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2019-09-10何伟

教育周报·教育论坛 2019年36期
关键词:词汇新课标情感

何伟

作文是人们系统地表达知识和经验,思想和感情的书面语言形式;作文又是一种具有高度综合性、创造性的语言活动。它是语文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又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难点。用什么有效的办法来解决作文“难教”的问题,是摆在每一个语文教师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我认为作文教学要有目的,有计划地指导学生做好平时积累。学生有了材料,写作时就会情到文至、思到章出,彻底改变“无米下锅”的局面。

说起作文,不少同学都感到头痛,只要老师一布置作文,教室里常常“唉”声一片,“老师,又要写作文。”是啊,“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更何况这些生活经历少,思想贫弱的学子呢?古人云:“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都强调了平时积累对于写作的重要性。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指导学生积累生活中的点滴感受,是为作文提供内容的活水源泉。有了这股活水,不愁没有好素材。如史铁生这一类经历型作家,他们没有经过系统的写作学习,甚至没有受过多少学校教育,但他们积累了丰富的人生经历,有厚重的情感体验,再加上自己广泛的阅读,厚积薄发。写出了许多感人的作品。我们的学生天天生活在校园与家之间,范围很小,过着三点一线的生活,经历方面也很简单,平时再不注意积累,作文自然内容空洞,没有新意。 而且,平时积累不仅是对作文材料的积累,还包括对写作知识的积累,对语言词汇的积累,甚至是对写作经验的积累。当这些积累完美的融合成一篇作文时,学生就不会在写作文时无话可说了。因此,我认为有目的,有计划的指导学生作好平时积累是写作教学的第一步,也是非常重要的一步。

一、教学生学会素材积累

(一)素材来源于生活。学生虽然身处丰富多彩的个人生活、集体生活、家庭生活和社会生活之中,但一到写文章时,却又常处于“无米下锅”或“人人心中有,个个笔下无”的困境。原因何在?还是罗丹那句话:“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生活是作文的源泉,是积累素材的最佳渠道。新课标也要求学生“学会多角度观察生活,丰富生活经历和情感体验,对自然、社会和人生有自己的感受和思考。”

(二)拓展视野。新课标中要求学生“通过图书、报刊、文件、网络、音像等途径获得有用的信息。” 一个人的精力有限,不可能事事亲历,因此通过间接渠道获取写作素材也很必要。随着科技的发展,越来越先进的传媒技术为我们获取知识提供了有利条件,可以通过阅读教学、课外书、电视、上网等方式收集许多写作素材。中学生接触多的传媒就是电视和网络,对于网络,有人会说那不是个好东西,但我认为运用恰当的话会拓展同学们的视野。

二、 教学生学会语言积累

新课标突出强调了语言积累。语言积累主要是词汇的积累。文章语言要准确、生动,丰富的词汇积累是重要前提。古人说“辞不足不可以成文”,词汇不足,语言贫乏,临到写文章,必是捉襟见肘,即使硬写,难免文不逮意,连准确的基本要求都难以达到,文采更无从谈起。那么,怎样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呢?首先,积累中要善于学习课文的语言材料,那些富有表现力的字、词、句、段要积累。一篇篇课文组成的语文书,本身就是一本小小的百科全书,文中天文地理、古今中外、名人逸事、凡人琐事都有涉足,只要作一番整理分类,不少内容都可以为写作的材料,真可谓是“就地取材”。其次,要赋予语言生活气息,要能把语言还原于生活,应在生活中提炼语言。人民群众的语言简练、干脆、清楚,很值得我们学习。中外许多作家也都很重视学习人民群众的口头语言,鲁迅一生重视“从活人的嘴上,采取有生命的词汇,搬到纸上来。”因此,教师应引导学生深入到生活中去,体验生活,做生活的有心人,學习他人的语言。最后,在课外阅读中,对自己喜欢的语言,要能大体理解它的意思,摘抄下来。

因此,在作文教学中,要引导学生注意语言的积累。理解了的语言在记忆的仓库中处于激活状态,才能犹如整装待发的士兵。才能文思如泉涌,才能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三、 让学生懂得情感的积累

著名台湾作家张晓风女士说:“写文章要有同情心”;“有了同情心,才有协作的冲动。”巴金也曾说:“我写作不是因为我有水平,而是因为我有感情。”文章是真情的流露,没有情感的文章苍白无力,也无法感动人。写作中除了要有丰厚的材料积累外,还必须有情感的积累。只要作者情感的积累丰富,写作是自然情到笔至,妙笔生花。如杜甫对诸葛亮十分景仰,写过不少专门颂扬诸葛亮的诗,其中的一首《蜀相》,更充分表达了诗人对诸葛亮的思慕之情,尤其结尾那句堪称千古绝唱的一句“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把诗人对景仰者的极度痛惜之情表现得淋漓尽致。同样,朱自清的《背影》写得感人至深,其中很重要一点,就是作者真实地反映了父亲对儿子的真爱和儿子对父亲的深情。试想,如果没有这浓浓的真爱深情,只怕很难写出如此优美动人的文章来。事实告诉我们,有了真正发自内心的真情实感,才能做到“写山则能情满于山,写海则能溢于海”,甚至让作品富于永久的生命力。

总之,作文水平的提高,不能一蹴而就,它是一个积累、感悟和融会贯通的过程。任何的偷懒和投机取巧都是要不得的,没有深厚的生活和学习积累,没有对自然、社会和人生的真切体验,是不可能写出好的作品来的。作为教师更要把握好当前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去指导学生写作,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从而切实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写作和技能。

猜你喜欢

词汇新课标情感
体现新课标 用好新教材
情感
融入情境 落实新课标 凸显地理实践力——以骑行青藏为例
台上
词汇小达人
词汇小达人
词汇小达人
词汇小达人
主题素材阅读之“情感”篇
对一道新课标高考题的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