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核心素养的历史与社会教材图片资源有效利用的策略研究

2019-09-10郑建平

高考·下 2019年5期
关键词:利用素养策略

郑建平

摘 要:核心素养培养是当前教育教学改革的潮流方向,也是新时代人才培养的新要求。历史与社会学科中诸多教材图片直观形象地为学生理解教材提供了方便。本文指出要巧用教材图片构建教学情境,帮助学生解决学习的困惑,培养学生空间感知能力、历史学科意识、综合思维力,进而引导学生感知社会人生,达到历史与社会学科教学的最终目的。

关键词:素养;图片;利用;策略

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与进步,越来越多的教师已经把教学目标向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方向转变,教材图片作为历史与社会学科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也是对学生实施核心素养培养的尚好素材。因此,笔者认为在历史与社会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利用好教材中图片素材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进而形成学生核心素养。

1.巧用教材图片构建教学情境,培养学生空间感知能力

就目前而言,我国教育改革进入了一个新阶段,教育方向的转变也逐渐向学生综合素养培养方向挺进,越来越多的教师已经开始注重培养学生的空间感知能力。

历史与社会学科中地理教学部分有丰富的地图穿插在教材中,它作为代表地理适应性与几何准确性的体现形式,它也是培养学生空间感知能力的手段之一,教师在授课时通过巧用教材中的图片为学生构建教学情境,可以有效的帮助学生准确的找出地理位置、周边建筑环境、当地地势特征等其他相互信息,进而帮助学生更好的掌控区域空间感知力,帮助学生增强对空间区域的认知,最终树立正确的人与大地的和谐观。

例如,在学习“中国的地理差异”一节时,首先,教师向学生展示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同时向学生展示不同区域的生活习俗,并要求学生谈谈自身所了解的地理差异,此时有的学生会说他们之间存在自然环境上的差异,其中气温的变化是随着自南至北纬度的逐渐升高而逐渐降低的,降水量是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部逐渐递减,在地势上也是呈现出阶梯形状的分布。而其他学生也有说地理区域的不同也会出现生活习惯的差异,北方人一般作息时间较早,而南方人作息时间相对来说较晚,甚至有些人在夜间还在玩耍。其次,教师可以将地图划分成颜色不等的分布示意图,将四大地理区域年平均降水量用不同深浅的颜色进行标注,其中颜色比较淡的表示此地区年降水量不高,颜色较深的表示年降水量极高,平均海拔/米高达800毫米。这种巧用教材图片为学生构建地理区域划分教学情境,不仅直观的帮助学生通过图片了解了不同地域的自然环境、人文环境特征,还有助于培养学生空间感知能力,使学生可以通过观看图片区分不同地域的气候特征、地形地势,最终使学生了解不同地理区域的人类生活上是有很大差异的,每个地域都有适合自身发展的方式。

实践证明,教材图片在培养学生空间感知力方面具有单纯语言描述讲授的教学方法所不可以比拟的教学效果,因此,教师要充分挖掘这种优势,将之列为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有效载体。

2.利用教材图片穿插文章,加强学生历史意识

在历史与社会教学过程中,大多数教师往往只是单纯的借助图片进行教学。教材图片虽然直观性强、形象化,但是其本身不具备动态,所体现出的内容仅仅是某个单一事物的最终结局或是典型范例,不能直观的感应出历史当时的发生于演变过程,因此,难以在学生思维中产生整体性的认知效果,学生对教学内容中的人物事件、人物关系会产生茫然,进而导致学生只知其一不知其二的情况。

在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时,教师除了单纯的运用教学图片的方式外还应该通过图文结合的方式进行授课。

所谓图文结合就是指通过教材内容中的大量插图与图片内容相结合的教学方式,通过图片与文字内容的相互结合、相互补充进而使历史事件更加丰富多彩,较为完整的展现给学生。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利用教材图片同时穿插一些文章内容介绍,通过构建不同层次的教学问题由浅至深的进行教学,进而可能更好的帮助学生形成完整的历史知识体系,学生通过结合教学图片和文字内容将课堂教学内容进行梳理、整合,不仅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而且更进一步加强学生历史意识。

例如,在学习“五四运动”一节时,教师利用教学图片向学生展示五四运动时北京的十三所大中学校的三千多名学生集体在天安门前汇集并进行抗议的图片,同时引导学生思考图片中的这些人是谁?他们在天安门前做什么?图片所反映的是哪个历史事件?同时对我国造成了哪些影响?通知这样由浅至深、层层递进的提问方式,可以有效的帮助学习快速的了解五四运动当时发生的背景、核心、抗议口号以及抗议方式等,使学生能够真切的感受到参与五四运动抗议大学生心中浓浓的爱国精神,进而深刻的领悟到五四运动是一场气势磅礴的五四爱国运动,自觉的树立为祖国繁荣富强而努力学习的远大抱负。

3.利用教学图片解决疑惑,提高学生综合思维

在历史与社会课程教学时,利用教学图片帮助学生解决疑惑也是有效的手段之一。其中教学图片本身就具备直观性、形象化的优点,相比以往传统的教学文字在内容上显得更为生动有趣使学生在学习起来时更加容易,进而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例如,在学习“辉煌的隋唐文化”一节时,教师可以向学生展示大运河的开凿场景,而以往传统的“灌输式”“填鸭式”教学方式,使学生很难较好的掌握知识,特别是不能理解大运河的开凿为什么要分成四个阶段进行,一个阶段不能完成吗?会使学生产生这种疑惑。因此,可以通过以下方面进行教学。首先,可以利用教学图片向学生展示我国的地形与地势,同时引导学生开凿大运河的过程中会出现哪些意想不到的困难?又是如何解决困难进行运输货物的?这些南北货物运输来往之间存在哪些影响?此时学生通过教学图片对我国地势和地形进行了分析与探究,了解到我国大河大江的流向主要是受到特殊地势的影响,导致水流的方向自西向东的流入海洋。然而大运河在开凿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是我国运输多为水运,而南北运输方式大多以陆运为主,这就出现了严重阻碍南北运输货物的畅通使大运河的工期加长。其次,教师引导学生学会利用地图找到解决方法时,如何能够使大运河开凿工程顺利的开展呢,随后教师出示大运河的施工工程图,要求学生勾选出大运河的重要构成地点:洛阳、余杭、江南河、通济渠、钱塘江、黄河等多个重要地点,他们的勾出对学生体会大运河开凿的漫长过程中势必会动用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人力的动用上势必会使部分家庭支离破碎,如孩子失去父亲的疼爱,财力上的动用势必会致使一些劳动人民更加辛苦,无米下锅等情况,最终引发社会动荡产生矛盾。

总而言之,通过利用教学图片不仅可以帮助学生解决疑惑,使学生利用图片学会分析历史,而且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历史综合分析能力,最终实现提高学生综合思维的目的。

4.利用教材图片拓宽学生技能,引导学生感悟社会人生

教师在进行教学时应当以历史与社会的人文性质、实践性质和整体综合性质为出发点,在教学过程中尽最大的力量为学生开拓更多的学习空间,同时引导学生从教学中走向社会、走向生活进而帮助学生充分的掌握知识进而解决问题疑惑,教师除了完成一定的教学任务之外还应当利用教学图片培养学生的各种社会实践能力,最终提高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

例如,在学习“原始的农耕生活”一节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开展原始农耕生活的调查问卷,并要求学生利用教学图片通过调查有关素材,也可以询问父母或当地農民,通过实地考察与询问得知人类生活的不断进步与古代人类智慧的结晶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进而使学生更加关注我国的发展。教师通过实际的社会实践,不仅使教材中的图片发挥了巨大作用,还进一步拓宽了学生的学习技能,帮助学生在社会实践过程中体会到了不一样的感觉,了解到古人是如何改良与不断创新农耕工具的,这样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较为有效的帮助学生全方位的提高自身的综合能力,促使学生积极踊跃的参与到社会实践过程中,最终实现提升学生核心素养目的。

结语:综上所述,教材图片是历史与社会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增添有助于促进学生形成学科核心素养的。因此,笔者认为教师应当革新自身教学手段,巧妙的利用教材插图结合教学背景对学生展开多样化的教学,进而帮助学生开拓视野使学生获得更多的知识,最终实现良好的人生观念目标,真正意义上的推动核心素养培养为方向的历史与社会学科教学。

参考文献

[1]牛学文、向佐军.初中历史与社会教学关键问题指导.高等教育出版社.2016-08-01

[2]陈志刚、翟霄宇.历史课程与教学论.科学出版社.2012-11-01

[3]仲小敏.中学地理教学设计.高等教育出版社.2017—12

猜你喜欢

利用素养策略
抓住本质重理解基于素养活应用
多思少箅彰显素养
画与理
一节践行核心素养的数学拓展课
追本溯源提升素养
利用“隐性”圆,巧解一类题
Passage Four
废物巧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