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虽无缘诺奖,但很多人知道了残雪

2019-09-10

文萃报·周五版 2019年42期
关键词:湖南日报残雪作家

10月10日,瑞典文学院宣布将2018年和2019年诺贝尔文学奖分别授予波兰作家奥尔加·托克祖克和奥地利作家彼得·汉德克。

此前,在海外博彩公司公开的赔率榜上,湖南籍女作家残雪赫然在列,且排名一度超过日本作家村上春树。

虽和村上春树一样无缘诺奖,但残雪的知名度在国内大幅提升,很多人第一次知道了她。

有“写作女巫”之称的残雪,本名邓小华,祖籍湖南耒阳。残雪著有《五香街》《吕芳诗小姐》《赤脚医生》等近90部作品,累计700余万字。

此前,残雪在国内的知名度并不算高。她的很多作品都较为难懂,有人说当她的书迷“有门槛”。但在海外,残雪颇有名气,是作品被译介到海外最多的中国作家之一,其小说成为美国哈佛、康奈尔、哥伦比亚等大学及日本东京中央大学、国学院大学的文学教材。

瑞典汉学家、诺贝尔文学奖评委马悦然曾称赞残雪是“中国的卡夫卡”“一位很特别的作家”。

从裁缝到作家

残雪是个地地道道的长沙妹子。

1953年5月,她出生在新湖南报(即现在的湖南日报)报社大院,父亲邓钧洪当时是社长兼总编辑,后来残雪在长沙文化圈也常被称为“报社子弟”。出生后,父亲给她取名邓则梅,后来她自己改名邓小华,“残雪”是邓小华走上文学之路后的笔名,并沿用至今。

4岁前,残雪在报社的宿舍和幼儿园度过,湖南日报那个绿树葱茏、一天到晚散发着油墨香的院子给她留下了人生最初的记忆,她的散文名篇《美丽南方之夏日》中便留下了这段生活的印记。后来她和家人搬到河西岳麓山居住。8岁时,一家人回到城里。她先后当过医疗站学徒、机械厂工人、英语代课老师,后来还与丈夫鲁庸开了一家裁缝店,生意慢慢做出了名气。

残雪自小热爱阅读,读童话故事,读中西方古典文学作品。在父亲的书柜里,排列着大部头的哲学典籍,《辩证唯物论》《资本论》……残雪做裁缝和写作几乎是同时进行的。当时,因为夫妻俩的裁剪功夫好,缝纫精细,样式新潮,生意十分兴隆。上世纪80年代初期,残雪开始创作。同时,她阅读了大量西方现代派的文学作品,怀特、卡夫卡……这些西方作家的文学作品让她从传统的现实主义手法中跳出,成了一位现代主义先锋派作家。

出名的“怪”

上世纪80年代,残雪已在中国文坛成名。不过,她的“怪”也出了名。

首先,作品“怪”。不少读者抱怨说,残雪的作品“难懂”,就连残雪自己也说:“我的小说是属于深奥难懂的那一类。”

细读残雪的作品,我们不难发现,在她的作品中,传统文章所遵循的思路、框架、结构等一切组织和机构全部被打破,令读者无从下手;她作品中的人也有一个共同特征,那就是“猜不透”。人物互相之间猜不透,读者也猜不透人物和作者,作者自己都猜不透自己;她作品中最大的特色是語言,那些被诗化、被浓缩,犹如梦魇呓语般的语言,既有诗歌般的热情与浪漫,也有哲理式的深刻和理性,既有乡村俚语的朴素与生动,也有小丑式的戏谑与搞笑,它们是残雪对传统语言的颠覆和革新。

其次,脾气“怪”。

在残雪长达30多年的文学生涯中,即使多次被人抱怨作品“难懂”,她依旧坚持最初的写作态度和方向:用奇幻的想象、另类的书写模式,对潜意识空间进行挖掘和探寻,在精神与物质、灵魂与肉体的困惑中,探索韧性的本质。她把自己的写作称之为“新实验”,即拿自身做实验的写作。

残雪“研究热”

1987年至1997年,残雪的作品已被翻译成日、英、法、德、意等多种文字出版,残雪在海外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海外评论家以及媒体不吝辞藻,均给予这位中国作家极高的评价。美国《纽约时报》称:“残雪从一个似乎是病入膏肓的世界里创造了一种象征的、新鲜的语言。”日本《读卖新闻》称:“残雪的作品不就是新的‘世界文学’的强有力的、先驱的作品吗?”英国《时报》称:“残雪写的小说,是中国近年来最革新的——她的小说好像不能放进任何一个单一的范畴。”

2015年,残雪同时获得3个国际文学奖提名:誉为美国“诺贝尔文学奖”的美国纽斯塔特文学奖、美国最佳翻译图书奖和英国伦敦的独立外国小说奖。同年5月,残雪与翻译安娜莉丝获得美国最佳翻译图书奖。2019年,她的作品《新世纪爱情故事》被选入国际布克奖长名单。

经过近40年的艰苦奋斗,残雪也成就了属于她自己的文学特征和精神体系。残雪,这位在中国最早从事实验文学创作的女作家,用她的作品给世界文坛带来了一股旋风。      (综合《新华每日电讯》《湖南日报》)

猜你喜欢

湖南日报残雪作家
作家谈写作
作家阿丙和他的灵感
雪中
《湖南日报》三论守好网络舆论阵地
品梅
我和我的“作家梦”
报刊交邮发行公告
党报发展探新路 融合创造“新湖南”
大作家们二十几岁在做什么?
喜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