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教研活动新形式之初体验

2019-09-10赵灿璨

山西教育·幼教 2019年4期
关键词:观点教研计划

赵灿璨

教研活动不仅是幼儿发展的重要保障,同时也是幼儿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途径及教育科研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一个注重长远发展的园所,会十分重视教研工作,同时也会更为关注园内日常教研活动的实效性。

一直以来,教研活动要研究什么,以什么样的方式开展,怎样能够推陈出新,怎样能够更好地聚焦问题并解决问题,这些都是教师和教研人员孜孜不倦寻求的答案。

说到教研活动的组织形式,可能有人会说,这是形式主义,形式哪有内容重要,只要教研活动的内容足够完善和充实,不需要绞尽脑汁思考形式,所谓形式,就是每一次公开活动和参观时的“噱头”罢了!

但我认为这是大错特错,当我们选择和归纳教育教学实践工作中的困惑和问题作为教研主题时,恰当的形式可以让教研活动锦上添花,事半功倍。以我园最近的一次教研活动为例和大家进行分享。

一、教研背景

前段时间,我园围绕区域游戏活动中幼儿做计划的方式、表现,各年级组分别进行了观察、分析及案例收集。针对不同年龄段的特点以及存在的问题研讨制定了相应的策略。上一次教研活动中,各年级组将策略在游戏活动中的实践和幼儿的表现情况进行了分享,接近尾声,中班梁老师针对“中班幼儿计划可以改变吗”这一问题提出了质疑,引发了现场教师的思考……

二、教研目标及主题

基于这样的教研背景,我们将此次教研活动的目标定位为:

1.通过对幼儿做计划、实施计划过程中表现的观察与分析,引导教师同伴间积极互助,帮助教师探寻解决幼儿中途放弃计划的具体策略。

2.提升教师对幼儿活动过程中行为的观察与分析能力,提高教师学习研究的能力及问题意识。

本次的教研主题为:当幼儿放弃计划时,你该怎么做?

三、教研形式的选择

回想以往的教研活动,针对这类的问题,我们多采用头脑风暴、同伴互助等形式开展,但会发现有这样的问题:“头脑风暴”虽信息量满满、创意十足,但并不一定能够总结出成形的观点和策略;“小组互助”虽说是借助团队的力量,促进共同成长,但每次在组里发言的总是那几位教师,并且大家容易被“领头羊”的思路影响,局限性很大……

鉴于此次教研主题提出时,现场发出了不同的声音,这恰好符合了“辩论赛”式教研的基本要素。“辩论赛”这一形式虽然我们从未涉足,对于每一位教师和主持人来说,都是一次不小的挑戰。但在互相辩论的过程中也同样可以促使老师们不断地调动已有经验、寻找理论支撑。于是,我们进行了大胆地尝试。

主持人:聚焦了问题之后,我想先请问大家,当你面对‘幼儿放弃计划’这一情况,你持什么样的态度?

梁老师:坚持自己的计划。

赵老师:幼儿放弃计划的时候,我要支持他。

张老师:我倾向于幼儿坚持计划。

李老师:当幼儿放弃计划时,我支持他。

主持人:我们可以看出,现场产生了两种不同的观点。

观点一:尊重幼儿。

观点二:坚持计划。

请在座的每一位教师思考一下。你持什么样的态度?请站队。

教师根据自己的观点进行选择和座位调整。

主持人:请两个小组进行简短的交流后,展开辩论。围绕自己的观点阐述各自的理由,可以举例说明。(稍作等待)好,我宣布,辩论开始!

李老师(观点一):我方的观点是支持幼儿改变计划。我们所认同的幼儿观是尊重幼儿,以幼儿为本。所以,当幼儿的意愿已经发生改变的时候,我们要选择尊重他。所以我们的观点是,尊重幼儿,支持改变计划。

李老师(观点二):我方的观点是坚持让幼儿按计划进行活动。大家都知道,学前教育是终身学习的开端,作为幼儿教师,我们不仅要照顾好幼儿的一日生活、饮食起居,更重要的是培养他们的能力、品质,提升他们的技能,养成好习惯。我们选择坚持计划,是因为我们觉得可以让幼儿在活动中养成做事情有始有终的好习惯,还可以培养他们不怕困难、敢于挑战、愿意坚持的良好学习品质。所以我们的观点是支持幼儿,坚持计划。

张老师(观点一):我方的观点是尊重幼儿的选择。区域活动之所以吸引幼儿,关键就在于它让幼儿深深地体验到自由和自主,也能深深地感受到活动的快乐。幼儿在活动中完全可以自主地选择去哪个区、玩什么、和谁玩。可以在区域活动中自主选择材料,决定材料玩的方式方法,幼儿在自觉、自愿、主动的学习过程中,才能有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

比如,我班一位叫阳阳的幼儿,她的计划是去图书区看绘本《大猩猩》,但活动开始后,她没看多久就被表演区传来的声音所吸引。那一刻,表演区的幼儿正在排练童话剧《彼得与狼》,阳阳就离开了图书区,加入到表演区当中,并且还扮演了一个角色。幼儿已经加入到了别的活动当中去了,而且投入地去表演了,我们难道还有必要让幼儿回来坚持她的计划回到图书区吗?我认为幼儿的兴趣已经完全转移了,再回到图书区也没有意义和效果了。所以,我还是坚持我们的观点。幼儿才是区域活动的主人、主体,我们应该尊重幼儿,充分发挥幼儿的自主性,区域活动才更有意义,更有生命力。

赵老师(观点一补充):《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和《高宽课程理论与实践》中一再强调“幼儿是学习的主体,要促进幼儿的主动性学习”。刚才说到的自觉、自愿,其实也是幼儿对学习活动兴趣的体现,兴趣是幼儿主动学习的内驱力。当幼儿对原来的计划失去兴趣,又产生了新的兴趣点,可以说原来的活动中已经没有了内驱力,再按照原有的计划学习显然已经没有了意义。大家觉得呢?

梁老师(观点二):刚才对方说到了幼儿的主动性、自主性、兴趣等,我们都知道幼儿的兴趣和注意力非常容易被新鲜的事物所吸引,很容易发生转移,如果幼儿的注意力转移了,我们还一味地顺从他们,那么,该如何培养幼儿的专注力?注意力如何可以更持久?而且请对方注意:幼儿做的计划,也是从他的兴趣点出发的,作为教师来说,要将幼儿的兴趣点延续下去,让游戏更加深入。而且《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以下简称《纲要》)中也指出,我们教师应该成为幼儿的支持者、引导者和合作者。如果我们完全按照幼儿的兴趣来,那么,我们幼儿园的游戏与游乐场的游戏有何区别?教师的指导作用又在哪里?

赵老师(观点一):针对刚才梁老师提到的《纲要》中“教师是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和引导者”。那么,我想请问,教师的这三个身份中,哪一个排在第一位?

现场教师:支持者。

李老师(观点二):对方既然支持幼儿改变计划,那么为什么要做计划呢?计划的意义又如何体现?

张老师(观点一):我们今天讨论的是区域计划,但我们教育的目的并不只是让幼儿学会做区域计划,而是在幼儿生活中,有做计划的意识和习惯。所以,如果幼儿的兴趣和意愿已经转移的时候,我们再强迫他做不愿意做的事情还有什么意义呢?所以没有必要让幼儿做他不愿意做的事情。

杨老师(观点二):我们都知道一日生活皆课程,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都是培养幼儿良好习惯的途径,让幼儿园的教育为幼儿的终身学习奠定基础,今天所说的区域游戏,就是在思考游戏、坚持游戏、感受游戏的过程中让幼儿有目的地进行游戏,提升其做计划的能力。不光幼儿如此,就拿成人来说,如果没有计划的去做事,很容易丢失目标,忘记初心。

贾老师(观点二补充):我所带的是小班,幼儿特别喜欢探索新事物,容易受新鲜事物的吸引,注意力和兴趣容易转移,大家有没有这样的感受?(有)但我通过支持幼儿做计划、实施计划、不断深入游戏,现在我们班级大部分幼儿都能够专注的游戏。第一,源于游戏前幼儿对游戏的认真思考。第二,源于我支持幼儿计划的达成,只要观察到,我就会介入支持他达成计划。所以才让幼儿游戏水平、注意力不断提高。

赵老师(观点一):精神分析学家埃里克森提出的“主动性对内疚感”中表明,主动性对内疚感和幼儿做计划是同时出现的,如果計划顺利实施,能够发展主动的意识,但如果实施的过程中不断遇到困难,幼儿的主动性就会转为内疚,从而改变活动。

李老师(观点二):你们是否想过总是顺从幼儿改变计划会造成什么后果呢?长此以往,幼儿有可能出现说谎、逃避困难的现象,更谈不上敢于挑战,同时,还会无视计划环节、产生随意改变计划的现象等。

张老师(观点一):我们也肯定计划的作用和重要性,但现在的质疑是:计划是不是一成不变的?

张老师(观点一补充):我认为,幼儿改变了计划也是会获得发展的,比如照片中我们班级建构区的幼儿,原来的计划是搭建城堡,最后变为了铺路,但在这个过程中发展了合作能力、交往能力、平铺的搭建技巧等,并不比他原计划的游戏获得的经验少。

李秀(观点二):我们班的幼儿按照计划玩彩泥,但是我发现他们将彩泥按下去又抠起来,有些无所事事,在他们准备离开时,我介入了。通过对话和角色介入以及问题引导,幼儿发起了“团汤圆”“做面条”的游戏行为,分工合作。回顾环节,两名幼儿自信满满地将作品展示给大家看,并分享了经验。幼儿从这一过程中获得的成就感让他们在下一次的活动中得以延伸和深入,发展了幼儿小肌肉、语言表达、分工合作、寻找替代物等能力。

主持人:大家刚才的辩论真可谓是唇枪舌战、不分上下。大家围绕自己小组的观点表达清晰,调动已有经验,寻找理论依据和身边案例,将这一话题的热议推上了高潮。那么,经过刚才的分析,如果再给你一次选择的机会,你会改变吗?

个别教师站在了中间,表示中立。

主持人:为什么你们几位选择了中立了呢?

赵老师:我觉得针对这个问题我们不能非黑即白、非对即错,需要根据不同的情况进行具体分析。

主持人:我想大家和我一样,一定很想知道针对这样的问题专家是怎么看的?让我们现场连线专家,听听专家是怎么说的吧!

现场连线太原师范学院康建琴教授。

康教授:幼儿改变计划,是一个很好的介入点。关键是介入方式的选择,老师切记不能够武断,需要观察了解之后再确定以什么样的方式介入。我们要考虑两方面问题:一是了解幼儿改变计划的原因是什么?原因不同,支持策略不同。同时也要关注幼儿的状况,观察他是否专注。二是考虑幼儿的个体差异及个性特点,结合年龄特点进行综合分析决定。

这次辩论赛形式的教研活动,调动了教师们丰富的专业知识,体现了教师肯钻善辩的学习品质和对教研活动的积极态度,在辩论的过程中我们也看到了教师们对生动案例的积累,感受到了大家思维碰撞的火花。整场教研活动不时地迸发出激烈的掌声和欢快的笑声。这次教研活动对于每一位教师来说都是一次难忘的体验。

猜你喜欢

观点教研计划
更多观点,请扫码阅读。
更多观点,请扫码阅读
更多观点,请扫码阅读。
赋能:教研转型中教研员的应然追求
问题指向:学校教研品质提升的实践转向——以福建省尤溪县教研实践为例
暑假计划
学做假期计划
学做假期计划
Learn to Make a Holiday Plan学做假期计划
关注教研活动提升教研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