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守候于考场外的家长,到底为哪般?

2019-09-10

孩子·小学版 2019年7期
关键词:守候家教考场

对很多孩子而言,刚刚从指缝间流逝的6月,不仅感受不到仲夏之初的那份浪漫。反之,无论是校园还是家里,四处还弥漫着紧张的气息,而且还极有可能持续笼罩着整个七月,直到拿到满意的录取通知书,部分家庭才有可能告一段落。而那些没有达到预期的家庭,我们有理由相信,紧张的气息依旧存在。

近年来,小升初、中考、高考的确牵动着无数家庭的心,也占据着社会舆论的头条。

例如考试当天,某考生在高考结束后,当众向母亲跪下,感谢妈妈的付出,引发轰动;妈妈们身穿旗袍的“旗开得胜”陪考团、奶奶辈不远千里的“爱心送考”,连平日里忙得一塌糊涂的爸爸也去到了校门口为孩子助威等现象引来各大媒体的争相报道;因为一次考试,全城出动,就连交通部门都要早早制定出交通堵塞的防御措施……

表面上看去,充分体现了家长们对孩子教育的重视,但转念深思,这些做法值得推崇和推广吗?考试是检验孩子的实力,请问那些等侯在考场外的家长们为哪般呢?对孩子真的有帮助吗?

由此引发了我的系列诘问:其一,我们的守候行为到底是关心孩子、还是关心教育,还是在乎最后一刻的成绩呢?其二,我们在做出这样的决定时,有没有顾及过孩子的感受和想法?有没有征得孩子的同意?有没有想到这一做法的利与弊呢?

要知道我经常去学校听到老师们这样的反映:有些家长根本就不管孩子,平常也很少参加学校的家长会,学校组织的活动也甚少露面,但是在最后的升学关头,居然会请假守在孩子的考场外……实话说,对老师的观点我也持有反对的看法,不要以参加学校组织的活动为标准,不参加就是不爱或者不管孩子的表现,爱孩子连老母鸡都会干得事,家长们不会不知道,只是爱的方式不同罢了。

但也不得不提醒那些拥有“临时关爱”行为的家長们,“临时关爱”的做法不会给孩子送去多少鼓舞,反而会增加孩子的压力。再者,家长过多关注孩子的考试,也是体现了一种功利主义心态,这无疑会影响孩子的学习态度。如果在童年和青少年时期,让孩子感受到只是为了阶段性的考试成绩而学习,他们是很难真正对学习产生兴趣。误将考试作为人生目标的孩子,在成年后会经历漫长的迷茫期。例如2015年湖北钟祥市的高考状元在进北大后,因沉迷游戏被退学,只能再重返高中复读。

因此,我想跟家长们再唠叨一下与其在临考试时给予孩子过多关注,不如在日常中多一点抽时间陪伴孩子,并且与孩子共同成长、共同学习。

如此说来,我们家长再遇孩子考试,就要三思而后行,实在要守候考场外,我们也得让自己明白:守候于孩子的考场外到底为哪般?

如果我们日常疏于灌溉,一场考试门外的守望,也只会等来失望。毕竟教育是一个细水长流的过程,父母的爱也应该是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展开。

祁丽珠

家庭期刊集团《孩子》杂志家校共育版总编

广东省家庭教育讲师团副团长

广东省家庭教育研究会副秘书长

广东省中小学德育研究会副秘书长

广州青少年阅读指导专家委员会专家

南方阅读公益基金会阅读大使

近10几年来,一直致力于现代家庭教育和儿童教育的研究指导和培训工作,活跃于家庭教育推广第一线,身体力行倡导推行“亲子共成长”和“亲子共阅读”科学育儿理念,为全国中小学、幼儿园的老师和家长开办专题讲座近千场。在多家媒体发表撰写育儿及家教文章,参与国家级、省市级的家教课题研究和撰写,主编广东省学龄前家庭教育指导丛书《教育,就是习惯的培养》和好家教成就好家风教育丛书《你的童年有故事相伴吗》、《治家有方:名人家书集锦》、《名人家风》,著有《今天,我们如何做父母》和《读懂你的孩子》等教育书籍。

猜你喜欢

守候家教考场
为你守候
家教有法
家教“漫”镜头
家教“漫”镜头
期末小考场
家教“漫”镜头
等待,是最温柔的守候
心中的日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