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精心解读教材,成就深度学习

2019-09-10傅美婷

学习与科普 2019年6期
关键词:解读成就深度学习

傅美婷

摘 要:教学质量的根基在常态的课堂,课堂效益的基础在对教材的解读。对教材合理地分析和解读是每位教师教学的基本功和专业素养的体现,这就要求我们精心解读教材。在今年的“聚焦前沿,名师有约”市教育科研活动中,大家聆听了特级教师朱德江老师的《三角形三边关系》一课深有感触,围绕成就学生的“深度学习”,我对教材解读有了更多思考和想法,与大家共勉!

关键词:教材 解读 成就 深度学习

正文:

教材是承载知识的载体,是有效教学的基础,为教师备课、上课提供了基本材料,既是教师实施教学的基本线索和重要依据,也是学生在校获得系统知识、进行学习的主要材料。对实施课程目标的重要资源“教材”进行精心正确的解读、创造性的使用,成就学生的深度学习,促进学生在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得到发展,是教师教学专业素养的体现。

在今年的“聚焦前沿,名师有约”市教育科研活动中,大家聆听了全国特级教师朱德江老师的《三角形三边关系》一课和《推进“学为中心”的课堂转型》的讲话后,如醍醐灌顶,收获很大!对“成就深度学习”,对教材解读有了更深刻的思考。借此,结合朱德江老师的《三角形三边关系》一课,对怎样精心解读教材进行一些分享。

一、怎样准确地解读教材?

1、精心解读教材,领会编排意图。

现在使用的教材,是以《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和所规定的教学内容为依据,最大程度体现了编者对课标的深刻理解。因此只有深刻领会教材的编写意图,才能多角度分析教材,挖掘教材的隐含的内容。数学教材中有大量插图,包括实物图、示意图、 表格图 、线段图、几何图等,在插图旁还标注文字、提示语 ,这些有机的编排成分能配合数学学科的特点进行思想教育 ,能沟通数学与社会、自然的联系,能沟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渗透着数学的思想方法。教材中常出现解题指导思想、 方法等的旁注文字,提示语,能帮助教师正确分析难点 ,突出重点 、指导教法 ,启发学生深入分析思考,指导学生学法,掌握知识要领。

2、精心解读教材,掌握知识的关联。

教材给教学提供一个较好的范本。解读教材时,了解知识的框架结构,找出内在规律,注意数学知识的相互关联性,把数学知识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知识水平等相互联系起来,了解教学内容与学生已有知识的关联性,从而让教学内容形成一个整体。在备课时我们应进行分领域解读,清楚知道各个领域在各年级的目标和要求;教师经过这个整理过程,既了解了各年级教学内容,也理清各年级之间数学知识的衔接,能够更加有效的把握教材,确立正确的教学目标及教学重难点,灵活有效的使用好教材。

朱德江老师作为苏教版教材的编者之一,他又是这样解读和使用教材的,他提出:

从什么路径切入引导学生研究三角形三边关系?

1)常见方式:

研究方法:搭小棒(纸条、吸管)探索

研究问题:怎样的三根小棒能围成三角形

研究结论:较短的两根小棒大于第三根小棒能围成三角形(需要再转换成三边关系)

2)重新选择:

研究方法:量、画探索

研究问题:三角形三条边有什么关系

研究结论:三角形任意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

3、精心解读教材,把握练习的层次

一般来说,教材的练习设计既有整体的构思也有局部的思考,每道练习题都有编排的意图。在解读教材的时候,要弄清哪些是与例题雷同的基本题,哪些是由例题变化而来的变式题,哪些是提高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实践题、发展题,分析习题设计配备的目的性和层次性,分析蕴含的数学思想方法及其拓展空间。

朱德江老师在《三角形三边关系》一课,当学生通过画、量的探索活动过程中,发现“三角形任意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后练习活动也围绕着知识的理解、运用有梯度地设计的。如:判断每组中三条线段能否围成三角形?

9、6、4( )

2.5 、8、3.5 ( )

11、9、2( )

三条长度相等的线段( )

又如:一根小棒剪成3段,要使这三段围成一个三角形,该怎么剪?(问题思考:可以随意剪吗?)基于对教材的深度解读,朱德江老师的练习量并不大,更多地重视解决过程中的“对话”,学导融合,思考并表达出来。

4、精心解读教材,了解蕴含的思想方法

教师要精读教材,解读出数学知识中蕴含的数学思想。学生学习新知识的过程,往往伴随着转化思想的渗透过程。如梯形的面积可以转化为平行四边形或两个三角形来计算;圆的面积转化为长方形或者三角形来解决。数与形的结合可以将抽象的数学语言、数量关系与直观的几何图形、位置关系结合起来,达到“以形助数”或“以数解形”之效果。

朱德江老师的课堂,在师生、生生的对话中鼓励学生敢于质疑,鼓励学生表达,促进学生的思考,形成了深究型的有底蕴的课堂景观,这样的有深度的学习是真实的学习,有利于学生学习的真实发生,数学素养的真正形成。

二、怎样成就深度学习?

为了成就学生的深度学习,成就学为中心的高效课堂,朱德江老师基于对教材的深刻解读,做了重新选择:

一是创设生活化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朱德江老师没有直接引用教材原来的例题“搭小棒”,而是呈现了一幅形象的平面图“海洋馆、笑笑家与明明家三处的直线距离共同围成了一个三角形”,“海洋动物表演11:30开始,笑笑从家里出发,可以怎样走?怎样走比较近?”海洋动物表演是孩子喜欢的事,他们就表现出极大的兴趣。老师借机一问题驱动学生的观察与思考,学生较踊跃地想发言,引出:生活经验告诉我们“走直线”最近,今天,我们用数学的方法研究这个问题。

二是设计合理的学习路径,挖掘深度学习点。老师将这个三角形印在学习单上,请学生“测量三角形各边,用算式表示它们的关系。”学生完成后,老师选取了一张学习单投影展示:4cm 2cm 3cm 2+3>4 4+2>3

3+4>2 ,当这一学习单的小主人汇报完,朱老师提出问题:“看这些算式,你有什么发现?”学生观察须臾后有人举手回答:“三角形任意两边相加的和大于第三条边。”朱老师追问:“所有三角形都这样吗?”(学生一时静默)老师又问:“光靠一个三角形就得出这样的结论可靠吗?”(学生想了一下,摇头否认)“那怎么办?”朱老师追问,学生:“要更多的三角形”“好,自己画一个三角形,这样三角形就多了,量一量三条边,用算式表示它们的关系。”(学生画三角形并测量三条边)

三是学习任务驱动学生的学习,暴露学生的思维过程。学生完成画三角形及边的测量后,老师选择了好几张正面的学习单投影,学生观察验证后都同意;最后朱老师呈现了这样一张:一个三角形,三条边的测量数据却分别是3cm,3cm,6cm ,朱老师追问:“三角形中,两条边的和等于第三边,可能吗?”追问:“这样的三角形可能存在吗?”有学生比划着质疑:“如果用棍子摆,这样就平了”朱老师面露赞许地说:“听了,就懂了——平了”并即時地利用课件动态演示:这样的两条边不能封闭起来,不能维成三角形。接着,他适时地表扬这个提出质疑的孩子:“表扬这个敢于质疑的同学!有错误就应该质疑嘛,这才是聚龙的学子精神!”学生明显被调动起来,情绪激昂起来,不少人纷纷举手要说。就这样,朱老师用画、量三角形的活动驱动学生的学习,在深究型对话的过程中使学生暴露出他们的思维过程。

敢于表达,形成了深究型对话。他提倡学导融合,推动学生会自学、会思考、会分享、会提问。

综上所述,我们在教学中真正精心地解读教材,才能更好地实现我们的教学目标 ,攻破我们的教学重、难点 ,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才能使数学课堂因解读精辟而成就深度学习。

猜你喜欢

解读成就深度学习
燧人氏钻木取火
年轻有为
MOOC与翻转课堂融合的深度学习场域建构
大数据技术在反恐怖主义中的应用展望
我国电视新闻评论节目特色的解读
深度学习算法应用于岩石图像处理的可行性研究
基于深度卷积网络的人脸年龄分析算法与实现
关注生成,激活学生认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