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西江千户苗寨传统民居屋顶研究

2019-09-10邹涵郑超引

小城镇建设 2019年4期
关键词:遗产保护传统民居屋顶

邹涵 郑超引

摘要:屋顶是民居建筑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作为中国民居建筑中最引人注目的外部形态元素,融入了中华民族特有的文化思想。西江千户苗寨的传统民居是苗家人为适应当地自然生活环境而做出的应对,其屋顶独具民族特色。笔者通过文献研究与实地考察,对贵州省黔东南西江千户苗寨民居屋顶的类型、材料、构造等方面进行研究,并尝试通过分析具体案例发掘苗寨民居屋顶的特点,为民居建筑与遗产保护研究提供理论依据,并为当前地域性建筑设计与建造提供一定的参考与借鉴。

关键词:遗产保护;传统民居;屋顶;西江千户苗寨

doi:10.3969/j.issn.1009-1483.2019.04.012 中图分类号:TU241

文章编号:1009-1483(2019)04-0080-05 文献标识码:A

Study on the Roof of Traditional Residential Houses in Xijiang Qianhu Miao Village

ZOU Han, ZHENG Chaoyin

[Abstract] The roof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the residential building. It is the most striking external form of Chinese folk architecture and incorporates the unique cultural thoughts of the Chinese nation. The traditional residential roof of the Xijiang Qianhu Miao Village is a unique ethnic characteristic response made by Miao people to adapt to the local natural living environment. Through literature research and field investigation, this paper studies the forms, materials and structures of the roofs of the residential houses in the Xijiang Miaozhai Village in Guizhou, and attempts to explore the unique charm of the Miaozhai dwellings by analyzing specific cases, and to study the theory of residential buildings. The heritage protection provides a reference basis and attempts to provide some guidance and reference for the current construction of regional special housing.

[Keywords] heritage conservation; traditional house; roof; Xijiang Qianhu Miao Village

1千户苗寨民居屋顶概述及研究意义

屋顶是民居建筑中的重要构成要素。从思想意义上看,屋顶可看作是人类身心的一种庇护,是人类占有、梳理自然空间的独特手段[1]。从功能上看,屋顶作为一種围护结构,它间隔了室内外的空间环境,保护了屋身不受气候环境影响,起到防雨隔温的作用。从审美上看,屋顶常是民居建筑中的视觉中心,由于传统民居屋顶与屋身构架相分隔的特点,使屋顶往往能根据不同的生活环境产生更多的形式变化。尤其在城镇环境中,屋顶的形式材料与构造装饰方面通常能反映出一种独特的地域文化,使其成为构成城镇环境肌理的主要元素之一。因此,对于民居屋顶的关注,除了结构明晰的木构架外,屋顶的外观形式、构造做法、屋脊的装饰艺术等方面都值得我们研究探讨。

有着1800多年历史的西江苗寨,自古便有苗疆圣地之美称,是历史上三次大规模迁徙活动中苗民的主要聚居地之一。苗寨内的传统民居体现了南方大部分地区穿斗式建筑在该区域内的地域性发展成就,是苗家人结合本民族的宗教信仰、祖先崇拜、社会文化等方面使其适应自然环境的一种创新。苗家人在建造屋顶过程中所选用的形式、材料及构造装饰方法,体现了建筑与生态环境和谐共存的居住理念。千户苗寨的民居建筑群看似毫无秩序、不讲究轴线与对称,实则组合排布多依山就势,与等高线的起伏走向一致,避免了对地形地貌的破坏,节省了土地;同时形成了屋顶鳞次栉比、沿坡面拾级而上的空间形态(见图1)。

千户苗寨民居屋顶的建造为自然美与人工美的巧妙结合,它经过了时间与空间发展的考量,展现了独特的民族魅力。然而,目前关于千户苗寨的研究多集中于旅游价值及建筑文化上。关于屋顶的研究一方面关注其装饰艺术内涵,另一方面则有关其建构,且大多集中于讨论北方的官式建筑,而对于地方性民居屋顶的论述较少,苗寨民居更是鲜有。因此本文拟通过对苗寨民居屋顶的深入研究,发掘其设计与建造过程中的地域性特色,有助于人们了解苗寨传统民居屋顶的基本特征,并为传统民居的遗产保护与发展提供启示。

2千户苗寨民居屋顶的主要类型

千户苗寨民居屋顶主要呈现为悬山式和歇山式两种形式(见表1)。

苗寨民居里的吊脚楼屋顶多以悬山式为主,部分为悬山与从楼层间挑出的檐披组成重檐形式。悬山式外观形制多由两部份坡顶拼合而成,坡顶上端由屋脊连接与压顶,而建筑山墙面则完整暴露。这种屋顶形式构造简单,屋檐的出挑多依赖于挑出平面外坎的檩条与挑手,其人字形结构明确,排水功能出色从而使山墙面能免受雨水的侵蚀。由于苗寨传统建筑吊脚楼多采用穿斗式构架起屋,檩条的挑出多与穿斗式结构本身相衬,因而悬山式作为一种主要的屋顶外观形式走进了苗家人的生活。随着技术的发展,针对居住地环境气候潮湿炎热的特性,部分苗家人对普通单层悬山屋顶进行了改造,产生一种双层悬山屋顶形式。这种双层屋顶结构可以阻挡和削弱外部传导至室内的热量,从而在夏季保持屋内温度的相对适宜,同时也可利用双层屋顶的艺术造型来完成正脊装饰与屋面的层次过渡,使得建筑外观形象更加美观。

苗寨民居里半边楼的屋顶形式则主要以歇山式为主,它承袭了封建社会早期传统建筑的汉式歇山屋顶形式,并结合当地的生产工艺与技术,对其进行了部分简化与改造,从而形成了独具苗族特色的歇山穿斗式半边楼屋顶样式。歇山式屋顶在苗寨民居中多用于体量较大的房屋,这种屋顶形式具有厦两头四坡水的屋面排水流线,让排水更为顺畅合理、对山墙的保护措施也更为全面。同时,在歇山顶上加设博风板的做法也较为多见,一方面是由于山面山花部分暴露,需要进行一定的防雨防蚀;另一方面这种屋顶形式也更有利于人们从博风板外皮向内收进瓦口,从而进行瓦屋面的铺设规划。

3千户苗寨民居屋顶的材料

苗家人对当地所产材料的使用极具灵活性,多就地取材,这使得当地盛产的木材、石材、竹材、砂土等建筑材料得到了极大程度的开发与利用,其中尤其以木材、石材和竹材的运用为主(见表2)。

3.1木材

苗寨的传统民居多采用木材搭设房屋骨架,取材多为马尾松与杉木,通过加工去皮,变为适合营造房屋的柱头木、方条木、楼枕木、椽子皮、木质板等一系列建筑材料。在开工前开墨师傅会对木材的使用进行一定的预估与计划,根据装排次序的不同在加工过程中预设榫卯,以便于在装排房屋时更快地组合出屋顶主体结构部分。而对于剥除的树皮则加以回收利用,多用于吊脚楼偏厦的屋面铺设,其中雷山附近苗族民居的偏厦部分就多采用杉木所余的树皮铺设房顶以替代青瓦。对于所余规格较大的木材,苗家人则常根据实际需求做成楼梯踏板或是部分门窗的装饰构件。苗家人多在自宅附近林地种植木材以便获取,通常在吉日进山采伐,并对心仪的木材进行标记便于后期的收集归置与处理。

3.2石材

对于石材的获取,一般多见于当地山间的滩涂中,选取的石材都具有质地坚硬、稳固、耐腐蚀的特点。其中在苗寨传统民居里,青瓦作为一种普遍使用的屋顶用材,它的烧制多取材于花岗岩碎石与黏土,再经由泥料处理成型后进行干燥与烘焙,最终形成青瓦。由于当地气候湿润多雨,当地苗民多将烧制好的瓦片直接覆盖上顶,不进行施釉处理与加工,因此防水效果更为突出。常用的青瓦有相对统一的尺寸规格,现较为常见的青瓦瓦片多为半厘米厚,长度约为20厘米到23厘米,宽度约为18厘米到20厘米。

3.3竹材

由于贵州的气候条件极其适合竹类的生长,苗家人多将竹子加工后用于建筑中。竹子在苗寨传统民居中应用的时间较晚,远没有达到傣族对竹子特性开发与利用的深入程度。但竹子在苗家人的屋顶中,通常扮演着与木钉相似的角色,更多时候是作为对极小规格木质材料的一种替代品而使用。例如建筑屋顶中连接榫卯构件的竹钉、加固结构所用到的竹栓等等,可随时修补替换。随着建造技术的不断演进与发展,对散热要求较高的房屋也渐渐开始将竹材用于部分窗扇和隔断,同时也出现了使用竹瓦来当做偏厦屋顶的搭建方式。

4 千户苗寨民居屋顶的构造

4.1屋面的铺设

在屋顶构架的主体结构层中,檩条的横向铺设与椽皮的纵向铺设相互交错,形成带有一定坡度的平面窄长状网格体系,这种窄长状网格体系是为了更好地配合屋面瓦材的铺设。椽皮之间的宽窄多由瓦的宽度所决定,通常在15厘米至17厘米之间作调整。屋面的做法通常是将烧制并干晒后的青瓦安放于椽皮之上,椽皮经由竹钉、木销钉好,铺就的顺序由下及上,最后于屋顶两坡相交之处利用正脊对顺坡铺设的瓦片进行压实与封死。铺设遵循当地所流传的“压七露三”的比例原則,即通过仰、覆瓦面不同比例的露明搭接,来满足排水流线的通畅及房屋室内不可漏水的基本要求。

4.2屋顶的构架

苗寨传统民居建筑通常将屋顶的设置与柱网排布相联系,因此对于屋顶构架的铺设就要求是对主体木质构架框架的一种延伸或封合。对悬山式屋顶来说,其构造多采用两端挑出山墙面的檩条进行架设,用材形态多为圆形。在檩条下方则多采用并置相叠、规格减一的办法进行加固,即是在檩条之下再施加间方来起到加固结构、分散受力、串联柱列的作用。椽皮则架设在檩条之上,用材多采用扁平形,并在与椽皮相邻的平行方向搭设同样规格椽皮,这种做法能更好地分担来自上部瓦片的重量。

而歇山式屋顶构架其实质为整体木质穿斗式结构的横向延伸,两侧歇山檐的结构较为简洁,即在正屋所用悬山结构之外进行角梁的搭设,柱下由挑出的间方与排方进行结构加固与构架的整体串联。由此可见其对于传统的歇山顶及抬梁构架进行了极大的简化。

4.3屋脊的装饰艺术

屋脊的装饰具有多重样式,在西江千户苗寨民居中正脊中央部分多以牛角、铜钱或是元宝山等为主要代表形象。这是对当时社会经济结构中农业的重要性及人们对日常生活愿景的一种艺术表达。在脊线端头多采用狞狃象征的反宇处理,做法有两种:其一为相对平缓的屋檐端部伸向四角,四角之上采用仰瓦相接并在之上铺设覆瓦,从而形成叠瓦;或是上施雕刻有图腾意向、祥瑞造型的灰塑装饰物。其二为利用自身结构中出挑屋檐的斜撑来进行反宇造型的施作。屋脊端头的反宇处理不仅有利于更好地规划坡顶的排水流线,也使得建筑的顶部不再单调,既实用又让屋脊充满了韵律美感,寓意着苗家人对生活的美好愿景。

从屋顶反宇的处理中可以看出,其屋面营造理念中融合了早期汉式屋顶的建筑艺术思想。汉式早期屋顶形象受楚人“尊火崇凤”的影响,盛行以凤或鸟类为装饰形象,而早期苗族先民与荆楚地区人民交往甚多又善于从汉式建筑中汲取智慧,因此不可避免地融合了部分艺术理念,并同苗族本身喜欢借用牛角来表达尚力之美的美学范式相融合,通过符号化的演进与发展,形成了富有特色的反宇造型。

5 千户苗寨民居屋顶案例研究

5.1羊排村119号(书画院)

该栋民居的屋顶形式为典型的悬山式屋顶,用材多考虑了材料断面尺寸与长度,所用椽皮为单根扁平木板,依照与瓦材相适宜的间距来铺设椽皮,面阔一面设有承托屋檐的挑手构件,挑手与檩条交合部又有衬料进行加固与垫衬。而山面两侧出檐则依赖挑出建筑外坎的檩条来悬挑出檐。房屋一侧设有高脚架空形式的外廊,外廊采用了吊脚的营造方式。平面形态呈半包围主屋式,外廊联通了正门、美人靠与偏门,突出与强化了人居层的使用与规模。山墙面外廊边线设有与正屋柱网一致排布的吊脚柱,柱上承托山面搭檐,外搭檐坡度较缓并与正屋悬山檐形成交错,结构极为精简(见图2)。

为了达到理想的排水效果,屋顶坡度与屋檐前后端挑手所在平面形成30~45度角,这种角度尤其适合偏厦小屋在雨天进行快速排水。为配合民居的整体设计思想,屋顶的出檐深度及坡角角度都与其四周的明沟明槽等地上排水沟渠相配套。由于当地气候较为炎热与潮湿,屋身上部一侧大多未进行封合,而是简单地通过檩条及柱进行结构连接。这种做法满足通风与散热需求的同时也节省了建筑材料,而未封合的屋身上部也可更好的将阳光引入房间内部,这也体现出苗家人重视实用的建造理念。

5.2唐氏百年木房

苗寨内的道路交通弯曲而又不规则,通常垂直散布就着山势盘曲而上,支路随着等高线水平延展联通到各家各户。唐氏百年木房选址位于坡地,以住房为中心的房舍与附近的地景地貌有机地组织在一起构成了一个完整的居住综合体。

屋顶为悬山式屋顶,承担屋顶结构重量的檩条选材粗壮,檩条两侧挑出山墙面。檩条下方施作间方以分担檩条的承重,并良好的串联起柱网,与山面排方共同提高了房屋的结构整体性,且强化了木房所用穿斗构架的结构。唐氏百年木房屋檐山面端头两侧均加设木质博风板,博风板垂直向下伸出,伸出长度较大,由一根完整木材加工而成,这是为了更好的保护木质墙板与木柱避免受到雨水的侵蚀。屋脊装饰图案也极具特色,中央图案利用瓦片拼合而成,为苗族美学范式中对阳光的符号化处理,寓意吉祥长寿和风调雨顺,并在该图案上方设叠瓦压顶,屋脊两端的反宇造型则极具张力。

唐氏百年木房存世久远的原因,一是由于其结构自身的稳定性与对环境的适应性;二是由于百年木房的选材多为大规格,且多为两根木材进行同一部位的放置,起到了一定的加固结构分担受力的作用(见图3)。

6 结语

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苗寨民居屋顶的形象是苗家人经过不断地探索与发展,形成的一套独具苗族特色的屋顶建造艺术体系。在建造技术上也代表了苗家人对于自然生活环境的一种适应与协调。本文对西江千户苗寨民居屋顶的类型、材料、构造进行了分析研究,并得到三个方面的启示:首先,苗寨屋顶构造合理以适应气候、就地取材以尊重自然,我们在人居建筑设计中应关注建筑与四周气候环境的适应性,重视其与自然环境的和谐相处;其次,苗寨屋顶中的装饰艺术多是具有当地民族美学寓意的符号,并将装饰与建筑构件相结合,实现了构件功能与审美价值的统一,我们在传统民居的保护与更新设计中应重视传承这一技术与艺术的融合,认真分析当地的地理特色与民族风俗,从而更好的彰显出其地域特色与文化内涵;第三,苗寨民居的布局因地制宜,我们在城镇的房屋布局方面应注意适应地形以节约土地资源。

参考文献:

[1] 范雪峰.云南地方传统民居屋顶的体系构成及其特征[D].昆明:昆明理工大学,2005.

[2] 周知.西南传统建筑屋顶空间形态研究[D].重庆:重庆大学,2008.

[3] 李炜.闽南传统建筑屋顶意匠研究[D].厦门:厦门大学,2014.

[4] 安茹.西江千户苗寨民居建筑特色及生态意义研究[D].新乡:河南师范大学,2014.

[5] 余平,董静.西江千户苗寨的吊脚楼[J].室内设计与装修, 2010(10):122-125.

[6] 黄峰,朱政.湖湘传统民居建筑屋顶构件的特征研究[J].山西建筑,2017,43(21):206-208.

[7] 吴晓梅,康红梅.民族地区危房改造与少数民族传统民居保护研究——以貴州省为例[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5:43-51.

[8] 刘临洪.贵州壮族建筑文化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 2016:12-90.

[9] 王莉.西南地区传统村落民居营建技术与工艺优化应用研究[D].重庆:重庆大学,2016.

猜你喜欢

遗产保护传统民居屋顶
风筝连着屋顶的梦
“老字号”川菜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研究方略
日本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及启示
城镇化背景下“微山岛”传统民居保护研究探析
民间文化遗产保护与开发若干问题分析
传统民居装饰在现代环境艺术中的应用研究
关于我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遗产保护分析
Read for fu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