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叶连平:方寸讲台,为爱“留守

2019-09-10张贵申

作文周刊·高一读写版 2019年37期
关键词:叶老连平讲台

张贵申

事件概述

今年92岁高龄的叶连平,家住安徽马鞍山市和县乌江镇卜陈村,一头白发、勾驼着背,至今还坚持上课、批改作业。2000年,叶连平义务办起“留守儿童之家”,19年来天天到岗,分文不取。

他对教育事业的热爱与坚守,让人肃然起敬。叶老在平凡的岗位上兢兢业业,努力用知识改变农村孩子的命运,先后获得“全国德育教育先进个人”“中国好人”“省优秀共产党员”和“省‘五一’劳动奖章”等荣誉。

从小酷爱学习的叶连平,抗战胜利后,随父亲来到南京,进入美国大使馆工作,在那里,他学会了一口流利的英语。解放后,他与几位同事开办识字夜校,从此爱上课堂。

1978年叶连平重返学校任教,直到62岁,他从教师岗位上退休,因为难舍热爱的工作,他动情地哭了。退休后的叶连平,看到孩子们因学不好英语而厌学、许多留守儿童作业无人辅导时,他决定在家里办个“留守儿童之家”,平日里辅导孩子作业,周末集中给孩子们上英语课。这些年来,叶连平从未落下一堂课,从未收过一分钱。

叶连平的爱心善举得到当地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关注。2013年,叶连平拿出部分退休金,在地方政府的帮助下设立了“叶连平奖学金”,用来鼓励优秀学生。去年考上西南财经大学的王如雪等8名高考成绩优异的学生,获得了8000元叶连平奖学金。

40年如一日,叶连平坚持备课上课、批改作业,每天都围着孩子转,他说每天过得很充实,现在年龄大了,虽然身体上有些吃不消,但心里却很快乐。2018年8月7日,叶连平不慎被电动车撞伤,腰椎做了手术,可住院不到10天,他就要求出院,由于伤势未愈,腰直不起来,他就坐在凳子上给孩子们讲课。

叶连平一生无儿无女,却桃李满天下,他不求功利,不求回报,只想一直站在讲台上,给孩子们上课。叶连平常说:“我希望呼出的最后一口气是在讲台上。”“燃烧自己,照亮别人”。叶连平就像烛光一样,照亮孩子们的希望之路。

多维解读

角度一:乡村烛光,传灯回响

叶老年过九旬,仍活跃在课堂上。他热爱教育工作,退休后义务办学,免费为留守儿童上课。从教40多年,培养了千余名学生,用数十年坚守诠释了行为规范的内涵。至今在叶连平老人“留守未成年人之家”的墙上还有一行大字:乡村永不熄灭的烛光。而他却说:“我没有那么亮,我充其量是只萤火虫。”他是师德楷模,他是我们的榜样。

角度二:三尺讲台,播撒真爱

教育家夏丏尊曾将教育里的爱比作池塘里的水,“没有爱就没有教育”。92岁退休教师叶连平坚持义务为留守儿童补课,希望呼出的最后一口气是在讲台上。因为有爱,所以播撒。叶老是真正热爱着三尺讲台的。正是这种源自师者心底的爱,赋予了教育事业独特的魅力,为无数心灵照亮了前行之路。“叶老在挚爱的三尺讲台,尽情播撒真爱,让人生绽放出绚丽的色彩。”让我们向叶老致敬。

角度三:追逐时间,坚守责任

一支粉笔,两袖清风,三尺讲台,四季耕耘。92岁高龄的叶老扎根在最贫瘠最需要教育的基层,他一生热爱教育事业,“痴迷”三尺讲台。在每天1个小时的课堂教学中,渴了,抿嘴唇忍住;累了,扶桌角坚持,从不中途间断休息。这节“课”整整上了30年——叶老的这一生就是与时间赛跑的一生,叶老的这一生就是坚守教育责任的一生。因为爱得执着,所以默默坚守;因为固守初心,所以不忘责任。

角度四:敬业奉献,师德标杆

叶老孜孜不倦视教育为生命,退休30多年来,倾尽一生心力、财力,自办“留守儿童之家”,为那些留守儿童免费提供学习辅导的场所,努力用知识改变农村孩子的命运,帮助他们实现人生理想。叶老又很“抠门”,到30公里远县城办事,骑着自行车带点面包干粮,从来舍不得花钱乘车和买吃。他把节省下来的钱全部用在孩子身上,自掏腰包,购买教学用具、组织孩子们外出研学、为特困生提供吃住。“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叶连平老师用敬业与奉献诠释了人民教师崇高的师德师风。

时评精粹

非凡人生贵在坚守

◎邝西曦

“全国德育教育先进个人”“中国好人”“安徽省优秀共产党员”……叶连平获得过很多荣誉。住平房、穿旧衣,他攒下退休金给学生,生活或许有些拮据,但叶老师在精神世界里“过得很充裕”。

一个人做好事不难,难的是一辈子做好事;一个人干好工作不难,难的是一辈子坚守岗位。叶连平退休后29年,从未间断过教书育人;发起成立叶连平奖学金基金,累计资助100多名学生;与时间赛跑,“要把余下的每一分钟都留给孩子”;扎根基层教育,“誓在讲台上呼出最后一口气”……“生命不息,战斗不止”堪为叶老师的座右铭。叶老师的坚守启示人们:做一行愛一行,活到老干到老,最为可贵是坚守。

唯有坚持,才能在“有限”中抵达“无限”;唯有奉献,方可在“有价”中创造“无价”。把传道授业视为职责使命,点燃千百名农村儿童求知的热情,叶连平说“播下去的种子丰收了”,就是最大的快乐和慰藉。“令公桃李满天下,何用堂前更种花”,生命长短固然有限,却可追求无限价值;职业生涯或有尽头,爱与付出永无止境。

每一次坚持与每一份坚守的背后,都是热爱、执着与担当。传承百年技艺,“中国年画王”杨洛书92岁依然刀耕不辍;毕生只为修史的戴逸,耄耋之年仍潜心编纂《清史》;从医70余年,“中国肝胆外科之父”吴孟超96岁时还亲自主刀手术……可见,生命的厚度与深度,往往取决于专注。对年轻一代来说,若能认准一事,潜心钻研,就没有什么困难不能克服,没有什么高峰不能攀登。

有人称赞叶连平为“乡村永不熄灭的烛光”,他自己却说,“我充其量是只萤火虫,因为失去的时间太多了,怎么也补不回来,我只想追赶时间……”无论身处哪个岗位,只要干一业、爱一业,驰而不息、久久为功,就能追上时间的脚步,让平凡的人生彰显非凡的力量。

(摘自《人民日报》)

青年观点

李丽:平凡中的感动,愿所有的善良都能被温柔以待!愿叶爷爷的这种精神能感染更多的人。

董贺:燃烧自己,照亮别人,这就是师者风范。

刘世超:叶老淡泊名利,无私奉献,教书育人,孜孜不倦,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向我们诠释了“爱岗、敬业、奉献”的深刻内涵。

郝慧:我们要以叶老为榜样,学习叶老精神,在以后的学习和工作中,珍惜青春时光、坚定理想信念、勇于实践奉献,努力尽职守则,真正让自己成为实现中国梦的开拓者和实践者。

李倩:叶老这些年与时间赛跑,他在用自己的生命影响着新一代许许多多的生命。

猜你喜欢

叶老连平讲台
美联储加息与人民币汇率之间的相关性
弃单间和学生一起办公
"安身之所"
叶连平
九旬乡村教师叶连平:“给孩子们上课,我就是享福”
连平举办精品奇石展
叶圣陶:精神的健康
叶圣陶为什么会长寿
讲台
DV校园小讲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