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杏子川油田真武洞区长2、长6油藏有利区预测

2019-09-10张璐

石油研究 2019年7期

张璐

摘要:本文通过对真武洞区长2、长6油藏地层划分与对比,进行构造特征研究、沉积相研究、储层特征及油藏类型研究、油藏分布特征以及油藏富集规律研究,对研究区三个含油面积和潜力较大的小层作出有利区预测,预测3个小层勘探潜力区含油面积4.96km,预测地质储量213.83万吨。

关键词:真武洞区;油藏富集规律;有利区预测

1、区块评价

杏子川油田真武洞区位于安塞区真武洞镇,面积约117km,最早勘探始于2004年,经过4年多的勘探开发,并未取得突破。2008年完钻探井沿8井,在长2层发现了含油显示层,但试油情况欠佳,研究区被认为是勘探低效区。直到2013年杏6092井发现了长6油层组,日产油0.3 t/d,产量虽然不高,但在生产上已经取得重大性突破。

经过10多年的勘探开发实践,证实研究区主力产层为长2和长6层段,且北部动用程度较高。随着研究区石油勘探程度及地质认识的不断提高,对油藏特征以及成藏条件都有了新的认识,因此弄清油气富集地质控制因素,预测有利油藏分布区,对为油田下一步勘探开发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2、油藏分布特征及富集规律

研究区油气主要分布在长2、长6小层,占总含油面积80.41%,其中长2层段含油面积最大为14.564km,长6层段含油面积为4.543 km,其他层位油层零星分布,含油面积小。因此,仅从含油面积分布特征可以看出,长2、长6小层为主力含油层位。

真武洞油区长2油层组,含油面积大,分布范圍大,属于典型的构造-岩性复合油藏,以长2小层为例,油气分布主要位于在沉积相砂岩发育且构造较高部位,其周边存在构造等值线较密集区,地势相对较陡,渗透率较高,油气运移中浮力作用因素较大,因此对油气聚集较为有利。

本区主要产油层为长2和长6油层组,油气分布在纵向上和平面上均存在不均衡性。垂向上油气主要分布在长2和长6小层内,最主要分布在长2小层;从平面分布看,长2油气富集在研究区中部,长6油层主要富集在研究区北部。

3、油气控制因素分析

研究区长7油页岩发育较差,厚度在5-10米,残余有机碳含量一般为6%-14%,最高可达30%以上。油源岩相对较低的S+S含量、沥青A含量、饱/芳比,说明其经过了较强的徘烃作用。长7沉积的高阻泥岩提供了油源,过剩压力提供了石油运移的动力,裂缝、连通砂体是石油运移的主要通道。

研究区长2油层组为三角洲平原亚相,其骨架砂体的微相为分流河道;长6层段位于三角洲前缘亚相,其骨架砂体的微相为水下分流河道。沉积微相决定了砂体的形态、厚度、物性和空间配置等,砂体的展布特征及沉积微相的发育规律决定了地下储层的发育和油藏类型的形成,进而控制着油层的分布;水下分流间湾中泥岩及致密砂岩对油气聚集具有遮挡作用。因此沉积微相展布及岩性遮挡对油气聚集起一定作用。

研究区长2为构造-岩性油气藏,局部构造对油气的富集仍有一定的控制作用,小层顶面构造为东高西低的单斜构造,局部发育有多个小的鼻状隆起,构造高点油气较为富集。此类油藏顶面构造对油气的分布具有重要控制作用,本层含油面积最大的区域位于局部构造高点。因此可以说构造高点有利于油气聚集,但构造低点不一定没油。长6为岩性油气藏,油气的富集受构造控制不明显。

4、有利区预测

本次对研究区主力层长2、长6两个油层组进行了研究,通过绘制各层构造等值线图、沉积相图及含油面积图对其潜力作出评价。为更好的进一步勘探,找出有利区域,本次对其中的长2、长2、长6三个含油面积和潜力较大的小层作出滚动勘探开发有利区预测,并预测其含油面积4.96km,预测地质储量213.83×10t。

长2层段:长2层段为三角洲平原亚相,其骨架砂体的微相为分流河道,沉积微相决定了砂体的形态、厚度、物性和空间配置等,砂体的展布特征及沉积微相的发育规律决定了地下储层的发育和油藏类型的形成,进而控制着油层的分布,本层段预测了1个有利区,面积约0.42km,油层厚度10米,预测地质储量约23.04×10t。

长2层段:长2油藏主要受构造岩性控制,长2小层老区含油面积内共138口井,面积内日产量大于0.5吨的投产井119口。油层分布在沿河道砂体发育较好的部位,而在河道上的含油区附近存在无井控制区,因此在本层段共预测了3个有利区,面积约2.43km,预测地质储量约139.06×10t。有利区沿沉积相展布方向条带状分布,同时受岩性遮挡,即在泥岩和致密砂岩分布区截止。

3)长6层段:长6层段位于三角洲前缘亚相,其骨架砂体的微相为水下分流河道砂体。沉积微相决定了砂体的形态、厚度、物性和空间配置等,砂体的展布特征及沉积微相的发育规律决定了地下储层的发育和油藏类型的形成,进而控制着油层的分布;水下分流间湾中泥岩及致密砂岩对油气聚集具有遮挡作用。在已含油面积外的砂体展布方向上,存在无井控制区,含油面积不应在此处截止。因此在本层空白带预测了4个有利区,面积约2.11km,预测地质储量约51.72×10t。

5、结论

本次研究总共预测长2、长2、长6小层滚动勘探潜力区含油面积4.96km,地质储量213.83×10t,含油面积和地质储量都较大,是勘探开发最有利区。

参考文献:

[1]冯增昭,王英华,刘焕杰等.中国沉积学[M].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1994.

[2]柳广弟,张厚福等.石油地质学[M].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201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