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行跪拜礼感恩父母引争议

2019-09-10

作文周刊·高一读写版 2019年6期
关键词:学校孩子教育

高考,千军万马过独木桥,它承载了多少家庭的梦想,见证了多少学子的欢笑与泪水。

2018年11月19日,河南沁阳第一中学在高考倒计时200天当天举办“感恩教育”的活动,安排2000多名学生对父母行跪拜礼。消息一出,引发网友广泛关注,迅速成为焦点。

原来,该学校为了给高三学子加油打气,举办了一场在操场进行的家长会,主题为“感恩”。在该活动“感恩教育”环节中,2000多名身穿校服、排列整齐的高三学生与父母四目相对,伴着抒情的音乐与主持人的说辞,向父母行三叩首之礼,然后起身拥抱父母,有人甚至留下了眼泪。

而集体下跪视频被传上网之后,引来很大的争议。有人说教育学生的感恩方法有许多,为什么非要用这种有争议的行为呢?

针对这些质疑的声音,学校称:不管是鞠躬还是叩首,对于学校来说它们也只是一种表达方式而已,目的在于让孩子学会感恩,理解和感谢自己父母的辛勤养育,无私付出。叩首是古代最隆重的一个礼节,伏身跪下,两手扶地,以头近地或着地。学生行“叩首礼”是因此礼为古人对父母行的最大礼,想让学生们弘扬中华文化,向父母表达感恩之情并终身牢记。

而且在这个环节之前,还有一个活动,就是父母向自己的孩子朗读一封家书,表达出对孩子的期许,之后作为一个回敬,才有了跪拜这一幕。

多维解读

角度一:行跪拜礼感恩父母是弘扬优秀传统文化

羊有跪乳之恩,鸦有反哺之义。俗话说,跪天跪地跪父母。该学校用这种满富仪式感、充满正能量的方式来感化学生的心灵,让他们树立责任感,用好成绩来回报父母的爱与付出,这是帮助他们鼓舞斗志、树立信心、挑战高考的一种途径。下跪是报答父母养育之恩的一种表达方式,而“感恩”“尊敬长辈”这些都是传统文化中值得传承和学习的。中学生跪拜父母能体现出感恩父母和孝道精神。这种身体力行、别开生面的教育方式是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具体表现。

角度二:给父母行跪拜礼违背了感恩教育的初衷

感恩教育不应该过于夸张,应该注重朴实、真诚;不应该沦为一时的表演,而应该是发自内心的自然流露,应该持久而纯粹。父母与孩子都是平等的主体,尊敬父母,孝敬父母,并不一定需要下跪。忽视人格上的平等,过度渲染下跪,只会导致孩子缺乏骨气,染上俗气。该学校举办的感恩教育显然已经沦为“煽情式表演”,集体跪拜场面虽然感人,却忽略了孩子和家长们的尴尬与无奈。这种形式化传销式的感恩教育是精神毒害,它不会培养出具有健全人格的人。这样的教育显然违背了感恩教育的初衷,它不是真正的感恩教育,而是奴性教育。

角度三:感恩教育应注重行动而不必拘泥于形式

随着经济的发展,生活水平的提高,现在的孩子大多都是在几代人的宠爱中长大,这些在温室中成长的花朵没有经受过生活的磨难,从小娇生惯养。所以学校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我们应当支持。但是这种感恩教育不能仅限于采取哪种形式,而应注重具体行动。“百善孝为先”,只要孝顺何必下跪?如果不孝,跪有何用?我们不能把感恩之情简单地等同于封建礼教的跪拜礼,感恩教育的形式有很多种,向父母下跪的方式恰不恰当也可以暂且不论,关键是教育学生感恩父母要有具体行动。

中学生跪拜父母是形式主义

◎刘颂寒

2018年11月19日,河南沁阳第一中学高三年级举办“感恩教育”的活动,2000多名学生对父母行跪拜礼,引来网友质疑这样的感恩方式是否合适,遭到学校官号回怼。让这么多学生在公共场所跪拜父母,真的就能够凭借这一拜换来所谓的感恩之心?

2000多人跪拜父母,究竟是出于学生自愿还是学校要求?客观来说,恐怕还是后者居多。如此声势浩大的跪拜礼现场,恐怕看到的并非是多么浓烈的感恩之心,而是浩浩荡荡的一场“秀”。毕竟,所谓的感恩之心,绝对不是这么一跪就能形成的。

传统文化里,的确有子女对父母行跪拜之礼的要求。但是,在现代社会里,还以跪拜来要求学生对父母行孝道,恐怕有点不合时宜。学校培养学生对父母心存感恩之心当然没错,但培养的方式却用跪拜的方式,这是对平等和感恩的理解存在偏颇。并且,靠下跪来培养子女的感恩之心,恐怕收效甚微,学校的管理思维和模式也显得太过陈旧。

对于学生而言,对父母心存感恩是理所应当的。但是,如何心怀感恩,恐怕不是一跪就能达到的。学校之所以会要求2000多名学生对父母行跪拜之礼,归根结底不过是一种形式主义。让更多的人知道这场大规模的“感恩教育活动”,才是学校的初心吧!

跪拜除了有感谢的意思以外,也有服从的意思。学校既然想要培养学生的感恩之心,就更应该从日常的点滴下手,而不是举办声势浩大的跪拜礼。对于学校来说,仪式感真的就这么重要?这些跪拜礼的背后,究竟有多少学生是真情实意,这恐怕是一个未知数。

为了培养学生进行所谓的感恩教育,让学生对自己父母行跪拜礼的学校不在少数。但是,每当出现这样的情况,往往都会引来一阵质疑。公众早就对这些跪拜礼产生了怀疑的心态,因为这本身的形式意义就远大于教育意义。

教育學生学会感恩,难道就只有要求学生下跪才能有效果吗?不断出现的行跪拜礼现象,反而让公众觉得学校已经黔驴技穷了。感恩源于日常的积累,还想着通过一次跪拜礼来让学生学会感恩,这样的思维模式应该好好转变了。

(摘自“东南网”)

青年观点

★刘世超:我个人觉得无可厚非。现在这个年代的孩子,父母为他们做的很多事情,他们都觉得是理所应当的。但是他们不了解父母养育和培养他们需要付出多少辛苦。应当让他们学会感恩,感谢父母的辛苦付出!

★董贺:孝与不孝,不在于跪与不跪。这种腐朽、愚昧的形式主义教育出来的孩子是奴才,并不会珍惜亲情。真是误人子弟!

★郝慧:学校这样做我认为是对的。孝道是中华民族传统的美德,在德育教育上,这也是必上的一课。跪父母是天经地义的。

★马文华:这种行为可以唤醒孩子内心的善与孝,具体有多少学生能够真正地被感化,那还要看学生本人。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

★郝怡嘉:孝不在跪拜之礼。子从父德,孝在于感恩和尊重。

★李倩:跪拜是一种礼仪。给父母长辈行跪拜礼是孝道,是感恩。学校教育学生懂得感恩,遵从礼仪,这是善意的举动。

【本版供稿/张贵申】

猜你喜欢

学校孩子教育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
学校推介
孩子的画
孩子的画
孩子的画
2020未来教育新思维
孩子的画
教育教学
I’m not going back to school!我不回学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