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幼儿双语艺术教学探索:三原色与三间色教案研究

2019-09-10张琛

颂雅风·上半月 2019年4期

张琛

摘要:随着艺术教育的发展和国际交流的需要,幼儿双语艺术教学活动在幼儿园开展得方兴未艾。笔者是在探索新颖、科学的教学思路与方法,以更好地开展双语艺术教学活动,使其既能从幼儿的视角出发,关注幼儿经验的获得与能力的积累,同时能兼顾活动的趣味性,鼓励幼儿在活动中尝试各种方法来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情绪,从中获得喜悦和自信。

关键词:双语艺术教育探索 三原色与三间色 ABC逻辑规律

双语艺术教学是我园一大教学特色。幼儿在掌握双语的基础上进行艺术活动的开展,使幼儿综合能力得到发展与提升。

色彩是幼儿认知世界的途径之一,色彩教育在幼儿艺术教育中的重要性有目共睹。良好的色彩教学可以帮助幼儿掌握丰富的色彩内容,使幼儿丰富绘画色彩的知识体系,提高幼儿使用色彩的能力。

幼儿在中班年龄阶段,可以有效区分红、橙、黄、绿、蓝、白、黑等颜色。研究还发现,4~6岁幼儿在美术作品中最偏好的颜色是红色和黄色,其次是蓝色、绿色、粉红、橙色、紫色、黑色。幼儿对红、黄、蓝(三原色)和橙、紫、绿(三间色)的认知与运用,在色彩教学中十分关键。本教案以中班下学期4~5岁幼儿为研究主体,对其“三原色与三间色”的双语艺术活动进行观察与分析。

外教老师想通过本次艺术活动达到以下教学目标:

1.学习三原色与三间色的概念与英文。

2.理解三原色变为三间色的基本原理。

3.理解ABC的逻辑规律。

一、第一次教学活动的构思与开展

(一)教学活动开展的步骤

1.教师询问幼儿红、黄、蓝与橙、绿、紫的英文。

2.教师给幼儿介绍两组颜色(三原色、三间色),并告知其英文说法(Primary colours,Secondary colours)。

3.给幼儿示范用三原色、三间色,分别画ABC(例如:红、黄、蓝)规律的圆形图案。

(二)教学活动过程中的发现

1.幼儿对于颜色的英文单词掌握较好,但对于三原色和三间色的概念还没有清晰的认知和区分度。

2.幼儿对于运用ABC逻辑规律进行艺术创作还需要一些实例的引入。

二、调整后教学活动的重新开展

(一)教学活动开展的步骤

经过反思,在与外教老师探讨之后,我们将教学活动进行了如下调整:

1.从一个课时的教学活动调整为两个课时的教学活动。

2.在“三原色与三间色区分与理解”环节,从原来的纯理论和知识点讲解调整为幼儿动手实践三原色变为三间色的过程。

3.在“ABC的逻辑规律”环节,从原来的展示ABC逻辑图形调整为引入一些含ABC逻辑规律的实物展示,再请幼儿在创作时进行实践。

(二)教学活动开展的具体安排

第一次教学活动“红黄蓝奇妙变变变”,通过一些实物(苹果、香蕉、树叶等)及红、黄、蓝、绿、橙、紫颜色的色卡和颜料,让幼儿感受与认知,使其掌握红、黄、蓝、橙、绿、紫、三原色、三间色的英文,并通过三原色颜料两两混合的涂鸦实践,发现三原色转变为三间色的规律,体验动手乐趣。

第二次教学活动给幼儿展示生活中ABC图形的逻辑规律的物品(比如ABC图案的毛衣、杯垫、雨伞、T恤等),使其感知规律之美;同时让幼儿分别用三原色、三间色ABC规律,给对应的图片上的物体涂上颜色,体验ABC规律之美。

(三)调整教学活动后的发现与反思

在教学活动内容调整后,幼儿的作品呈现更好的规律性(ABC)、幼儿也能更准确地将三原色、三间色区分开,体验色彩变化的乐趣,丰富作品的创作与想象。多数幼儿在本次艺术活动中能很好地掌握三原色转变成三间色的规律,并结合ABC逻辑规律进行艺术创作。

结语

总之,一堂双语艺术创作课,需从幼儿的视角出发,关注其经验的习得与能力的积累,“多询问、多鼓励、多赞美的态度,促使孩子有信心去尝试各种方法以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情绪,从中获得喜悦和自信”,以熟练的语言(双语),更好的表现和创造美。

参考文献:

[1]李季湄,冯晓霞.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解读[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3(3):325.

[2]魯道夫·阿恩海姆.艺术与视知觉[D].加利福尼亚大学,1974:235.

[3]杭海.孩子的方式:儿童绘画心理的分析与观察指南[M].上海: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8(1):7.

[4]姚璐.中班幼儿绘画色彩特点研究[J].美术教育研究,2019(3):156.

[5]韩露,曾彬.关于4-6岁幼儿色彩偏好的实物分析研究[J].教育与教学研究,2014(11):125.

作者单位:

苏州科技城外国语学校附属幼儿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