半岛报》的沙特国王访华报道中涉及“一带一路”倡议的新闻语篇为语料,综合解读沙特主流媒体对“一带一路”倡议的认知。作者认为,沙特主流媒体从本国视角强调沙特在倡议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并将其塑造为“一带一路”的“密切关注者”、“重要参与者”及“互利共赢者”。①武仲元在《浅析阿拉伯主流媒体中的中国国家形象——基于半岛电视台(2016~2017)报道的分析》中认为,半岛电视台呈现的是“经济快速发展、国际地位不断提升,然而在政治、外交及社会领域存在较多问题和麻烦”的中国国家形象。同时,作者也指出,随着卡塔尔外交政策及其与相关国家关系的变化,半岛电视台的立场和观点可能会带有较为浓厚的政治色彩,其能否代表阿拉伯主流舆论有待考察。①陈杰、绽戾燕在《阿拉伯媒体中的中国形象分析》中选择《金字塔报》、《利雅得报》和半岛电视台这三家阿拉伯世界具有代表性的媒体,解读中国在阿拉伯媒体中的国家形象及其形成过程和成因。作者通过研究三家媒体对“中国崛起”和“人民币汇率”这两个主题的报道和评论,发现西方媒体各种版本的“中国威胁论”和“妖魔化”中国的报道方式在阿拉伯媒体中较为少见,中国在阿拉伯媒体上的形象基本是趋于正面和积极的,负面和消极之处相对较少。②黄慧在《阿拉伯媒体的“一带一路”报道倾向研究》中利用数据库进行定量分析,认为阿拉伯媒体对于“一带一路”的报道经历了从少到多、由浅入深的变化,且以正面报道为主。中阿双边合作机制、中阿双方高层互访、中阿经贸合作等因素对于提高阿拉伯媒体对“一带一路”的关注度和正面报道比例都具有积极作用。③韩博和薄立伟在《阿拉伯媒体十九大报道及中国国家形象研究》中详细解读了阿拉伯主流媒体的十九大报道文本,发现阿拉伯媒体经常使用正面、积极的词句报道中国经济、军事、治国理念,塑造了中国充满智慧、强大、崛起的国家形象。但也有少量报道刻画了中国负面的国家形象。④

总体来看,学者对沙特媒体的习近平治国理政思想报道的研究相对较少、议题范围相对较窄。鉴于此,本研究選择十大议题,力图较系统地考察习近平治国理政思想在沙特主流媒体中的传播状况。十大议题包括:中国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依法治国/法治中国、从严治党、“一带一路”、文化自信、军事强国/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和平发展道路/新型大国关系、人类命运共同体、美丽中国/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发展理念。具体研究问题如下:

第一,2012年11月15日~2018年6月30日期间,《利雅得报》对习近平治国理政思想的十大议题报道总量有多少。

第二,在考察时间段内,《利雅得报》对十大议题报道的分布情况如何。

第三,在考察时间段内,《利雅得报》最关注的三大主要议题是什么。

第四,在考察时间段内,《利雅得报》对最关注的三大主要议题的报道倾向是什么。

第五,在考察时间段内,《利雅得报》对最关注的三大主要议题报道的倾向性有何规律。

三、研究方法

本研究以《利雅得报》为对象,以2012年11月15日为考察起点,以2018年6月30日为考察终点,研究十八大以来沙特主流媒体对习近平治国理政思想报道的发展变化,对报道文本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归纳其中的特点与变化趋势。

(一)研究对象

《利雅得报》创办于1965年,是沙特本土发行量最大、阅读量最大、发行范围最广的阿拉伯语报纸。该报在沙特首都利雅得编辑、出版、发行,主要受众为沙特政府官员、军官、专业人员、高校及宗教机构学者、商人等群体。同时,该报在全球设有58个记者站,发行范围涵盖全部海湾阿拉伯国家合作委员会国家,以及伊拉克、黎巴嫩、埃及、叙利亚、约旦、摩洛哥、英国、法国等国,并覆盖美国部分州。1998年,《利雅得报》官方网站正式上线,并成为阿拉伯国家访问量最多、点击率最高、受众最广的新闻网站之一。

(二)样本选择

本文从政治、经济、文化、军事、外交、社会民生六个维度,选取了“中国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依法治国/法治中国”“从严治党”“一带一路”“文化自信”“军事强国/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和平发展道路/新型大国关系”“人类命运共同体”“美丽中国/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发展理念”十组词条作为检索关键词,在《利雅得报》官方网站进行阿拉伯语检索,共获得研究文本274篇。

鉴于阿拉伯语的语言特点以及阿拉伯媒体对本研究所选取关键词的翻译可能与中国官方表述存在差异,加之中国官方对关键词译法的不断调整,为确保数据获取的完整性,本文在检索时为每个关键词列出了多种译法,以尽量减少检索的误差。

四、《利雅得报》习近平治国理政思想报道分析

(一)报道量分析

图1数据显示,在2012年11月15日~2018年6月30日期间,《利雅得报》对习近平治国理政思想的报道共274篇。从时间上来看,2012年11月15日~2013年12月31日共19篇报道,占总量的6.93%;2014年31篇,占总量的11.31%;2015年28篇,占总量的10.22%;2016年66篇,占总量的24.09%;2017年87篇,占总量的31.75%;2018年上半年43篇,占总量的15.69%。总体而言,《利雅得报》对习近平治国理政思想的报道量较少,但呈增长趋势,2012年11月~2015年,报道量处于低水平,2016年以后报道量显著增多,并于2017年达到高点,表明沙特主流媒体对相关议题关注度明显提升。

(二)报道议题分布

图2数据显示,在本研究考察期间,《利雅得报》对“一带一路”、“从严治党”和“美丽中国/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发展理念”三个议题的报道量最多,分别占总报道量的54%、12%和12%,对“和平发展道路/新型大国关系”和“文化自信”的报道量次之,分别占比7%和6%,对“中国梦”“军事强国/国防和军队现代化”的报道量较少,分别占比4%和3%,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依法治国/法治中国”和“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报道量最少,仅各占1%。

由此可见,《利雅得报》对习近平治国理政思想十大议题的报道呈现不均衡态势,“一带一路”是该报关注的主要议题,这是因为沙特非常重视中沙经贸合作,特别是“一带一路”倡议与沙特“2030愿景”的对接。该报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依法治国/法治中国”和“人类命运共同体”三个议题的关注度处于较低水平,原因可能是:一方面,中沙政治文化、意识形态存在较大差异;另一方面,“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在国际社会提出的时间还不长,暂未得到沙特媒体和民众的广泛关注。

(三)三大主要议题报道内容分析

《利雅得报》对“一带一路”、“从严治党”和“美丽中国/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发展理念”三大议题的报道量占据了十大议题报道中的较大比重,因此,本文对这三个主要议题的报道内容进行具体分析。

1.“一带一路”

图3数据显示,《利雅得报》对“一带一路”倡议的报道量基本呈逐年上升趋势,于2017年达到最高点。值得一提的是,2016年,该报对“一带一路”倡议的报道量陡增,由2015年的14篇增长为2016年的41篇。由此可见,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深入推进,沙特主流媒体对该倡议的关注度不断提升。在考察期间,《利雅得报》对“一带一路”倡议的报道量占据了该报对习近平治国理政思想报道总量的半数以上,表明“一带一路”倡议已经成为中沙兩国合作与交流的关键点。

从“一带一路”议题报道的内容上来看,《利雅得报》主要聚焦于以下四个方面:

第一,中国“一带一路”倡议与沙特“2030愿景”的战略对接。2013年9月,“一带一路”倡议正式提出;2016年4月,沙特正式发布“2030愿景”。自此,《利雅得报》将报道焦点转向中国“一带一路”倡议与沙特“2030愿景”对接,关注这一背景下的经贸合作、政治互信和文化交流等议题。例如,一篇题为《“2030愿景”与“一带一路”倡议共创美好明天》的报道指出,作为当前国际舞台上的重要经济力量,中沙两国分别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和“2030愿景”将极大地促进两国之间的政治互信、经贸合作、文化和人文交流,两国将携手共创美好明天。①一篇题为《愿景与道路》的报道指出,沙特“2030愿景”与中国“一带一路”倡议是在新的国际形势下提出的具有时代意义的倡议和战略,二者的提出对实现中沙两国经济转型,促进共同发展意义重大。②《“一带一路”倡议与“2030愿景”战略互补》对“一带一路”倡议进行了细致分析,指出该倡议与沙特“2030愿景”相辅相成,有利于实现中沙双方的互利共赢。③

第二,“一带一路”框架下的中沙经济合作项目。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落实与深化,中沙经济合作项目推进顺利,《利雅得报》的许多报道围绕这一议题展开。《阿美公司寻求在中国发展其成品油投资 预计投资额将超过240亿里亚尔》一文提到,在“一带一路”倡议背景下,沙特阿美石油公司与中石化投资100亿美元兴建沙特延布炼厂,设计加工能力达每天40万桶,该项目是中石化首个海外炼化项目,是工艺最为先进、运行最为安全稳定、见效最快的一家企业,成为“一带一路”建设的典范性项目。④《沙特阿美和朱拜勒与延布皇家委员会与两家中国公司签署合作协议》一文报道了在“一带一路”倡议推动下,沙特阿美石油公司与中国北方工业公司和中国银川育成投资有限公司签署合作协议,推动在华建设石化项目。⑤ 《沙特基础工业公司与中国市场:在富有成效的历史关系中迈上新台阶》一文详细报道了沙特基础工业公司与中国相关企业合作的历史、现状、重点项目,并对未来前景作出了展望。⑥

第三,不断深化的中沙全面战略伙伴关系。《利雅得报》对“一带一路”倡议的报道,既聚焦微观层面的具体项目,又关注中沙战略伙伴关系的丰富内涵。《建设“一带一路”与加强中沙合作》指出了“一带一路”倡議的提出和实施有利于加强中沙两国在能源、经贸、基础设施、核能、航天卫星、新能源、人文等领域的合作,促进两国实现共同利益,维护世界的和平与发展。①《中沙经济转型中新的合作机遇》一文提到,“一带一路”倡议是中国基于新的国内外发展形势提出的倡议。中沙两国全面战略伙伴关系建立,标志着两国关系迈向新阶段。但这一关系应在加强经贸合作的基础上,进一步丰富“战略性”内涵。当前,中国和沙特都处于经济转型时期,在“一带一路”倡议背景下,转型中的两国不断深化各领域的合作,迎来诸多新的合作和发展机遇。②

第四,对“一带一路”倡议国际影响的评价。《利雅得报》发表多篇评论文章,对“一带一路”倡议的国际影响进行分析。题为《“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世界在等什么?》的评论文章指出,“一带一路”倡议是中国提出的以经贸和基础设施建设为基础的、连通亚非欧三大洲的发展方案,崭新的愿景、厚重的历史遗产、世界性的赞誉,以及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等理念值得世界关注。③题为《中国倡议:表象与实质》的文章引发沙特读者广泛关注,该文指出,2013年,美国总统奥巴马在第二任期开始“重返亚太”,加大对中国在政治、经济、军事上的遏制,因此开放连接60多个国家的经济走廊是中国对美国的回应,当前世界正处于历史上重要的大变革时期,这一倡议如果成功,未来30年中国将同“二战”后的美国一样,将自己置于全球秩序的核心位置。④《利雅得报》发表题为《“一带一路”——世界发展的黄金机遇》,指出“一带一路”倡议为世界提供了不可忽视的投资和经贸发展机遇,“一带一路”为世界带来的是更快速的投资、更健全的基础设施网络、更强的发展动力和互利共赢。⑤

综合分析《利雅得报》对“一带一路”倡议的报道,可以发现,该报对“一带一路”议题的绝大多数报道持正面立场,认为“一带一路”战略有利于沿线国家和全球经济发展;但也有个别引自西方媒体的报道持负面立场,认为该倡议的提出和实施意在使中国称霸全球,是霸权主义野心的体现。

2.“从严治党”

《利雅得报》对“从严治党”议题的报道量位居该报对习近平治国理政思想十大报道议题第二位,报道总量为32篇,占比12%。《利雅得报》对“从严治党”议题在六个时间段的报道量分别为9篇、4篇、4篇、2篇、11篇和2篇,数量上以十八大和十九大召开后的一段时间居多。

通过分析《利雅得报》对中国共产党“从严治党”议题的报道文本,可以发现该报相对客观地报道了腐败大案和反腐背景下的一些社会现象。报道认为,中国的反腐风暴呈持续态势,并没有放缓的痕迹。①

此外,该报也从中国共产党加强从严治党的角度进行了分析。题为《中国:调查一名腐败高官》的报道指出,中国正掀起一场强有力的反腐运动,中国共产党在寻求自身的改革和治理。②《北京警告官员过度吃喝》报道了中纪委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出台相关规定整治官员违规公款吃喝,认为中共中央从宏观、微观两个层面入手切实治理腐败行为,加强党的建设。③

3.“美丽中国/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发展理念”

图5数据显示,《利雅得报》对“美丽中国/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发展理念”议题报道总量为32篇,在六个时间段的报道量分别为2篇、6篇、12篇、5篇、5篇和2篇,呈先增后减的变化趋势,于2015年达到高点,这与“美丽中国/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发展理念”在2015年10月被纳入“十三五规划”有直接关系。

图5  《利雅得报》“美丽中国/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发展理念”报道量分布

从报道内容上看,《利雅得报》对这一议题的报道主要集中在环境保护方面,其中“空气质量”“雾霾”“节能减排”“新能源”等成为该类报道中出现的热词。该类报道主要分为两部分,其一是中国环境污染问题的报道,其二是对中国应对环境污染举措的报道。

具体来看,该报对中国环境污染严重问题的报道较多。一则题为《尽管雾霾红色预警,北京市民仍不在意》的报道说,研究表明,雾霾已经成为影响中国社会安定和人民健康的一个重要因素。①题为《雾霾笼罩中国上海》的文章报道了上海市雾霾污染达到当年来的最高水平,政府因为空气污染蔓延到全国各地而要求建筑工地和部分工厂停工限产。②题为《研究显示:洁净空气每年可挽救300万中国人》的报道发布了一项刊登在一本英国医学杂志上的研究,该研究分析了2010年1月~2013年6月期间,中国38个大城市死亡率与空气污染之间的关系。③

与此同时,该报对中国治理环境污染的举措也进行了报道。题为《为应对环境污染,北京加大车辆限行力度》的报道提到,为了应对严重的雾霾问题,北京加大了对出行车辆的限行力度,并指出,近年来北京不断采取措施,加强对空气污染的管制,限制煤炭使用力度,并严控高排放车辆,鼓励新能源汽车的推广和使用。①《中国对高污染钢铁厂采取惩罚措施》报道了中国出台一系列管理和惩罚措施,治理钢铁企业对环境的污染,并指出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为了应对环境污染,积极出台相应措施,保护水、大气和土壤资源并取得实效。②《中国国家主席:气候协定的制定应考虑到经济发展差异》一文报道了习近平主席对气候问题的表态,认同习近平主席提出的主张——《巴黎协议》应该有利于照顾各国国情,讲求务实有效,应该尊重各国特别是发展中国家在国内政策、能力建设、经济结构方面的差异,不搞“一刀切”,应对气候变化不应该妨碍发展中国家消除贫困、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合理需求,要照顾发展中国家的特殊困难。③

(四)三大主要议题报道倾向性分析

为了考察《利雅得报》对习近平治国理政思想主要报道议题的态度,本研究对该报三大报道议题的213篇文本逐一进行了倾向性分析。经统计,《利雅得报》对“一带一路”议题的149篇报道中,正面报道为125篇,占比83.89%;对“从严治党”议题的32篇报道中,正面报道为14篇,占比43.75%;对“美丽中国/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发展理念”的32篇报道中,正面报道为15篇,占比46.88%。此外,综合三大主要议题来看,在总共213篇文本中,正面报道有154篇,占比72.3%。由此可见,《利雅得报》对习近平治国理政思想三大主要议题的报道总体是积极的、正面的。

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持续推进,《利雅得报》对其的报道更加倾向于正面性。相比之下,该报对“从严治党”和“美丽中国/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发展理念”议题的正面报道指数相对较低。从图6的变化趋势中可以发现,对“从严治党”的正面报道指数较为稳定,于2015年达到顶峰;从该报对“美丽中国”的正面报道指数变化可以看出,《利雅得报》对中国生态文明建设议题的正面报道指数存在波动,表明随着相关理念在中国党和国家重要文件中的正式提出,沙特主流媒体对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认可度有较大提高,与此同时,环境改善也非一夕之功,对中国环境事件的报道仍然见诸沙特主流媒体报端。

(五)报道倾向性规律分析

在衡量报道倾向性时,需要考虑到多种影响因素。事实上,外媒有关中国议题的报道,通常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如意识形态、政治立场、外交关系、不同阶段国际国内形势和报道素材获取方式等。一般而言,若该媒体的政治立场和意识形态可以与报道对象国相协调,该媒体所属国家与报道对象国关系较为融洽,那么该媒体对报道对象国的相关报道可能会存在正面报道倾向。反之,若该媒体的意识形态、政治立场与报道对象国针锋相对,或者该媒体所属国家与报道对象国交恶,那么该媒体对报道对象国的相关报道可能会存在负面报道倾向。沙特近年来“向东看”倾向明显,尽管两国在文化、国情等方面差异显著,但双方深化战略伙伴关系、加强战略对接的意愿明确,这使得以《利雅得报》为代表的沙特媒体涉华报道倾向性以正面为主。

此外,不同阶段的国际国内形势对报道倾向性有着较大的影响。例如,2013~2015年,阿拉伯世界持续动荡,转型期的阿拉伯国家亟须恢复政治秩序、发展经济、改善民生。中国改革开放的成就和治国理政经验,自然而然地为阿拉伯国家所关注,此时,为阿拉伯国家提供发展机遇的“一带一路”倡议便更容易被阿拉伯国家进行正面报道。但是,在2012~2014年,俄罗斯和中国多次在联合国安理会就叙利亚问题相关决议投出反对票,引发急切盼望叙巴沙尔政权下台的沙特等阿拉伯国家的强烈不满,此时,沙特媒体对中国议题的报道负面倾向较多。事后,中国方面曾多次强调,中国在叙利亚问题上投反对票,并不意味着中国在这一问题上支持哪一方,而是中国要坚持自己在国际事务中的准则和底线,中国一贯强调尊重别国的主权,尊重别国人民对自己发展道路的选择。

五、结语与讨论

本研究通過对沙特主流媒体《利雅得报》在2012年11月15日~2018年6月30日期间对中国“一带一路”“从严治党”“美丽中国/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发展理念”等十大议题报道进行数据和文本分析,有如下发现:

(一)报道量

在考察时间段内,《利雅得报》对习近平治国理政思想十大议题的报道总量为274篇,平均每天0.13篇。这表明沙特《利雅得报》对习近平治国理政思想的关注度总体上处于较低水平,习近平治国理政思想在沙特的传播效果需要进一步提升。然而,在考察时间段内,《利雅得报》对习近平治国理政思想的报道量总体上呈上升趋势,表明沙特主流媒体对习近平治国理政思想及中国议题关注度明显提升。

(二)报道议题

《利雅得报》对“一带一路”“从严治党”“美丽中国/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发展理念”的报道量占总量的78%,其中对“一带一路”议题的报道量最多,占总量的54%。由此可见,沙特主流媒体《利雅得报》对习近平治国理政思想十大议题的报道呈现出不平衡态势,“一带一路”“从严治党”“美丽中国/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发展理念”成为沙特主流媒体关注中国议题的焦点。

(三)主要议题报道内容

《利雅得报》对“一带一路”议题的报道主要集中在中沙经济合作项目进展、中国“一带一路”倡议与沙特“2030愿景”对接、不断深化的中沙关系和沙特对“一带一路”倡议的评价四个方面。对“从严治党”议题的报道主要集中在腐败现象等议题,该类报道大多为中性报道和负面报道,主要呈现中国腐败现象的严重性。此外,也有部分报道持正面态度,主要阐释对腐败现象的惩治和加强党的建设等内容。对“美丽中国/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发展理念”议题的报道聚焦中国环境保护议题,该类报道主要分为两部分,其一是阐述中国环境污染问题的报道,其二则是对中国应对环境污染举措的报道。

(四)报道倾向性

《利雅得报》对习近平治国理政思想三大主要议题的报道总体上是正面的、积极的。对“一带一路”的正面报道远远多于负面报道,而对“从严治党”“美丽中国/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发展理念”两大议题的正面报道数量相对较少。由此可见,对于不同议题,沙特媒体报道的倾向性具有明显的差异,表明中国在进行习近平治国理政思想对外传播时应避免“一刀切”,而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五)报道倾向性规律分析

在中沙全面战略伙伴关系不断深化的背景下,意识形态、政治立场等差异没有成为影响《利雅得报》有关中国议题报道倾向性的主要因素。但同时,不同阶段的国际国内形势的变化对报道倾向性有着一定的作用。因此,在习近平治国理政思想对外传播过程中,要考虑到国内外形势和意识形态差异,选取合适的报道方式,注重与外媒的合作与对话,引导其客观、全面报道中国相关议题。

2018年8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强调,“把握大势、区分对象、精准施策,主动宣介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动讲好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故事、中国人民奋斗圆梦的故事、中国坚持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故事,让世界更好了解中国。”①当前,在国际社会“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已经成为我国提升软实力、积极参与国际新秩序建立和提升国际竞争力的重中之重。然而,不少外媒对中国的报道仍存在一定程度上的曲解或误读。根据统计数据,以《利雅得报》为代表的阿拉伯媒体对习近平治国理政思想的关注度并不高,且对具体议题的关注度极不平衡。这就需要我们在进行对外传播时,找对方法,把握分寸,尽可能客观、全面地展示中国,减少外媒对中国的偏见与误读。本文谨提出以下四个方面的思考和建议:

第一,采取恰当的话语方式,构建当代中国话语体系。在进行对外传播时应考虑到不同民族和国家间的文化背景、价值观念、利益关切和思维方式差异,针对不同对象国采取不同的传播策略和话语方式。例如,西方国家和阿拉伯国家在意识形态、价值观念、思维方式和语言方面有着明显的差异,因而不能将对西方国家的话语方式应用于阿拉伯国家。在构建中国话语体系时,既要讲清中国的历史传统、基本国情、制度优势、人民意愿和发展进步,又要不讳言发展中面临的诸多困难和问题,在国际话语和对外交流中努力做到用公共的“道”讲公认的“理”,找到中外双方精神的共通点、思想的共享点和情感的共鸣点。

第二,加强中外媒体间的对话与合作。媒体是进行对外传播的重要窗口,单纯通过本国媒体进行对外传播往往难以达到传播效果,而利用外媒为中国发声是习近平治国理政思想对外传播的重要途径。此外,与援引或转载文章相比,外媒驻华记者对中国进行实地考察更有助于形成客观、全面的报道,因此,应进一步加強中外媒体和相关部门间的机制性合作,定期组织媒体人士、专家学者进行专题考察互访,有意识地推动习近平治国理政思想“走出去”“走进去”。

第三,增强新闻的可读性。在对习近平治国理政思想进行对外报道时,找到好的报道切入点从而使新闻报道更具可读性和吸引力十分重要。为此,要做到陈情和说理结合,贯“道”于故事之中;语言和形象结合,寓深刻道理于生动形象;共识和个性结合,将读者想读的与说者想讲的相结合,巧妙增进共鸣;价值与文化结合,互相尊重,求同存异,以理动人,以文化人。政治理念的传播比一般意义的文化传播更加讲究技巧,例如把中国改革开放四十年来发生的精彩“故事”展现出来,可以很好地吸引阿拉伯受众,而这些故事中自然包含着习近平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

第四,突出重点,注重全面。以《利雅得报》为代表的阿拉伯媒体对习近平治国理政思想的报道在议题分布上呈现出不平衡性,对三大主要议题的报道量高达78%,而对“人类命运共同体”“依法治国/法治中国”等议题的报道量极少。由此可见,一方面,阿拉伯媒体对部分中国议题的关注度极高,这些议题可能与阿拉伯国家有着较高的相关度或契合度。为此,要继续保持对阿拉伯媒体高度关注的相关议题的对外传播,将之作为习近平治国理政思想的传播重点;另一方面,阿拉伯媒体对习近平治国理政思想尚未予以全面关注,应增强在一些报道量较少议题上的塑造力和引导力,将“希望受众了解什么”和“受众希望了解什么”更好地结合起来。

(责任编辑:张颖)

猜你喜欢

利雅得理政治国
排列问题中的顺序处理
灯塔颂歌
韩新政府成立百日:文在寅谈治国理政重要目标
露胎印花罐
基于大国视角的中国治理问题与习近平治国理政思想论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