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国学经典与成长教育(五)

2019-09-10王耿

高中生学习·阅读与写作 2019年5期
关键词:格言周易君子

王耿

编者按:2019年起,部分地区的新高一学生将使用新教材。新教材“课内外读物建议”除保留原有《论语》《孟子》《庄子》外,还增加了《老子》《史记》,选文覆盖先秦到清末各个时期。古诗文背诵推荐篇目从14篇(首)增加到72篇(首)。另外,新教材明确规定“课内阅读篇目中,中国古代优秀作品应占二分之一”。根据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以及教育部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的有关文件精神,本刊遴选出100篇精品,按“国学经典与成长教育”(“谈劝学”“谈宁静”“谈图强”“谈快乐”)、“国学经典与成人教育”(“谈过错”“谈定位”“谈责任”“谈沟通”“谈言语”)、“国学经典与成才教育”(“谈忠诚”“谈信誉”“谈正直”“谈反省”),分4个系列共100篇,帮助高中生系统学习掌握国学知识。愿我们吸收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成就美好的未来!

寡欲则刚

[经典重现]

无欲之谓圣,寡欲之谓贤,多欲之谓凡,徇欲之谓狂。人之心胸,多欲则窄,寡欲则宽。人之心境,多欲则忙,寡欲则闲。人之心术,多欲则险,寡欲则平。人之心事,多欲则忧,寡欲则乐。人之心气,多欲则馁,寡欲则刚。

——《格言联璧》

注释  “格言”,指在漫长的生活实践中,人们总结提炼出来的言简意赅的至理名言。其饱含生活的智慧,富有哲理,既可以自勉,又可以勉人,既可以自警,又可以警人,极具劝诫和教育意义;“联璧”,双璧,并列的美玉,比喻两者(美玉)可互相媲美。

[作家小传]

金缨,晚清学者,浙江山阴人,生平不详。编著有《格言联璧》等书。《格言联璧》将流传于世的格言,分为学问、存养、持躬、摄生、敦品、处事、接物、齐家、从政、惠吉、悖凶11类,按儒家《大学》《中庸》之道,以“诚意”“正心”“格物”“致知”“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等主要内容为框架,收集相关的至理格言。《格言联璧》被称为立身处世的金科玉律,修身养性的人生智慧,千古不移的至理名言,既可以自勉,又可以勉人,既可以自警,又可以警人,极具劝诫和教育意义。

[经典解读]

译文  没有欲望被称为圣人,欲望很少被称为贤人,欲念繁多被称为凡人,而放纵欲望则被称为狂人。人的欲念多则心胸狭窄,欲念少则心胸宽广。人的心境多欲则忙乱,少欲则悠闲。人的心术多欲则险恶,少欲则平和。人的心事多欲则忧愁,少欲则快乐。人心之气象,多欲则软弱,少欲则刚强。

核心密码  宽、闲、平、乐、刚,皆由“寡欲”起。欲望是人的本性,每个人的内心都充斥着欲望,过多的欲望会使得人心胸狭窄,反之,则心胸开阔。谋虑过多的人会使自己陷入危险境地,反之,则可获得平安喜乐的生活。“壁立千仞,无欲则刚”,高山没有凡世杂欲自会巍然挺拔,人们克制贪欲自能无畏、刚强。

[经典启示]

让需求简单一点,心灵自会更轻松一点;让外表简单一点,本色自会更接近一点;让沟通简单一点,情感自会更融洽一点;让过程简单一点,内涵自会更丰富一点。

学会减少自己的欲望,管控自己的欲望,以积极乐观的心态面对生活,享受人生之乐!

君子修三则全

[经典重现]

君子安其身而后动,易①其心而后语,定其交②而后求③。君子修④此三者,故全⑤也;危⑥以动,则民不与⑦也;惧⑧以语,则民不应也;无交而求,则民不与⑨也。莫⑩之与,则伤之者至矣。

——《易·系辞下》第五章

注释  ①易:平和,平静。②交:交情。《庄子·山木》:“夫相收之与相弃亦远矣,且君子之交淡若水,小人之交甘若醴。”③求:请求,寻求。④修:遵循。《礼记·学记》:“君子之学焉,藏焉,修焉。”⑤全:完整,完备,完美。⑥危:不稳,不安全。《论语·季氏》:“危而不持,颠而不扶。”⑦与:同盟者。⑧惧:戒惧,警惕。⑨与:帮助。⑩莫:无,没有。

[作品起源]

《易经》是我国古代的一部“人更三圣,世历三古”的哲学著作,包括“经”和“传”两个部分。

《周易》的创作与定型更换了三个“圣人”,即伏羲、周文王、孔子,跨越了远古、中古和近古三个时期,积淀了我国古代几千年的灿烂文化。远古时期,大约七千多年前,我国有个圣人叫伏羲,传说他是一个“道”字形的人,首创网罟捕鱼打猎,据鸟兽之迹发明文字,模仿天籁之音创作《驾辩》曲,等等。尤其值得称颂的是,他根据河图和洛书的启示,创造了八卦。他“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仰观天象,一画开天,用“—”为阳,表示宇宙中大自然的力量,统盖一切。察地理,用“--”辟地,表示阴,一分为二,承载一切。他创造八个单卦,按其宇宙时空存在的先天顺序为:☰(乾)☱(兑)☲(离)☳(震)☴(巽)☵(坎)☶(艮)☷(坤)。中古时期,周文王在伏羲八卦的基础上推演八卦。司马迁说,“文王拘而演《周易》”。近古时期,2500多年前,这个时期,属于人类文明的“轴心时代”,各文明区出现了伟大的精神导师,如古希腊的苏格拉底、柏拉图,以色列的犹太教的先知们,古印度的释迦牟尼,中国的孔子、老子……他们提出的思想塑造了不同的文化传统,也一直影响着人类的生活。孔子是“轴心时代”伟大的教育家、思想家、政治家和伟大的文化巨人。孔子为解读《周易》写下了“十翼”:《彖辞传》(上下)《象辞传》(上下)《系辞传》(上下)《文言传》《说卦传》《序卦传》《杂卦传》。

“十翼”是我国古代最早、最全面解释《周易》經义最权威的著作。在《周易》从卜筮之书向哲学的根本转化上,“十翼”树起了革命的大纛,开创和发挥了《周易》的巨大的哲学影响和人文威力。可以说,没有“十翼”,《周易》就没有生命,只是古代的一本占卜之书而已;有了“十翼”,才有《周易》对中国文化、哲学、社会、人生产生的巨大影响。

可见,《周易》是一部横跨几代,集思广益,由伏羲画卦,文王系辞,孔子作传,圣圣相传的杰作。它积淀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至为珍贵的元典,历来被誉为“群经之首”“大道之源”。

[经典解读]

译文  君子要先安定好自己然后才有所行动,先平和自己的心态然后才与人进行言语交流,要先确定与人有了交情然后才去寻求帮助。君子遵循了这三条原则,才能称得上是完美的。自己有危险却要急于行动,那么民众不会与你同盟;互相存有戒惧之心还进行语言交流,那么民众不会应和你;没有一定交情就有求于人,那么民众就不会帮助你;没有人给予你帮助,那么就会有伤害你的人了。

无论什么事,都要在心里反复斟酌,衡量好利害关系后再说出来。

你想得到什么,就必须先付出。这绝对是为人处世的精华,是千古不变的真理!

核心密码  君子所修无外乎三个方面:“身安”“易心”“定交”。“身安”,人生在世,要先安身立命,然后才能谋图大业;“易心”,对人坦坦荡荡,以心换心,才能交到真心朋友;“定交”,交往恒定,才能朋友遍天下。身安即心安,心安则身安。淡泊以明志,宁静以致远。

[经典启示]

人生处世需把握好三大原则,即“身安”“易心”“定交”。儒家修身讲“修己安人”。修己,即修养自己的内在道德;安人,即为他人服务。佛教讲“自度度人”。身安即心安,心安即“自度”,“自度”就是开悟了,开悟后就去“度人”,普度众生。首先是身安,心怀坦荡,清白透明;接着是易心,显示内在的良好品德,才能够与人交心易心;有求于人时,必须先要有稳定的交情。人若具备了这三个方面的修为,才能仁者无敌,一展抱负。

吾日三省吾身

[经典重现]

曾子曰:“吾日①三②省③吾身:为人谋④而不忠⑤乎?与朋友交⑥而不信⑦乎?传⑧不习⑨乎?”

——《论语·学而》

注释  ①日:每天。②三:表示多次。③省:反省。④谋:办事。⑤忠:尽心竭力。⑥交:交往。⑦信:诚实守信。⑧传:老师传授的知识。⑨习:温习。

[作家小传]

孔子(公元前551年9月28日~公元前479年4月11日),字仲尼,春秋末期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人。孔子是中国古代大思想家、大教育家,他开创了私人讲学的风气,倡导仁、义、礼、智、信,是儒家学派创始人。孔子曾带领部分弟子周游列国14年,晚年修订六经,即《诗》《书》《礼》《乐》《易》《春秋》。相传他有弟子三千,贤人七十二。孔子去世后,其弟子及其再传弟子把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语录和思想记录下来,整理编成儒家经典《论语》。其儒家思想对中国和世界都有深远的影响,孔子被列为“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

[经典解读]

译文  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为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了呢?与朋友交往是不是做到诚实守信了呢?老师所传授的知识是不是按时温习了呢?”

核心密码  勤于内省:第一省,为别人办事是否尽心竭力了;第二省,与朋友交往是否诚实守信了;第三省,老師所传授的知识是否认真温习了。

[经典启示]

曾国藩天资并不聪慧,却成为清朝的“中兴之臣”,是与他注重自我修养,不断完善自我分不开的。而在其漫长的一生中,不断写日记反省自己,成为他最重要的自修方式。

所谓“反省”,就是回想自己的言行,检查其中的错误,看自己犯了哪些错误,有没有需要改进的地方,而不是整天抱怨别人、抱怨环境。

人人都知道“三省”,但谁真正每天都记得问自己这三个问题呢?其实,在我们每一个人的内心深处,或多或少都隐藏了一些不易察觉的弱点,这种内在的弱点常常使我们处于一种危险的境地。我们每做一件事之后,都应该反思一下,这件事什么地方做得好,什么地方做得不足,以便于我们以后做事情时发扬优点,克服不足,从而更上一层楼。

恭谨·敬业·忠诚

[经典重现]

樊迟问仁①。子曰:“居处恭②,执事③敬④,与人⑤忠,虽⑥之⑦夷狄⑧,不可弃也。”

——《论语·子路》

注释  ①仁:仁义,仁爱。②居处恭:日常起居恭谨而不放肆。③执事:办事。④敬:严肃认真,敬业。⑤与人:对待他人。⑥虽:即使。⑦之:前往。⑧夷狄:我国古代称东方部族为“夷”,北方部族为“狄”。常用于泛称除华夏族以外的各族。

[经典解读]

译文  樊迟问什么是仁。孔子说:“平常在家规规矩矩,办事严肃认真,对待他人忠心诚恳。即使到了少数民族居住的地方,也不背弃这些原则。”

核心密码  “恭”“敬”“忠”是人生的处世之道。“恭”是内在的根本属性,“敬”是外在的表现形态,只有养成对人对事“恭”的态度,才能内敬父母,外敬长者和事业。“恭”与“敬”,都是“忠”的基础,是“忠”的具体体现。孔子提出了做人在生活、工作和交友等各个方面的“仁”的要求,即生活中保持恭肃之心,工作中做事认真,与人相交忠诚以待,则可以通行天下。

[经典启示]

“忠”是做人之本,是伦理道德的基石,以仁爱之心待人处事,以忠诚报效国家,促进和谐社会建设,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责任编辑 / 刘金华)

猜你喜欢

格言周易君子
老师的样子
君子无所争
国风·卫风·淇奥
《豫》卦释义
甜甜的“蝴蝶茧”
有君子之道四焉
孔夫子关于“君子”究竟说了些什么
图片格言
阅读理解练与析
《百年易学文献菁华集成》(一)目录(周易经传研究专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