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白菜型春油菜新品种陇油18号选育报告

2019-09-10刘婷婷闫春梅徐一涌齐燕妮庞进平

甘肃农业科技 2019年9期
关键词:选育新品种

刘婷婷 闫春梅 徐一涌 齐燕妮 庞进平

摘要:白菜型春油菜新品种陇油18号是甘肃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油菜课题组以门源油菜为母本、E144为父本杂交选育而成的极早熟白菜型春油菜常规种。2014 — 2015年参加甘肃省极早熟组春油菜区域试验,陇油18号2 a 10点次平均折合产量为2 130.15 kg/hm2,较对照品种甘南4号增产16.40%,增产油籽300.15 kg/hm2。陇油18号生育期108 d,平均株高126 cm,一次有效分枝数3~6个,单株果数268个,角粒数20.85粒,千粒重2.98 g。籽粒含油量(粗脂肪)38.89%,芥酸含量0.98%,硫苷含量22.41 μmol/g,品质达到国家“双低”标准。适宜在甘肃张掖、武威、甘南、定西等海拔2 400 m以上春油菜种植区种植。

关键词:白菜型春油菜;新品种;陇油18号;双低;选育

中图分类号:S565.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1-1463(2019)07-0001-04

doi:10.3969/j.issn.1001-1463.2019.07.001

Abstract:Longyou 18, is a new Brassica rapes cultivar with parental combination of Menyuan rape/E144, is a conventional species of extremely early spring rape, which is bred by Institute of Crops, Gansu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In 2014 — 2015, the average yield of 2 a 10 sites(times) was 2 130.15 kg/hm2 and 16.40% higher than that of Gabnan 4 in Spring Rapeseed Regional Test in Gansu Province, which the oilseed yield increased by 300.15 kg/hm2. The growth period of Longyou 18 is 108 days, plant height is 126 cm, effective branching number a time is 3~6, fruit number per plant is 268, angle grain number is 20.85, 1 000-seed weight is 2.98 g. The content of oil(crude fat) is 38.89%, ethnic acid content is 0.98%, glucosinolates content is 22.41 μmol/g, the quality of the double-low national standards. It is suitable to be grown in spring rape planting areas in Zhangye, Wuwei, Gannan, Dingxi and other areas with an altitude above 2400 m.

Key words:Brassica rapes;New cultivar;Longyou 18;Double-low;Breeding

油菜是甘肃省主要油料作物之一,2017年甘肃省油菜种植面积19.853万hm2,总产量达43.78万t,分别占油料作物种植面积的57.3%和总产量的56.6%。甘肃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油菜課题组以抗寒耐旱、高产为目标选育出油菜新品种陇油10号、陇油11号、陇油13号、陇油杂1号及陇油杂2号等[1 - 6 ],并在油菜栽培及遗传研究中取得许多成果[7 - 11 ]。陇油18号是“双低”白菜型春油菜,其生育期短,花期集中,株形紧凑,适宜在甘肃张掖、武威、甘南、定西等海拔2 400 m以上春油菜种植区种植。

1   亲本来源及选育经过

母本门源油菜属白菜型早熟春性品种,原产地青海省门源县。一般生育期90~100 d,适宜在生育期短的高寒山区种植,同时又是良好的复种、套种作物。父本E144是青海省农林科学院春油菜研究开发中心育成的三系春油菜杂交种,具有高产、优质、早熟等特性。

2003年以门源油菜为母本、E144为父本杂交。2004年春季在甘肃省农业科学院兰州试验基地播种F1代,小区面积1 m2,开放授粉,全部收获。2005年春季在甘肃省农业科学院兰州试验基地播种F2代,小区面积20 m2,开放授粉,以白菜型品种青油241作为对照,选取比对照早开花2 d以上的单株,其余淘汰。2006年春季在甘肃省农业科学院兰州试验基地播种F3代,以白菜型品种青油241作为对照,比对照早开花2 d以上的株系套小网袋繁殖,其余淘汰。2007年春季在甘肃省农业科学院兰州试验基地播种F4代,网室隔离,以早熟、低硫甙和白菜型等3个指标进行严格选择。2008年春季在甘肃省农业科学院兰州试验基地播种F5代,以早熟、低硫甙和低芥酸等3个指标进行严格选择。2009年春季在甘肃省农业科学院兰州试验基地播种F6代,网室隔离,每个株系仍以早熟、低硫甙和低芥酸等3个指标进行严格选择,同时对高含油量进行选择。2010年春季在甘肃省农业科学院兰州试验基地播种F7代,同上年连续选择,兼顾综合农艺性状。2011年春季在甘肃省农业科学院兰州试验基地播种F8代,同2010年连续选择,同时兼顾千粒重≥3.0 g指标,生产原原种1 kg,一部分参加试验,一部分网室隔离繁殖原种。2013年参加品鉴试验,2014年参加品比试验,2014 — 2015年参加甘肃省极早熟春油菜区域试验,2018年参加甘肃省极早熟春油菜生产试验。

2   产量表现

2.1   品鉴试验

2013年在甘肃省农业科学院秦王川试验基地进行的春油菜早熟组品鉴试验中,陇油18号平均折合产量为2 502.00 kg/hm2,比对照品种绵油11号增产8.33%,居18个参试品种(系)的第1位,产量差异达极显著水平。

2.2   品比试验

2014年在渭源县进行的春油菜极早熟组品比试验中,陇油18号平均折合产量为2 044.95 kg/hm2,较对照品种甘南4号增产8.39%,居5个参试品种的第2位,产量差异达极显著水平。

2.3   区域试验

2014 — 2015年参加在天祝县、山丹县、渭源县、卓尼县、合作市进行的甘肃省极早熟组春油菜区域试验,陇油18号2 a 10点次平均折合产量2 130.15 kg/hm2,较对照品种甘南4号增产16.40%,增产油籽300.15 kg/hm2。10点次试验中陇油18号均较对照增产,增产点次100%,其中5点次增产达到极显著水平,1点次增产达到显著水平。其中在2014年进行的甘肃省极早熟组春油菜区域试验中,陇油18号在5个试点均表现增产,增幅为9.84%~30.93%,山丹试点单产水平最高,平均折合产量2 495.25 kg/hm2,较对照品种甘南4号增产20.15%;卓尼试点增产幅度最大,平均折合产量为1 987.50 kg/hm2,较对照品种甘南4号增产30.93%。5试点平均折合产量2 140.05 kg/hm2,较对照品种甘南4号增产16.75%,居5个参试品种的第2位。在2015年进行的甘肃省极早熟组春油菜区域试验中,陇油18号在5个试点均表现增产,增幅为6.39%~24.04%,山丹试点单产水平最高,平均折合产量2 648.25 kg/hm2,较对照品种甘南4号增产18.61%;渭源点增产幅度最大,平均折合产量为1 866.75 kg/hm2,较对照品种甘南4号增产24.04%。5试点平均折合产量为2 120.10 kg/hm2,较对照品种甘南4号增产16.05%,居7个参试品种的第4位。

2.4   生产试验

2018年参加在天祝县、山丹县、渭源县、卓尼县、合作市等地进行的甘肃省极早熟组春油菜生产试验,陇油18号5个试点平均折合产量为1 997.25 kg/hm2,较对照品种甘南4号增产15.43%,居5个参试品种的第2位。其中在天祝试点平均折合产量为1 959.75 kg/hm2,较对照品种甘南4号增产11.19%;在山丹试點平均折合产量2 497.50 kg/hm2,较对照品种甘南4号增产19.93%;在卓尼试点平均折合产量1 837.50 kg/hm2,较对照品种甘南4号增产21.17%;在渭源试点平均折合产量1 733.70 kg/hm2,较对照品种甘南4号增产6.80 %;在合作试点平均折合产量1 957.50 kg/hm2,较对照品种甘南4号增产17.46%。

3   特征特性

3.1   植物学特性

陇油18号为春性白菜型油菜常规品种,生育期108 d。该品种叶片大,叶色淡绿,花瓣大而平,花期集中,株型紧凑。平均株高126 cm,一次有效分枝数3~6个,平均单株果数268个,角粒数20.85粒,千粒重2.98 g。

3.2   品质

2018年经甘肃省农业科学院农业测试中心检测,陇油18号籽粒含油量(粗脂肪)38.89%,芥酸含量0.98%,硫苷含量22.41 μmol/g,品质达到国家“双低”标准。

3.3   抗性

2018年7月15日、22日,甘肃省农业科学院植保护研究所分别对和政试验点和民乐试验点种植的甘肃省中早熟春油菜生产试验品种进行了田间自然感病条件下菌核病抗病性鉴定,陇油18号病株率为11.99 %,病情指数为8.42;抗病对照品种甘南4号病株率为23.14 %,病情指数为15.00。陇油18号相对甘南4号的抗病指数(RI)为-0.65(中抗)。

4   适种区域

陇油18号适宜在甘肃张掖、武威、甘南、定西等海拔2 400 m以上春油菜种植区种植。

5   栽培技术要点

5.1   播期

适宜的播期是高产栽培的措施之一,过早播种极有可能发生苗期冻害,过迟播种则导致花期可能会与高温天气相遇,减短花期和灌浆期从而影响其产量。一般甘肃省高海拔区在4月中旬播种较好。

5.2   种植密度

甘肃省春油菜产区地势高寒,气温较低,无霜期短,早霜较早,一般在9月中旬左右。合理的密植可调节群体与个体间矛盾,是获得高产的主要因子之一。因此在合理的密度下要适当密植,留苗密度以52.5万~82.5万株/hm2株为宜。

5.3   施肥

适宜施肥比例为N∶P=1∶0.5。施肥原则是重施基肥、种肥,及时适量追肥。基肥以有机肥和复合肥为主,追肥以N肥为主。

5.4    病虫害防治

陇油18号目前在甘肃种植区基本无病害发生,但苗期易受跳甲和茎蟓甲为害,花期易受蚜虫及菜青虫为害。播种前可用600 g/L高巧悬浮种衣剂10 mL加适量水拌种1 kg,以防止跳甲和茎蟓甲为害。薹花期用1.5%阿维菌素乳油1 000倍液和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1 000倍液按质量比1∶1的比例混合喷雾2~3次可有效防治蚜虫、菜青虫。

5.5   及时收获

由于陇油18号角果油菜易裂角,可造成不必要的减产,因此必须及时收获,一般在70%角果呈枇杷黄色时即可收获。

参考文献:

[1] 庞进平,董   云,王   毅,等.  优质丰产甘蓝型春油菜杂交种L6选育[J].  中国种业,2011,3(22):43-44.

[2] 龐进平,董   云,王   毅,等.  优质高产甘蓝型春油菜杂交种陇油10号的选育[J].  农业科技通讯,2011(7):187-188.

[3] 庞进平,王   毅,聂战声,等.  甘蓝型春油菜杂交种陇油13号选育报告[J].  甘肃农业科技,2014(10):3-4.

[4] 庞进平,聂战声,王   毅,等.  早熟优质丰产春油菜杂交组合819的选育[J].  中国种业,2012(4):53-54.

[5] 王   毅,董   云,靳丰蔚.  甘蓝型春油菜陇油杂2号选育报告[J].  甘肃农业科技,2018(12):1-3.

[6] 靳丰蔚,董   云,王   毅.  双低优质甘蓝型春油菜陇油杂1号选育报告[J].  甘肃农业科技,2018(10):1-3.

[7] 靳丰蔚,庞进平,董   云,等.  甘蓝型春油菜杂交种陇油10号高产栽培技术[J].  甘肃农业科技,2014(6):69-70.

[8] 刘婷婷,董   云,孙万仓,等.  油菜化学除草剂的除草效应及对油菜产量的影响[J].  甘肃农业,2018(1):44-47.

[9] 王   毅,董   云,靳丰蔚,等.  春性甘蓝型杂交油菜配合力与遗传效应[J].  西北农业学报,2016,25(11):1623-1628.

[10] 董   云,王   毅,靳丰蔚,等.  油菜(Brassica napus) Bna-miR1140基因启动子miR1140Pro的克隆与表达模式研究[J]. 生物技术通报,2016, 32(7):66-72.

[11]  董   云,王   毅,靳丰蔚,等.  油菜 Bna - miR169d基因的分离与过表达初步分析[J].西北农业学报,2016,25(12):1809-181.

(本文责编:郑立龙)

猜你喜欢

选育新品种
看禾选种
瑞华麦520的选育、特征特性及栽培技术要点
茄子新品种“福茄6号”选育技术
吉林省黄秋葵新品种选育
美国《温室种植者》推介的2008年花卉新品种(九)
2008年荷兰国际园艺展览会盆花新品种(一)
美国《温室种植者》推介2009年花卉新品种(五)
新品种信息
美国《温室种植者》推介的2008年花卉新品种(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