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铁路工程临时用地土地复垦研究

2019-09-10王辉

科学导报·科学工程与电力 2019年31期
关键词:土地复垦铁路工程研究

王辉

【摘 要】我国现行铁路建设对临时工程用地的土地复垦没有统一的设计技术规范和因地制宜的可借鉴的设计思路。本文主要从铁路建设临时用地原有生态环境功能恢复的角度,通过实际案例剖析,旨在结合区域气候特点和地形地貌为铁路等大型临时工程建设后期的土地生态功能恢复以及复垦土地资源的综合利用提供可借鉴的思路。研究结论:铁路建设过程中除路基、站场等永久占地外,对于取弃土场、便道、施工营地等临时工程对沿线土地功能的破坏,通过结合不同地类及地形地貌采取相宜的土地复垦技术方法和措施能较好地恢复原有土地的生态功能。

【关键词】铁路工程;临时用地;土地复垦;研究

引言

铁路建设将不可避免的占用大量的临时用地,其面积达总用地面积的五分之一,需贯彻执行“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实保护耕地”的基本国策,最大限度的对因铁路建设而遭到破坏的临时用地进行科学合理的复垦及环境保护,这对实施土地可持续利用、恢复和改善生态环境、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节约型社会、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土地复垦的概念及原则

土地复垦是指在生产建设过程中,因挖损、塌陷、压占、污染破坏的土地和洪灾、滑坡崩塌、泥石流、风沙等自然灾害损毁的土地,采取整治措施,使其恢复到可供利用状态的活动。例如,在生产建设过程中,因挖损、塌陷、压占等原因造成的土地破坏,采取整治措施,使其恢复到可供利用状态的活动。

土地复垦在20世纪50年代末称其为“造地复田”,随着时代的发展,土地复垦的内涵在扩展。1988年11月8日国务院颁布的《土地复垦规定》主要内容包括:土地复垦实行“谁破坏,谁复垦”的原则,用地单位和个人承担土地复垦义务,没有条件复垦或者复垦不符合要求的,应当缴纳土地复垦费。随后,国家相继发布实施《土地复垦条例》和《土地复垦条例实施办法》等相关法律法规。

二、土地复垦质量要求

根据《土地复垦方案编制规程》(TD/T1031-2011)和《土地复垦质量控制标准》(TD/T1026-2013)的规定,按照地方土地整治工程建设标准,根据土地适宜性评价所确定的复垦单元,提出相应的复垦质量要求。

2.1耕地复垦质量要求

(1)地形

1)地面坡度不宜超过6°;2)田面高差应小于±5cm。

(2)土壤质量

1)有效土层厚度大于60cm,土壤具有较好的肥力,土壤环境质量符合《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15618-1995)规定的Ⅱ类土壤环境质量标准;2)土壤容重不大于1.35g/cm3;3)电导率不低于3dS/m;4)土壤质地较好,无污染和大砂砾,砾石含量不高于5%,能够保墒保水保肥。5)pH值在6.5~8.5之间;6)有机质含量不低于1.5%。

(3)配套设施

根据相关土地整治工程建设标准,配套设施标准如下:

1)灌溉标准取设计保证率为75%。2)农田防洪标准不低于10年一遇,设计暴雨历时和排水时间为:1日暴雨旱作区从作物受淹起3天内排至田面无积水。

(4)生产力水平:3年后复垦区单产面积产量,达到周边地区同土地利用类型中等产量水平,粮食及作物中有害成分含量符合《粮食卫生标准(GB2715)。

三、土地復垦存在的问题

虽然近年来我国在土地复垦顶层制度设计和标准技术规范制定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逐步建立键全了土地复垦工作机制,但在项目推进和政策落实上还存在不少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一)重视不足。《土地复垦条例》第十三条规定“土地复垦义务人应当在办理建设用地申请或者采矿权申请手续时,随有关报批材料报送土地复垦方案。土地复垦义务人未编制土地复垦方案或者土地复垦方案不符合要求的,有批准权的人民政府不得批准建设用地,有批准权的国土资源主管部门不得颁发采矿许可证”。

(二)职责不清。一些省(区)的市级土地复垦工作管理部门比较分散,土地复垦职责分散在耕保、地政、矿政等多个部门,一些市、县土地复垦方案的审查及监管工作由不同的部门负责,业务归口不统一,工作边界和职责不明晰,不利于工作统筹管理和沟通衔接,出现相互推诿现象,导致工作推进不力,政策落实不到位。个别省(区)线性工程的土地复垦率不足20%。

(三)落实不到位。《土地复垦条例》第三条规定“生产建设活动损毁的土地,按照"谁损毁,谁复垦"的原则,由生产建设单位或者个人负责复垦。但是,由于历史原因无法确定土地复垦义务人的生产建设活动损毁的土地,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负责组织复垦”。

四、土地复垦措施

3.1工程技术措施

(1)表土剥离

由于长期的耕作、种植,表土层相对较厚且分布较为均匀,土壤熟化程度较高,临时占用的耕地、园地、林地、草地应在施工结束后恢复原地类,表土剥离时应将表层土全部剥离利用,便于恢复时快速恢复土地生产力。

(2)表土防护

表土剥离后,应堆放在临时用地边界线附近。表层剥离土应妥善保存,不外运,不破坏,设置标识牌。为防止雨水冲刷,应做好表土防护,如苫盖,草袋防护等。

(3)表土回填

临时用地使用期满,在清理表层杂物后,进行表土回填,

(5)土地翻耕

为满足农作物耕作需求,增加土壤通透性,利于作物生长和农民耕种,应对复垦后耕地进行土地翻耕。

(6)灌排工程

为使项目区布局合理,确保耕地种植条件,结合临时用地复垦项目区周边灌排设施系统,考虑项目区域原有灌排工程现状,设计灌排沟渠。

铁路用地是铁路企业依法征用,是保证铁路运输生产和铁路建设的基础性要素,铁路企业要依法保护好铁路用地,依法维护铁路用地权益。

五、应用现代技术

首先,应用材料技术。土地整理、复垦后,极易出现水土流失现象,植被生长会缺少水分,此时,应用保水剂技术能够解决这一问题,并提高水分利用率。除此之外,可以应用PVC材料技术,这类材料具有防潮湿、质地较轻、施工便捷、隔热等优点,应用这类材料于地膜覆盖技术,能够提高林木成活率,为林木生长提供充足水源。其次,应用生物技术。土地整理、复垦工作结束后,土壤微生物量较少,不能为植物生长提供充足的微生物元素,导致土壤肥力下降,弱化土地生产力。基于此,应用微生物技术能够为土地提供适量的细菌肥料,确保微生物快速生长。再加上土地为多样性生物提供生长环境,为合理规划景观,优化生态系统,需要做好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针对人为破坏行为及时治理。为此,应将生物物种引进、种植工作具体落实,并提高生态系统对外界抵御作用,从整体上提高矿区土地生态恢复能力。最后,应用3S技术。3S技术即利用RS技术获取土地整理与复垦图像,利用GPS技术准确定位土地整理与复垦位置,利用GIS技术完成制图任务和空间分析任务。结合应用3S技术,动态掌握土地整理进程以及土地复垦效果,以便为土地修复工作提供切实可行的指导。3S技术能为土地整理和土地复垦提供有力工具,最终能够提高土地修复效率,大大提高土地资源利用率。

结束语

综上所述,铁路土地复垦问题始终使社会要面临的一个最关键的问题,目前形势下,针对现存的诸多问题,如何妥善解决好应该作为相关管理者的工作重点。只要在当前的发展方向上能够稳步地开展,在今后必将取得很好的成绩。同时鉴于各地区的实际情况不同,也有必要开展土地改革工作。尤其是面对高速城市化的发展形势,土地资源的供需矛盾更加的突出,在这种情况下,加强土地管理,促进土地复垦和开发整理,对于优化土地资源配置,实现土地资源的高效利用具有重要意义,有利于推动可持续发展社会的建设。

参考文献:

[1]杨锐锋 等.铁路工程临时用地土地复垦研究[J].工程科技.

(作者单位:蒙西华中铁路股份有限公司)

猜你喜欢

土地复垦铁路工程研究
谁说小孩不能做研究?
Applications of Deep Mixing to Earthquake Disaster Mitigation
A Thought:What have We Learned from Natural Disasters? Five Years after the Great East Japan Earthquake
对周期函数最小正周期判定法的研究与应用
基于供应链管理的铁路工程造价控制研究
浅谈保险的理赔清算
铁路隧道施工风险管理技术及应用研究
阜新破产煤矿用地复垦问题与对策
煤矿开采的实践与探索
铁路工程总承包项目施工管理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