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依据触球部位 进行技术动作分类教学的实践

2019-09-10史有军

校园足球 2019年7期
关键词:接球射门运球

史有军

在小学足球课堂教学中,运用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建构科学合理的内容体系,让学生充满兴趣、高质量地学习,是一线体育教师一直思考与实践的问题。笔者通过对小学阶段足球技术进行分析后发现,以脚的触球部位进行技术体系分类教学,对于学生的技术动作概念的形成、组合技术的熟练掌握,都有良好的效果。依据触球部位进行技术动作分类教学就是整合足球运动中相同触球部位的技术动作,根据它们的共通点,借助迁移理论,实施同类教学的方法。接下来,以脚内侧触球技术为例,介绍部位教学法在小学阶段足球教学中的应用。

在小学阶段脚内侧触球技术主要由脚内侧运球、脚内侧传球、脚内侧接控球、脚内侧射门组成,这4项技术有一些共通的技术要求(表1)。

通过表格分析可以发现,运用脚内侧完成运、传、接、射门的触球部位基本相同,因此,把它们放在一个学习单元中进行集中教学,更有利于动作掌握,以及对动作技术在实际运用中的理解和认知。

一、学练安排

在遵循由易到难、由静态到动态、由定性到运用的3个主要原则的基础上,首先进行的是脚内侧踢球的学习,让学生初步认知触球部位,掌握身体的稳定性。

(一)脚内侧踢球

训练要点:将脚内侧踢球作为本单元最先实施教学的内容,主要是考虑到脚内侧踢球对学生触球部位及支撑脚位置的动作定型有较好的帮助,同时有利于增强学生单脚支撑的力量和动作协调性。

常见问题:1.击球时脚踝动作不固定,踝关节松;2.身体核心力量不够,髋关节打不开,摆腿击球方向错误;3.支撑腿落后,击球后身体后仰。

训练方法:1.脚内侧踢球实施时,可以运用模仿游戏“学练企鹅步”,即两脚脚尖外转,微翘,膝盖微屈,呈“外八字”步型,跟随教师运用不同的节奏、速度,朝不同的方向移动;2.运用踢固定球练习,学生两人一组,一人前脚掌踩球固定,另一名学生用脚内侧踢球,使学生掌握触球部位及撑、摆动作;3.运用“踢墙”游戏,让学生更好地把握踢球的方向与力度;4.运用“看谁踢得准”“定时踢准计数”游戏,发展学生踢球的准确性和稳定性。

(二)脚内侧运球

训练要点:脚内侧运球在实战中属于常用动作,主要应用形式有掩护运球、变向运球、调整运球等,运球速度较慢,幅度较大。有了脚内侧踢球的基础,再加强推拨、支撑、移动练习,学生就能较好地掌握脚内侧运球技术。

常见问题:1.推球力量过大;2.变向运球时支撑脚位置错误。

训练方法:1.直线一步一运练习,增强学生推拨力量和对球的把握能力;2.球固定、人移动的步法练习,提升变向时支撑腿的位置感;3.弧线运球、变向运球、多种线路的运球接力、“快乐大本营”游戏,队员分成人数相等的4组,场地4个角划定区域为本方大本营,分别放置相同数量足球。每组在自己大本营等待,比赛开始时,所有成员可以到其他队伍大本营用脚运回足球,规定时间内,球多的一方获胜。这些练习能有效发展学生运球综合能力,提升练习兴趣。

(三)脚内侧接控球

训练要点:脚内侧接控球主要是接控地滚球,要求接到球并且把球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教师要重视学生接球时后撤缓冲或迎切动作指导。

常见问题:1.迎切时机把握不好,形成漏球;2.不能移动到合理的接球位置;3.触球时,重心没有在支撑腿上,接球动作僵硬或切、撤动作不能充分完成。

训练方法:1.踢墙接球练习,离墙3m~4m,脚内侧用力踢球,学生根据球反弹回来线路移动并用脚内侧迎切球,增强学生重心调节及触球时机的把握能力;2.报号接球、接控球到规定位置练习,即5~8人一组,1人在场外将球踢至扇形圆心位置并报号,其他人呈扇形站位,根据场外踢球者所报号码接球并将球控制到规定位置,以此帮助学生提高判断接球位置、准确移动的能力;3.接控运组合学练,在正方形场地4个角各放一个标志桶,5~6人分别站于标志桶后进行顺(逆)时针传球,接球后将球控到标志桶另外一侧并运球两次,传球给下一位,并跑向传球位置,这个练习可以让学生掌握接控球的基本技术,能将球接控到合理位置。

(四)脚内侧传接球

训练要点:传接组合是多样的,但是基本的技术还是建立在踢、接控的基础上。

常见问题:接球时机、身体重心、踢球方向等把控不准。

训练方法:1.进行传球接力赛,学生2~4人一组,对面站立,规定时间内看哪一组传接球次数最多;2.“抢圈”游戏,在5m半径区域内,一人站中间,其他人围圈站立,用脚内侧传球,中间人抢截球。在游戏教学中让学生逐渐掌握动作,在此基础之上,加强运、传、接控组合练习。

(五)脚内侧射门

训练要点:脚内侧射门要求学生在踢球的基础上,加强小腿摆动速度、力量,踢球部位、方向的基本技术学练。除此之外,还要培养學生观察守门员的位置、找准射门时机的意识。

常见问题:射门时击球方向偏移、力量不足等。

训练方法:1.踢定时移动靶,规定时间内,辅助人员抛出若干个标志物,学生在规定区域踢球,看谁击中次数多;2.“瞄准器”游戏,将学生分为人数相等的两组,每名学生一球,听到开始口令后,各组第一名学生从起点出发,按照规定线路带球,在规定位置踢球进门,其他组员依次进行,看哪一组完成时间短、射门命中率高;3.“击破堡垒”游戏,设置4组不同距离的堡垒(可以用矿泉水瓶等),每人4个球,看谁击破的标志物最多;4.运球传接射门组合练习,提升学生射门的基本技术、射门位置感及比赛应用能力。

二、运用效果

(一)有利于提升学生的学练效率

脚内侧技术教学体系中,将相同与相似的技术动作进行总结归纳,有助于学生产生学习迁移,学习得以继续和巩固,产生提高和深化学习的效果。根据技术技能形成的4个阶段,即泛化阶段、分化阶段、巩固阶段、自动化阶段来分析,通过错误技术纠正、重点技术强化、整体技术重复从而达到技术的自动化。通过重点技术反复练习、纠正、强化,从而达到巩固技术,向动作自动化的推进。

(二)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

足球运动本身竞争性、趣味性强,能让学生产生直接兴趣。但如果没有技术技能作为保障,学生很容易在足球游戏中受挫,形成人乱踢、球乱飞,跑了半天没有碰到一次球,及球不停地出界等现象。这样一来,直接兴趣很容易消失。而有了技术、技能的支撑,学生能较好地把握游戏,展示特长,感受到比赛的快乐。这时的兴趣不再只是直接感官上的刺激,还有深层次的足球技术、团队协作、战术意识成功应用的快乐。这就是我们经常说的间接兴趣,这种兴趣更为稳定、持久。

(三)丰富了小学足球教学的设计方法

以相同触球部位技术为体系的单元教学是一个全新的概念,是笔者在长期的小学一线足球教学中总结出来的经验,是行之有效的一种教学理念。它既是一种相似技术连续教学,又是一种技术组合教学。以小学生运动知识、技术、技能掌握的一般规律为理论基础,坚持技术向技能转化,注重学生的兴趣培养,突出技术的组合应用能力的提升。将同一触球部位技术提出,进行选择性、整合性教学,运用一个触球部位技术,组合多个技术的教学,这是对小学足球教学实践应用的丰富与拓宽。

猜你喜欢

接球射门运球
大树的日常
完形填空一则
单排轮滑球亚洲强队比赛中射门技术运用研究
幼儿园大班篮球运球活动的实践探索研究
高中数学《立体几何》单元教学微型专题
《探索足球》节目直播间
“双人运球”乐翻天
旋风小子(4)
课例.篮球体前变向换手运球
抛接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