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接合部”缘何成了“百花园”

2019-09-10王俊文张一鸣

教育家 2019年37期
关键词:新农上海市同学

王俊文 张一鸣

上海市金山区古镇朱泾,绿色葱茏如水墨晕染。清晨,琅琅书声顿挫抑扬在新农学校,这所九年一贯制学校80%的学生都是外来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地处原朱泾、新农两镇的接合部和交汇点,是一块不折不扣的教育“洼地”。面对薄弱的基础,上海市新农学校校长顾燕同她的团队不等不靠,内强素质、外树形象,构建“生态环境”,突出“农”字品牌,在乡村学校特色教育治理这一领域走出了一条可喜之路。2017年5月,学校被上海市教育部门命名为“上海市科技教育特色示范学校”,同年12月被评为“全国生态文明教育示范学校”……真正从“洼地”变成了“百花园”,顾燕也被评为上海市“三八红旗手”。

抓住契机,扭转学校形象

2013年,顾燕刚上任时,面临着学校发展的瓶颈期。如何克服困难、凝聚力量,成为摆在顾燕面前的一道难题。“当时我也曾犹豫过。一方面,正在从事的党建工作有声有色,干得非常舒心;另一方面,新学校底子薄,就算下大力气也不一定有成效。” 顾燕坦言,从1988年幼教毕业从教以来,她历经了小学、初中、高中等多个岗位的历练,已经将个人得失看淡,于是她毅然接过重担。“要做就要做到最好,我的个性就是追求完美。”

增强凝聚力,首先要加强教师队伍建设。2014年,金山区教育工会举办教工合唱比赛,顾燕看到了教职工凝心聚力的好时机。顾燕深知,学校的人心凝聚、精神提振需要一个“大奖”来突破,来鼓舞。她希望利用这次大合唱的机会,展现新农学校的“精气神”。从以往来看,农村学校想要在这样的比赛中崭露头角是一件不容易的事。于是顾燕“另辟蹊径”,指导工会把学校里平日喜欢哼唱的男教职工们,甚至食堂工作的“炊事班长”都动员起来,组建了一支清一色的男教工合唱队。她特地聘请了专业指导老师,帮助大家克服困难排练,提高合唱水平。每次排练,她都在现场给教职工们“打气”,大家也深知这次合唱比赛意义非凡,都铆足了劲要在这次全区教师队伍“大检阅”中一展新农学校教师的新风貌。功夫不负有心人,这支合唱队不负众望,从70多支队伍中脱颖而出,捧回了金奖。自此,教师的积极性得到极大激励,精神面貌焕然一新,鼓起了前所未有的干劲。

利用寒暑假,顾燕带领学校班子成员遍访所有教职工。走访中,一些老师流露出想要有更多机会外出学习的意愿,顾燕携团队及时完善了教师培养计划,固化了教师学习汇报等机制。顾燕表示,学校大力支持中青年教师走出去学习,一是能够打开他们的眼界,学到不一样的教育教学本领;二是要让他们成为学校的“瞭望哨”“侦察兵”,把在外面听到的、看到的、学到的带回来,传授给全校教师。顾燕常对出去学习的老师说:“你是我们的‘眼’。”如今,共有教师60多人次外出到成都、哈尔滨及“长三角”其他城市学习,他们取得了“真经”,丰富了阅历,提升了境界。教师成于“新”平台、长于“农”家园的成长故事,一个接一个。2018年,在金山区第七届“明天的导师”工程中,学校1名教师被评为区学科导师,9名教师被评为区骨干教师,4名教师被聘为区学科中心组成员,队伍建设有了“新高度”。越来越多的新生代教师更是在校内外的舞台上崭露头角、展示才华,已然成为学校发展强有力的后备军——桂婷老师荣获了2018年中小学阅读指导课优秀课件评比全国二等奖、2018年上海市优秀阅读指导课视频一等奖,周林艳老师在2018年度上海市体育艺术领域教师专业技能展示与评选活动中,囊括1个二等奖、2个三等奖……

在团队的共同努力下,学校教学改革与实践的探索如火如荼,喜报频传:上海市级基础教育教学成果奖二等奖,金山区第八届教育科研成果奖一等奖……老师们投身教学改革的热情高涨。

学校一定要有针对性改革

在顾燕的带领下,学校把对学生发展的有效性作为教育改革与创新的出发点和归宿点,顾燕认为:“时代在发展,老百姓对优质教育的需求日益增长,学校一定要改革,而且要有针对性的改革。尽管不是每一个孩子都能成为科学家,但让他们在校九年的学习生活中对科技、对创新产生兴趣,并由此得以启蒙,点亮他们的美丽童年梦,这应是我们全体新农学校教育人的不懈追求。”

为此,新农学校着力谋划一条适合农村孩子发展的科技教育之路。“学生不是生在农村就天然具有劳动习惯,外来务工子女不是自然就有热爱劳动的品质,劳动教育应当成为学生全面发展的一个重要支撑。”基于此,2014年春,学校着手建设“农趣园”,引导学生识农、知农、爱农。

农趣园位于学校东北角,占地2亩。它不是普通的“一亩三分地”,而是充满了高科技元素。园内由单体温室、连栋温室和露地种植区三大区域组成,集“基质栽培、水栽培以及气雾栽培”现代农业三大无土栽培方式于一身,俨然是都市现代农业生产的微缩版。园内种有品种繁多的植物,如太空植物、养生蔬菜、多肉植物、果树等,生机盎然。从学生认知和实践活动的需求出发,农趣园内设有动手实践区、教学交流区、成果展示区和材料存放区等功能区域。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感悟“农趣”,新农学校组建教师团队,走出去、请进来,积极开发“乐哉·农趣”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并成功应用于日常教学。学校还不遗余力地整合家长、社会等多方资源,不斷丰富“乐哉·农趣”课程的内涵。

经常往返于学校农趣园的刘星和其他同学,结合所学传感器、编程等知识制作的“魔法”温室、“四季交替”等创意装置,在上海“未来工程师”“创客新星”等大赛中获了奖;面对农趣园内连栋温室中的灌溉用水周而复始不断循环的现象,同学们创作灵感不断涌现,自己动手制作了“五代”喷泉。张菲菲等同学针对家乡种植方式较落后,用电较难,但山区水系又比较密集的特点,在第五代节能感应喷泉的基础上又研发了一个可以在较大落差的河流区域运用的智能浇灌系统——全自动浇灌系统,希望它为家乡的种植业发挥作用。今年暑期,家在安徽的林梦响同学,在参加学校“土壤改良”项目活动时,看到特别疏松的蚯蚓土,了解到蚯蚓种养模式既能让土壤疏松,又能增加土壤肥力、改善蔬菜的品质时,就产生了对蚯蚓土养殖的兴趣。原来,她想把学到的新技术带回老家教爷爷,“有了这技术,爷爷在自留地里可以轻松种蔬菜了”。

除了农趣园之外,学校还建有STEM云教室、智能机器人实验室、植物探秘实验室、悦林启智小屋等“没有围墙”的实验室,串联成一条独特的创新教育之路。学生实践探究的乐趣不断被激发,许多小课题,在市青少年科学小论文评比、区创新素养小课题项目等评比中相继获奖。张志远、马梓奥同学荣获2017机器人世界杯华东公开赛一等奖,黄炜成、方雨欣、张菲菲、叶桐洁同学被评为第十七届上海市青少年“科技希望之星”,张歆若、彭书婷、彭书亚同学入选上海市青少年科学研究院小研究员……越来越多的学生频繁进入人们的视野,在区内外的科技舞台上展现自己的风采。

因材施教,促进全面发展

新农学校围绕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始终践行“以生为本,以教师为本”的办学理念。如九年级的何同学由于家庭原因,几度想辍学,班主任夏连珠数次上门,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夏老师给她“开小灶”時,给她准备好糕点让她充饥;天气冷了,她衣服单薄,夏老师就把外套给她。此外,老师们还自发组成了一个十多人的团队,单独为她辅导。何同学被老师们的爱深深打动,她的学习热情不断被激发,最后中考考上了理想学校。在2018学年第一学期开学典礼上,何同学的奶奶把写着“爱生如子、温暖育心”的锦旗送到顾燕手里,不善言辞的她连声说着“谢谢”。

农家的孩子普遍都有些胆怯、内向、不自信。2014学年第一学期的开学典礼上,顾燕激情澎湃:“今后每周一的集体晨会是同学们的班级风采秀时间,我们每个班级的孩子都要踊跃上台,在这个舞台上展示自我、展现活力,我相信你们都是‘明星’。”艺术老师、团队干部、班主任等齐心协力,尽一切可能为学生搭建好“班级风采秀”这一平台,彰显班级新风尚,同时也丰富了他们的学习经历,给他们留下了一份珍贵的回忆。

学校和家庭,是现代教育不可割裂的两个部分。建立良好的家校互动机制,是学校的一项重要工作,也是巩固学校教育成果的有效举措。对乡村学校而言,更需如此。近年来,学校积极主动向家长敞开校门,通过实施“家长驻校”和“家长代表大会”等制度,促进家校沟通,构建有效的家校关系。学校每个星期至少邀请两名家长代表“驻校”,在半天的时间内,开展“一次早晨执勤、一次与校领导对话交流、一次课堂观摩、一次与学生共进午餐、一条改进意见、一份详实的记录”等“六个一”活动。学校还专门给家长委员会配备了一间专用办公室,供他们日常使用,让他们做好“贴身”参谋。通过这些充满人文关怀的举措,家长深入到学生的学习生活中,从而更好地助力孩子健康成长。

一所几乎默默无闻,当时甚至有些“落伍”的学校,在这6年里,实现了“蜕变”,一跃成为家门口的好学校。新农学校不但培育了上海市青少年“科技希望之星”,还陆续涌现出了许多“小诗人”“小音乐家”“足球小健将”,就连马术这样的“贵族运动”,学生也能尝鲜。

“让孩子的经历丰富起来,让孩子的世界幸福起来。”这是顾燕的愿望,也是学校近年来办学发展过程中孜孜不倦、乐观前行的动力。顾燕和老师们的肩上,挑着农村孩子沉甸甸的梦想,在他们身后,是这群孩子的家长们的殷切希望。为了这群可爱的人,新农学校一直在路上。

猜你喜欢

新农上海市同学
上海市房地产学校
同学会上的残酷真相
《新资本新农人的三大纪律八项注意》
照片墙
2016年我省新农合人均筹资水平调至560元以上
应接不暇 骑虎难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