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语文小说阅读的有效教学初探

2019-09-10卢晓敏

广东教学报·教育综合 2019年85期
关键词:小说教学初中语文策略

卢晓敏

【摘要】小说是初中语文教学中一种重要的文学体裁,其一般来源于生活但是要高于生活。在小说教学中,增强小说教学实效性,对于提高学生阅读、分析、理解能力,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提升学生的文学修养和语文素养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初中语文;小说教学;策略

小说是一种重要的文学体裁,中学语文教材中所选的小说故事情节曲折跌宕、人物形象具体生动、环境描写多姿多彩,在当前文化百花齐放的局面中,它以其丰富的情节、多样的表达方式,成为了受众最多的文学体裁,因此它在初中语文教材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新课程标准对小说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在语文教学中,强化小说教学,增强小说教学实效性,对于提高学生阅读、分析、理解能力,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提升学生的文学修养和语文素养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对此,笔者结合教学实践,探讨了初中语文小说教学的策略,以期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一、了解背景,概括内容

几乎每一部小说都会或多或少地带有作者自己的影子,同时也会受到他所处的时代及其文化背景的影响。通过了解作家所处的时代背景和社会环境,更能使学生了解到作者在文章中所要表达的含蓄的情感。作者所处的社会环境、社会生活背景,往往折射在作者的思想感情、思维方式,以及行文表达中。所以在小说教学中,首先得让学生了解写作背景、明白故事梗概,尝试让学生查阅资料或独立概述故事内容,这样既可以锻炼学生的理解概括能力,又为进一步的小说内容学习如梳理情节、把握主题等奠定基础。

二、理清线索,把握故事情节

故事情节是小说中最吸引人的地方。在小说教学中要引导学生把握故事情节,这是读懂小说的关键,是欣赏小说艺术特点的基础,也是整体感知文章的起点。小说中人物形象的性格特征和思想主题大多是通过情节的发展演变过程体现出来的,理清了线索,故事情节的来龙去脉自然就清楚了。小说的线索形式多样,有的以时间为线索,按事件的发展变化构成整个故事情节,如鲁迅小说《社戏》主要围绕“到赵庄看戏”这一中心事件,以“看戏前、看戏中、看戏后”的顺序展开故事情节;有的则以空间为线索,根据地点转换组织故事情节,如《故乡》则以“我”回到故乡的见闻和感受为线索,按“我”回故乡―在故乡―离故乡的线索构成情节发展等。所以,在理清线索的过程中,教师要指导学生掌握小说的结构特点,寻找出作品的主要线索,来帮助学生理清情节发展线索进而把握故事情节。

三、掌握手法,揣摩人物形象

小说创作以塑造人物形象为中心。在小说创作过程中,作者往往会借助多种描写手法刻画人物形象,使人物形象生动鲜明。在初中小说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理解并掌握人物形象刻画的主要方法,进而能够很好地分析人物形象,准确把握人物性格,从而体会小说的主旨。下面以《孔乙己》为例进行具体分析。

第一,外貌描写。在《孔乙己》中,“青白脸色,皱纹间时常夹些伤痕;一部乱蓬蓬的花白胡子。”断腿前后孔乙己形象的对照,更显出他的落魄,从而揭示了当时社会的黑暗。第二,语言描写。在小说中多次提到孔乙己满口“之乎者也”,反映其受封建思想毒害之深。孔乙己用“四书”“五经”等所谓的“圣言”为自己辩解,连偷书他都说成“窃书不能算偷”。第三,神态和动作描写。“睁大眼睛”到“涨红了脸”充分表现了孔乙己自命清高迂腐不堪的特征和被人嘲弄时企图掩饰自己偷窃劣行的困窘心理。“不屑置辩”到“笼上了灰色”,他“显出不屑置辩的神气”,表现他因自己读过书而得意非凡,大有“有眼不识泰山”的神气等。通过对孔乙己的神态描写,透视了孔乙己的灵魂。第四,细节描写。通过服饰等细节描写,进一步揭示了孔乙己死爱面子的特性。“穿的虽然是长衫,可是又脏又破,似乎十多年没有补,也没有洗。”带领学生体会作者写作手法、感悟人物形象的过程,能够更好地把握文章的主旨,让学生能够感受到小说创作的“血肉”,这样学生在初期把握文章写作线索的基础上就能更进一步地了解文章的情节,为下一步更加深入的挖掘打下基础。

四、分析环境氛围,体会言外之意

“一切景语皆情语。”在初中语文的小说教学过程中,教师在帮助学生把握教学的主线、了解人物形象的基础上要通过教学设计引导学生分析作品中对于环境的描写,通过对环境的描写进一步把握人物特性,挖掘环境描写在文章中深层次的作用,从而更好地把握思想主题,提高学生对小说的鉴赏能力。如鲁迅先生的《故乡》开篇就有大段的景物描写:“时候既然是深冬;渐近故乡时,天气又阴晦了,冷风吹进船舱中……远近横着几个萧索的荒村,没有一些活气。我的心禁不住悲凉起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分析重点的字、词、句,如:“深冬”“苍黄”“阴晦”“活气”“萧索”“悲凉”等词语,在分析的基础上让学生谈谈这段环境描写带给自身的感受,然后思考作者开篇为什么要这样描写,它在文中有什么作用,最终带领学生体会作者通过时令、风声、天气、天色所勾画出的昏暗、萧瑟的背景。“苍黄”的天色,透露出气氛的寒彻、凄冷,“横”“几个”“没有一些活气”“萧索”等词语衬托出故乡的萧条、晦暗、衰败,渲染了荒凉、沉寂的氛围,这样的画面给“冒了严寒”急于回故乡的作者以内心的重创,“禁不住”则暗含了作者从回忆跌落到残酷的现实的变化过程,烘托出作者内心的苦楚与悲凉。这样通过环境的深入分析,就揭露出封建主义和帝国主义的蹂躏下旧中国农村日趋破败的残酷现实。

五、揣摩表现手法,把握思想主题

优秀的作品离不开精湛的写作手法。具体包括了细节描写、以小见大、对比、悬念、照应、铺垫、伏笔、衬托、渲染、象征等艺术方法。在学习过程中,教师要指导学生反复阅读课文,不断揣摩其表现手法,把握语言写作特色,捕捉精妙写作技巧,从而把握文章思想主题,提升学生的艺术审美情趣。譬如《变色龙》以小见大,通过街头巷尾平常的狗咬人的小事件,揭露了沙皇统治下人不如狗的黑暗现实和警察制度的反动和虚伪现官僚专制制度的黑暗统治。《社戏》开头写“我”随母亲省亲,伙伴们的热情等都是为后文看社戏时,“我”受到种种关照做铺垫。《范进中举》通过对范进中举前后不同情况的对比,尖锐地批判了科举制度的毒害,深刻揭露了封建社會的黑暗现实。

综上所述,在初中语文小说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把握好小说的情节、人物、环境三要素,以此为突破口,优选教学策略,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应根据实际教学需要,不断调整自己的教学策略;应根据教学内容及课堂生成,来确定最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以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引领学生学会鉴赏优秀文学作品为目标,真正做到老师教得简单,学生学得轻松。

参考文献:

[1]李新光.浅谈小说教学中的人物形象分析[J].科教文汇(上半月),2014.

[2]刘维娟.人教版初中语文小说教学探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5(19).

猜你喜欢

小说教学初中语文策略
基于“教、学、评”一致的初中语文作业一体化实践模式
初中语文片段写作的实践路径
群文阅读与单元教学比较谈——以部编本初中语文教材为例
浅谈初中语文作文教学
高中小说教学策略探究
浅论小说教学对于中学生人格塑造的意义
Passage Fou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