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农网配电智能化改造现状与措施

2019-09-10汪泓

科学导报·科学工程与电力 2019年31期
关键词:智能化措施

汪泓

【摘 要】随着我国经济发展以及城镇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农网配电结构和规模也有了很大的改进。目前,为了满足城镇经济发展对电能的需求,提高农村电力系统运行的稳定性和可靠性,促进我国电力实业的持续发展,电力企业对农网配电智能化改造与发展逐渐重视起来。本文就对农网配电智能化改造现状及措施进行深入探讨。

【关键词】农网配电;智能化;改造现状;措施

现如今,农村居民对电力的需求量也在不断增加,因此,农村的配电网络整体结构以及范围也得到了很大的改善,提高了农村居民的电力使用质量,而这也是发展农村配电智能化的重要基础。农网配电智能化是当下农网配电改造的一个重要方向,而在对农网配电进行智能化改造的时候,往往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以及物力,且需要很长的时间。就目前来看,在进行农网配电智能化改造的时候,仍然会受到其他各因素的影响,很大程度的限制了配电智能化改造质量,使其安全性及稳定性得不到有效的保障,极大的影响了农村经济的发展。只有将这些影响因素彻底解决,才能使农网配电智能化改造顺利进行,才能使改造质量得到提升。

1、智能改造的作用

智能电网主要是指可以全面系统的对设备的运行、使用年限进行管理,整合实时地生产、运用信息的电网系统,并且这种智能电网具有能够加强能源的利用率、优化能源结构、提高客户增值等优点。农村配电网智能化改造是组成智能电网的一个重要的部分,主要是为了不断提高和升级农村的电网发展和建设。因为一直以来农村的配电网结构都呈现出复杂、散乱的缺点,所以只能进行农村智能电网改造才能使农村摆脱过去那种分散的电网结构,并且在农村实行智能电网可能比在城市中实行具有更大的价值和意义。农村配电网智能化改造不但能够有效地提高农民的经济收入,还能适应农村的经济发展。因为随着社会和经济地不断发展,农民家庭中的家用电器也越来越多,因此配电网的智能化改造可以有效的满足农村能源的发展和需求,实现农村的工业和现代化农业发展,从而有效地开发和整合农村的能源发展,不断提高农村清洁能源地利用率。总之,农村配电网的智能改造可以有效的缓解农村电力系统目前面临的困境,开发利用新型的清洁能源,有效地提高能源的利用率,从而不断发展农村经济。

2、农网配电智能化改造的现状分析

2.1无法准确预测农网配电负荷

现在是智能化、自动化管理的高科技时代,对于农网配电来说,它的配电管理水平存在很大的缺陷,比如农网配电负荷无法准确预测的问题给供电系统供电计划带来了很大的困难,虽然在农网配电负荷预测中有很多预测方法,但是由于一些预测方法受很多外界因素的影响,得不到准确的预测结果。目前,应用比较多的是电力弹性系数法,这种方法简单,但是因素也比较多,所以应用该方法对农网负荷进行预测是非常不准确的。为了提高农网配电的负荷需要加强农网配电智能化的改造,改造中由于农网配电系统的一些设施不完善,智能化系统管理也不严谨,所以使农网配电智能化系统不能在农网配电中广泛应用,尤其是在一些偏远的地区仍然应用比较陈旧的农网配电技术,这也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我国电力企业全面发展的步伐。

2.2智能化硬件设施支持较弱

对于农网配电智能化改造来说,它的改造必然需要硬件和软件系统的支持,而硬件系统支持薄弱的话,农网配电智能化在发展和改造的过程中必然会受到很大的阻力,所以农网配电智能化改造中硬件系统支持如果不加强,很难提高农网配电智能化水平,进而也不能满足电力系统电能供给的要求,在农村电力系统长期的供电过程中,配网智能化得不到及时的更新和改进,就会降低电力系统配网供电的安全性和可靠性,从而造成农村停电现象频繁发生。

2.3配网中供电设备管理不当

电力系统中配网供电的可靠性是近来电力企业管理的重点工作,在对电力系统中配网供电可靠性管理过程中,新旧设备的更新换代管理是在所难免的,但是实际管理过程中,往往由于新旧设备的更新管理不到位,新旧设备难以整合,时常有供电信息不对称、网络传输能力差的情况发生,从而影响了配网自动化技术的实施和发展,所以在面对配网供电可靠性和安全性问题时,一定要解决好新旧设备的整合问题,以保障电力系统供电的正常运行。

2.4供电能力不足

农网配电中存在的供电能力问题受地理位置的影响,因为在农村各级变电站之间的距离相对较远,并且由于农村经济不是特别发达,电压等级也不高,随着农村用户家用电器以及一些耗电设备的增加,配网负荷严重不足,较长的输送距离和较低的电压,超负荷使得农网供电能力严重受到限制。

3、农网配电智能化改造措施

3.1提高供电能力,使其均衡化

在农网配电智能化改造中,相关人员要提高农网配电系统的安全性与可靠性,还要提高其自动化程度和智能化水平。如此农网的配电负荷需求才能得到满足,供电才均衡,农网出现的故障也能得到自动控制,农村中的大面积、长时间停电故障会减少许多。在农网配电智能化供电能力提升中,电力企业还应满足用户用电需求,使电量输送量增多,停电故障减少。要达到此发展目的,相关人员需要提高配网智能化程度,以智能化优势来改善供电能力。在正式改造中,相关人员还应采取先进的预测方式预测用电负荷量,保证其预测精度,还要区分农村用户昼夜的用电需求量。这些预测数据要应用在供电站建设及供电站间距控制中。农村用户分布不均,用电不规律,相关人员要保证供电站分布形式与用户用电现状相适应,如此供电电能电压才不会失稳。在用电高峰期,相关人员还要做好供电管理工作,使电网承载能力提升。在用电低峰期,相关人员也要做好调整工作,使电网自身调控能力增强。

3.2加強配网智能化技术软件的维护管理

智能配电网利用的信息技术主要依赖于相关的技术软件,在农网智能化改造中,软件也会面临升级需求,以不断满足农网配电系统的智能化要求。农网智能化改造的可靠性与软件维护管理水平有很大关系,有许多软件在应用中会出现功能错误或偏差问题,相关人员需要对其进行不断校正和修改,使其在配网自动化中起到重要作用。智能化技术软件越完善,配网智能化控制力度越大,供电能力越强。相关人员在管理维护技术软件时,还应结合相关的智能化技术,以使两者相匹配。

3.3完善配网智能化设施

农网配电智能化改造目的是提高配网的智能化程度与可靠程度,这些目的需要依赖信息技术及其他的网络技术。相关人员需要利用这些技术完成用电信息采集以及供电系统检测监测工作,相关的智能化设施会为这些数据提供共享应用平台,相关人员要利用智能化设施分析数据,从数据中获悉用电系统的负荷变化情况,还要借助这些数据完成农网配电分配设计工作。综合以上种种工作任务,都离不开智能化设施的辅助,所以相关人员在农网智能化改造中,应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力度,使相关的智能化设备种类齐全,数量得到满足,性能和质量也得到保证。在智能化建设改造中,相关人员要定期对智能化设施以及供电系统进行检查,看智能设施是否有更换升级的必要。当供电系统智能化要求提高时,比较落后的相关设备就要面临淘汰结果,相关企业还要及时更换操作灵敏度较高、智能化程度高的设备。如此农网配电智能化系统运行才安全可靠。

4、结语

综上所述,农网配电的智能化改造是未来农网配电的重要发展趋势,从国家对农村供电的投力度上来看,也有了明显的增加,提高农网配电的供电水平,满足农村的正常用电需求。结合农网配电智能化改造中存在的制约因素,提出了针对性的措施,能进一步弥补原本供电网络的不足,改善农村用电环境。

参考文献:

[1]郑波,李红利,高广峰,等.110kV综自变电站智能化改造工程的实践与探索[J].智能电网,2014(04):18-22.

(作者单位:国网山西省电力公司晋中供电公司)

猜你喜欢

智能化措施
解答排列组合问题的几种常用措施
转炉炼钢脱磷原理及措施
一种智能化移动学习系统的设计思考
智能化仪器仪表的翻转课堂设计
分析放疗科辐射防护措施及安全管理模式
求函数零点个数的措施
解答高中数学问题的几个常用措施
成套智能化装备技术在制浆造纸行业的应用
基于Moodle平台的语文阅读教学“智能化模式”初探
基于Moodle平台的语文阅读教学“智能化模式”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