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读懂幼儿,遵循规律

2019-09-10王福兰

山西教育·幼教 2019年5期
关键词:身心情绪儿童

幼儿与小学生是两个不同年龄的群体,因此二者在身心发展规律和学习特点上也是不同的。

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

第一,身体的活动性。幼儿骨骼和肌肉处于发展过程中,所以幼儿较为好动,不能长期保持一种姿势,身体必须处于变换的活动状态中才能缓解疲劳,处于最佳放松状态。所以不能像小学生一样长时间静坐,而是处于动静交替的活动中。

第二,认识的具体性和形象性。由于幼儿的思维以直观行动思维和具体形象思维为主,所以幼儿在认识过程中必须借助于动作具体形象以及通过直接感知和操作,在和物体的相互作用中才能认识事物。小学生则是从具体向抽象过渡。

第三,心理活动和行为的无意性。幼儿在活动中总是容易被外界事物所吸引,活动的目的性、主动性和有意性较差,表现出心理和行为的无意性。小学生则是从无意向有意过渡。

第四,情绪情感的易变性、易冲动性、易传染性。幼儿的自控能力差,所以在对情绪和情感的控制力方面也比较差。易变性表现为情绪容易发生变化,一会儿哭,一会儿马上可以挂着泪珠笑。易冲动性表现为有情绪马上会表现出来,不能控制自己的情绪表现。易传染性表现为一个孩子哭大家都跟着哭,一个孩子笑大家都跟着笑,情绪容易相互传染。而小学生的情绪情感则更加稳定和谐。

幼儿和小学生的学习特点比較:

从学习内容来看,小学生的学习以学习间接经验特别是学科知识为主;幼儿的学习则是以学习直接经验为主,自己的亲身体验、经历、做过的事,参加的活动,习惯的养成、行为的改变、态度的培养都是学习的范畴。

从学习方式来看,小学生的学习主要通过课堂教学活动来完成;幼儿的学习则是在一日活动中来进行的,包括生活活动、游戏活动以及教学活动,一日活动皆学习。

从教师在学习中发挥的作用来看,小学生的学习更多是通过教师的教和讲授来完成,“教师在上,学生在下”;幼儿的学习却是幼儿的主动学习,幼儿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是“幼儿在前,教师在后”。

不同年龄阶段的身心发展特点是不一样的,所以无论是教师还是家长,一定要在遵循儿童身心发展规律的前提下进行施教,从而最大程度的促进儿童全面、和谐、健康地发展。

王福兰,山西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学前教育系主任,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儿童发展与教育,儿童游戏研究。山西省学前教育专家指导组专家,山西省学前教育学会副秘书长,学前儿童发展专委会主任,山西省教育学会家园共育促进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山西教育》(幼教)杂志特约编委,发表论文30多篇,主持并参与课题10余项。

猜你喜欢

身心情绪儿童
Prepare for Your Exams with a Healthy BodyandMind以健康的身心应对考试
身心告急,回家充电
小情绪
小情绪
小情绪
留守儿童
给身心降个温
六一儿童
情绪认同
破碎的“豪门”梦让我身心俱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