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督导视角下纠正幼儿园教育“小学化”现象的思考

2019-09-10卢筱红

早期教育·教研版 2019年6期
关键词:小学化幼儿园教育现象

【摘要】幼儿园教育“小学化”现象目前仍是制约我国学前教育事业发展的瓶颈问题之一。如何借助督导平台来进一步纠正和防止幼儿园教育“小学化”现象是笔者一直思考的问题。本文从督导视角出发,对幼儿园教育“小学化”现象的原因进行剖析,并从优化督导模式、搭建督导平台、扩大督导作用、强化督导功能等几方面阐述笔者关于纠正幼儿园教育“小学化”现象的思考和建议。

【关键词】督导视角;幼儿园教育;“小学化”现象

【中图分类号】G6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017(2019)06-0002-04

【作者简介】卢筱红(1971-),女,江西宜丰人,江西省教育厅教研室综合科副科长,中学高级教师,教育学硕士。

幼儿园教育“小学化”现象目前仍是制约我国学前教育事业发展的瓶颈问题之一,不仅得到了学前教育专业研究者和各方面的关注,也成为政府部门关注和亟待解决的热点问题。2011年12月《教育部关于规范幼儿园保育教育工作防止和纠正“小学化”现象的通知》发布。江西省教育厅为进一步贯彻落实通知精神,规范幼儿园办园行为,转发此文件并制订了《江西省幼儿园保育教育工作十项规定》,针对幼儿园的教育内容、教育模式、教师行为及幼小衔接等问题做了明确的规定,以多项举措杜绝幼儿园教育“小学化”现象。同时,在《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学前教育第三期行动计划及2016年新修订的《幼儿园工作规程》中多处提到“严禁提前教授小学知识,坚持小学零起点教学”等要求,幼儿园教育“小学化”现象有了较大改观。2018年7月《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开展幼儿园“小学化”专项治理工作的通知》发布。江西省教育厅根据文件精神和本省实际于同年8月出台《江西省开展幼儿园“小学化”专项治理工作方案》,从教育内容、教育方式、教育环境、师资及一年级零起点教学等五方面明确了治理任务。目前已进入到整改阶段,通过督导我们发现部分民办园、农村园仍存在“小学化”现象,且程度还比较严重,笔者从督导的视角出发,对幼儿园教育“小学化”现象的原因进行剖析,并提出相应的思考和建议。

一、督导视角下对幼儿园教育“小学化”现象的原因剖析

有研究指出,幼儿园教育“小学化”的原因包括:应试教育评价理念和标准的向下传导,导致幼儿园教育与评价目标出现偏离;家长教育观念的功利和短视,迫使幼儿园为谋求生存发展而迎合家长需求;幼儿园教师专业素养不足,造成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小学化”等[1]。笔者从督导视角出发,对幼儿园教育“小学化”的原因进行剖析。

(一)教师素质偏低

教師素质偏低是幼儿园教育“小学化”现象的根源所在。目前在幼儿园教育中普遍倡导的主题教学、探究式教学、游戏教学等教育模式, 不仅对幼儿园教师的教学技能有一定要求, 而且还考验教师对幼儿教育课程的理解、整合和创生等能力, 对教师的综合素质要求更高[2]。而当前民办园、农村园教师队伍良莠不齐,即便获得教师资格证的教师也分为“有学历无专业、有专业无能力、无学历无专业、有专业有能力”四大人群,而最后一种人群占比很小,不合格、不专业的教师占主体,还有甚者连教师资格证都没有,由此可以看出,教师整体素质偏低。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 教师职前培养方案及职后培训需求与幼儿园实际工作脱钩严重。目前政府主管部门对各级各类幼儿教师培养院校的人才培养方案缺乏有效监督与评价,幼儿教师职前培养存在培养目标定位不准、层次不清晰、去向不明确、培养目标雷同等突出问题,所培养的教师在专业技能和理论素养等方面不能很好地适应幼儿园教育的需求[3]。同时,新入职教师培训的针对性不强,导致许多学生毕业后进入幼儿园无法上岗,需要幼儿园重新进行为期半年左右的岗前培训及跟岗学习方能入职。而教师职后培训内容单一,不切合教师实际需求,缺乏针对性,还有甚者只是为了完成上级要求的培训任务而走形式化、流程化的培训,导致培训效果大打折扣,培训对提高教师专业素质的作用非常有限。

2. 幼儿教师资格认证和准入制度执行不力,严重降低了幼儿园教师职业准入门槛。目前,民办园和农村园部分教师仍存在无资质的现象。民办园及农村园由于教师工资较低,难以吸引高学历、有资质的专业教师。还有甚者,降低人工成本成为获利的一种方式,招收一些无资质或是有资质学历低、能力弱的教师,加之有关部门对教师准入制度缺乏有效的监管,故教师整体素质低下。此外, 幼儿园教师招录措施缺乏规范性和科学性,不少地方为应对小学附属幼儿园教师短缺问题,让小学富余或是临近退休教师接受简单培训后即转岗上任,这在某种程度上强化了幼儿教师队伍专业素养的先天不足[4]。

3. 幼儿园教师工资待遇保障制度的缺失,导致教师流动性大且抑制了高素质幼儿教师的流入。目前幼儿园教师职业的工资待遇、专业发展机会和前景等,相较于中小学教师有明显差距, 且存在典型的城乡差别、有编无编的差别、公办民办的差别。民办园教师至今在职称评定、评奖评优等诸多方面难以享受同公办园教师相同的待遇。由于长期缺乏相关制度保障,幼儿教师工资待遇问题不仅阻碍了高素质人才向幼儿教师岗位的流动,而且加剧了幼儿教师队伍的不稳定和人才流失,进一步影响幼儿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

(二)园长理念滞后

园长的理念主要指园长的教育理念和办园理念。尽管2016年《幼儿园工作规程》中明确了幼儿园园长需具备大专学历,且有三年幼儿园管理经验,经过专业培训获得相应资质方能上岗。但实际工作中,许多民办园及农村园园长仍不符合要求,甚至是无证上岗。此现象主要是由于许多园长自身就是幼儿园的举办者或者投资者,而且各地教育行政部门的园长岗前培训也未形成机制,未作为常态工作纳入每年的工作计划中,教育理念自然滞后。此外,许多园长办园理念依然是以赢利为主要目的,为了吸引更多的生源,幼儿园的教学必然被家长“绑架”,即一味地满足家长要求教授“小学化”知识的需求;同时为了追求利益最大化,降低办园运行成本及人工成本,以低廉的工资招收素质低下、不合格的幼儿园教师,或是降低师生比,每班只配备一位教师,保育人员严重缺失。这样的师资、这样的办园理念及教育环境必然滋生幼儿园教育“小学化”的现象。

(三)政府投入不足

近年来在实施学前教育三期行动计划中,政府已大量增加经费投入新建乡镇公办中心幼儿园。幼儿园数量快速增加,要确保学前教育质量整体提升,师资无疑是主导因素。但据笔者了解,实际上有些公办乡镇中心幼儿园由于政府财政投入不够,只能完成幼儿园建设任务,却不能保证幼儿园的正常运行,教师无编制,师资也得不到保障,只好将公办幼儿园直接轉租或是委托第三方管理的办法交给他人经营管理。类似这样经营模式的幼儿园让“小学化”教育又有了新的土壤,这样势必会导致全省学前教育质量的下滑。为此,纠正和遏制幼儿园教育“小学化”是确保幼儿园教育基本质量的必然路径。然而,教育质量的提高离不开相应的教育投入,保证幼儿园教育质量最基本的条件至少包括要确保合理的班级规模(小班不超过25人,中班不超过30人,大班不超过35人), 确保每班两教一保的人员配置,有相应的活动空间和材料支持等, 而这都需要相应的经费投入。如今政府更多的是给予公办园及普惠性民办园经费支持,其实在经济发展落后、民众教育购买力低的地区, 更离不开政府的主导性投入。因而,政府还应为有质量、办园规范的民办园提供一定的财政补贴,以降低其办园成本。

(四)监管力度不够

催生幼儿园教育“小学化”的另一因素来源于小学入学考试。尽管省、市级教育行政部门早已出台了关于严禁小学入学组织考试的政策,但尚有部分学校在实际操作中无视政策,我行我素,仍然举行小学入学考试。而且进行小学知识的测试并非是孩子的语言表达、动手操作能力等的面试。这种现象的存在主要是由当地教育行政部门监管力度不够造成的,并导致家长将这种提前学习小学知识的压力倒逼给幼儿园。在家长盲目施压的态势下,许多民办园及农村园为了吸引更多的生源,一味满足家长的无理要求,“小学化”教育也就应运而生。

二、督导视角下纠正幼儿园教育“小学化”现象的思考和建议

我省近两年借助督导平台,已将加强幼儿园教育“小学化”专项治理工作纳入各类督导评估工作中。如,纠正和遏制幼儿园教育“小学化”现象是《江西省幼儿园办园行为督导评估实施方案(试行)》中的重要内容,同时也被纳入我省、市、县各级各类幼儿园评估标准和督导评估条例中。笔者认为,纠正幼儿园教育“小学化”现象还可进一步加大督导的力度,从优化督导模式、搭建督导平台、扩大督导作用、强化督导功能等几方面着手。

(一)开展多元化督导模式,提升教师专业素养和能力水平

1. 开展“引领式”督导,发挥督导的导向作用。即在督导的过程中针对幼儿园教育活动内容、活动形式、环境创设等方面进行专业引领,指导幼儿园优化一日活动内容和形式,引领教师转变教育理念,真正落实“游戏是幼儿园的基本活动”,“小学化”教育自然就没有存在的空间。

2. 开展“协商式”督导,发挥督导的指导调控作用。督导成员应本着指导和帮助幼儿园发展的宗旨开展督导工作,通过督导发现幼儿园办学过程中、教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指导幼儿园重新规划发展,切实帮助幼儿园教师解决教育教学中存在的困惑及问题,不断提高教师的专业能力,有效遏制幼儿园教育“小学化”。

3. 开展“检查式”督导,体现督导的鉴定功能。这类督导应带有评估性质,可将幼儿园教育“小学化”现象纳入督导评估内容,并作为一票否决评价指标。如督导过程中发现存在“小学化”现象,则取消其园长评先评优资质,取消幼儿园等级评选的资格,若已是省级或市级示范园的,予以摘牌,以刚性要求来杜绝“小学化”,让幼儿园教育“小学化”现象无生根之地。

4. 开展“专项式”督导,发挥督导的激励作用。每年学期末可开展幼小衔接、幼儿园教育“小学化”专项督导,及时发现幼儿园在幼小衔接、“去小学化”等方面的典型亮点做法,予以表扬与激励,号召大家相互借鉴和学习;同时形成小学与幼儿园协同,双向科学衔接的机制,并针对教师、家长不同群体开展幼小衔接的专题讲座,提高教师及家长对幼小衔接工作的科学认知,小学、幼儿园及家庭三方形成合力,共同消除“小学化”现象。

(二)探求督导的双向轨道,提升园长管理水平和办园质量

幼儿园园长应以督导为发展契机,强化自身发展意识,建立幼儿园自评机制,创建从上往下的督导和自下往上的自查自纠的双向轨道,确保幼儿园自身发展与当前学前教育的发展阶段特征和需求相适应。消除幼儿园教育“小学化”是提升幼儿园保教质量的基本条件,也是督导的重要内容。幼儿园园长应针对本园的“小学化”行为自下而上进行自查和摸排,并借助督导之力进行遏制和纠正。如,在规范幼儿园办学行为督导过程中,督导人员针对幼儿园办园条件、安全卫生、保育教育、教职工队伍及内部管理等方面进行全面督导并给予一个具体的诊断规划,而给予其客观的阶段性评价则需给幼儿园一段动态的调整、优化的过程,正是这个动态的过程才能衡量该所幼儿园的自主发展能力及发展态势,督导工作也才能在这种双向运行的轨道中不断激发幼儿园自身修复的内驱力。在整个修复过程中,园长的管理水平和办园质量不断得到提升。

(三)搭建督导开放平台,促进幼儿园保教质量整体提升

在督导过程中我们发现,每所幼儿园都有其可圈可点的地方,尤其是开展纠正和遏制幼儿园教育“小学化”现象的专项督导,更是能捕捉到一些“去小学化”教育的有效做法。但是,每所幼儿园都有其相对不足或是困惑之处。以往我们对每所幼儿园的督导基本是处于一种相对封闭的状态,虽有导向作用,却无实例可循、旁例可比。为此,借助教育督导之际,为各级各类幼儿园搭建一个分享交流的开放平台,让幼儿园之间进行相互学习和借鉴。同时,此种互学互动机制,不仅起到了穿针引线的作用,给被督园和非督园搭建学习的桥梁,还可以促进这些园所主动学习,共同进步,整体提升保教质量,使督导工作的效能发挥到极限。

(四)扩大督导示范辐射作用,营造良性市场竞争环境

教育督导的示范辐射作用是其众多功能中的重要体现。对于“小学化”现象的重灾区——民办园和农村园,尤其要加大规范办园行为的督导力度,这样才能进一步明确责任主体,加强监督、检查和指导的力度,严格规范幼儿园的办园行为,及时将各级学前教育的有关方针、政策、要求传达到辖区内的各类幼儿园,帮助幼儿园转变教育理念。建立健全管理制度,监管日常教育教学过程中的持续投入和合理运用,真正落实“以游戏为基本活动”的要求,科学合理组织活动,从根本上消除幼儿园教育“小学化”现象,净化学前教育整体生态发展环境和市场竞争环境。同时加强宣传,在全社会树立科学的儿童观和教育观,引导社会大众认识到幼儿园教育“小学化”的弊端,真正让教育督导工作为当地幼儿的身心健康成长保驾护航。

(五)强化督导的督政功能,完善学前教育的政策机制

教育督导除了督学的任务之外,还负有督政的责任。虽然彻底消除幼儿园教育“小學化”是一项漫长而又艰巨的教育工程,但从政府层面高位推动,制定并完善相应的政策,增加学前教育财政投入,教育行政部门行为跟进,纠正和遏制幼儿园教育“小学化”指日可待。

1. 进一步完善学前教育的投入机制。建立健全学前教育政府投入、社会举办者投入、家庭合理负担的投入机制,同时各级政府要将学前教育经费列入财政预算,新增教育经费要向学前教育倾斜,要有专项奖励经费。我省2018年9月已执行幼儿园生均公用经费制度,生均600元/月,但这主要针对公办幼儿园,普惠性民办幼儿园及质量有保障的其他民办园的生均公用经费的投入也在考虑当中。

2. 进一步完善教师补充机制及教师培养培训机制,真正将我省对“不合格教师资质”的治理任务落实到位。一是依法实施幼儿园教师资格准入制度,严把入口关;二是面向社会公开招聘具备条件的大中专院校毕业生,充实到幼儿教师队伍;三是对中小学因布局结构调整等原因需重新聘用的教师,通过转岗培训合格后,补充到幼儿教师队伍。此外,还应从源头上优化教师队伍。如,优化各级各类院校培养学前教育专业人才的培训方案,健全各类培训机构的教师职后培训机制,优化培训目标和培训课程,使之培养、培训出符合当前教育理念的、高素质的、专业的幼儿教师队伍。

3. 进一步完善学前教育管理机制。各级政府健全教育部门主管、有关部门分工负责的工作机制,压实责任主体,加强规范各类幼儿园办园行为的管理,尤其是对民办幼儿园和农村幼儿园的规范管理,建立奖优罚劣的有效手段,及时研究和解决学前教育事业发展中出现的问题,真正实现教育督导评估促进教育质量提升的良好局面,让幼儿园教育“小学化”现象不攻自破,从而推动学前教育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李大维,刘秀丽.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的现状与对策[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6):164-167.

[2][4] 李相禹,康永祥.幼儿园教育“去小学化”的制度基础及对策建议[J].教育科学研究,2014(7):5-10.

[3] 王迎兰.当前学前教育专业培养目标设置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J].学前教育研究,2011(11):55-58.

通讯作者:卢筱红,420572259@qq.com

(助理编辑 王平平)

猜你喜欢

小学化幼儿园教育现象
刍议幼儿园教育教学中民间艺术文化的渗透
家、园合作是幼儿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
第四章光现象
你能解释下面的现象吗
猜谜语
奇异现象传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