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谈时空意识在高三历史复习课中的运用

2019-09-10徐波

高考·下 2019年5期

徐波

摘 要:时空观念是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首要素养,是学生对历史事件、历史现象进行客观、合理解释与理解的前提与基础。笔者以人教版必修二“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一课为例,谈时空意识在高三历史复习课中的运用。

关键词:时空意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高三历史复习课

时空观念是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首要素养,是学生对历史事件、历史现象进行客观、合理解释与理解的前提与基础。笔者在多年高三教学中发现,学生历史学习时的一个最大困难就是时空意识的缺乏,尤其像人教版必修二第四单元“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时间跨度大,从1949年新中国成立讲到21世纪初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基本建立。学生在学习这个单元时由于时空意识严重缺乏,往往造成时间与事件对应不起来。下面笔者结合人教版必修二“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一课,谈时空意识在高三历史复习课中运用,希望得到方家的指正。

一、拟定大事年表,在“在大历史观”下掌握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的转变

《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中,对课程知识点进行了明确的要求,而且要求范围较大,需要对社会发展过程中的不同阶段中,影响社会进步或改革的会议都要熟练掌握。像十一届三中全会、国有企业改革等内容。社会在不同的阶段都会有不同的大事件发生,所以大事件都必须按照时间顺序记忆,这样也便于记忆,还能够了解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过程,但是怎样确保学生在进行系统化学习时,对知识点掌握的更全面,知识结构更系统?笔者认为,应该让学生对不同时代中出现的各类问题或事件进行梳理,找出漏洞点,并在复习中广泛使用,这是一种较好的学习手段。通过整理大事年表,能够提高学生对中国经济发展变化的认识,通过对各个阶段问题进行重新整合与分析,完成通史性知识结构,为深入学习、提升认识打下基础。

二、时空结合,分析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转变的原因

人教版《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这课包括“伟大的历史转折”“经济体制改革”“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三部分,三部分内容与本课标题有明显的内在逻辑关系,但学生要从宏观上理解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转变的原因,还必须选取适当材料,将其置于具体的时空框架下进行分析、比较,在此基础上作出合理的解释。因此在学习时就要帮助学生选取恰当的时空材料。例如:

材料一。从1970年开始,中国当时的经济发展模式已经不再适合当时的社会发展,人民生活的提升遇到瓶颈,当时的计划经济控制任何物品的产量,无法满足人民的生活需求,导致供需矛盾严重,也导致当时劳动力无法充分发挥出来,诸多劳动力资源存在浪费,企业的经营效率低下,生产力与生产需求矛盾不断增加,必须要打破当前的计划经济模式,随后出资了市场经济。

——摘自梁艳丽《中国经济体制从计划到市场的转变分析》

通过对前期材料的分析,能够让学生了解到我国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的原因。在上世纪70年代,计划经济并没有推动我国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停滞不前。“同一时间内,社会主义国家在进行经济改革时,影响到了中国经济,也让中国经济出现了转折点”。“通过对二战后多个国家的经济变化来看,市场经济已经成为国家发展的必由之路,能够带动国家经济的快速发展,完全与计划经济不同,从而能够对比出不同的经济效应”。“中国借鉴其他国家经济的改革,市场经济让中国的经济开始腾飞,也有了新的经济发展方向”。“全球经济的有效融合已经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主题,中国经历了计划经济、市场经济和全球经济的推动发展”。

以上能够看出,历史能够让我们学到社会的进步、经济的发展,已经出现当前局面的原因,通过历史能够还原当时的改革背景,这才是学习历史的真谛。

三、时空结合,理解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的转变过程

(一)是由点到面,分步推进,渐近发展的过程

关于“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这一课,人教版相关表述理论性、概括性强,主要以几个会议几个重大决定的形式呈现,具体史实性内容单薄。再加上很多教师在讲授这一课时往往会把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含义、前提、目的、目标、实质等内容先呈现出来。学生很容易产生一种错觉,即我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体制很容易。复习教学时不妨从时空角度作些补充,使学生从感性与理性两方面对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过程作全方位的认识与体验。

第一阶段,1978年12月--1982年(十三届三中全会——十二大)

该阶段是脱胎换骨的阶段,也是推陈出新的阶段,经济体制发展战略目标明确。首先,文革后中国经济开始被重视,国家要求从农村入手,树立安徽和四川农村作为典型,加快农村经济的发展,作为中国经济的首次试点地区。另外,在城市改革方面,重点以四川宁江机床厂等6个企业作为改革试点,减少政府对企业的干预。其次,通过召开党的十二大,明确了中国的经济发展方向和社会主义发展目标。要求以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

第二阶段1984年10月——1987年(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十三大)

该阶段处于中国深化改革階段,由于前期的试点相对较好,从而加大了改革开放力度,确定了战略目标。十二届三中全会要求我国的计划经济中要适当增加市场经济,不要讲计划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作为对立面存在。改革范围也将实现全农村、城市的改革;改革范围扩大到经济、教育等多方面;在十三大会议中,要求既有计划经济,又允许市场经济的存在。

(二)是改革与开放同时并举的过程

笔者在多次听课中发现很多老师在复习这一课时,把“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与“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分开来复习,给学生的感觉是先改革再开放,改革与开放没有什么关系。从下面这张时空表格中可以看出,我国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最显著的特点是改革与开放并举,以开放带动改革,以改革促进开放。改革与开放就如同车之两轮,鸟之双翼,是推动中国社会发展的主要动力和基本经验。所以复习这课时应从时空的角度将开放的过程穿插于改革过程之中。

以上是笔者从时空角度设计与实施人教版必修2“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复习课的大致情况,当然能否上出有新意的复习课,能否增强学生的时空意识等等,除课堂实践外,也需要方家的指导与引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