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全媒体背景下的广播编辑记者转型探讨

2019-09-10王利

记者观察·下旬刊 2019年5期
关键词:转型

王利

摘要:在全媒体背景下,广播编辑记者若想更好的适应媒体行业的发展趋势,必须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积极掌握新型采编手段和方法,做好与用户互动服务工作,不断增强“四力”,正确引导舆论,促进自身实现转型和创新,才能更好地推动广播媒体行业进一步发展。本文主要对全媒体背景下如何促进广播编辑记者实现转型的重要措施进行了分析,希望能够有效促进传媒行业的进步。

关键词:全媒体背景;广播编辑记者;转型

一、正确且全面地把握舆论导向

在全媒体背景下,人们对于信息的真实性和实时性有了更高的要求,而导向的正确性,信源的可靠性,节目的专业性,正是传统媒体的优势所在。因此广播编辑记者必须时刻掌握大量的信息内容,千方百计从时政新闻、娱乐八卦、文化历史等内容的真伪进行合理判断,多角度满足人们的信息需求,从而正确地引导舆论方向,为群众获取正确、真实的信息提供有利保障。笔者所在的榆林传媒中心新闻广播正是坚守主流媒体责任担当,每年采编5000多条新聞、信息,资讯,开办《榆林新闻》《早安榆林》《直播榆林》《榆乐FAN秀》《榆林好人》《书香榆林》《994爱心大家帮》《中华文化大讲堂》《中华德育故事广播剧》等资讯、访谈、娱乐自办节目1000多套。广播编辑记者需要积极了解大政方针、新闻焦点及民生话题等相关内容,深度挖掘并筛选新闻信息,坚持正确政治方向,充分展开有利的评论和引导,从而发挥广播的引导力,弘扬社会主流价值观。我们在《记者连线》《记者观察》《新闻大家谈》《每日一学习》等板块,加入了部分新闻评论环节,担当起了政策解读、引导舆论方向的作用。

二、加大对全媒体新技术和编采新设备软件的应用

新时代全媒体的极大发展和应用,带来了信息传播速度的飞速提升和用户的多样化选择,也促使广播编辑记者自身对电子编辑设备和软件应用能力的转型。广播编辑记者的主要工作不单是选择新闻素材,剪辑和编辑音频,而且要考虑公众号、APP、抖音、新媒体上传文字、图片、短视频等新闻素材的有效整合,提升对用户的吸引和服务能力。

三、提升广播编辑记者的创新能力

当前,随着新闻供给侧改革的深化,新广播战略就是要加强用互联网思维和互联网技术推动传统广播转型升级。广播编辑记者应当不断提升自身的创新意识,在对新闻素材进行挑选、分析、整合及加工的过程中,应重点审查新闻信息的真实性和时效性,防止虚假、不正当地新闻信息传播到群众中去,结合节目实际情况,打造具有特色的新闻节目,以更好地发挥广播的传播力、影响力。在新闻内容生产上,创作既有深度又有温度的新闻好作品;在报道形式上,要学会用音频讲故事、碎片化和可视化等不同手段;在媒体融合上,广播新闻报道可以多次跨平台联动。采编制播手段,树立全媒体意识,加强策采编能力,广播宣传实现全媒报道立体传播。榆林传媒中心新闻广播从年初首次尝试用全媒体报道方式,制作《幸福中国年》《金猪送福》《祝福榆林》系列广播贺岁片,向全市人民、各县区、广大听众送上新春的祝福;在记者《新春走基层》,在《两会》期间,推出融媒作品、《我和我的祖国,我和我的榆林》代表委员微视频采访;由广播频率策划组织推出“唱响时代主旋律,激发社会正能量”快闪《我和我的祖国》全媒体“四进”(进机关、进校园、进企业、进社区)系列活动专题报道。从编辑到记者,都树立了全媒体意识,争相在榆林发布APP和抖音等新媒体发稿。

四、做好线上线下、直播互动,拓展融媒传播渠道

在全媒体环境下,民众能够作为新闻信息的发布者和传播者,并且能够实时在网上、手机等多平台进行评论。与此同时,广播编辑记者也需要拓展融媒传播渠道,不仅采编广播稿件,还要担当起通联、现场、摄像、组稿、策划统筹等多个角色。以客观、正确的角度分析新闻时事的内容并进行评论,发表自身的独特见解,及时做出回应,这也是广播媒体人转型的重要过程。广播编辑记者需要抓住直播互动、线上线下充分交流这些优势,将群众的意见、建议及提出的诉求等各类问题切实加以解决,从而提高广播媒体的收听收看率和公信力。

五、结语

在全媒体背景下,广播编辑记者必须充分理解和把握正确舆论导向,必须不断完善自身知识结构,掌握新技术,提升综合素质,必须坚持广播采编工作原则,顺应媒体发展趋势,才能真正实现转型和创新,成为新时代合格的党的新闻战士。

猜你喜欢

转型
艺术市场的机遇与转型
统筹发展和安全,加快转型升级
课后服务时空下的作业转型
揭示数字化转型的内在逻辑
数字化转型进行时
赋能:教研转型中教研员的应然追求
企业家的困惑来自于没有解释
企业家的困惑来自于没有解释
制造企业数字转型面临三个问题
新时期旅游转型发展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