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跑偏的家庭普通话教学

2019-09-10杨扬

旗帜文摘 2019年6期
关键词:教官姥爷方言

杨扬

前阵子我在网上看了个小视频,一个山东爷爷教孙子读拼音。视频里,爷爷抱着孩子,墙上挂着让我这个“80后”看着十分亲切的识图挂画。只见爷爷指着画上的白菜说:“剥一喔剥,剥菜(白菜)。”紧接着,爷爷又指着墙上的茄子说:“七一约qúe,qúe子(茄子)”。评论区除了一连串的“哈哈哈哈哈”,还有不少家长大呼同感。

现在城市里随便一个小区,都是大堆老年人在带娃,不少小朋友有样学样,也学了一口方言。有的老人很努力地贴近学校教学体系,尽量用普通话沟通,可教着教着就跑偏了。朋友说了个笑话,她爸教娃认汉字:“脚,机一熬脚,这个字念脚。”一转眼切入生活模式就变成了:“哎呦,小宝贝,你的脚踩到了我的蹶。”另外一个从小跟爷爷奶奶长大的孩子参加学校军训,教官喊口令前进,孩子原地不动。教官问:你为啥不走?孩子回答:“地上有一个蛋!”教官一脸茫然,低头寻找,旁边的同学笑着翻译:“教官,他说地上有一个洞!”

自带方言的小朋友,在学校里是有点挣扎的。我邻居的孩子,因为自小跟着来自南方的老人长大,无论如何听不出“n”和“l”、“h”和“f”的区别,每次考拼音都靠死记硬背才能过关,无论是“奶奶拿牛奶”还是“粉红凤凰飞”,对他来说都是语言的噩梦。

说起来,我也有过交流错乱的类似经历。小时候我跟着奶奶在皖南生活,奶奶告诉我:“你爸爸妈妈那里哦,街上有毛个如子,那么大!”她张开双手,比划了一个一米多长的动物。在奶奶家的方言里,“鱼”也是念成“如”,幼小的我,脑补出爸爸妈妈家门外漂浮着一米多长的鱼,长着长毛,在空气中游来游去。这是什么怪物?太可怕了!直到6岁,我终于见到了奶奶口中的“毛个如子”:一种温驯沉默、任劳任怨的长尾巴灰色动物——毛驴。

这几年回家我发现,很多老家亲戚朋友的孩子把“国”念成“归”,在爷爷奶奶或者姥姥姥爷的野生教学法指导下,“归家”“中归”“美归”朗朗上口。上了学,老师在教室里展开地图,孩子们喊:“老师!这个我知道,这是‘中归’”!

我还见过爷爷奶奶和姥姥姥爷交叉带娃的,奶奶把“嫩绿”读成“嫩路”,姥姥把“嫩绿”读成“论绿”,最后孩子融会贯通地把“嫩綠”读成“論路”,语文老师当场崩溃。

和隔代带娃引发的其他观念冲突不一样,年轻父母说起祖孙辈的方言梗,很少生气,大多乐得前仰后合。有个朋友说:“方言挺有意思的,如果普通话一统天下岂不是太无聊了?”毕竟,方言里保存着我们的身份认同和文化基因。

有时候我看着一个个娃奶声奶气地讲着话,时不时蹦出几句土味方言的逗趣模样,感叹“语言的习得真是有趣”的同时,也生出一种怀念——我们乡音不再,却能在孩子们不经意的方言里找回曾经遗失的童年和乡愁。

(:环球人物 2019年11期)

猜你喜欢

教官姥爷方言
方言文化在初中生物学教学中的渗透
试析陕西方言中的[]与大同方言中的
动物入学也军训
肩膀上的爱
有一个讲方言很重的老师是种什么体验?
我想你了!姥爷
教官之吼
尴尬
偃师方言里的合音词
偃师方言里的合音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