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文学、艺术研究的人类学转向

2019-09-10文闻

青年生活 2019年32期
关键词:人类学文学艺术

文闻

摘要:如果我们作一个比较粗浅的划分,那么在20世纪以前,文学、艺术学都在各自的历史沿革中逐渐有了自身学科严格的概念和研究对象的区分。文学、艺术(艺术学)的概念从一种混合繁杂的概念中逐渐成为专门、独立的概念。但是,在20世纪以后,受知识全球化和现代思潮的冲击,让人们不断的反思专门化研究文学、艺术学是不是站在一种客观的视角上的立场,因而催生了文学、艺术向人类学转向的特点,在我看来,文学、艺术学与人类学的互相渗透让我们可以站在更高、更为整体的立场上对文学、艺术学和人类学的研究成为可能。

关键词:文学;艺术;人类学

一、文学、艺术学和人类学的各自发展历程

首先,看艺术学。艺术最早是作为一种技艺与手工艺等技艺并没有太多的区分。《庄子.天地篇》说:“能有所艺者,技也”;科林伍德说:“古拉丁语中的ars,类似希腊语中的的技艺,是一种生产性的制作活动。”[1]后来,艺术品被逐渐作为一种非实用性目的的精神产品而区别于一般的技艺,才形成了专门的艺术和艺术学研究。其次,看文学。中国文学和西方文学一样,最早都算是一种文章或文字之学。如《论语.先进》中说,“文学,子游,子夏。”又如《墨子.天志中》说:“上将以度天下之王公大人为刑政也,下将以量天下之万民为文学出言谈也。”这里的“文学”指包括典章制度在内的文献知识,它只是区别于一般言语。相比于文学、艺术学,人类学算的上一个新兴的学科。“人类学”一词被写作“Anthropology”,是“Anthropos”和“Logos”两词的混合,简言之是研究人的科学。早期的人类学家将人类学定义为一种专门研究人躯体的科学。如托皮那1876年在他的著作《人类学》一书中给人类学定义是:“人类学是博物学的一个分支,为研究人及人种的学问。”[2]当然,人类学如果以作为研究“人的科学”是近代的事,但是作为没有学科专门化的“人的问题”的却古已有之。比如贯穿原始社会乃至文明社会的“神创论”就不同程度的在各个国家出现过影响。

二、文学、艺术模糊性和开放性概念的认识

20世纪以来,文艺评论家和艺术评论家们也不再固步自封,他们对艺术、文学的概念充满着不确定的态度。贡布里希在《艺术的故事》中提到:“实际上没有艺术这种东西,只有艺术家而已。只要我们牢牢记住,艺术这个名称用于不同时期和不同地方,所指的事物会大不相同,只要我们心中明白根本没有大写的艺术其物,那么把上述工作统统叫做艺术倒也无妨。事实上,大写的艺术已经成为叫人害怕的怪物和为人膜拜的偶像了。”[3]贡布里希根本性的否认了大写的艺术,这和20世纪兴起的“惯例说”颇为相似,他相信艺术品之所以有意义,乃在于人对艺术的标准是一种约定俗成的已有认识,而与艺术作品本身无关。

在文学领域,后现代主义对“文学”以及文学的本质也采取了一种历史的、非本质主义的开放态度。伊格尔顿说:“一部作品开始可以作为历史或哲学而存在,后来被逐渐列入文学;活着开始时作为文学,后来慢慢因其考古学的意义而受到重视。有些原文生来就是文学的,有些赢得文学性,还是有些是把文学性加上去的,就次而论,后天比先天重要得多。”[4]那么,我们不禁要问,是什么力量,让艺术家和文艺评论家们不能再正视单纯的“文学”“艺术”等概念?过去,我们将文学作为一种单纯当作文學来研究,只强调其独立自足的一面,这当然有所收获,但是这势必造成盲点。徐新建老师在《文学人类学的中国历程》一文中例举了中国文学的所关注的问题有缺失,例如“中国文学的民族多样性明显缺失。这也就是很多学者尖锐批评的现行的中国文学史基本上仅只是汉语文学史和汉民族文学史。”[5]这样研究文学,无论在内容还是种类都有很大的缺失(当然还有其他诸多因素)。

对于文学、艺术而言,那种所谓的正统文学、正统艺术以伊格尔顿的话说是“不是你来自何处,而是人们怎样对待你”,这种正统的确立只是由于人们的管窥之见所确立的,这难道不是一种自欺欺人吗?

三、文学、艺术的人类学转向

与文学、艺术学相似,20世纪以来,人类学也在全球化进程的大潮流下变得更加开放。早在地理大发现和殖民扩张活动时期,人们就对其他国度的民俗、趣闻感到十分好奇,通过积累越来越多的关于其他地域人群的资料和信息,又经过科学人类学将大量的资料整合为科学逻辑性的理论知识。这个时候,人类学学者们虽然仍然以自笛卡尔以来主体对待客体的形式对待着人类学的材料,但不得不指出,这种求异的思想已经在萌芽。到了知识全球化时代,人们开始认识到,不同种族和文化的人,都是具有同样本质的人类大家庭中的成员,他们彼此并没有高下之分,可以和平相处、平等互补。加之,各民族对自身文化的反思,又找到其他民族的优点和自身的缺陷。因此,从跨国的、跨文化和全球视野去考察本土实物的观点、以他者的眼光看世界的世界观就变得尤为迫切。人类学的求异思维变得更加明显。与空间相平行的另一方面,从时间上而言,人们对原始部落的人类学研究也产生了深刻的兴趣。人们看到,原始的思维,原始人的生活令人感慨,人们并不需要在理性文明的束缚之下才过的更好。

在理论上,文学和艺术打破了单纯以文本、艺术作品审视,单纯从民族的文化意识出发的方式,取而代之的是一种整体的“文化”观。“文化”概念让我们可以摆脱自己自身将自己意识强加于研究对象的探究方式,从而力求从特定的文化编码中解码特定的文化体系。这种把文化视为文本的方法不再效法自然科学,追求普遍规律,而是努力建立精微的解读技巧,以求对特定文化设身处地的理解。

如上所述,20世纪以来的各种思想和视野的变化,让文学、艺术和人类学向着开放性发展。文学、艺术学与人类学的互相渗透让我们可以站在更高、更为整体的立场上对文学、艺术学和人类学的研究成为可能。

参考文献:

[1]科林伍德:《艺术原理》,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5年,第6页.

[2]转引自叶启晓:《人类学概论》,商务印书馆,2012年,第7页-第8页.

[3]贡布里希:《艺术的故事》,范景中译,广西美术出版社,2014年,第15页.

[4]伊格尔顿:《文学理论概论》,王逢振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8年,第10页.

[5]徐新建:《文学人类学历程》,西南民族大学学报,2012年.

猜你喜欢

人类学文学艺术
视觉人类学视域下的民族志摄影、保存和传播
街头“诅咒”文学是如何出现的
纸的艺术
文学小说
从梅里亚姆的界定看民族音乐学的学科本质
因艺术而生
艺术之手
爆笑街头艺术
文学
什么是人类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