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推进新时代军转民创新发展

2019-09-10季自力王文华

中国军转民 2019年6期
关键词:民用军民军工

季自力 王文华

新时代军转民存在思想观念滞后、运行机制不健全、缺乏市场竞争力、相关制度不完善等突出矛盾和问题,必须更新思想观念,找准战略定位,全面深化改革,完善制度机制,推动军民协同创新,推进新时代军转民创新发展。

当前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国家加快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和军民融合发展战略,与新的形势任务相比,新时代军转民还不够深入、领域还不够广泛,国防科技工业还没有充分发挥对区域经济和创新驱动的引领和带动作用,必须更新思想观念,找准战略定位,全面深化改革,完善制度机制,推动军民协同创新,推进新时代军转民创新发展。

一、新时代军转民存在的突出矛盾和问题

这些年来,军工技术向民用领域的转移转化取得了显著成效,军工行业实现了从单一军品结构向军民结合结构的战略性转变,形成了一批具有相当规模的军转民支柱产业,促进了传统产业的技术改造和战略新兴产业的迅速发展,有力推动了国民经济整体技术水平的提升。但是应该看到,当前还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矛盾和问题,影响和阻碍军转民工作深入推进。

(一)思想观念滞后

军转民涉及军事技术转让、军事技术二次开发、资金扶持、市场营销、经营管理、政策引导等诸多方面,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推进新时代军转民创新发展,首要是转变思想观念。目前军工单位思想观念上还相对滞后,对军转民统筹谋划的意识不强,很多单位仅仅局限于完成军品研制生产任务,对军品研制生产过程中掌握的高新技术,很少考虑转化应用的问题,军转民具有很大的被动性、随意性和盲目性。一些军工单位过于追求民用产业规模,过度发展不具备优势、与主营业务不相关的产业;在民品开发中偏重于产品质量、性能等指标,忽略对商标、品牌等无形资产的培育,虽然目前军转民产品品种、类型很多,但在市场上有知名度和占有率的品牌很少。有些军工科研生产单位沉湎于本单位的技术、设备、人才等优势,担心一旦军工技术转移转化后,某些优势技术或者某些优势领域被其他单位掌握甚至超越,从而丧失本单位的利益。这些传统思想观念的存在,都极大影响军转民工作深入推进。

(二)运行机制不健全

机制创新是推进军转民创新发展的根本保障。从总体上看,由于军转民运行机制不够健全完善,极大地制约了军转民工作的深入推进。例如,对军工企业集团及其领导班子的考核评价机制,主要以完成军品研制生产任务、完成经济效益指标为主,而对军工技术转化率、推动区域经济发展等方面缺乏明确细化的考核指标。目前军工技术转民用仍以军工科研院所和军工企业内部转化为主,技术转移还没有成为军工科研院所的法定责任。通用标准体系建设不健全,缺乏技术转移的统筹规划和管理机构,也极大增加了军工技术转民用的成本。与民品发展相适应的职业经理人等制度未建立起来,内在激励不健全,缺少对高科技创新型人才有效的激励政策,对科研团队和人员缺乏灵活多样的激励,引入市场机制不够充分,导致民品生产的效益偏低。另外,在军工科研生产单位中,民品业务与军品业务相比,往往处于从属地位,而且需要自己跑市场,数量少、市场没有保障,风险较大,因而许多军工科研生产单位对军转民缺乏积极性、主动性。

(三)缺乏核心竞争力

从总体上看,军工企业目前的产销模式不适应市场经济要求,很多军工企业在适应市场方面还存在很大差距,不了解市场运作的特征、规则和市场规律,缺乏市场调研、需求分析、销售渠道、市场营销等方法手段,影响了军转民的效果;民品生产缺乏成本控制、节能减耗理念,成本较高,而且对用户体验等重视不够,导致开发的许多产品与市场同类产品相比缺乏竞争力。在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移动通信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与产品研发方面,军工企业还处于初步探索阶段,整体技术水平远远落后于民口优势企业,更谈不上什么核心竞争力。在民用核能、民用飞机、民用航天等领域,军转民的产业规模较小,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不多,不具备核心竞争力和比较优势;在民用船舶领域,虽然已经形成较大规模,但在高技术船舶、海洋工程设备等方面还存在较大差距。

(四)相关制度不完善

相关制度不完善,特别是军工技术定密解密制度、国防知识产权制度不完善,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军转民工作的深入推进。目前在军工技术的定密方面,標准比较模糊,很多军工科研生产单位为避免泄密危险,定密时往往就高不就低,导致很多有市场潜力的军工技术因不合理定密而难以向民用领域转化;在军工技术的解密方面,存在解密责任主体不明确、标准不统一等诸多问题,导致许多有市场应用前景的军工技术难以在推进技术进步和区域经济发展中发挥作用,民口优势企业也无法利用军工转化技术、开发先进的军事技术和产品。此外,由于缺乏可行的国防知识产权管理和流转办法,很多国防知识产权难以被其他军工单位和民口企业充分利用。现行政策对国防知识产权的创造单位和人员缺乏有效的奖励政策,难以调动国防知识产权转让转化的积极性。

二、新时代推进军转民创新发展的对策

新时代推动军转民工作,必须与国家总体发展战略和重大行动计划相衔接,找准战略定位,加强统筹协调,强化政策导向,推进制度创新,聚焦重点关键领域,发挥军工技术优势,积极推进军转民创新发展,努力实现突破性进展。

(一)找准军转民战略定位

在技术创新领域,很多是由军事需求牵引的,同时国防科技向民用领域的转移、渗透和扩散,又极大促进了经济发展和国家整体科技水平的提升。新常态下,我国经济进入创新驱动的发展轨道,必须更加注重发挥军转民对科技创新的引领带动作用。新形势下推进军转民创新发展,要与国家总体发展战略相适应,与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军民融合发展战略、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网络强国战略、海洋强国战略、航天强国战略、“一带一路”战略等相协调,从国家层面强化对军转民的战略运筹;与国家发展重大战略规划相适应,与“中国制造2025”、互联网+、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等行动计划紧密结合、协调发展;要与新一轮技术革命和发展大势相适应,紧紧围绕以人工智能为核心的新一代信息技术,确定发展方向,选准突破口,找准着力点,及时物化为先进的技术和生产力;要与我国经济发展的新常态相适应,坚持政府主导、企业主体、需求牵引、市场运作,积极推动新时代军转民创新发展。

(二)创新军转民发展模式

发挥军工企业的人才、技术和设备优势,推进中国制造从消费品转向中国装备,助推经济结构优化升级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向中高端迈进。根据军工行业的实际,加快推进核能、民用航空、民用船舶、电子信息等产业的发展步伐;鼓励利用军工优势,推动节能环保、新材料、新能源、装备制造等新兴产业的发展;发挥军工科研院所在基础性、前沿性和关键技术领域的研发优势,研发一些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促进科研成果实现本地转化,带动区域经济转型升级。制定军民两用技术发展规划,继续完善发布军民两用技术项目资助指南,重点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促进军民两用技术产业化发展。在军工科研生产资源相对集中的区域,优先安排和支持军转民项目进入高科技产业园区或军民融合产业基地集聚发展,做好军工集团与区域发展规划的有机衔接和政策接轨,将重大军转民项目纳入区域发展总体布局,推动军工产业与区域经济融合发展。鼓励产学研结合,倡导以企业为主的军用技术推广转化模式,提高军工技术成果的转化率和产业化率,发挥军工技术引领带动产业升级的作用。

(三)健全军转民激励机制

从机制创新上找准突破口,提高军转民的内在动力和活力。强化对军转民规划计划实施进展、军转民重大项目建设的督导检查,完善军工企业考核评价机制,将军工技术向民用领域转移转化情况纳入绩效管理和考核评价体系,充分发挥考核评价对军转民的导向和推动作用。结合新一轮军品科研生产能力结构调整,综合推进军工科研院所改革、军工投资体制改革和科技管理体制改革,激发军转民的内在动力和活力。积极探索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的激励机制,大力引进培养懂技术、懂生产、懂经营、懂管理、懂市场的复合型人才,加大对高端人才队伍建设的资金投入,尽快实行职业经理人制度,建立体现责权利相统一的薪酬制度。对军工企业经营管理层和核心技术研发人员,允许通过技术入股、管理入股、收益提成、期权激励等方式,在军转民过程中获得相应的收益。此外,对承担军转民重大项目、军民两用重大技术研发和产业化项目的军工科研生产单位,在一定时期内给予减免增值税或企业所得税的政策优惠;鼓励和支持银行等金融机构对军工技术转民用进行信贷倾斜和投资担保。

(四)积极推进军民协同创新

大力开展军民协同创新,促进军工企业与民口企业之间的创新要素耦合联动、资源共享互动、优势叠加倍增,加速军民技术成果双向转化,走军民两用高技术产业化发展道路,促进国家整体创新能力和军民技术水平的显著提升。以技术创新为导向,搭建高新技术、前沿技术和颠覆性技术协同创新平台;以产业创新为导向,搭建产学研为一体的军民协同创新平台。建立军民协同创新重大科研任务和计划协调机制,完善军民协同创新运行机制,建立军地联席会议制度、重大项目定期沟通制度和军民共用技术项目联合论证制度等,引导军工技术成果加速向民用领域转化应用。把军民融合产业作为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新增长点,形成结构优化、效益明显、富有特色的军民结合产业集群,组建军民两用高技术产业孵化器,推进军工企业与民口企业在技术交流、项目开发、成果转化和示范运用等方面的合作,在核心元器材件、高端芯片、基础软件、新材料等核心技术的研发上取得重大突破。

(五)完善军转民相关制度

在确保安全保密和国防利益的前提下,优化军工技术定密解密制度,建立分类、分级的定密解密标准和程序,对需要保密的技术,合理确定密级。同时,完善军工技术解密制度,制定军工技术定期解密管理办法,对现有军工技术进行全面清理,适时开展军工技术解密工作,并及时向社会发布。对解密后能够应用于民用领域的军工技术,允许军工科研生产单位自行组织实施,采取转让、许可、合作开發、作价入股等方式,加速向民用领域领域的转化。此外,还要加快修订《国防专利条例》,完善国防领域和民用领域知识产权相互转化的相关政策,编制发布国防知识产权转化实施目录,开展国防知识产权转化实施试点示范工作;完善国防知识产权权利归属与利益分配的政策措施,明确国防知识产权归属以及参与各方的权利义务关系;建立科学合理的国防知识产权转让的利益分配机制,明确投资人、研发单位和研发人员等相关利益主体的权益,在不影响国家安全利益的前提下,让企业和技术创新团队享有更多的使用权、处置权和收益权。

(六)构建军转民服务体系

打造军转民服务链条,构建军转民服务体系,实现资源聚优增效,形成整体创新合力。发挥市场机制推动军工技术向民用转化的作用,推开军转民技术交易活动,积极探索科技中介组织参与军转民的方式。加大对中介服务机构的支持与引导,积极发挥中介服务机构的作用,在技术筛选、评估评价、专利代理、技术孵化、宣传推广等方面,助力军工技术成果向民用领域转化。建立一批军转民技术转移中心、技术交易中心和孵化器,引导各类社会科技力量和民间资本参与军工技术转化。充分发挥国家和地方军民融合公共服务平台的作用,利用信息技术优势,提高公共服务能力。借助政府各类咨询机构、民间智库、社会组织搭建的交流平台,开展多种形式的技术对接交流、技术交易和技术创新活动,拓展信息沟通渠道,推动各种生产要素在军工企业与民口企业之间自由流动。通过政府主导和市场运作相结合的方式,搭建军民科技信息服务平台、知识产权服务平台、投融资平台和创新评估平台,为军转民提供各类信息和优质服务。

(作者单位:季自力,战略支援部队某部采购局;王文华,西安速度时空大数据科技有限公司。)

猜你喜欢

民用军民军工
国外先进民用直升机FMS导航模式研究
军工文化的内涵与外延分析
数形结合法在初中数学解题中的应用
民用无线通信技术在军事通信中的应用初探
军民融合:破题与思辨
世界五百强:中国军工风云榜
军工股上涨
军工版“友谊的小船说翻就翻”
吉国宣布美军基地转为民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