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追忆似水年华

2019-09-10张琦

大东方 2019年6期
关键词:物哀视听语言镜像

张琦

摘 要:《情书》是由岩井俊二指导并编剧的日本纯爱电影。这也是我们最熟悉的一部岩井俊二的作品。它讲述了一封因为思念在山难中逝世的男友而寄望“天国”的信,却意外收到了与男友同名同姓的人的回信,通过两者的通信,渐渐揭出了一份深埋多年的青春爱恋。《情书》具有典型的日系风格,清新淡雅,唯美之中又萦绕着淡淡的凄伤,通过物哀、幽玄与死亡之美,营造出了环境和人物之间的悲美交加,赋予纯爱的青春故事如诗一般的唯美含蓄,梦一般的稍纵即逝。

关键词:视听语言;岩井俊二;物哀;镜像

一、用经典唯美的色彩来映像

日本的绘画十分注重色彩的搭配与装饰效果,强调对于意境的渲染与深层次表达。在《情书》这部影片里,岩井俊二显然深受影响。《情书》的主打色就是白色,白色代表美好的情愫,衬托潜藏在内心里的无限美好。影片的开头即是一片茫茫的皑皑白雪,这样白色的基调也是贯穿影片的始终。《情书》的片头,渡边博子一袭黑衣在皑皑白雪中行走,黑色与白色形成强烈的对比,观众产生强大的冲击力,使之高度关注她的行踪。

除此之外,岩井俊二导演很擅长运用色彩的对比来向观众暗示情绪。在影片的开头,渡边博子身着一身黑衣来参加藤井树的葬礼,一片茫茫的白雪与藤井树一袭黑衣产生对比,暗示渡边博子内心的孤独凄楚与哀伤,同样,秋叶茂让渡边博子在大山中喊得这个情节里,也是在一片洁白的雪地上,但是不再是压抑的黑色衣服,而是十分醒目的红色毛衣,观众感受到的也不再是悲怆哀伤的情绪,反而是一种放松,甚至带有一丝欢快的情调,暗示了渡边博子已经从藤井树的离去中走出来的释然与生命活力的跃动。我们可以看到,随着故事情节的推进,色彩也开始从冷色调向暖色调转变,当故事开始对往事进行回忆,浅黄色成为了电影的主调,烘托出了怀旧的情愫。《情书》中,男藤井树站在图书馆的书架之间,左侧是明朗的窗户,有风轻拂布帘,赏心悦目的构图令人记忆犹新。这里岩井俊二采用逆光拍摄,使得画面呈现出一种浓浓的乳白色。这里的光线被赋予了所指,即暗恋一如初乳般纯洁。阳光的暖黄色使视觉也变得柔和,增强了画面的唯美感。

二、音乐形式的表达

“电影世界始终拥有一种音乐,这种音乐从气氛上替电影世界构成了一种特殊的幅度,它不断地丰富电影世界,解释这个世界,有时还校正甚至指挥它。总之,它的结构同延续时间很相近”。

我们知道,音乐可以创造气氛、营造氛围。影片的一开始,就用钢琴来衬托出渡边博子的孤独寂寞,也可以说正是钢琴的基调定下了影片的风格,使之出现画面便能产生抒情的效果。影片中的音乐并不是在作为一种点缀在扩大观众的视觉效果,也不是在解释画面,而是起到一种“画龙点睛”的作用在试图为观众找寻更完满的画面效果。

在《情书》中,渡边博子意外收到女藤井树的第一封回信时,钢琴音乐衬托了渡边博子奇妙诧异的心理反应,最后女藤井树知道男藤井树转学之后,要去将摆在他桌子上的花瓶摔碎,背景音乐又戛然而止,然后突出摔花瓶的声音,又用静止来表现周围人的惊讶心理。总之,感性的声音音乐传达了丰富的情感,使抽象的感情如同音乐一样给人具体,使整部电影都沉浸在导演有意营造的氛围之中,让观众不由自主的感动。

三、镜像理论分析

《情书》中可以找到大量的可以称为镜像或者互文结构的元素,可以说,《情书》是岩井俊二对于拉康“镜像理论”生动性的解读。拉康注意到婴儿到6—18個月的时候喜欢不断看镜子,婴儿通过认识镜子中的自己,产生了认识上的飞跃和主体成型。人的主体意识正式镜像阶段的结果,从镜像阶段开始,人始终在寻找自我,想要具有主体意识,并将自我和主体意识投射于镜像之上。在拉康看来,主体意识是人类自恋的表现:无法看到自己全貌的人通过镜子打量自己,从而在一种格式塔式的美感中产生强烈的误指和自恋。”《情书》中,两个长相一模一样的人,本身已经蕴含着强烈的镜像语言,“情书”这一物件就是一个直接的镜像情境的呈现,情书从渡边博子和女藤井树之间来回流传,男藤井树与女藤井树和渡边博子之间的爱情故事牵扯出来。《情书》这部唯美动人的爱情故事,始终可以被看作为一个拉康意义上的自我寓言,爱情就是最美丽的镜像。

结语

影片最值得我学习的,是它在讲述这个并不复杂的故事的时候,通过铺陈大量的细节,讲述了“生与死”以及生人对死人的留恋这样的一个主题。其实这个主题早被拍烂,而这部电影,并没有生与死之间的严重对立。刚开始的时候,随着电影平淡而又朴实的叙事,你会感到乏味,这绝对不是一部震撼人心的大制作电影,没有峰回路转跌宕起伏的剧情,没有深邃晦涩让人深刻的反思,也没有精湛出彩刺激眼球的演技。但镜头慢慢铺陈下来,你会发觉不知不觉中,发现自己已经完全被带入了电影,被电影平易近人的剧情,和演员诚挚的表演所感动。那些平凡至极却始终带着淡淡禅意的回忆,被她们细细追寻,而不肯舍弃,这正是我们内心最深处的深深不舍。

参考文献

[1]【日】清真人:《现代日本的青春——岩井俊二的影像世界》,洪旗译,《世界电影》2002年第4期,第151页。

[2]黄卓越、叶千芳:《二十世纪艺术精神》[M],河南人民出版社,1992年版,第393页。

[3]马塞尔.马尔丹,电影语言[M],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2006

[4]王志敏:《电影学:基本理论与宏观叙述》,中国电影出版社2002年版,第154页。

[5]李一君,雅克·拉康哲学视域里的岩井俊二电影[J].艺术百家,2013

(作者单位:河北大学艺术学院)

猜你喜欢

物哀视听语言镜像
镜像
镜像
以悲为美
电影视听艺术中的影像色彩表达
香港神话电影视听语言中民族性分解
《钢琴师》:一个时代的诉说
寻找失落的家园
浅论日本文学中的“物哀”倾向
浅谈《雪国》中的物哀美
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