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学生校园网贷问题分析与新闻媒体应对途径

2019-09-10鲁峰妙学春李莉

记者观察·下旬刊 2019年5期
关键词:校园网贷新闻媒体网络媒体

鲁峰 妙学春 李莉

摘要:随着互联网购物平台和互联网金融网贷平台进入校园,没有经济收入的大学生强烈的物质欲望被彻底暴漏,并且很容易被网贷和购物平台满足。大学生正处于价值观的形成阶段,面对诱惑缺少社会经验和金融常识,往往会失去理性的判断坠入陷阱。针对校园网贷对大学生产生的不良影响和后果要分析产生的原因,不同平台的新闻媒体应通过各种途径发挥宣传和监督作用,揭露网贷背后的陷阱,宣传网贷助学的“正能量”,曝光网贷消费的典型案例,帮助大学生养成良好的消费观念。

关键词:校园网贷;新闻媒体;网络媒体;校园媒体

大学生从相对封闭的高中到开放的大学校园,学习氛围也从紧张变得相对宽松。环境的改变使学生难以抵制物质欲望的诱惑。近年来,互联网金融和互联网购物等借款、消费平台的兴起更加点燃了大学生对物质的追求欲望。为了迎合这种欲望和开拓市场,各种网贷平台开始大规模进入校园。由于大学生社会经验缺乏,财务知识欠缺,网贷平台开始利用夸大、虚假的欺骗手段宣传网贷,吸引学生参与网贷。校园网贷针对学生开展的金融网贷业务与面向社会成人的业务并无区别,所贷金额完全由学生支配用作各种用途,调查显示学生网贷的最大消费支出是购买电子产品和化妆品的改善性消费。自从2016年新闻媒体曝光了第一起校园网贷的自杀案例,校园网贷就成为社会和教育部门关注的热点,社会、学校和家庭都认为校园网贷是危害大学生成长的毒瘤。新闻媒体的介入,及时让社会大众和教育机构发现了网贷的社会隐患,督促社会各个层面携手禁绝不合法、不合理的校园网贷,对在校学生和社会大众起到了良好的教化作用。

一、大学生校园网贷蔓延的原因

(一)网贷平台准入条件过低

互联网金融的普及促进网贷平台如雨后春笋般发展起来。目前的校园网贷平台准入的条件都是由地方政府相关部门出台制定,其中多数的条款都是对网贷平台硬件设施和管理人员的规定。这些规定虽然从形式上规范了网贷平台成立的条件,但是很容易满足,对网贷市场的混乱没有起到立竿见影的净化作用。由于前期投入少、管理不规范等原因,导致平台坏账风险增加,后期的催贷手段就变得不择手段。

(二)网贷业务和学生财务现状的不匹配

大学生在上学期间并不创造经济价值满足自己生活和学习的需要,相反是家庭消费的主要构成,每月的消费支出完全由家庭决定。校园网贷的主要目的不是为学生顺利完成学业提供帮助,而是仅仅为了追逐金融借贷产生的利息和违约金。例如,网贷平台并不追踪学生贷款的用途,而大部分学生将其用作改善生活的消费。网贷平台的贷款都会在贷款完成后的下一月开始按月偿还本息,对于没有收入来源的学生还贷支出的部分只能从生活费中扣除。当网贷金额过大,生活费也不能抵还网贷月供时,只能借助其他网贷平台的贷款拆东墙补西墙,这样就形成了连环贷。对于国家的助学贷款,还款期限一直延续到学生毕业工作才开始。这也是校园网贷和国家助学贷款的本质区别,也是校园网贷纠纷大量出现的主要原因。这种违约既增加了网贷平台的风险,也影响了学生在校学业的完成情况,一些学生因为不堪网贷还款的压力选择了退学。

(三)大学生金融风险识别能力弱

大学生被认为是社会中容易接受新事物的群体,这既说明了大学生思维的活跃,也反映出大学生对新事物的风险估计不足。校园网贷宣传中“零利息”“免担保”等虚假夸大的宣传词很容易将大学生拉入网贷陷阱,殊不知这些诱惑背后还有高额的违约金,开放手机通讯录等隐形条件。这些苛刻、不公平的条款都被网贷平台巧妙地放在了不起眼的位置,缺乏金融常识的学生自然不能识破这些陷阱。后期还款过程中一旦违约,网贷公司就以《合同法》中违约的条款追缴违约金,合同中约定的违约金的比例明显偏高,但是大学生不得不承担网贷产生的巨大经济负担。

(四)大学生不合理的消费观

大學生在高中学习阶段面临巨大的学习和升学压力,学习占据了绝大部分时间,对物质欲望的追求暂时得到了收殓和抑制。大学的校园环境相对宽松,大学生在平时的生活中可以表现出更多的家庭背景元素,家庭之间的经济差异通过物质消费行为完全展现出来。为了满足不切实际的物质欲望,一些大学生不由自主地借助于网贷。这种不合理的消费心理和行为让自己不知不觉陷入了网贷陷阱。

二、新闻媒体应对校园网贷危害的途径

互联网的发展加快了信息传播的速度,促进了传统新闻媒体的变革,但是不同社会领域之间信息沟通更要依靠网络新闻媒体的宣传才能实现。新闻媒体像社会的预警机构,当某些领域出现异常状况,立刻揭示事实真相,教化个体警觉起来,群起对抗不良现象。校园网贷的危害最早由新闻媒体揭露,同样新闻媒体在校园网贷的规范化过程中也可以发挥重要作用。

(一)新闻媒体要揭露网贷背后的陷阱,呼吁监管机构提高网贷准入门槛,规范网贷程序

新闻媒体为了吸引眼球对于校园网贷引发的严重后果总是争相报道,但是对于深层的原因讨论不多或者点到即可。目前,网贷平台琳琅满目,网贷业务和手续均存在隐藏的陷阱。例如,网贷平台通过提升手续费来降低利息以求吸引学生;还贷手续复杂繁琐或者人为设置网络屏障造成还款失败形成违约事实。监管部门需要规范网贷准入门槛,涉及校园网贷的平台要开展针对学生的金融业务,体现出学生无收入的财务特点,借鉴银行助学贷款的金融业务,延长还贷时限,避免不良网贷平台利用虚假广告和欺骗手段占据校园网贷市场,把学生看作容易欺宰的客户。新闻媒体应发挥自身功能,揭露行业的不良和违法行为,监督监管机构发挥职能,规范网贷机构业务。

(二)发挥网络媒体的迅捷和交互性,推送网贷陷阱案例和分析网贷原因

大学生是日常生活中接触网络媒体最多的群体之一,通过手机即可接触到任何信息,并且手机也成为大学生不可或缺的工具。网络媒体传播的网贷陷阱案例具有更强的代表性,也更容易引起大学生的关注,具有更加明显的教育效果。由于网络媒体有很好的隐蔽性,大学生也可以通过网络媒体参与对网络贷款热点问题的讨论,进而形成对校园网贷的正确认识,养成良好的消费习惯。另外,通过网络媒体的调查,范围更为广泛,方法更便捷,由于不是面对面的问卷调查,反映出的信息更为真实,有利于发现网贷危机蔓延的原因。

(三)利用校园媒体平台遏制网贷蔓延趋势

智慧化校园的建设目前正在各大校园中展开,校园媒体要发挥校园舆论的主阵地,通过校园网站、校园App、贴吧等宣传形式,增加“正能量”在校园环境的曝光率,内化大学生对网贷的正确认识,进而影响学生面对网贷的反应和行为,形成学生自觉抵制不良校园网贷的局面,遏制不良校园网贷蔓延的趋势。校园媒体平台和大学生的生活紧密相关,本校学生具有更高的关注度,对于了解本校学生的网贷情况也更加贴切。

三、结语

本文对目前高校校园网贷蔓延形成原因进行了分析,针对形成的原因,以新闻媒体的角度提出了解决校园网贷蔓延的措施,指出新闻媒体应发挥媒体的监督作用,对校园网贷发展过程中的问题针砭时弊,网络媒体要利用网络的广泛性和交互性促进校园网贷教育案例的传播,引发大学生群体的共鸣,养成正确的消费观。大学校园的媒体平台是学生日常的生活学习平台,应发挥“近水楼台”的独特优势,针对各自的校园网贷特点开展宣传,净化校园网贷市场。

猜你喜欢

校园网贷新闻媒体网络媒体
雪中放牧新风景
新闻媒体与我国当前公共领域的构建
河北“全覆盖式”对各级新闻媒体进行财政支持
校园网贷风险及其防控对策探析
网络新闻媒体伦理失范问题分析
唏嘘着悲情的担当:60万“校园网贷”一条命
商业新闻
试论网络媒体的公信力
网络媒体公信力问题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