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速公路改扩建绿色公路模式分析

2019-09-10梁健健刘金鹏

西部交通科技 2019年8期

梁健健 刘金鹏

摘要:文章系统分析和研究了广西柳州(鹿寨)至南宁高速公路改扩建工程在推进绿色交通建设方面的实践特征,总结了其在实施过程中形成的资源统筹利用、绿色低碳设计和绿色创新驱动等特色模式,并在此基础上提取出资源循环利用、强化组织协调、推动科技创新等多种先进经验,力求为落实绿色交通要求,建设生态型、经济型和科技型高速公路提供借鉴。

关键词:品质工程;绿色交通;特色模式

中图分类号:U412.366 文献标识码:A DOI:10.13282/j.cnki.wccst.2019.08.047

文章编号:1673-4874(2019)08-0171-03

0引言

伴随城镇化水平进程加快,高速公路建设已逐渐成为助推国民经济发展,改善人们生活的关键枢纽。然而高路公路在快速发展的同时,也进一步引起资源破坏、环境污染、生态失衡等诸多问题,成为制约品质工程建设的瓶颈。如何推进高水平、高质量的绿色交通建设,实现资源节约、能效提升、污染控制、环境保护等多目标并存,已经迫在眉睫。本文依托广西柳州(鹿寨)至南宁高速公路改扩建工程(以下简称柳南高速改扩建工程)示范实践,系统总结了绿色公路建设过程中所形成的特色模式,通过提取可推广、可复制的先进经验,以期为广西乃至全国大范围推进绿色交通建设提供借鉴。

1工程背景

广西柳州(鹿寨)至南宁高速公路是《国家公路网规划(2013-2030)》中第15横线G72泉州至南宁高速公路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家“一带一路”战略通往东盟的国际贸易大通道,是西部大开发区域、泛珠三角经济区和大西南经济区与“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中越“两廊一圈”联系的重要交通纽带,在国家高速公路网中具有重要地位。公路沿线以石芽、石林、峰林等地表喀斯特景观为主,风光优美,自然景观独特,具有打造成为绿色示范公路的现实需求与基础。而柳南高速公路改扩建工程作为广西区内第一条由双向四车道扩建为双向八车道的高速公路项目,在资源循环利用、生态功能保护及科技型创新建设上发挥了特殊优势,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其所带来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更加显著。

2特色模式

柳南高速改扩建工程是以最大程度地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为目标,结合改扩建高速公路的特点和优势,在绿色设计理念、绿色低碳技术、科技创新应用以及规范化施工组织和运营管理方面走在了绿色工程建设的前列,实现了高速公路绿色发展、循环发展和低碳发展,并形成多种可借鉴、可推广的特色模式。

2.1资源统筹利用

绿色公路建设需投入大量的资源,强化绿色施工技术,循环利用现有资源尤为重要。

2.1.1废旧材料的循环利用

在改扩建工程中,可将拼接路段的路肩、混凝土路面板块部分的旧混凝土以及新建路段中原有旧混凝土进行破碎,经加工处理后再生利用。通过将这些圬工用于路基防护及排水工程建设或针对性地用于施工便道建筑、改路路基填筑、软弱土路段换填及改渠工程中,不仅可以减少开山取石、河道采砂等对自然环境造成的负面影响,而且可以实现既有资源的循环利用,较大程度地节省了工程资金。

2.1.2高速公路钢护栏再利用

高速公路钢护栏再利用以sBm防撞等级为目标,以充分利用原有中分带护栏构件和路侧护栏构件为原则,综合考虑仿真模拟碰撞试验结果、用钢量、施工难易程度等因素,比选并确定出最优改造方案。改造后的护栏整体防撞性能较高,在相同防撞等级内,对于大型货车和客车的防护具有较高的安全性,且提高了小客车导向和缓冲功能。

2.1.3耕作层土壤剥离利用

高速公路主体工程和临时工程建设对区域土壤资源破坏严重,特别是作为人类几千年耕垦形成的珍贵耕作层资源,是耕地中的精华部分,对维持人们基本生活所需、国家粮食安全稳定至关重要。在改扩建工程建设中,通过采取相应的剥离、储存、回覆工艺,将肥沃的耕植土剥離利用于后期的公路边坡、互通区、中央分隔带和路肩的绿化建设。待工程结束后,施工单位就近利用剥离的耕作层土壤进行临时用地复垦恢复,不仅符合绿色工程建设的需要,而且保护了珍贵的土壤资源。

2.2绿色低碳设计

2.2.1路网优化

通过优化运输通道,合理设置互通立交,对现有通道内交通流量进行适当分流,明确各线路的功能定位,并采取收费引导、交通诱导、出入口控制等措施予以控制,成功避免了过多转移交通量而导致的高速公路通行能力和服务水平下降的问题。通过路网优化,极大改善了通道内其他干线公路的交通状况,提高了高速公路的使用效率,进而降低了区域运输成本及能耗排放。

2.2.2强化生态防护及沿线绿化工程

路域绿色植被通过进行光合作用及其生长过程中对土壤碳库的输入,已成为重要的碳汇,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大大抵消交通运输中碳的排放,从而降低在大气中的浓度,其效应类似于林业上的造林对002的固定,为区域节能减排做出重要贡献。此外,路域生态系统还在消减噪声、水土保持和美化环境等方面起着积极的作用。

2.3绿色创新驱动

2.3.1采用泡沫轻质土

对于改扩建工程中涉及纵坡抬高路段,一般采用新型泡沫轻质材料进行填筑,按普通水泥混凝土的1/5计算,30万m泡沫轻质土可节省路基土石方150万m。采用泡沫轻质材料填筑路堤可减少占地拆迁,最大限度保持既有耕地数量、沿线路域环境和自然景观,有效节省稀缺土地资源,减少工程投资,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和道路的建设质量,减少道路的维修养护成本,因而具有很好的经济效益。

2.3.2电子不停车收费系统建设

由于ETC自身优势已成为国际上高速公路收费技术发展的主要趋势,受到公路用户的好评。在高速公路建设过程中,通过采用高新科技,实现公路收费电子化,用户不必停车便可自动收费,进而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车辆怠速燃油消耗并减少环境污染。

3经验借鉴

本文所归纳总结的绿色公路创建模式反映了高速公路建设单位、地方国土资源、农业、林业、水利等多部门以及相关专家在构建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工程等多重条件约束之下的创新性智慧体现,对于建设集绿色、经济、科技于一体的高速公路具有重要借鉴价值。

3.1资源二次利用,建设循环经济

设计模式将高速公路改扩建工程中的施工废旧材料再次加工利用,有效缓解了弃渣转运、原材料新购带来的工程造价压力。同时,降低了新造钢材的能源消耗,可产生良好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此外,将高速公路主体工程及临时工程建设占用的耕作层土壤剥离利用,形成一种“资源一生态一经济”多目标融合的利用格局,既能够修复施工过程中取土、弃渣对区域地形地貌以及土壤特性造成的损毁,又能解决外调土壤造成的资金投入过高的难题,从而显化生态型、经济型高速公路设计理念。

3.2强化组织协调,合力推动发展

绿色公路建设是一个多主体、多层级系统化推进的过程,建设单位作为项目实施主要负责方,依据绿色交通系统设计有关专家在建设理念上的技术指导,从组织管理、施工标准化层面制订多项技术规范,并积极引领、强化操作人员的学习培训、技术交底,为精细化施工提供支撑。同样,工程的顺利推进需要与当地国土、林业、水利等多部门协调、沟通,形成工作合力,共同打造品质工程高效开端,推动绿色公路向前发展。

3.3推动科技创新,提升环保效益

在绿色公路建设过程中,建设单位积极推进信息技术的应用,倡导智慧交通建设,逐渐形成以面向公路管理者和公共信息服務需求者的多功能智慧公路系统。此外,通过充分推广利用公路绿色低碳技术,创新性选择新型建设材料,不仅能够最大程度地减少对土地资源的占用、破坏,维持沿线生态环境的功能稳定,而且可以提升公路自身的绿色属性,使公路使用者更好地融入到绿色低碳氛围中。

4结语

绿色公路建设是一项系统化工程,需要以绿色理念引领设计,以标准化施工推动建设,科学合理地创新施工技术,统筹安排资源的循环利用,严格做好土地节约、水土资源保护等工作。为此,亟需探索建立一套绿色公路的制度规范体系,并最终形成绿色发展长效机制,能够真正将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融入到公路建设全过程中,落实“绿色交通”要求,实现资源节约、能效提高、污染控制、环境保护的综合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