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构建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新格局的思考

2019-09-10张璞玉

长江技术经济 2019年4期
关键词:区域一体化长板长三角

张璞玉

摘 要:构建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格局,要明确核心城市和区域中心城市分工,要站在都市圈的角度研究上海的发展和定位;也要在竞争中寻求合作,发挥好政府和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各自作用,做好硬件设施和制度配套,同时要拉长长板,发挥长板优势。

关键词:长三角;区域一体化;长板

中图法分类号:F127                 文献标志码:A                DOI:10.19679/j.cnki.cjjsjj.2019.0405

1  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的规律

1.1  城市群是区域经济发展的高级形态

(1)城市群在区域经济中占据重要地位

城市群是区域经济活动的空间组织形式,是区域经济发展的高级形态。城市群作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共同体,在发挥区域协调发展平台功能、支撑全国经济增长、代表国家参与国际竞争合作等方面的重要性日趋凸显。

在世界级城市群中,美国东北部城市群制造业占全美的70%,日本太平洋沿岸三大城市群工业产值占全国的3/4,英国中部城市群经济总量占全国的80%。世界级城市群可以代表所在国家地区参与全球竞争。

(2)城市群已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主要引擎

2018年,我国19个城市群土地面积合计约240万km2,占全国的1/4;常住人口10.5亿,占全国的75.3%;城镇化率达到61.7%,占全国城镇人口的78.3%;GDP合计79.3万亿,占全国的88.1%。

长三角城市群(27个城市)是我国经济体量最大的城市群,2018年GDP总量18.50万亿元,占全国的20.55%;常住人口1.59亿人,占全国的11.46%;A+H股上市公司市值14.4万亿元,占全国的18.7%。城市群发展带动长三角地区成为我国经济最强区域,2018年,三省一市GDP达21.15万亿元,占全国经济总量的四分之一;人均GDP为9.38万元(按2018年人民币汇率年平均价换算为1.39萬美元),已达到发达国家初等水平。长三角已经为我国区域经济增长极,并将引领带动整个长江经济带、乃至全国的高质量发展。

(3)长三角城市群经济发展呈现“一核多中心”引领格局

2018年,全国17个“GDP万亿俱乐部”城市中,长三角城市群占据6个,远超其他城市群;上海以3.3万亿元GDP规模位居全国首位,苏州、杭州、南京、无锡、宁波GDP规模均超万亿元;万亿GDP城市经济规模合计达到9.97万亿元,占到长三角的47.2 %。主要中心城市经济总量迅速扩大,经济势能不断强化,在长三角打造全国强劲活跃增长极格局中,将发挥重要“领头雁”作用。

1.2  国际产业分工垂直一体化趋势要求构建层次明晰的城市体系

(1)经济全球化符合各国利益,仍是世界发展大趋势

以跨国公司为代表的产业链环节垂直化的全球布局逐渐取代传统基于产业门类的水平分工布局。以64GB iPhone X为例,A系列处理器是苹果自己设计;OLED屏幕来自三星,存储芯片则来自日本东芝和韩国海力士及部分美国本土和欧洲企业,富士康等中国代工商负责组装。一部iPhone手机利润在世界各个国家/地区的分配状况差异巨大,苹果公司每卖出一部iPhone,总部公司独享近六成的利润;其次是塑胶、金属等原物料供应国,占21.9%;屏幕、电子元件主要供应商仅分得了利润的4.7%,中国大陆,只是通过劳工获得了其中1.8%的利润份额。

(2)掌握价值链高端的产业环节将决定要素资源配置的话语权

纽约作为世界上最重要的金融中心,拥有世界500强总部15家,高端服务业企业总部105家。纽约凭借更多技术要素和更优越技术创新环境,吸引跨国公司将价值链高端环节在此布局,已形成以金融商务等高端服务业为主导产业的集群发展模式,通过集聚更多的高端要素实现向价值链高端环节的攀升,通过其他产业的渗透和融合提升其附加值,获得更多的利益分配和全球价值链上的经济控制力。

1.3   全球化开放经济体系要求在区域合作中拉长长板

(1)封闭经济体系中的短板理论

短板理论中,以单个木桶为对象,木桶是由长短不一的木板组成,最短的木板决定了木桶的容量。封闭经济体系中,短板决定容量。在农业社会地区的自给自足经济体系,所有的城市功能必须由城市自己提供,否则城市将无法生存。

(2)开放经济体系中的长板理论

长板理论认为,将木桶放在更大的范围,其短板可由外界填补,则木桶最长的木板决定了木桶的优势和特色。因而在开放经济体系中,长板决定地位。合作分工语境下,短板可以由外部补齐,长板决定了可以在区域经济体系中发挥的作用,从而决定区域分工。区域经济各方拉长长板,才能将区域经济的蛋糕做大。

美国波士华城市群五大中心城市形成了明确的分工:全球城市纽约承担金融中心、贸易中心、国际政治中心功能。费城军工城,造船和石油工业主要中心之一,服装、食品、印刷、钢铁、重型机械等工业也很重要。交通便利,是全国重要的铁路枢纽和主要港口。巴尔的摩是钢铁、造船和冶炼等工业城,也是美国五大湖区、内陆的一个重要出海口。波士顿从转型为文化名城,高等教育和医疗保健的中心,拥有国家航空与宇航电子中心等重要科研机构,也是仅次于硅谷的微电子技术中心。华盛顿是单一政治中心,印刷出版业、食品工业、高级化妆品业等获得长足发展。

2  长三角区域一体化的特点、优势和短板

2.1  长三角一体化是功能区经济和行政区经济共同作用的产物

(1)长三角自下而上的合作机制

长三角区域合作缘起1992年,由上海、无锡、宁波、舟山、苏州、扬州、杭州、绍兴、南京、南通、泰州、常州等15個城市自发成立的长三角城市协作部门主任联席会议,是自下而上的合作机制。1997年升格为长江三角洲城市经济协调会。

(2)长三角自上而下的政策作用

长三角区域先后编制过《长江三角洲地区区域规划》《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发展规划》和《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2018年习近平总书记在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上宣布长三角一体化上升为国家战略,也是自上而下的政策叠加作用的结果。

(3)长三角区域合作机制现状

长三角区域合作基础较好。在自下而上经济合作和自上而下政策叠加,形成覆盖三省一市的“三级运作、统分结合”的区域合作协调机制,进入到一体化的高级区域协调阶段。三级运作机制包括决策层、协调层、执行层三个层面,针对性地开展区域合作和协调。同时下设交通、能源、信息、科技、环保、信用、社保、金融、涉外服务、城市合作、产业、食品安全12个重点合作专题。2018年挂牌成立长三角区域合作办公室,三省一市人员合署办公,推动解决区域合作中面临的各项问题。

长三角一体化探索出的区域合作机制,及跨行政区的区域协调发展经验,在国内更有引领示范的典型性。

2.2  长三角区域内部各自长板突出

(1)上海综合服务功能齐全

上海作为国际经济中心、金融中心、贸易中心、航运中心、科创中心和社会主义文化大都市,对外开放水平高,全球要素配置能力强。在沪持牌金融机构总数达1 605家,2018年金融市场成交总额1 645.8万亿元,实现金融业增加值4 122.08亿元,占全国金融业增加值7.9%。科技创新活跃,拥有4所一流大学建设高校、10所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在校全日制研究生15.85万人。区域服务功能完善,拥有旅客发送量20万人/日的特大型铁路客运站1个,旅客发送量5万人/日的机场2个。同时,上海还承载了进博会、示范区、新片区和科创版“3+1”的国家任务。

(2)江苏实体经济发达

江苏省制造业的规模连续8年保持全国第一,第二产业增加值41 248.5亿元,占全国比重超过13%;人才资源富集,有“两院”院士100人、研发人员80万人、在校大学生210万人;开放平台多,省以上开发区131家。

(3)浙江民营经济活跃

2018年浙江省有93家企业上榜全国工商联公布的民企500强。数字经济发达,作为浙江“一号工程”,总量超过GDP的40%,成为金字招牌。

(4)安徽区域创新实力强劲

安徽省连续7年位居全国第一方阵,2018年,高新技术产值突破1万亿元,占全省GDP的1/3;合肥是北京之外国家大科学装置最密集的城市,拥有全超导托卡马克、稳态强磁场等一批大科学装置和国家重点(工程)实验室,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等四个创新主平台。

2.3  长三角一体化的短板和问题

(1)产业同构和低水平重复现象依然突出

既有发展条件和发展背景相似以及历史延续的客观原因,也与市场失灵、政府干预过度有关。例如,23个长三角沿海沿江城市中,有13个和12个城市在“十三五”规划纲要中明确提到要发展石化和冶金产业。

(2)资源布局配置效率有待提升

机场、港口等基础设施重复投资、重复建设等问题仍旧突出。例如,长三角共建成16个民航机场,2017年旅客吞吐量总计达到2.10亿人次,从数量和吞吐量都居城市群之首;上海浦东国际机场、上海虹桥国际机场、杭州萧山国际机场、南京禄口国际机场、宁波栎社国际机场、合肥新桥国际机场六个机场总旅客吞吐量占到长江三角洲地区的91.24%。

(3)行政区经济壁垒有待突破

“一亩三分地”思维仍然普遍存在,一体化所需要的全局意识、统筹决策还没有全面的、真正的树立起来。在硬件方面,存在着断头路、瓶颈路、隔离等基于全域统筹不够的问题;在软件方面,资源要素流动不够顺畅,没有真正建立起来统一开放公正高效的市场体系。

(4)区域发展不平衡性依然存在

安徽省与其他两省一市仍存在明显差别。2018年,安徽人均GDP为4.8万元,约为上海的1/3;人均收入34 393元,约为上海的1/2。

3   构建区域一体化的分工格局

3.1  核心城市、中心城市驱动区域高质量分工

(1)形成核心城市、中心城市是驱动区域一体化发展的核心引擎

核心城市作为世界城市网络重要节点的全球城市,是国际和国内两个扇面的交汇点,长板突出,通常具备综合性功能体系,以及不可复制与替代的核心竞争力,并在金融、创新、高端服务等领域占高位,通过高能级服务、高价值要素的输出和辐射,形成价值链、创新链、产业链、供应链、服务链上的区域高质量分工协作,引领区域一体化发展。

(2)上海和上海大都市圈的协同发展

按照打造世界级城市群核心城市的要求,提高城市能级和核心竞争力,提升综合服务能力。建设卓越的全球城市,国际经济中心、金融中心、贸易中心、航运中心、科创中心和社会主义文化大都市,进一步发挥龙头带动作用。

同时,上海不是一个割裂的城市,要从都市圈的视角来定位。上海和临沪的海门、启动、太仓、昆山、吴江、嘉善、平湖等7个县市区形成大都市核心区,和周边南通、苏州、无锡、常州、湖州、嘉兴、宁波、舟山等8个地级市形成上海大都市圈。

对比东京,东京都(行政层级与上海市相当)是日本“都道府县”层级的行政管理范围,面积2 193.96km2,1 372.4万人;中心23区(大致相当于上海外环以内)面积618.97km2,人口927.2万人。在东京都周边一都三县形成经济社会紧密联系的东京都市圈,以及和外围四县共同形成首都圈。其中,东京都市圈(大致相当于上海市+临沪地区)是东京都及其周边居民日常工作和通勤的空间范围,包括东京都、神奈川县、千叶县和琦玉县,面积1.36万km2,总人口3 643.9万人。首都圈(相当于上海大都市圈1+8)包括东京都市圈及其周边的山梨县、群马县、枥木县和茨城县,总面积3.69万km2,人口4 407.1万人。所以,未来上海的发展必然要站在大都市圈的总体定位来确定。

(3)加强和长三角其他城市的联系

《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发展规划》确定了“一核五圈”的空间布局。核心城市上海要重视与南京、杭州、合肥、苏锡常和宁波五个都市圈以及重要节点城市之间的对接,围绕国家战略展开全方位互动,在共同争取国家重大科技项目等方面加强合作,形成“多核心、多层次”的一体化发展格局。

3.2  拉长长板,各扬所长

(1)发挥上海核心城市优势

上海作为长三角世界级城市群的核心城市,发挥国际化程度高、高端资源集聚、机构平台云集等优势,进一步深化改革开放,在一体化建设中发挥开路先锋、示范引领、攻坚突破的龙头带动作用。

(2)蘇浙皖各扬所长

江苏要把丰富的产业、科技、人才资源整合起来,体现制造业资源叠加优势,释放创新驱动发展的强大能量,建设自主可控的现代产业体系。

浙江要继续擦亮民营经济、数字经济金字招牌,突出营商环境活力,发挥改革、创新、开放、人才优势,集中力量、集聚资源、集成政策,努力形成引领未来发展的新优势。

安徽要继续发挥科技创新优势和产业腹地资源,共同建设长三角科技创新共同体、全球创新成果集散中心、长三角世界级产业集群。

3.3  完善区域一体化发展机制

(1)既要相互竞争,又要寻求合作,实现“利益驱动”

长三角三省一市之间既有竞争,也有合作。但是无论是竞争还是合作,都需要换位思考、互惠互利。在开展合作交流的过程中,既要考虑自己的利益,也要考虑对方的利益,甚至要更多地照顾对方的利益。上海要转变观念、提高站位,先“算大账”、再“算小账”,以互惠互利为纽带打造利益共同体。比如强化规划对接、打通“断头路”,又比如支持兄弟省市诸如大湾区、沪通新区等重点发展战略,以小代价的让渡换取更多的发展空间。

(2)既要政府主导,又要市场配置,完善“市场推动”

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初期,政府加强引导和推动无可厚非,即便当下和将来,在一些基础设施建设、环境保护、制度设计等领域,单靠市场和企业力量做不了或是市场失灵的时候,必须依靠政府部门牵头解决。但从长远看,政府部门唱“独角戏”难以实现市场配置资源和促进要素合理流动。对此,长三角要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以企业为主体、市场化机制为手段,形成要素资源充分自由流动的市场一体化环境。

(3)既要注重硬件,又要注重软件,深化“三级联动”

强化决策层、协调层、执行层各自功能,深化专题合作,发挥长三角区域合作办公室协调中枢功能,更加强调务实性和实施落地。比如一体化工作纳入政府统一的目标管理体系,形成具有约束力的合作协议框架,为长三角一体化提供切实保障。

参考文献:

[1]陈柳钦. 城市群:城市化健康发展的主体形态[J]. 学理论,2008(18).

[2]陶涛. iPhone价值链中的国际分工. 2018-5-20. 2019-9-19. 第一财经:https://www.yicai.com/news/5424637.html.

[3]侯晓珊,刘顺. 基于短板理论和长板理论的高校创新创业团队建设[J]淮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8):50-52.

[4]范恒山. 长三角一体化重在补短板. 2019-6-26. 2019-9-18.经济参考:http://dz.jjckb.cn/www/pages/webpage2009/html/2019-06/26/content_54732.html.

[5]张凡,宁越敏,娄曦阳. 中国城市群的竞争力及对区域差异的影响[J]. 地理研究,2019,38(7):1664-1677.

猜你喜欢

区域一体化长板长三角
“1+1=7”凝聚长三角人大更大合力
玩家;长板少女阿秀
2019长三角企业100强
一种建筑模板单弯可调式紧固件1
储藏滑板的简便方式
区域一体化视角的机动车协同环境管理研究
中国沿海地区区域政策研究与评价
发达国家或地区留学工作对中国的启示
2014年8月长三角地区主要港口吞吐量
2014年七月长三角地区主要港口吞吐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