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血型实验室的输血检验质量控制及输血安全研究

2019-09-10胡华江

大众科学·中旬 2019年8期

胡华江

摘 要:目的:在血型实验室中运用输血检验质量控制,分析其运用效果和对输血安全产生的影响。方法:以2018年1月至2019年8月为研究时间区间,从中选择需输血患者一共80例作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数表法方式分组,各40例,对照组行常规输血治疗,观察组在行常规输血治疗的基础上对输血血液进行质量检验,以不良事件发生情况为组间评价指标。结果:输血不良事件主要包括配血风险、传染风险、消毒风险,观察组不良事件发生率与对照组相比较显著较低(P<0.05)。结论:血型实验室积极展开输血检验质量控制措施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和意义,保障了输血安全与患者的健康。

关键词:血型实验室;输血检验质量控制;输血安全

由于人体血液具有多样性和独特性,且在输血期间易发生感染等不良情况,最终导致输血失败,所以积极采取保障输血质量的安全措施具有重要意义。在本文中就主要从我院选取需接受输血治疗的患者共计80例作为研究对象,对输血检验质量控制和输血安全产生的影响予以了探究分析。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研究资料共选择(2018.1至2019.8)输血患者一共80例作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数表法方式分组,对照组行常规输血治療,共40例,观察组在行常规输血治疗的基础上对输血血液进行质量检验,共40例。对照组男女比例为20例:20例,年龄在22岁至71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3.4±2.5)岁;对照组男女比例为21例:19例,年龄在21岁至76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3.7±2.6)岁。签署知情同意书且通过伦理委员会批准认可。基线资料组间差异不大,P低于0.05,具备临床可比性。

1.2方法

1.2.1对照组 行常规输血治疗:严格检查输血血液,严格控制质量,在输血前不仅需保证输血血液样本质量合格,而且要求装血袋质量符合相关指标标准。与此同时,需在输血袋上标明血液的基本情况与相关资料,在完成相关操作后将血液袋放置在血库中进行保存,输血前必须保证血液与输血者的情况相匹配,从而保证输血安全。

1.2.2观察组 在行常规输血治疗的基础上对输血血液进行质量检验,具体输血血液质量检验控制内容可分为以下几个方面:(1)由于血液易传染等多种疾病,所以积极采取有效的检验控制措施能够有效保障患者的健康安全;(2)血液存在类型差别,通常可分为A、B、AB以及O型血,同时存在阴阳性区别,各个血型之间不相容,甚至存在相互排斥的情况。与此同时,Rh输血者因为其血液的特殊属性,若在输血时出现差错,则极有可能导致出现不良反应。因此,为避免输血过程诱发产生的不良反应,需积极做好血型检测,甚至展开血液交叉匹配;(3)血液交叉匹配期间,不仅需对血液本身做好检测,而且需深入研究不同血液之间的相融情况和抗体[1]。

1.3临床观察指标

以不良事件(消毒风险、传染风险、配血风险)发生情况为组间评价指标。

1.4统计学方法

数据录入Excel,采用SPSS19.0分析,计数资料以“n,%”表示,x2检验;计量资料以“±s”表示,t检验,P<0.05的情况下,表示拥有统计学价值。

2结果

分析表1可获知,输血不良事件主要包括配血风险、传染风险、消毒风险,观察组不良事件发生率与对照组相比较显著较低(P<0.05)。

3讨论

输血属于一种在临床中对患者实施急救的重要措施,而安全有效的输血则保障了患者的健康安全。在研究持续深入的影响下,有关输血相关的技术得到了持续完善,比如治疗性输血、替补性输血等方面[2]。由于输血过程中所涉及的小环节较多,若其中一环出现问题,则可能对输血治疗效果产生影响,严重时更是对患者的生命安全产生威胁。

本研究结果显示,输血不良事件主要包括配血风险、传染风险、消毒风险,观察组不良事件发生率与对照组相比较显著较低。由此可知,血型实验室的输血检验质量控制的效果突出,分析原因:输血检验质量控制措施不仅在输血之前对血液实施了鉴定检验,而且对输入血液是否与患者相匹配进行分析。与此同时,减少了输血过程中突发情况的发生概率,保证了患者的健康安全[3]。

综上所述,质量控制措施在血型实验室输血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减少了不良事件发生率,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罗荣珍.质量控制运用在血型实验室输血检验中的效果分析[J].临床检验杂志(电子版),2019,8(04):148-149.

[2]李敏.血型实验室输血检验质量对输血安全的影响[J].中国卫生产业,2019,16(16):19-20+23.

[3]李淑娟,郭建林,邓伟.血型实验室输血检验的质量控制与输血安全分析[J].临床检验杂志(电子版),2019,8(02):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