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图书馆信息化与人本管理结合的探讨

2019-09-10孙晓云

科学导报·科学工程与电力 2019年31期
关键词:人本管理图书馆信息化

孙晓云

【摘 要】文章针对现代科技高速发展的今天,分析了在信息化背景下,图书馆需要一个完善的图书管理系统来实现对图书书目、图书借阅、用户查询进行统一实时管理,实现图书馆文献信息资源高度共享,必须应用现代信息技术科学地开发信息资源,提出图书管理系统设计的构想,系统数据库由功能模块设计、读者管理等模块构成。同时需要结合人本管理的优点,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提高服务意识,才能把图书管理工作做得更好;让图书发挥最大的效用。

【关键词】图书馆;信息化;人本管理

随着信息的发展,图书馆作为社会重要的信息资源基地,国家信息基础设施和资源的提供者,对信息化、网络化浪潮的冲击更为敏感。现代技术的迅猛发展,全球网络化浪潮的兴起,一个以计算机技术、网络通讯技术、光纤技术、数字卫星技术为主要信息传输载体的新信息环境己在我国形成。

一、图书馆信息化管理的趋势

所谓信息化的图书馆,即利用现代的信息技术对有较高价值的图像、文字、语音、影像、软件、影视、音响等多媒体信息进行收集、整理、组织、规范加工和压缩处理等,将其转化为数字化信息,通过计算机网络技术将其进行高质量的保存和管理,再通过网络技术进行经济、高效地传播和接收,使用户无论在何时何地都能够从网上享受到各种信息服务。

二、图书管理系统的需求分析

根据图书馆的实际情况,设计图书管理系统主要满足图书借阅者、图书工作人员和图书管理人员三个方面的需求。

1、图书借阅者的需求

读者对系统的需求主要是查询个人借阅图书的情况、个人信息的修改、查询图书馆的藏书等;读者可以直接通过系统查看图书馆图书情况,如果读者根据本人借书证号和密码登录系统,还可以进行本人借书情况的查询和对部分个人信息的维护。但读者只能查询本人的借书情况和维护个人信息。所以该系统不但满足了读者的要求,还保护了读者的个人隐私。

2、图书管理员的需求

图书管理员对读者的借阅及还书要求进行操作,同时打印借书或还书报表给读者查看确认;图书管理员有修改读者借书和还书记录的权限,所以需对管理员登陆本模块进行更多的考虑。在此模块中,图书管理员还可以为读者添加借书记录或是还书记录,并打印生成相应的报表给读者查看和确认。读者基本信息的输入包括读者编号、读者姓名、读者性别、联系电话、联系地址等。图书信息的输入包括图书编号、图书名称、作者姓名、出版社名称、出版日期、图书类别、图书页数、关键词、备注信息等。

三、图书管理系统设计

1、系统数据库设计

所谓数据库是指长期存储在计算机内的、有组织的、可共享的数据集合。数据库是以某种文件结构存储的一系列信息表,这种文件结构使您能够访问这些表、选择表中的列、对表进行排序以及根据各种标准选择行。数据库通常有多个索引与这些表中的列相关联,使我们能尽可能快地访问这些表。设计一个含有图书编号、图书名称、类别代码、作者姓名以及出版社等内容的表,然后再考虑这些内容是否可以组织在一起。同时还可以设想保存的其它信息包括书籍的借还处罚等内容。

2、功能模块设计

本系统主要完成读者管理,图书管理,图书流通管理,权限管理等功能模块的设计。

“读者管理模块”的功能是对读者的类别进行设置和对读者的档案进行管理。主要是针对不同的读者类型设置其借书的数量。并据此创建一个读者类别信息表。对于读者的档案管理,是在该读者办理图书证的时候对该读者相关信息的登记,并且读者借书证号要唯一的绑定一个用户号,并据信息创建一个读者信息表。

“图书管理模块”的功能是对图书的类别进行设置和对图书的档案进行管理。对于图书的类别进行设置近似于对读者的类別进行设置。图书的档案管理实际上是对每一个本书的信息进行登记,并据此创建一个图书信息登记表。

四、坚持服务以读者为本,加强信息化科学化管理

1、图书馆应增强服务意识,转变服务观念

图书馆的工作重心应从“书本位”向“人本位”转移。读者不再是图书馆的客人,而是图书馆真正的主人。网络信息时代日新月异、瞬息万变的信息世界,图书馆服务如果停留在收藏和墨守陈规的借还上,那么最终将被这个多变的时代所遗弃。图书馆工作人员必须从根本上更新观念,工作的中心则放在“用”上,图书馆的整个业务环节,应该自始至终贯彻“以人为本”的思想。

2、培养读者的情报意识和文献检索利用能力

在当今信息时代,各类文献资料不仅在数量上以惊人的速度增长,类型也日益丰富。如果不掌握知识宝库的钥匙,就不能全面把握各学科研究领域的历史、现状和发展趋势,图书馆的教育形式比课堂教育更具有主动性、灵活性和选择性,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独立创造和开创的能力。图书馆要与时俱进,积极适应知识导航员,信息筛选员,网络管理员等多重角色于一身的趋势,培养读者的文献检索能力。

五、提高馆员素质,塑造人本创新的现代化信息管理

图书馆最主要的资源是人力资本,当前数字化网络化战略资源是人力资本,而人力资本又通过人的知识、技能、经验和熟练程度来体现,对图书馆来说优秀的图书馆员将成为当代图书馆最重要的资源和首要财富,馆员是图书馆信息库的建造维护者,具有创新精神的馆员又恰恰是图书馆内的发展动力。只有有了优秀馆员才能发扬“以人为本”的精神,服务于社会。

1、网络环境下图书馆员必备的信息素质

超前的信息观念,敏锐的信息意识。在信息网络社会中,信息遍布各个角落,图书馆员的信息意识若不强,就不能对信息作出迅速的反应,从而影响信息的传递速度和使用的时效性。因此,图书馆员必须具备创新的思维模式,对信息要有敏锐的反应力,能在平时习以为常的事物中发现信息,这种对有用信息的快速发掘和对潜在事物的超前挖掘能力是树立信息观念,强化信息意识,开发信息资源的基础。

2、图书馆员应具备创新能力

图书馆要向现代化信息化发展,必须通过培养一批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才干的人才来实现,而创新馆员人才的培养必须要贯穿于人才培养的始终。时代的发展已证明,只有创新和“人本”精神的发扬,社会才能进步,图书馆才能不断地满足读者用户的需求。尤其高校图书馆未来必然是一个研究型、开放式、电子化、高度文明的现代化图书馆,使其真正成为高校的信息中心,社会教育中心及科研的重要基地。

总之,由于现代图书管理工作的复杂性,特别是图书种类繁多、媒体形式复杂和管理工作模式变革等,传统的图书信息管理方式很难适应。应当根据图书馆管理的实际情况,开发出图书馆管理系统软件,同时发挥图书馆管理人员的主观能动性,做好服务工作,才真正能够把图书馆的工作做好,满足图书借阅者的需求,提高了图书管理工作效率,使图书发挥最大效用。

参考文献:

[1]罗朝胜.Visual Basic程序设计教程[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2。

[2]任玉梅.加强高校图书馆科研服务职能的探讨[J]晋图学刊,2004(3)23-2

(作者身份证号码320902196403300512)

猜你喜欢

人本管理图书馆信息化
月“睹”教育信息化
月“睹”教育信息化
月“睹”教育信息化
“一核三轴”:信息化时代教学管理模式的探索
图书馆
煤矿企业人本管理模式下的职工培训教育创新研究
关于煤炭企业实施人本管理的思考
浅析高速公路系统职工福利体制
论人本管理的发展及实现路径
去图书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