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湖北省钟祥市两村水环境治理现状

2019-09-10师绪余冰洁熊梦琪冷暄杨婷雯

师绪 余冰洁 熊梦琪 冷暄 杨婷雯

摘 要:我们对ZX市两村的水环境治理现状展开实地调查,发现湖水污染的主要原因是投肥养鱼、家禽家畜和化肥农药。当地政府对此采取了不少措施,被访者对治理效果褒贬不一。在详细分析了5大实施困境的基础上,借鉴琵琶湖的治理经验,对政府和社会组织提出了一些可行性对策建议,希望对当地水环境治理有所助力。

关键词:农村水环境;治理效果;投肥养鱼

农村水环境是指分布在广大农村的河流、湖沼、沟渠、池塘、水库等地表水体、土壤水和地下水体的总称,是农村生产生活不可缺少的基础条件[1]。

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背景下,习近平强调新形势下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关键是要正确把握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的关系。从环境保护与治理上来看,《巴黎协定》的最大贡献在于明确了全球共同追求的“硬指标”,各方将加强对气候变化威胁的应对[2]。而解决农村水环境污染问题,改变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的旧发展模式,就具有一定必要性;从社会层面看,当前人们主要聚焦于湖区水质现状及治理领域,改善水质既造福一方,利于可持续发展,也是当地目前面临的非常棘手的问题,所以很有研究意义和价值。

在我国达不到饮用水源标准的水体中,湖泊(水库)占比程度最高(33.9%),其次是省界水体(32.9%)。为此,我们着眼于“强力推动长江经济带生态优先,绿色发展走在前列”,才锁定水环境治理,希望进行深入研究。

近五年来我国学者关注农村水环境治理,有过不少研究。经过调查,莫欣岳[3]等发现,我国农村水污染影响范围广、程度深,污染事件频发。王昶[4]等认为农村生活污水总量小、缺乏收集和输送设施,各种洗涤剂用量增加,污水处理工艺不连续。王海棠[5]等发现徐州市8个行政村农村水体污染主要存在土壤、农作物以及地下水风险。水环境污染的症结到底是什么?金燕卿[6]认为是环境保护设施与环境规划不完善,乡镇企业和养殖场布局不合理、缺乏环境政策制约机制等。谢菲[7]等认为汉江流域襄阳段双重管理制度割裂管理的统一性,存在农村环境保护机构匮乏、管理职能交叉等问题。针对上述问题,俞辉[8]提出实现农村水环境治理要从高度集权的单向化管理向以“政府主导、农民参与”的多元治理格局转变、加快建立覆盖全国的农村环境监测体系。于潇,孙小霞[9]建议协调好各主体关系,用互联网新媒介发展构建桥梁,多方联动(村委会、环境服务商、第三部门、学术团体等)、信息互动、共享资源。

这些文献都给我们很多启发,我们于2018年7月进入Z镇两村调查,希望探究中部农村水环境问题的现状及成因。

我们采用了问卷法、访谈法和座谈会法。其中,发放问卷300份,回收290份,合格问卷是280份,有效百分比为96.6%,另对22位村干部及村民进行了访谈;用SPSS软件对问卷进行了数据处理和分析;在调查会上,我们听取了乡镇、农技站、环保局、畜牧局等单位及部分村民代表的意见和建议。

我们希望通过实地调查,针对治理困境提出一些可行性建议。

一、现状调查

笔者认为,此调查点具一定代表意义,其居民人均收入在湖北省中部处于中等水平;曾被评选为美丽乡村,水资源丰富,既与调查主题相契合,也与当地政府致力于水环境治理工作方向相一致;更重要的是具备一定人脉关系,能获得真实有效的资料。

(一)调查点概况

S村位于Z镇北部,地处大洪山南簏、H水库之滨。Q村位于Z市北部38公里处,H水庫库区。两村以种植水稻和牲畜养殖为主要生计方式。现留守村中的居民大多是老人、妇女和儿童。

通过数据收集可知,S村在2017年农民人均纯收入上涨至17986元。Q村全村基本实现了沼气全覆盖,年出栏优质生猪2.5万头、优质鱼3000吨、优质大米650吨、优质水果500吨。生态农业有力地推动了农民的持续增收,在2017年全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7800元。

(二)水环境现状分析

经过问卷和访谈,我们收集到当地居民对水环境现状的评价和态度。

所有村民中,31.3%的居民认为水质非常差、19.3%的居民认为水质较差、31.4%的居民认为水质一般、15.5%的居民认为水质较好、2.5%的居民认为水质很好。可见81.8%的居民对水质评价在一般及以下,其中31.1%的居民认为水质非常差,这说明当地水质污染现象较为严重,居民对水环境的满意度不高。仅有2.5%的居民认可当前水质,其中主要有小型养猪户和长期未居住在此的村民。

在调查过程中我们发现,居民认为污染的原因主要是投肥养鱼(占比96%)、家禽家畜的粪便(占比69%)以及化肥农药(占比54%)。

针对养猪对环境的影响问题,村民中认为养猪对环境影响“很大”(14.6%)和“较大”的被访者(35.7%)占50.3%,而认为养猪对环境影响“不太大”(22.9%)和“没有影响”(20.7%)的居民占43.6%。

为什么近一半的被访者认为养猪对环境影响不太大呢?我们想了解他们的养猪头数对该问题的评价影响有多大。于是分析了“养猪数量对环境影响程度”。

由表1可知,没有养猪的被访者(61.7%)认为,养猪对环境影响较大,而养100头猪以上的被访者中持这一态度的仅占28.6%;养61~100头猪的被访者(60.8%)认为,养猪对环境影响不太大(39.1%)、甚至没有影响(21.7%)。这说明养猪头数大大影响到被访者的评价。

总体看来有一半以上(50.3%)的被访者认为养猪对环境造成一定的影响,大多是60头以下生猪的养殖户,由于规模小,养殖产生的粪便容易处理,对环境危害小;大部分饲养60头以上生猪的养殖户评价却相反(43.6%),主要是担心生计受到影响,自身利益受损。

通过对有谁进行过湖水保护这方面的宣传问题的调查我们发现,对湖水保护进行过宣传的顺位排列依次是:村委会(43.2%)、H管理处(24.3%)、市政府(3.9%)。从访谈也同样印证了一点,村委会是保护湖泊水质的主要宣传者,只是宣传效果并不理想。

那么近年来,以村委会为代表的政府究竟为水环境治理,尤其是防止污染做过些什么?效果如何呢?

根据访谈和调查会的资料发现,针对投肥养鱼这一主要污染源,当地政府正在着手回收对H水库的个人承包经营权,已拆除库区200米范围内的猪圈,力图从源头进行治理。关于生活废水和垃圾的处理,两村于2017年增购垃圾清运车1台,封闭式垃圾箱12个,对敞口式垃圾桶进行更换,农村垃圾得到处置。同时,还对村里214家农户的旱厕进行了拆除和改造,截至调查结束时,已完成196户,只有18户正在改造。为了减少面源污染,农技站于2017年实施了化肥减量增效工程,农作物产量增产31.8Kg,增幅2.9%,专业化统防统治作业效率较人工提高8.3-35.7倍,化学农药用量减少5%左右,天敌种群数量显著上升,在一定程度上,当地的生态环境有所改善。

对水环境治理的效果村民ZYY评价说:“目前的水质正在改善,老百姓是看在眼里记在心里。”这也应证了我们调查的结果,村民中认为效果一般的比重最高(34.6%),其次是认为效果较好的(33.6%),其次是认为效果不太好(16.4%)和效果不好(7.9%)的。这说明村里采取的治理措施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力度却还不够。

通过上述分析可以看出,当地现状为:水环境质量大大下降,污染主因是投肥养鱼和面源污染(家禽家畜的粪便、化肥农药);一部分人认为养猪对环境影响大,养殖大户的评价却相反;水环境治理的宣传工作H管理站主导,村委会积极配合;村民对保护水环境持积极态度;以村委会为代表的相关政府虽然采取了不少治理举措,但是效果却差强人意。

二、水环境治理的困境及成因

在问卷调查的基础上,我们希望通过访谈和调查会来了解当地在治理水环境的过程中遭遇到哪些困境,其成因又是什么。调查发现,水环境治理困难重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

(一)利益难平衡

政府依靠村委会开展治理,与村民的利益产生了尖锐的矛盾,各方利益难以平衡。

1. 村民的利益。从上个世纪末该地进行了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农民增收主要靠生猪喂养和投肥养鱼,正如镇领导所言“猪鱼配套是我镇的四大产业之一。”经过20年的发展已成规模,猪鱼配套已经成为村民的主要生计方式。如前所述,造成当地水环境污染的主因是投肥养鱼(96%)和家禽家畜粪便(69%)。如果想从源头上治理,势必会影响到村民的生计,与其利益产生冲突。

2. 基层干部的利益。案例1:两村的村干部C提到:“你看,就像你昨天听到的那样,让我们做群众工作,把离水库200米范围内的猪圈扒掉,退垸还湖,要求保持村里的稳定,又不允许上访……你说难不难?猪鱼配套是我们每家每户多年的生路,过去还作为成功试点大力宣传过的,现在要他们马上拆,可能吗?他们吃什么,喝什么?还没有开始,有人听到点风声,就开始激动,要骂街拼命了。这些工作不做又不行,我们不做谁去做,我们基层的工作不容易啊……”。

从案例1中我们可以发现,改革开放以来,经济效益好坏成为考核地方干部政绩的主要指标,甚至成为干部选拔、任用的重要依据,重经济、轻环境之风盛行。于是以创新、开发為名,提倡“猪鱼配套”,还将大片湖面、水库相继承包出去。承包商为节约成本,大肆进行投肥养鱼,短短几年就污染了整个水环境。如今为了治污,又要基层干部去拆猪圈、禁止投肥养鱼、禁止围垸养鱼,政绩的衡量转而变成治污效果,还要防止村民上访,因为这属于一票否决制的一项指标。前后矛盾的管理重心和考核指标,使基层干部举步维艰,甚至出现畏难情绪。

(二)执法较难

案例2:干部X说:“畜禽养殖不归我们管,归地方政府管,这块由环保局负责,他们负责拆迁这方面,我们主要负责前期工作。治理工作由环保局、公安、水产、土地、畜牧局共同治理、联合执法,实行专班负责。”

从案例2发现“三个和尚没水吃”,所谓的联合执法,通常很难有成效,因为权责不清。在水资源管理中政府实行多部门参与的多头管理体制,各个部门分管一部分。在这种体制下,执法主体林立,权责分散,统管部门与分管部门的关系尚未理顺,职、责、权限划分还不够明确具体,相互交叉过多,缺乏有效的协调机制。有关职能部门各自为政,没有形成相互衔接的执法管理网络,导致各部门都在管,又都管不到位。这就给地方保护主义以可趁之机,使水资源保护效率低下。

(三)后续工作难到位

案例3:村干部C说:“现在的工作,让基层很为难:上面没有明确的保障措施,比如拆猪圈,政府该补贴多少、怎么补贴、那补贴,以后对将来村民的生计有什么影响?”对于赔付款也有村民提到:“现目前还找不到,有的说是先让你拆,过后再补,搞不清楚。”

案例3说明,相关的工作已经开始,但政府后续的工作还没有跟上。

1. 赔付款难落实。村民Q告诉我们:“拆猪圈的赔付款还没到位和明确,赔多少能弥补村民的损失?到现在都不知道能不能给补偿,能补偿多少。”由于补偿款迟迟没到位,这关乎村民的直接利益,解决不好,就会产生对立情绪,不仅成为社会稳定的隐患,还会直接影响政府在百姓心中的公信力。

2. 村民生计无着落。拆除猪圈、退垸还湖是水环境治理的必经之路,可是村民今后靠什么方式谋生,当地政府除了口头承诺补偿之外,似乎并没有什么好建议。调查点的大部分青壮年都外出打工,S和Q两村已经呈现出空心化。如果长此以往,乡村振兴战略靠谁实现?

(四)公众参与机制不健全

在问卷统计中有44.3%的村民认为,湖水保护需要大家共同参与。要想从源头解决水污染问题,就要依靠社会各界的力量,尤其要让当地村民参与进来,引入公众参与机制,才能使治理落到实处,才能对治理效果进行有效监督。这是对政府管理的补充,还能培养公众的环保意识。但是相关制度既不明确也不具体,不具有可操作性。

(五)缺乏社会组织的介入

对于“如果让您来治理湖水,您会怎么做?”这个问题,有44.3%的人选择了组织建立环保组织。

案例4:在座谈会上,干部L也建议:“水环境治理新技术的推广和应用。比如:河道治理、河岸生态绿化、水生态循环利用等,都可以靠一些民间组织①来做。”。

案例4说明,村民和村干部对于第三方参与水环境治理是持积极态度的,但是治理为什么需要第三机构呢?有以下两点因素。

1. 平衡各方利益。目前的治理中,基层政府既是运动员又是裁判员,很难平衡好各方利益,如果引入第三方机构(社会组织),更加公平公正,较容易化解各方的利害冲突。

2. 实现可持续性。在水环境治理中,政府既是决策者、投资者、也是实施者和监督者,几乎包揽了治理中所有的角色,其他组织和个人很难在其中发挥应有的作用。事实上,政府的能力是有限的,尤其是基层政府很难承担如此重任,治理的可持续性难以实现。而有不少社会组织,在水环境治理方面有专业和技术上的优势,又能筹措到社会闲散资金,社会动员能力也很强,正好可弥补这些不足。在提高治理效率的同时,也能实现水环境保护的可持续性。

三、对策建议

因时因地因湖不同,水环境治理的方法也会有所不同。国外湖泊治理案例通常可分为深水湖泊、大中型浅水湖泊以及小型城市湖泊。 而我们调查点最大的水面属于大中型浅水湖泊,可以参考国外相关湖泊的方法进行治理。

以日本琵琶湖为例,琵琶湖治理的基本思路可概括为:水源保护、入水处理、湖水治理、生态恢复、立法管理、意识同步。最为突出的成功经验表现在构建多层次化组织机构、严格的标准及法规以及全民参与的管理体系。同时,科学制定不同时期的治理目标,并持续坚持水资源综合管理治理的理念。

借鉴国外成功经验,针对前述困境,我们认为有必要从政府和第三方机构两方面提出一些可行性建议。

对政府而言,首先,要加强水资源保护的宣传力度,注重意识同步,从儿童抓起,从小学到中学都要开设环保类课程;到各村发放宣传手册,定期开办环保讲座,加强村民的环保意识。其次,要理顺体制机制,增补水资源保护的具体实施细则,明确各执法部门的权责,更有效地对湖泊进行管理。第三,要善于放权,向社会公开招标,鼓励第三方机构——社会组织申报并承办相关治理项目,监督社会组织把补偿款发放到位,维护政府在百姓心中的公信力。第四,帮助农户修缮排污系统,引进农家肥和生物灭虫法,尽量减少面源污染。第五,鼓励村里的能人开发一些污染少、适合当地的种植和养殖项目,建立农业合作社,实现产供销一条龙,形成规模和特色,带领村民致富的同时,真正实现乡村振兴的战略目标。

对社会组织而言,首先,可以通过投标拿下政府项目,也可以向社会募集慈善款,为根治水污染,保护水资源筹措经费。其次,分目标进行治理,根据短期、中期和长期目标,制定可行性方案,有序实施方案,不搞运动式治理。第三,需要整合资源,可动员社会各界参与,如聘请治水专家,引进先进科技,解决技术上的难题;邀请村民参与治理项目,为当地培养治水人才,孵化社会组织。

综上所述,我们发现:一半以上的被访者认为目前湖水的水质较差(50.6%)。认为污染源主要来自投肥养鱼(37.2%)、家禽家畜(26.7%)和化肥农药(20.9%),其中养猪头数的多少影响着人们对污染源的态度。1/3以上的人认为水资源保护应该由政府负责(38.9%),近一半的居民认为应该共同治理(44.3%)。村民参与湖水治理的意愿较强(72%)。对当地政府的应对举措,六成的人认为不够理想(59.9%)。研究发现,当地水环境治理的难点在于利益难平衡、执法较难、后续工作难到位、公众参与机制不健全、缺乏社会组织的介入等五个方面。借鉴琵琶湖的治理经验,提出了对策建议:政府要完善相关体制机制、购买社会组织的服务;社会组织通过投标整合资源,带动村民一起参与治理。

相信在社会各界的不断推动下,当地居民会找到致富新路,调查点的水环境也会得到根本改观。

注 释:

① 民间组织、第三方机构如今统称为社会组织。

参考文献:

[1] 王新文.农村水环境治理探析[J].安徽农业科学,2008,(14):6066-6067.

[2] 2018.06.14巴黎协定https://baike.sogou.com/v113787401.htm?fromTitle=%E5%B7%B4%E9%BB%8E%E5%8D%8F%E5%AE%9A.

[3] 莫欣岳,李欢,杨宏,潘峰,张镭.新形势下我国农村水污染现状、成因与对策[J].世界科技研究与发展,2016,38(5):1125-1129.

[4] 王昶,王洪亭,曾明,何迎春.农村生活污水分散式处理的技术开发与应用[J].天津科技大学学报,2017,32(5):1-9,27.

[5] 王海棠,刘浩,陆启伟.徐州市农村水环境现状及风险评价[J].环保科技,2016,22(3):31-35.

[6] 金燕卿.农村水环境保护和治理的有效策略研究[J].科技创新导报,2017,14(31):132-133.

[7] 谢菲,文兰玲.汉江流域襄阳段农村水环境现状及管理政策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6,44(19):50-52.

[8] 俞辉.农村水环境治理中的政府主导与农民参与[J].湖北农业科学,2017,56(10):1993-1996,2001.

[9] 于瀟,孙小霞,郑逸芳,苏时鹏,黄森慰.农村水环境网络治理思路分析[J].生态经济,2015,31(05):150-1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