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2019-09-10陈月凤

学习与科普 2019年6期
关键词:时事表格整理

陈月凤

摘 要:《道德与法治》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综合课程。在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中,提出一个能力目标要求:学习搜集、整理、分析和运用社会信息,能够运用简单的学习工具探索和说明问题。由于学生对该学科的不重视,在收搜资料中会出现畏难情绪,对资料内容又不能真正理解,因此在资料展示中会出现“照本宣读”的状况,缺少思维的碰撞,情感的有效体验。如何提出应对的策略,引导学生进行有效的资料搜集、整理是至关重要的。

关键词:资料搜集整理

基本概念界定:

资料:资料的存在形式多种多样,他的构成和分类十分复杂。通常我们把资料分为三大类,即文字资料、实物资料、口头资料三种

搜集:搜索、收集,从组内的所有进程收集数据到一个进程。搜集较收集而言,有一定的选择性,方向性

整理:去除不需要的东西。对内容零散、层次不清的已有文字作品或者材料进行条理化、系统化的加工。

正文:

《道德与法治》课是一门开放性的综合课程,课程标准明确把培养学生学习搜集、整理、分析和运用社会信息,能够运用简单的学习工具探索和说明问题的能力作为课程目标之一。笔者认为培养学生搜集、整理信息的能力,不仅仅是课程提出的要求,也是现代社会对学生提出的迫切要求。

一、学生搜集、整理资料存在的问题

1.学生对该门学科的不重视

不管是家长还是孩子,受传统观念影响,他们觉得学好语数英最重要,其他技能科学得怎样无所谓,甚至有家长提出为什么不增加语数英的课时!素质教育的口号已经喊了许多年,但是在总的教育体制及其评价机制没有变化的情况下,品社课上学生听课不认真,对教师布置的课后搜集资料的任务不上心,甚至连家长协助参与的积极性也相对弱化的现象屡屡发生。

2.学生查找资料的途径受限

品德与社学该门课程的社会性、综合性、实践性很强,教材上的图片、范例具有很强的地域特色,仅有的几幅图片和范例满足不了学生对课堂的需求,需要更多的材料来拓展、丰富学习内容,而来自于学生自身的各类资源更能引起他们的共鸣。事实上,学生收集资料的途径又十分有限,很多学生最先想到的是利用网络搜索来完成,其他的报刊杂志、图书馆资源或人本资源,相对利用的比较少。

3.缺乏有效的评价机制

收集整理后的材料只能说是补充课堂资源,丰富学生见识的一个方面的内容,学生平时收集整理的资料较多,不可能教师每次都进行检查,完成质量如何并没有纳入期末评价体系中,因此,每个学生每次完成效果并不理想。缺少强有力的激励机制,孩子就会有懈怠,应付的心理。

4.遇到困难无法得到及时的排解

作为一名小学生,他们的在搜集整理资料过程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此时就需要老师、家长的帮助,但是大部分的孩子遇到实践性的困难时,会产生畏难情绪,老师家长的帮助无法到位,就会发生要么放弃收集、要么随便应付了事的情况。

5.不会有效的处理信息

作为一线教师,我们还经常看到的一种现状就是:学生很积极的去收集资料,也将资料很好的进行了排版,但是展示起来,底下的学生观众听的却很难受,原因有二:一是资料过多,满满当当的十几页文字资料,读起来费时费力,有时遇到不认识的字又停停顿顿非常的不通顺。二是有些资料的收集与所需内容大相径庭,出现“偏题、跑题”现象,孩子的兴趣锐减。

二、搜集、整理信息的应对策略

(一)搜集策略

1.做好计划,明确内容

古语有云“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资料的搜集活动也一样,有了先期的计划,学生就能够提前做好准备。因此如果将整学期的搜集任务提前公布给学生,学生就能做到心里有数,自主安排,再加上教师提前的指导和点拨,势必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2.提供途径,减时少力

五六年级的学生具备一定的收集整理资料的能力,也有是非辨别能力,查找资料的途径需要跟他们理一理:

(1)网络、媒体——获得较生动具体的文字、图片、视频音频资料

(2)图书、报刊、杂志——获得书面的文字或图片资料

(3)调查采访——获得身边人或事的文字、图片、实物资料

(4)观察(参观、考察)、实验、制作——获得个人体验的真实感受资料

例如,我在指导学生收集时事资料的时候是这样要求他们的:

一是利用网络信息平台进行收集

现代社会,各种信息纷繁复杂,而电脑、手机等通讯设备又多,如果能借助网络进行时事的收集,是最简单快捷的方法。

二是观看电视新闻收集当天时事

电视新闻是学生获取时事新闻的另一个重要途径。通过收看中央电视台的《新闻联播》、《焦点访谈》,厦门电视台的《特区新闻广场》、《厦视新闻》等进行时事的收集。

三是订阅报刊杂志,运用剪报方式进行时事收集

现在很多家庭都会订阅报纸,我以当地报纸为例,引导家长们看到有意义的新闻报道可以跟孩子们交流,孩子们也要形成制作剪报的习惯。

3.培养习惯,有效评价

学生普遍缺乏搜集资料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因此需要对学生进行一些评价等激励措施,产生自我督促,及时完成老师布置任务。

(1)建立档案袋,期末进行评价

档案袋评价就像一架无形的桥梁,即沟通了学生、家长、老师之间的关系,而且还能够反映学生一整个学期的学习过程。对激发学生的收集资料的兴趣,及时完成老师布置任务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期末将档案袋拿出来评价,学生能够体会到学习的成果,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2)小组展示大比拼,引发动力

在小组中相互的配合,相互帮助,资料的搜集会更完善。在同一小组中,既要对自己负责,又要对小组内的其他同学负责,因此强烈的责任感也督促着每个学生要及时完成自己分配到的搜集任务。因此,我设计了小组展示评价表,全班进行评分,孩子的动力更足了。

(二)整理策略

搜集到的原始资料是分散复杂的,只有对资料进行加工整理,才能真正完成搜集任务,体现资料的总体内容及其内部的联系。

1.有效取舍,去粗取精

搜集到的大量资料是不能直接拿来交流的,需要对第一手的资料进行筛选。此时就需要学生仔细的阅读材料内容,尽量用自己的语言去概括。如,在整理时事资料时,我要求孩子们在记录时事新闻时,一定要简单易懂,在最短的时间内用最少的字让别人知道你想要报道的事件。将几个要素:1新闻标题,2时间,3地点,4人物,5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说清楚。有了这些限定后,孩子们就要对大版面的新闻进行要素的提取,整成一份属于自己的新闻稿。

2.表格呈现,化繁为简

面对纷繁复杂的大量信息資料,如何让人一目了然,清楚明了知道你所查找的的资料呢?此时,利用表格呈现的方法,不失为一个好方式。众所周知,表格条理清楚,利用表格来归纳课前收集的调查内容,能够减轻学生的整理过程。如,教学《过去的游戏真有趣》一课,我就利用一张表格,让学生带着表格完成调查情况:

总之,品德课堂资料的搜集和整理过程看似简单,却是保证学生课堂学习能否顺利,提高学生能力的一个基础。根据相应的策略,能够把活动进行得更加的完善,真正的使促进学生学习主动性的发展。

参考文献:

[1]肖川.义务教育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解读[M].湖北:湖北教育出版社,2012

[2]牟昌文.如何激发学生搜集整理综合实践活动课材料的兴趣[J].读写算:教育教学研究版,2013(44):57-58

[3]杨俊国.让《品德与社会》真正走进课堂[A].中华教育理论与实践科研论文成果选编(第二卷),2012

猜你喜欢

时事表格整理
组成语
时事绘
履历表格这样填
表格图的妙用
借助“表格”解答稍复杂分数问题
网约车(双语加油站●时事新语)
高一零碎知识整理
“新”时事类作文素材 点给你看
整理“房间”
时事出版社等提供884种可供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