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夯实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培养学生数学核心素养

2019-09-10周丽

学习与科普 2019年6期

周丽

摘 要:随着对于核心素养的研究越来越深入,教育部于2014年出台了《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其中明确提出要把核心素养作为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核心,研究不同阶段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程度以及不同学科的核心素养。我们既要了解核心素养和学科核心素养,也要在教学过程中将学科核心素养转化为学生核心素养。现如今我国素质化教育改革活动进行得如火如荼,尤其对于小学阶段数学课堂科学交流效应提出严格规划要求,而其间学生标准素养塑造活动就是首要突破关口.这部分素养成果包括数学问题观察、分析能力和美学、人文价值感知实效等.须知学生适应能力不是硬性教学可以顺利实现的,需要指导教师时刻转变引导思想,积极创设各类趣味感知情境,使得学生经过小组探讨和实践活动参与领悟个中真谛.目前具体规划流程主要表现为:教学模式改革――基础模型制备――个体问题意识激活――数学系统思维延展.本文旨在联合这部分内容进行小学生数学素养调试细节探讨,希望能够将传统教学改造期间的弊端隐患提炼完全并适当遏制,进一步为我国小学教育事业可持续发展奠定深刻适应基础

关键词:素养要求;科学分析;问题规划;模型架构

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和深化,社会各界越来越重视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2014年3月教育部出台的《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中明确提出,要研究制定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体系和学业质量标准。2016年2月出炉的《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征求意见稿)》,提出9大素养。放眼国际,核心素养的研究从1997年12月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启动了“素养的界定与遴选:理论和概念基础”项目开始,随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以及欧盟、美国、日本等都对其进行了系统研究。可见,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既是国内需要,也是国际趋势。 经过我国传统应试教学文化影响,使得小学生在数学知识灵活掌握应用活动中处于节节败退之势,主要是教师刻意地将基础知识和解题技能视为规范引导核心,使得学生人文情感基础日渐溃败,课堂跟进动力不足。实质上,数学素养就是鼓励学生维持合理基础知识吸纳成果前提条件下,进行长期数学相关实践交流活动参与,并且从中滋生更多创新形式的美学、人文精神价值效应。由此可以清晰断定,数学素养的确是透过日常灵活教学手段提供学生一类创新数学修养完善的基础条件。

一、现阶段我国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有关学生素养培养问题关键点提炼

如若有效完善小学生数学基础素养结构形态,除了督促其掌握足够的知识和分析技能之外,更加要适时提升既定课程跟进实力,形成课堂内外应有的道德品质。现实中因为传统思维模式深度影响,使得教师自身在这方面素养内涵上了解不够深入,长期放纵学生自由学习,使得预期规划指标难以顺利达成。具体问题表现为:将数学素养和相关技能加以混淆。大部分数学教师认定,想要合理提升课堂规范质量,就不得不联合扎实机械训练换取学生熟练解题技能。这就是尚未挖掘到数学素养真正内涵基础的特定表现,实际上尽管大规模日常训练活动的确能够令学生在日后考试中屡试不爽,但在某类角度上会克制个体思维结构扩展实效,最终影响其长远化发展成就。其次,盲目地认为数学素养培养活动对于教材内容保留一定程度的选择性。实际上这类素养宽泛性表现极为显著,包括数学意识、创新行为品质等百般交接。所以,不管如何形式的数学课堂都必须作为强化个体素养水准的支撑平台,与所谓的教材内容划分筛选并无过大关联。最后,对于具体文化支撑背景过于重视。有些数学教师在课堂布置期间始终难以摆脱原有文化背景,使得课堂教育过于形式化,同时也证明教师在个体数学综合素养培养认识上还是比较浅薄。

二、小学课堂内部强化学生个体素养培养实效的细化策略内容解析

1、改变原有硬性教学引导模式。如果想全面提升小学生数学素养延展指标,单纯凭借教师课堂秩序调节是无法实现的,而是应该适时组织内部群体进行探究式解析,确保参与成员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的同步上升结果,经过特定规则延展推理,使得其内心品质上升到另一个等级层次,进一步合理有效地维持后续课堂内容灌输效率。例如:教师在进行圆的内容讲解期间,会配合生活经验、动手操作、规律自行揭示总结等探究式教学手段,进行学生小组合作和独立分析引导,必要时可设置“套圈游戏”等特定生活情境,令学生初步感受圆的本质特征,以及和正方形的区别细节;之后也可安排画圆竞赛活动,令学生切实领悟圆的特性细节,对比验证圆中半径、直径对应关系。以上内容都是经过教师专业指导后,使得学生自主探究并充分感知的。具体来讲,应用既定知识内容进行生活现象解释,使得圆的本质特征充分扩散开来。

2、建立数学分析模型。需要特别引起广大小学师生关注的是,数学学习并不单纯作为一个被动接受的过程而存在,实际上是一个积极主动解构、建构的行为模式。在解决问题之后,我们在更高层次上的要求就是要能把解决问题的过程抽象成数学模型,并加以巩固。数学建模其实并不神秘,华东师范大学教授张奠宙认为“它是一个模型而已”,做一道数学题,就是建立了一个模型。在小学数学里的数学模型,实际上就是各种基本方法和数量关系的分类,但建立的数学模型不能僵化使用、矫揉造作、生搬硬套。在实际教学中,教师点评,学生互相评价、自我评价,以及注意倾听、阅读别人的发言,都能帮助学生形成优选策略,形成解决问题的数学模型。

三、结语

综上所述,关于小学生数学素养强化工作任重而道远,包括生活情境搭建、探究式问题设置以及模型制备等活动全面萦绕,希望相关指导教师能够全面尊重个体主观能动性,能够在关键时刻提供疏通线索,为日后数学内容灵活应用、成绩合理提升提供更多适应能力。本文旨在联合这部分内容进行小学生数学素养调试细节探讨,希望能够将传统教学改造期间的弊端隐患提炼完全并适当遏制,进一步为我國小学教育事业可持续发展奠定深刻适应基础。

参考文献:

[1]尹少淳.文化·核心素养·美术教育――围绕核心素养的思考[J].教育导刊,2015,(09):17-18.

[2] 汤卫红,姜国明. 整合数学:改变学生的学习样态[J].人民教育,2015(13):30-32.

[3] 张娜.DeSeCo项目关于核心素养的研究及启示[J].教育科学研究,2013(10):39-45.

[4] 蔡清田.课程设计与发展的关DNA:核心素养[M].台北:五南图书出版公司,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