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中学德育

2019-09-10林妍

高考·下 2019年5期
关键词:变革困境中学

林妍

摘 要:“德育即把一定的社会思想和道德转化为受教育者的思想意识和道德品质的教育,为思想教育、政治教育、法纪教育和道德教育的总称,有家庭德育、学校德育、社会德育等形式。”

关键词:中学;德育;困境;变革

德育,是各类教育的重中之重,也是学校教育的重中之重。在多元价值观交互碰撞,各种拉扯层出不穷的今天,学校德育能否有效地对抗种种负能量,占据学生的心理高地,将会影响着学生的思想、生活方式和行为习惯,进而通过学校这个小“社会”辐射大环境、大社会。先天条件最好的德育老师,无疑是父母;最有利的德育环境,也许是社会。学校德育,就置身于家庭和社会合力的裹挟里,与他们分享孩子德育的尺寸之地。学校德育,是德育在各个环节中最闪亮最不可或缺的底线,也是构筑学生精神支柱的重要途径之一,更是开发学生非智力因素的重要条件。

一、德育当下的困境

网络时代,大数据盛行,人工智能日漸崛起。这种背景下成长起来的孩子,相当一部分都是多渠道且少防护的“信息接收器”,他们每天或主动或被动地接受各种冷暖色调的信息。然而,中学生的社会阅历、知识积累和认知水平颇有局限,他们甄别不同信息的能力不强,很容易在众多信息和价值观念的冲突里迷失和困惑。

在现行教育体制下,面对升学压力,“有用”和“没用”往往会成为学生在校种种选择的标准,这将致使部分学生对“不够务实”的德育心怀疏离。实用主义叫嚣,工具理性发酵,价值体系被解构,这些,都给学校的德育工作带来尴尬。

从家庭教育的小环境看,一些家长重视孩子的身体健康和智力开发,却相对忽略了孩子的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和品德建设。家长对孩子的教育欠科学,掣肘学校德育的有效开展。

中学生青春期那强烈的自主意识与自身辨别能力不足的矛盾,也是制约学校德育有效性的一大因素。与被贴上“叛逆”标签的他们“务虚”,轻重拿捏得更用心方可能“得当”。

二、德育可期的变革

德育貌似势弱,呼唤德育氛围和模式的革新。

1、推行“全员育人”的理念

“亲其师,信其道。”每一个教育者都应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德育中来,真诚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健康成长,使每一个学生都能感受到:“我被关爱着”。如此,学校的德育工作才有落实的可能。“全员育人”要求所有教育者都得具备见缝插针地渗透德育的智慧。学校无小事,小事见精神,人人都是德育工作者。德育,因为“被看见”、“被关注”而更接地气更贴心窝。

2、营造良好的校园德育氛围

有声的德育不少见,“润物细无声”,则是另一种德育境界。

从校园的软硬建设出发,学校时时、处处让学生置身于正面的德育文化和艺术的包围里,让有德者有“大奖”,久而久之,大部分学生都会“见贤思齐”——即便个别学生偶尔想“向下看”,可学校没有相关空间。

3、充分研究中学生的心理

德育要“备学生”。伴随着思维的日渐成熟和自我意识的觉醒,中学生的情感指向日益广泛,既有社会性情感,也有自我认知的态度体验。他们在青春期,各种“营养需求”日益增加,各种心里纠结较之先前增多减少。只有摸透中学生的心理,学校德育才更有可能做细做实。

4、全科德育的巧抓与落实

以语文学科为例谈德育。语文是眼前的琐屑和诗意的远方,在五彩斑斓的语言和文学天地里,有最真挚的性情,最奇绝的思想和最诡谲的人生,而语文课程教学的重点之一在于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和人文修养,从而引导学生形成健全的人格,促进学生综合发展。所以,它能够也本该,承担一部分德育功能,它也天然地具备一定的德育优势。

如部编版七(上)语文教材中,“像刚落地的娃娃”一样的《春》、温情的《济南的冬天》能让学生在诵读和寻味中领略自然的美,陶冶性情;描述祖孙三代温馨的《散步》能让学生在人物的举手投足间参悟亲情的重要和美好;“子欲养而亲不待”的痛楚则是史铁生的《秋天的怀念》传递给孩子们的……语文教材里的很多文章都有极强的画面感和怡情力,它既能画大饼,也能做示范,更能在浅吟低唱中悄悄地进驻学生的内心。在各种春风冬雪细雨雷电的浸润下默默地完成正面的德育教化,比之教条的口号的生硬的德育方式,前者那潜移默化的功力不可小觑。

语文教材中还有大量极富说服力和感染力的人文内容,不仅能够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还能够借助这些人文形象为学生营造德育氛围,从而荡涤学生的心灵熏陶学生的情感。思品课可以经由无数实例直接与学生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对话;历史课可以渗透对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地理课和化学课可以考虑对学生的环保和科学意识加以培养;在不同国家和不同文化的比较中,英语课上的孩子不难收获强烈的民族和文化认同感;体育课强健体魄的同时往往也能“顺便”帮助学生攫取乐观,简而言之,所有学科都有它的德育价值。

5、智慧地直面“背光处”

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教育者应该积极主动地向学生的困惑点“开炮”,善用网络和多媒体,灵活地将一些时事热点中的正面摆出来,也将一些已被证实的负面摆出来,大家在争议中究是非,在切磋中明对错,学生就可能在“直面”的过程中愈发明确:指向“真善美”的德育并非是停留于纸面的空洞说教,而是有益于人的身心发展和社会和谐的真理;虽然在践行真理的过程中可能会出现若干曲折,但是,幸福的大家庭需要“真理”的庇护——而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

教育乃是“人的灵魂的教育”,“教育的过程首先是一个精神成长过程,然后才成为科学获知的一部分”,“教育的本质是精神陶冶,意味着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学校德育是学生德育中很有分量的一部分,实实在在的“懂得”——就是学校德育撬动学生的心灵地球的那根杠杆。若德育屡屡被验证的确有“无用之大用”,或更多的事实表明,“有德”比“失德”的天地更宽广,那么,学校的德育工作者应该就可以从容地接受大家诚意竖起的大拇指了!

——学校德育,任重,途艰,道远!

参考文献

[1]赵桂秀.新时代背景下如何推进中学生德育教育[J].教育革新,2017(4).

猜你喜欢

变革困境中学
卷首语
跟踪导练(一)
Big Hero 6: Always be with You
变革领导力的三个层面
宁波市四眼碶中学
诸暨市学勉中学
“致敬变革者”颁奖盛典
安吉拉·默克尔能否解救欧洲的困境
A Boy and His Tree
变革中的转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