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观察持续心理护理对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和生活质量的影响

2019-09-10陆瑶

中外医学导报·上半月 2019年8期
关键词:心力衰竭心功能生活质量

陆瑶

【摘要】 目的:观察持续心理护理对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本次实验选自2019年1月-2020年1月收治的100例心力衰竭患者为观察对象,经电脑随机分配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实验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配合持续心理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心功能和生活质量。结果:实验组患者的心功能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各项生活质量指标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为心理衰竭患者开展持续心理护理能有效改善患者的心功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关键词】持续心理护理;心力衰竭;心功能;生活质量;

【中图分类号】R541.6【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7225(2019)15-0095-01

心力衰竭是引起心血管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中老年人是心力衰竭的好发群体[1]。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速度不断加快,心力衰竭的发病率也逐渐上升,对患者的生命安全造成严重的威胁,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心力衰竭患者发病时主要临床表现为呼吸困难、感觉身体疲劳等,临床治疗主要是减轻患者的痛苦,改善患者的症状,但部分患者在治疗过程中会产生不良情绪,影响了治疗效果,威胁患者身心健康,因此,在治疗的基础上做好心理护理干预非常重要。本次实验将对100例心力衰竭患者應用不同的护理模式对患者心功能、生活质量的影响作进一步的讨论和分析。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次实验选择自2019年1月-2020年1月收治的100例心力衰竭患者为观察对象,经电脑随机分配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男17例,女23例,年龄56-76岁,评均年龄(65.31±5.12)岁;对照组男22例,女18例,年龄54-78岁,平均年龄(67.32±4.67)岁,对比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P>0.05),本次实验已获得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1.2纳入标准

符合心力衰竭的临床诊断标准;自愿加入本次实验;无其他严重并发症;

1.3方法

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护理人员遵医嘱给药,为患者讲解用药方法和注意事项,监测患者服药后的生命体征。实验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配合持续心理护理,具体操作为以下几方面:

(1)做好患者入院心理评估,患者入院后,护理人员要与患者多沟通,予患者建立良好的关系,了解患者当时的情绪状态、性格特点等,分析患者存在不良情绪的原因,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心理干预方案。

(2)护理人员主动耐心地与患者沟通,根据患者的情况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为患者介绍有关心力衰竭的知识,让患者了解心力衰竭的发病机制、基本的治疗方法、用药情况、预后情况等,耐心解答患者的问题,消除患者的顾虑,使其能以平和的心态接受治疗,积极配合护理工作的开展。

(3)护理人员做好患者家属的沟通工作,对患者家属进行健康教育,鼓励家属多多陪伴患者,从家属角度给予患者更多的关心,让患者以平和的心态面对疾病,缓解患者的不良情绪。

(4)护理人员通过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帮助患者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根据患者的情况,为患者制定合理的锻炼方案,鼓励患者适当进行体育锻炼,增强机体抵抗力;指导患者清淡饮食,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

1.4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患者的心功能变化情况,包括6min步行距离(6-MWT)和右心室射血分数(LVEF)

采用简易生活质量评定量表(QOL)对患者的生活质量进行评分,分值为0-20分,分值越高表示生活质量越好。

1.5统计学方法

将实验数据纳入SPSS20.0软件,计量资料行t检验,计数资料行x2检验,P<0.05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心功能改善情况对比

对照组:6-MWT(m/min):407.78±20.64,LVEF(%):38.61 ±4.24

实验组:6-MWT(m/min):459.25±21.22,LVEF(%):47.35±4.56(X2=12.295,9.925;P=0.000)

实验组心功能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两组生活质量水平评分对比

对照组:身体功能:11.18±1.36;社会功能:11.04±1.51;情绪控制:11.05±1.55;

实验组:身体功能:16.34±1.15;社会功能:17.53±1.29;情绪控制:18.06±1.77

(X2=20.486,20.107,21.068,P=0.000)

实验组各项生活指标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心力衰竭病情严重、病程长、容易反复发作,患者需要多次住院治疗,对患者的家庭造成了沉重的负担[2],患者也因为疾病持续难治愈、多次住院,容易形成消极情绪,认为自己是家庭累赘,从而形成了不同程度的抑郁、焦虑情绪,加重了患者的病情,不利于患者的恢复。

本次实验对实验组的患者开展持续心理护理干预,通过多项护理措施的实施,患者的负面情绪得到明显的改善,心功能得到改善,生活质量也得到相应的提高,实验组患者的心功能和生活质量评分均优于对照阻,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通过持续性心理护理能够让患者更快恢复,生活质量也得到快速提高。

综上所述,对心力衰竭患者开展持续性心理护理能缓解患者的不良情绪,提升患者的心功能,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梅俊荣.强化健康教育对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依从性和自我护理行为的影响[J].齐鲁护理杂志,2016,22(17):18-20.

[2]张晓,沈丽,翟春梅.提高ICU心力衰竭患者心理状态及近期预后的干预措施分析[J].解放军预防医学杂志,2018,36(12):1625.

(皖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弋矶山医院心内科 安徽 芜湖 241000)

猜你喜欢

心力衰竭心功能生活质量
冠心病合并心衰介入治疗后BNP水平及其对心功能的影响分析
参麦、参附注射液在老年慢性心功能不全治疗中的疗效观察
心脏再同步治疗慢性心衰对心律失常与心功能水平的影响
综合康复护理对改善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的效果观察
中药汤剂联合中药足浴及耳穴压豆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观察
膳食纤维制剂对老年便秘患者疗效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冠心病心力衰竭应用美托洛尔联合曲美他嗪治疗的疗效分析
心力衰竭合并室性心律失常的诊断和治疗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