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望古遥缅风人意 弗令俗工骋新样

2019-09-10张尉

收藏家 2019年5期
关键词:玉器乾隆

张尉

在中国历代帝王中,乾隆皇帝的“爱好和才能是多方面的,兼具学者、诗人、艺术家、鉴赏家的气质”①,作为诗人, “乾隆帝一生喜爱读诗、喜爱写诗,是中国诗史上创作最宏富的第一名多产诗人”“其诗作之多,有史以来,首屈一指,无人可望其项背。”②乾隆在位年间所写的御制诗集共5集,434卷,收诗41800首,即位之前有《乐善堂全集》,退位之后还有《御制诗余集》,内容丰富,凡政治、农业、军事、巡游、哲学、历史、文化、日常生活等无不涵盖。作为鉴赏家的乾隆更是出类拔萃,不仅涉猎广泛,而且对属意的藏品往往还要信笔题咏品评,即举其收藏的玉器而言,仅咏玉诗就洋洋洒洒挥写下数百首③,仅次于咏书画诗,可称古今中外绝无仅有。

乾隆咏玉诗形式有五绝、七绝、五律、七律、五古、七古、杂古等,题咏的器物年代从周、汉迄当朝,品类众多,有玉璧、玉琮、玉圭、玉斧、玉刀、玉磬等礼仪器,玉璜、玉环、玉瑗、玉韘等佩饰器,人物(婴戏、渔翁、罗汉)、动物(玉马、玉羊、玉牛、玉熊、玉骆驼、玉辟邪、玉狻猊、玉鸡、玉鹅、玉鹊、玉鸽、玉鱼)、玉如意、玉屏风、玉山子、仿古器皿(玉盘、玉盂、玉瓶、玉壶、玉尊、玉觚、玉豆、玉匜、玉卮、玉觥、玉斗、玉罍、玉炉、玉鼎、玉瓮)等陈饰器,玉碗、玉杯、玉瓢、玉水舀、玉炉顶、玉盒、玉瓿、玉花插、玉镜、玉镜台、玉枕、玉杖头、文房用品(玉洗、玉笔筒、玉笔山、玉尺、玉印)等实用器,题咏的内容或抒怀,或记述,或称颂,或考证,不少还带有一定的研究性质,显示出其较高的审美力和鉴赏力,虽然有些器物的断代和定名因受时代的局限而产生一些偏差(如将史前玉器多断代为三代器,玉琮定名为搁头等),但其孜孜以求的探索精神还是值得后人赞赏的。诗言志,言为心声,通过以下例举的一些代表性题咏诗,我们可以略微窥探出乾隆的一些艺术追求和艺术品位。

乾隆帝对古物始终怀有执着不解的特殊情结,缅古、复古构成咏玉诗的重要主旋律。在许多诗篇里,他抒发出对前代玉器的情有独钟,如(图1-图11)④:

无玉之英有玉精,千年谁氏伴佳城。土华血浸相蔚缛,抚古还殷吊古情。

《咏古玉璧》(三集卷八十二,五册,580页)

抚诚不留手,对则足澄心。

《题周玉谷璧》(五集卷六十,九册,286页)

一泓秋水赪霞染,珠列明星四五点。何代连城出幽坎,设置秦台能照胆。东序大训非厕忝,相辉古色不可掩。尺璧非宝式前范。

《汉玉璧》(初集卷四十四,一册,973页)

玉璧是古玉中出现最早、延续时间最长的品类之一,为重要的礼器,受到历代统治者的重视,它在乾隆咏玉诗中占有不少的篇幅。每当乾隆帝观赏抚摸着那些沁色斑斓、古色相辉的玉璧,思绪翻飞,怀古之情油然而生,对之足以使他澄心净虑,在日理万机之余享受到片刻的闲暇放松。

半壁瘗山璞,玉人追琢良。千年出鼠朴,丙夜射虹光。细理入毫发,奇纹隐混芒。衡牙如饰步,声发中宫商。

一《题汉玉璜》(三集卷九十,五册,707页)

于阗绿玉含菁英,白虹五夜宝气腾。昆吾奏巧雕镂精,神螭轇轕翔云征。

一《汉玉夔磬》(二集卷六十三,三册,415页)

玉璜造型作半璧之制,玉磬系宫廷重要乐器,宝玉的美质、玉匠的良工、纹理的奇巧、悦耳的玉声,常令乾隆帝目炫神迷。

谈元对坐两高士,玉写风姿炉顶陈。刻画为图斯鼻祖,后人端是让前人。

——《咏宋做玉炉顶》(四集卷六十一,七册,246页)

玉炉顶始见于宋代,装饰图案往往取材于写实的人物、花乌等,犹如立体的绘画,乾隆帝十分推崇这种具有绘画意境的雕琢形式,称之为“玉图画”,并视为后人楷模的鼻祖。

由于对前代,尤其是三代玉器的嗜好和酷爱,以致迷恋成癖,乾隆还利用自己的特殊身份常常命内廷工匠大量仿制古玉作品,并给予大力褒扬(图12):

水土孕灵气,产玉秉德贞。和阗开辟有,岂无土浸精。是玉受其华,玢璘穆且清。不宜付俗匠,新样残瑶瑛。古式为斧佩,夔纹镌琢成。置之刀璧间,疑侣赤与弘。睪然思还淳,五字示崇情。

一《咏仿古夔纹斧佩》(四集卷二十一,六册,579页)

兽琢双耳连以环,既朴而淳纤巧泯。夏商日尊周日壶,虽云递降古犹允。返古在兹懼在兹,君人好尚可弗谨。

一《咏和阗玉汉兽环方壶》(五集卷二十八,八册,684页)

孕天地灵气的和阗美玉经高手琢成仿古器后,淳朴雅致,风华毕现,集中反映了乾隆帝个人的好尚和口味。

乾隆对古玉这种近乎痴迷的态度在相当程度上应是深受华夏传统文化的熏染和影响所致。 “乾隆帝受儒家政治哲学的熏陶,以之作为治国的指导思想。”⑤作为封建社会占统治思想的儒家学派一贯倡导“君子比德于玉”,将玉德用来规范人们的行为举止,以为修身养性的圭臬。“乾隆统治时期,清王朝国力鼎盛。当时,经济繁荣、国库充裕、社会安定、户口大增,边疆的统一得以巩固,中国的版图于此奠定。而政治、经济、军事、文化达到了封建社会前所未有的高峰。”⑥清代朝廷为利于强国理邦,自然要承继汉文化的传统精髓,不遗余力地把它发展延续下去,这其中即包涵了以象征仁政德治的玉文化。乾隆自小于宫廷环境里接受过严格、良好的教育熏陶,在名师教导下,熟读儒家经典,接触了大量物质和精神文化遗产,耳濡目染,蕴蓄起丰富深厚的知识学养,全面通晓中国传统文化。⑦他对于各方面亦都有着高层次的目标追求,包括在人格的塑造与完善及玉德的培养方面,是“一个有才能、有作为、有个性的统治者”。⑧早在正式继大统前,他就曾写过一篇《良玉比君子赋>: “煜彼太璞,有韬其精。蕴兹良玉,尔晶尔莹。润林薄兮凝秀,辉冈巒兮挺英。伊美德之莫匹,吾将配君子之洁清。尔乃涅而不缁,素有余也。廉而不刿,坚如初也。琏以为瑞,轶武砆也。佩以致饰,章衣袽也。庇荫嘉谷,用弘敷也。气比白虹,光发舒也。文质彬彬,德均如也。君子比之,于焉自镜。温润其形,密栗其性。一尘不杂,无疵类之可寻,全体胥莹,有光华之交瑛。夫何大璞之不完,而匿瑕之为病哉!”⑨登基后的诗里对此亦有着充分的表露:

君子无事不离玉,琚璃佩左珩璜右。岂伊玩物重奇淫,五德成备堪为友。

——《汉玉屏风歌》(初集卷三十,一册,794页)

遵循“古之君子必佩玉…‘君子无故,玉不去身”(《礼记·玉藻》)的古训,以玉之仁、义、智、勇、洁五德(《说文》)为友,表露出乾隆对传统思想的一以贯之,身体力行,让人们见识了一个仰慕君子风范、以求高洁品性的自尊自爱的君王形象,同时亦显示出乾隆似乎并非是一个玩物丧志的皇帝,正如其所言: “人君之好恶,不可不慎,虽考古书画,为寄情雅致之为,较溺于声色货利为差胜。然与其用志于此,孰若用志于勤政爱民乎?”@咏玉诗里也常见以借喻等手法引申出有关治理国家、如何用人的道理和经验感悟,所谓“即游艺拈毫,亦必于小中见大,订讹析义,方之杜陵诗史,意有取焉”。(11)因此,他的诗作基调大都“具有强烈的政治色彩和正襟危坐的道学气味”, “诗风和前代帝王陈后主、隋炀帝、李后主、宋徽宗迥异”。(12)

作为史上最大的收藏家和鉴赏家,乾隆对同时代的艺术创作与艺术风尚均施予了极大影响,不少宫廷玉器的设计和修改直接来自于他的指导。当时社会上玉器流行以繁缛纤巧的风格为时尚,所谓“时样”“新样”,但被乾隆视作粗鄙低俗,深恶痛绝,认为“不堪寓目”,一再遭到贬斥,称之“玉厄”,制作者也被目为“庸工”“俗工”“俗匠” “俗手” (图13 -图16):

俗琢翻增恶状披,譬如不洁冒西施。庸工弄巧堪厌矣,一例加磨俾去之。留玷图其斤两重,祛瑕全此瑾瑜姿。不论美恶论厚薄,欲笑陶朱未审思。

——《咏白玉如意》(五集卷四十四,九册,25页)

斯玉居然此卧牛,俗工夸巧作笼头。亟教磨去适其性,弘景高情可悟不。

自注:俗工只论玉之轻重以为价之高下,不肯多去疵类。又裁花镂叶,亟繁缛而益粗鄙,此亦玉之一厄矣。兹玉牛乃至笼其头而缰绳拖至其尾,亟命磨去之,并戏成是什。

——《咏玉牛》(五集卷十六,八册,468页)

庸劣的玉工为求牟利,对玉材上的天然瑕疵不愿多加去除,以免减少玉的厚度和重量,影响市场价格,或多加雕工,以利产品增值。对于这种种做法,乾隆极其不满,一概命以重新加以改制。

在激烈反对“时样”“新样”的同时,则大力提倡仿效古代器物形制(如青铜器、瓷器、玉器等),或参考《西清古鉴>《博古图》的样式来创作,所谓“以古式为宗”(图17 -图18):

美玉多教仿古为,召夫因琢此方彝。百工何不可返朴,欲拟淳风以渐移。

——《咏和阗玉仿周召夫方彝》(五集卷四十八,九册,104页)

仿古的目的,是为了号召所有工匠返朴去俗,逐渐扭转时弊,替代以淳厚敦实的风气。

和阗贡美玉,量质制成觚。无取俗时样,教摹博古图。圜方品殊矣,饕餮戒存夫。久弗为饮器,簪花佐咏娱。

——《咏和阗玉饕餮觚》(五集卷二十五,八册,640页)

商周时用于饮酒的青铜觚,乾隆常命以美玉仿制后拿来簪花,吟咏自娱,清雅脱俗。

良质和阗贡,巨材周尺赢。全含水以润,间沁土之精。早厌俗工巧,命为古璧呈。不教拘肉好,恐惜损瑶琼。

——《咏和阗玉璧》(五集卷四十五,九册,44页)

对于良质的玉材,不让玉匠拘泥于古玉璧器身和内孔的一定比例,尽可能多的加以保留,乾隆爱材惜材的意识可见一斑。

作为最高的封建專制统治者,其个人兴趣好恶不可能不对社会产生重要作用,从而促使某种风气或倾向的有所转变。事实上乾隆时期的琢玉风气也确实发生了一些如乾隆所愿的变化,而对于那些设计制作上能够符合自己心意的玉器作品,乾隆往往会不吝赞誉之词(图19):

和阗玉虽多,如脂亦艰致。兹质实琳琅,无瑕葆精粹。相材作斧佩,刚柔协中义。隐现刻夔纹,缛采法古制。迩来俗工辈,时样翻新意。断器牟贵贾,呈进率掷弃。斯亦玉之厄,是用五字刺。

——《和阗玉斧佩》(四集卷九十四,七册,724页)

看到不符心意的器物,乾隆会毫不犹豫地弃掷一旁,而这件玉质无瑕、刚柔适中的法古斧佩能得到他的垂青应该是十分自然的了。

和阗岁有贡,私鬻亦多来。俗样知不售,古风今渐开。试看斯谷璧,实未负良材。移易可云速,为君应慎哉。

自注:向来玉工每以玉之重轻为价之高下,是以多就其形质制为新样,而实入于俗。近日亦知其难售而不为,如此璧即依古式为之,颇觉可玩。

——《题和阗白玉谷璧》(五集卷七十四,九册,506页)

稍有觉察市场风气有所转变,即喜形于色,感慨速度之快,乾隆的自满自得可谓溢于言表。

从以上可以看出,为乾隆所抵制、所屏弃的应系华嚣巧俗的琢玉风格,所提倡、所欣赏的实乃返朴古雅的琢玉风格。唐宋以降的玉器发展,已逐渐进入世俗化、民间化的阶段,至明清更趋社会化、商品化,造成艺术价值和艺术格调较早期玉器明显下滑,乾隆于此时竭力呼吁古意的回归,寻求返朴致雅之路,有其一定的合理性和积极意义。

不过,乾隆也并不一概反对时作玉器,对有些创意好的时作作品亦给予一定的鼓励和赞许(图20 -图22):

移风颇有玉工俦,俗样改为图画售。高士厜义骋望处,飞泉真是玉为流。

自注:向因玉工制器多俗,屡于题咏中及之。迩来有改作图画者,虽未能仿古,较近雅矣。

——《咏和阗玉观泉图》(五集卷二十九,八册,708页)

去俗渐从正,良工究属吴。虽然仍寓巧,亦可许归儒。鼎爵钟铃别,渔樵耕读图。四民胥乐业,王道又何殊。

自注:迩来吴中制玉多仿古器、画图,颇堪玩赏,虽亦意在牟利,而不致良材弃于俗工,亦可取也。

——《题和阗玉渔樵耕读图屏》(五集卷九十七,九册,874页)

此两件器物尽管不属仿古制品,或仍寓巧俗,意图都是牟利,但因题材合适,形式又是乾隆欣赏的“玉图画”,所以亦可归入雅作行列,得到乾隆一定程度的肯定。

巧匠呈新样,韘镌猎骑图。嘉其寓习武,殊彼只追娱。

——《咏猎骑玉鞣》(余集卷七,十册,116页)

玉韘即玉扳指,始见于殷商,初为用于射箭控弦的工具,清代演变为一种玩赏品。由于这件玉韘镌刻了展现武力的猎骑图,有彰显国威之意,而不同于一般仅追求消遣娱戏内容的同类器,因此虽系新样,亦能获得乾隆的认可。

其人如玉坐匡床,琢用和阗石子良。鬓发天然辞黛染,罢拈新咏自徜徉。

自注:玉人就土浸黑处为闹扫妆,亦绝技也。

——《题和阗玉石子仕女图》 (四集卷八十二,七册,537页)

俏色(巧色)是利用玉材本身的天然色泽,以之来模拟表现对象的外在特征,系特殊的传统琢玉手法,最早可追溯到殷商时期。此作将玉材黑色处巧妙琢成仕女的鬓发,自然天成,乾隆极为欣赏。

相材取碗料,就质琢图形。剩水残山境,桐簷蕉轴庭。女郎相顾问,匠氏运心灵。义重无弃物,赢他泣楚廷。

——《咏和阗玉桐阴仕女图》(四集卷十三,六册,437页)

桐阴仕女图是因材施艺的著名俏色作品,玉工匠心独运,将制碗后的余料设计成意趣横生、巧夺天工的艺术珍品,被乾隆誉为可堪媲美和氏璧。

和阗之玉长逾尺,曲首琢作如意式。何不为圭或为璧?薄古趋令人情适。

——《咏白玉云龙如意》(四集卷九,六册,359页)

逾尺的玉材不制作仿古的圭或璧,而琢成时尚吉祥的玉如意,乾隆并未一概指责,而是颇为通情达理,能够理解和体谅制作者的初衷和当下的民情风俗。

最能体现出乾隆于时作玉器上兴趣的,是反映在其对痕都斯坦玉器的极力推崇上,他共计写有几十首诗来表达过他的这种艳羡之情(图23 -图25):

西昆率产玉,良匠出痕都。楮刻异三载,水磨成百瑜。制精画难比,器钜执如无。不宝非求彼,频来却惭吾。

——《咏痕都斯坦玉碗》(四集卷四,六册,278页)

量材为器匪琼英,工致讶难意想成。喀吗匠能逞彼巧,专诸人或逊其精。相金订宝抚无迹,簇叶攒花视有情。每忆旅獒篇著训,摘吟还觉愧平生。

——《题痕都斯坦绿玉盘》(四集卷二十八,六册,701页)

专诸巷里精工者,三舍真当退避行。

自注:苏州专诸巷出玉工,较痕都水磨所为远不及。

——《咏痕都斯坦绿玉碗》(五集卷四十八,九册,92页)

位于印度北部、克什米尔、巴基斯坦一带的痕都斯坦玉器在乾隆年间自西域进入宫廷后,以自然写实、清新别具的异域风格和轻薄如纸、精巧逾画的“水磨”工艺博得了乾隆的青睐,赞赏之余,慨叹连中国顶尖的苏州专诸巷玉工的技艺也远不及痕玉工匠(喀吗),作為一国之君感到自惭。虽然这种评价有偏颇之嫌,但却反映出乾隆对国内“时样” “新样” “俗样”玉器工艺的不满,也表明了对一些题材、工艺有所创新的时作玉器还是具有较为宽广的接纳度的。

咏玉诗与乾隆的其他诗作一样,总体而言, “矫揉、自诩和说教的味道很浓厚”, “历史的价值大大超过艺术价值。”◎然而,它所显示出来的艺术追求和艺术情趣,正如乾隆的“所思、所言、所行深刻地影响着时代”。◎回首顾盼清宫那些大量流传至今的玉器,很多都是咏玉诗的真实写照对象,尽管它们不可避免地留存着特定时代的烙印,遗附有统治者专制独断的意志局限,但其体现出的独特艺术价值和艺术品位同样也对当时及后世产生重要影响。在数千年的古代玉器发展史上,乾隆琢玉工艺作为集大成者的巅峰,其历史地位是众所公认和无可撼动的,“乾隆玉” “乾隆工”的称呼应该就是后人们对它们最好的客观评价。

注释:

①②⑤~⑧(12)~(14)戴逸《乾隆帝及其时代》,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2。

③见《乾隆御制诗文全集》,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5。本文乾文乾隆咏玉诗均引自其书,以下引文只注明《御制诗》集次、卷次, 《全集》册次、页次。

④本文仅以北京故宫藏品为例,图版均引自以下书目:中国玉器全集编辑委员会《中国玉器全集6.清》,河北美术出版社,1993;张广文主编《故宫博物院藏文物珍品全集·玉器(下)》,商务印书馆,1995;故宫博物院编《故宫博物院藏品大系·玉器编》,紫禁城出版社、时代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安徽美术出版社,201 1。

⑨《乐善堂全集》卷十二, 《乾隆御制诗文全集》,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 5,第一册,第1 52页。

⑩《御制文三集》卷九《续纂(秘殿珠林)(石渠宝笈)序》, 《乾隆御制诗文全集》,第十册,第941页。

(11)《御制诗余集》卷二《惠山园八景》注,《韩隆御制诗文全集》,第十册,第51页。

(责任编辑:田红玉)

猜你喜欢

玉器乾隆
基于美学的角度探讨玉器鉴赏
古代玉器皮色、沁色和染色鉴定的难点及方法
想要退休非易事
这样的乾隆你想不到
纪晓岚戏乾隆
乾隆:当最牛点评师都是被逼的
收藏玉器要力避四误区
厚德载物——中国古代玉器展(上)
老翁妙对戏乾隆
玉之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