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用开放的大手笔绘制粤港澳大湾区

2019-09-10白明

丝路瞭望 2019年4期
关键词:湾区珠三角大湾

白明

改革开放已走过四十年,未来中国开放型经济的发展思路无疑要迈开更火的步伐,达到更高的高度。显然,粤港澳大湾区的建设正当其时,更有条件在未来高水平对外开放进程中“抢跑”。

建设粤港澳大湾区需要宽阔的视野

2015年,国家发改委、外交部、商务部联合发布《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粤港澳人湾区概念由此逐渐进入了人们的视线、2016年粤港澳大湾区被写入国家“十三五”规划,2017年3月首次被写入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现阶段,建设粤港澳大湾区是重要的国家开放战略之一,其意义不亚于“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京津冀一体化。粤港澳大湾区究竟会建成什么样?答案就在中共中央、国务院2019年2月18日正式对外发布的《粤港澳大湾区发腱规划纲要》之中,未来粤港澳人湾区不仅会腱示出一个人的画卷,而且背后更体现出具有战略眼光的大下笔。

从地理概念上讲,全世界能称得上“湾”的地方为数不少,但能称得上湾区的地方却不多见,像波斯湾就是一个典型的海湾,但波斯湾也是中东的火药桶,不可能与“湾区”有缘。迄今为止,东京湾区、旧金山湾区和纽约湾区在世界上影响力最大,但这三个湾区在名称上都没有前缀一个“大”字。相比之下,粤港澳人湾区总面积5.6万方公里,总人口l7000万人,都超过以上三个湾区。2017年粤港澳大湾区经济总量约10万亿元,远远超过旧金山湾区,与纽约湾区人体相当,而与东京湾区也越来越接近。2019年3月sH,李克强总理在十三届人大二次会议上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强调,要落实粤港澳大湾区建设规划,促进规则衔接,推动生产要素流动和人员往来便利化。由此看来,《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不仅明确粤港澳大湾区的发展目标,而且也指出其未来的发展路径。

2009年完成的《大珠三角城镇群协调发展规划研究》,就已经把湾区发展计划列为空间总体布局协调计划的一环。粤港澳人湾区虽然仅为全国国土面积的1%.但2017年的产出却占全国的12.2%0这块土地上能够早日开花结果,无疑将对未来中国高水平对外开放提供巨大助力,同时使中国的对外开放有了可供对标的参照物。

其实,近年来许多与大湾区建设相关的准备工作已悄然展开。随着广东自贸试验区的建立,以及在深圳、东莞等一系列开放型经济新体制试点展开,珠三角地区进一步巩固了对外开放的排头兵地位。2018年5月,国务院印发《进一步深化中国(广东)自由贸易试验区改革开放方案》,首次提及“粤港澳大湾区合作示范区”概念。由此,广东自贸试验区不仅要在制度创新上主打“试验”任务,更要在推广复制上体现出“示范”特征。需要按照《粤港澳人湾区发展规划纲要》的要求,构建极点带动、轴带支撑网络化空间格局。

我感觉建设粤港澳大湾区的思路固然要借鉴东京、旧金山、纽约等世界级的湾区的做法,但借鉴不等于简单进行对标,而是为经济全球化树立一个新的标杆。有了这样的大思路,粤港澳大湾区建设过程中自然会看到大手笔。

建设粤港澳大湾区给三地带来新机会

抚今追昔,粤港澳大湾区所在的珠三角地区之所以能够成为当今中国经济最为活跃的区域,在很大程度上离不开改革开放的大手笔,改革开放之初,中国四大经济特区的深圳和珠海都位于珠三角地区。珠三角地区是中国对外经济交流最为频繁的区域。这里毗邻港澳,特别是与被称为“亚洲四小龙”的香港交往十分便利,同时珠三角地区还是著名的侨乡,海外华人回乡投资的热情也很高。即使在改革开放之前,广交会也已经成为中国出口商品走向世界的一张名片。当初选在珠三角地区来为中国的对外开放先下笔意义重大,充分显示出决策者的眼光与智慧。

大手笔背后必有大思路,当年搞经济特区如此,今天建设粤港澳大湾区同样如此。随着1997年香港回归与1999年澳门回归,珠三角地区在经济融入经济全球化过程中,也有机会更多利用港澳地区现成的跳板,特别是大陆与港澳的两个CEPA框架客观上降低了粤港澳三地相互合作的门槛。现实来看,建设粤港澳大湾区固然包含强化内地与港澳地区之间合作的内容,但这种合作的意义绝不仅仅停留于相互借力,而更重要的意义则在于形成合力。即将展开的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则为粤港澳三地形成合力提供了一个理想的资源聚合平台。有了大湾区这个平台,粤港澳三地11个城市资源优化配置的障碍进一步减少,人员要素可以更加充分地流动,才能够体现出类似于生末净旦丑各种各样角色在—起的“配戏”效应,而不是各唱各的“独角戏”或者偶尔“友情出演”一下。

在经济全球化时代,珠三角地区可以称得上中国这个世界工厂的最大车间。没有在珠三角落户的世界500强企业的确很少,苹果、微软、思科、高通等世界高科技名企早已在珠三角地区留下足迹。除了全球制造业的知名外企,近些年来珠三角地区土生土长的中国企业如华为、格力、美的、中集、中兴、华大、大疆、比亚迪等,要么已经成为全球制造业的佼佼者,要么已经让竞争对手不可小视。随着中国加快从制造业大国向制造业强国迈进,珠三角地区将会大有作为,必然会依照《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所瞄准的目标,在2035年形成以创新为主要支撑的经济体系和发展模式,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大幅跃升,国际竞争力、影响力进一步增强。未来粤港澳大湾区发展的大手笔,必然会带来波澜壮阔的大画面。

建设粤港澳大湾区不仅需要从体制机制入手强化粤港澳三地之间的产业融合与经济合作,更要有一些看得见摸得着的大项目来撑起四梁八柱。港珠澳大桥的建成通车,为构建粤港澳三地一小时经济圈带提供了有力的基础设施支撑。广深港高铁的通车,则让香港融入全国高速铁路交通网,拉近了香港与内地之间的有形距离。在通关上推行—地两检,则促进了内地与香港之间的人员交往便利化,拉近了香港与内地之间的心理距离。

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固然要看产出效率,但大湾区的经济功能发挥不能依靠“先生产后生活”。《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强调,粤港澳大湾区的战略定位还包括建立宜居宜业宜游的优质生活圈。除了强调要优先发展民生工程,提高大湾区民众生活便利水平,提升居民生活质量,更是结合一国两制三地特点,为港澳居民在内地学习、就业、创業、生活提供更加便利的条件。为了让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早日达到“世界级”,《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还要求,要初步确立绿色智慧节能低碳的生产生活方式和城市建设运营模式,让居民生活更加便利、更加幸福。

建设粤港澳大湾区更需要聚合三地之力

打造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世界级城市群,不仅是为了创造一个新的增长极,而且也有助于将“一国两制”带来的红利用好用足。港澳三地分别属于不同关税区,也实行不同社会经济制度,共同建立粤港澳大湾区不免会存在对接上的问题,但既然“一国”当先,则无论是“两制”,还是“三地”,都不会构成搭建粤港澳大湾区的障碍。

众所周知,香港迫切需要巩固与提升国际金融、贸易、航运中心和重要的国际航空枢纽地位,澳门也正在努力建设世界旅游休闲中心及中国与葡语国家商贸合作服务平台。珠三角地区的发展不仅需要通过强调要素整合产生集聚效应,而且在很大程度上可以利用港澳地区的现有资源。与此同时,港澳地区的各种资源也同样能够在珠三角地区发展开放型经济过程中找到用武之地。广东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林少春在十三届人大二次会议“代表通道”答记者问时表示,湾区的建设将会给三地带来一个新的大的发展机遇。广东可以学习借鉴港澳地区;港澳地区将会迎来新的发展机遇。将重点在规则方面推动连通、贯通、融通。只要粤港澳三地有事多商量、有事好商量,一定可以实现合作共赢。在同一场合,来自香港的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谭耀宗直言,如果去融资上市,就来香港;如果想招商,可以到香港;如果需要高端人才、先进的技术,也可以到香港来。澳门中华总商会理事长高开贤则认为,大湾区将来会令澳门更方便、更便捷,同时也让澳门可以发展得更好。

对于珠三角地区而言,在借助粤港澳大湾区平台与港澳地区加强合作的同时,也要加速形成内地9个不同城市之间的分工合作新格局。未来,粤港澳三地如果能够在大湾区平台上进一步提升资源优化配置效率,就需要相互借力,错位发展。当然,前提是要有“大”的视野而不是紧盯眼前蝇头小利。

按照《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要求,广州要充分发挥国家中心城市和综合性门户城市引领作用,全面增强国际商贸中心、综合交通枢纽功能,培育提升科技教育文化中心功能,着力建设国际大都市。深圳要发挥作为经济特区、全国性经济中心城市和国家创新型城市的引领作用,加快建成现代化国际化城市,努力成为具有世界影响力的创新创意之都。珠海、佛山、惠州、东莞、中山、江门、肇庆等城市充分发挥自身优势,深化改革创新,增强城市综合实力,形成特色鲜明、功能互补、具有竞争力的重要节点城市。

随着《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问世,粤港澳大湾区这个紧密合作大的平台雏形初现。粤港澳三地11个城市经济紧密融合、合理分工、深度合作、良性互动的精彩“大戏”正在启幕。充满活力的世界级城市群、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国际科技创新中心、“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支撑、内地与港澳深度合作示范区、宜居宜业宜游的优质生活圈等更加“高大上’’的戏码正在惊艳亮相。对于粤港澳大湾区所覆盖的11个城市而言,无论是搭建粤港澳大湾区这个大平台,还是唱好在国家经济发展和对外开放中的支撑引领作用这出“大戏”,在国内外无数“观众”面前,都要扮演无可替代的重要角色。正是因为有这样的感觉,在全国政协十三届二次会议上,来自香港的霍启刚委员表示,以后很不想用“北上”的词去形容大湾区,这给人的感觉好像很远。为什么这样说,在很大程度上表明我們的港澳同胞特别是来自港澳地区的青年人不想当看客,而是想亲身参与融入到粤港澳大湾区的建设过程之中。

猜你喜欢

湾区珠三角大湾
大湾区地产新定位
湾区争雄
融入大湾区
大湾区提速
“大湾区人”是机遇,莫再错失(当事者说)
硅谷精英的生活,实在太村儿了
生产性服务业集聚视阈下温州湾区的发展对策研究
大湾石的鉴赏与收藏
珠三角,2012
交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