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形势下心因建设与素质提升互益思辨

2019-09-10窦学东

体育风尚 2019年9期
关键词:心理健康问题

窦学东

摘要:随着我国人口政策的调整,独生子女成为社会的普遍现象。鉴于我们的国情现状,这一代人的早期教育大都存在一些偏差。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身心发展的状况会直接影响到社会的发展和国家的前途。作为教育工作者要通过自身的努力,以科学的方法积极引导学生,纠正他们心理中的不良因素,将那些今后有可能影响社会正常发展的负能量因素扼杀在萌芽状态之中。

关键词:独生子女教育;心理健康问题;身体教育的探索

一、社会发展的现状,我们对人才的需要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各个领域的竞争越加激烈,人们所承受的压力也越来越大,整个社会处于急剧变革的时代。大学生身处改革发展的浪潮之中,其身心发展,尤其是心理健康状况也难免受到影响。大学生是国家未来发展的主力军,承担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一旦形成不健康的心理,轻则损人利己,重则危害社会安定。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要帮助学生锤炼坚强的意志和品格,培养奋勇争先的进取精神,历练不怕失败的心理素质,保持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敢于面对各种困难和挫折。

教育部也于2017年印发了《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纲要》,其中要求高校要加强心理育人方面的工作,并坚持育心与育德相结合、育心和育体相结合、育心与校园文化建设相结合的工作方针。心理育人工作已经已被纳入新时代高校全方位、全过程育人方针和体系,是高校育人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目前青年学生心理及精神方面存在的问题

良好的心理素质和积极的心理品质是大学生成长、成才、成功的前提和基础。目前,绝大多数的青年一代都是独生子女。生活中他们表现得胆小、娇气、任性、缺乏自信、团结互助精神和集体荣誉感。在家里他们被宠为掌上明珠,唯我独尊,自立能力较差,性格固执、任性,孤僻。在校学习过程中表现出情绪不稳定,难以接受同学间的平等。人际关系上表现得自傲,不愿与人交往。由于他们不能正确地把握自己,在学习生活中表现出孤独、自卑、缺乏自信。对于他们的教育培养给家庭、学校和社会提出了一个新的课题。如果不能将这些心理、精神方面的负面情绪及时化解在学生时期,以后必将给社会带来不可估量的危害隐患。如何使学生在获得知识、技能的同时,还能让使他们拥有健康的心理和精神境界,是我们每一位教育工作者所必须要认真加以思考的重大问题。

三、教育上存在的缺失与偏差

高等教育承担着培养既具有创新精神又拥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的高素质人才的历史重任。长期以来,高校作为人才培养的摇篮,更多地关注的是对专业知识和技能的传授,而忽略了对学生心理健康方面的关注,很多学生的心理呈现出“病态”,据教育部门统计,大学在校生中有20.33%-25.63%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

经过多年一线的教育工作实践,深感之前的体育教学工作中确实存在认识和实践上的误区,很多体育教师过多地强调培养学生的身体发展,而对于通过体育教学来改善、纠正学生在心理、精神方面存在的问题则考虑得较少,这种工作模式的直接后果就是即便经过师生的共同努力给学生的身体状况带来了很大的改善与进步,但仍然不能达到使学生得到全面发展的教育目标。

四、体育教育的功能

随着社会的发展,体育已不再单纯是一种的竞技活动,而已成为现代社会生活中的一种新型社交手段。体育越来越凸显出它在人文方面的功能。在社会生活当中,具有一定体育知识和技能的人,往往具备团队精神、领导力、自信、克服困难等品质。因此,体育教学应更多地重视学生在体育活动中的参与程度、自我的展示及情感体验。

一直以来,我们是通过系统的体育教育和科学的锻炼过程来达到增强体质、增进健康和提高体育素养的目的。研究表明:体育锻炼除了增强体魄、磨炼意志外,还具有心理治疗效应。可以帮助学生解决因心理冲动、压抑、郁闷而引发的情绪积及行为障碍,加强情绪的自我调控能力。从而诱导学生以宽容的态度、饱满的情绪对待社会、自己和他人,加深对人生意义的正面理解。同时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使学生学会用辩证的、客观的思维方式去思考,从认识、情感、行为各方面去适应社会,有效地面对生活。

五、我们的探索

目前,高校学生当中普遍存在的心理问题大体上可分为几种类型:一是心理发育不成熟类,表现得孤僻、固执、任性,自我封闭,少与外界联系、交往。二是缺乏挫折承受类,表现得缺乏自信和勇气,懦弱自卑。三是意志薄弱类,生活学习中怕苦怕累,不求上进。

改变他们的问题现状首先是要让学生明白,体育锻炼不仅能学习技术,提高身体素质,还能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与意志品质,提升人的品位和精神境界。然后找到相应的学习内容对学生进行品质素质提升的培养。具体的做法是:把第一类问题的解决的途径放在集体性项目的学习过程中。第二类问题的解决主要融入在体操项目比如说支撑跳跃、单杠内容的学习当中。第三类问题的解决则主要是与对意志品质要求较高的项目相结合如:长跑内容的学习。

首先把学生分成心态良好、心态一般、有一定心理问题的三个等级。在解决第一类问题时,采用分组练习法,每个组里都分配有三个等级的学生,要求他们在学习过程中要有互帮互助,团结协作的行为体现。练习前给“一级”的学生提出几点要求,一是在练习中主动承担起引导带头的作用,以保证练习的正常进行。二是要求他们在活动中主动地与其它两级的同学进行友好的协商与沟通,从而起到集思广益、活跃气氛、拉进感情的作用。三是要他们在遇到问题时主动征求其它两级同学的意见,鼓励他们对活动提出建议。同时教师也给后两级的学生提出要求。首先是必须跟着练,保证完成最基本的练习任务,然后再与其它同学形成配合,练习中尽可能表达出自己的意见和感受。“三级”学生只要做到了一点就会得到其它成员的赞许和教师的鼓励与表扬。经过多次反复的实践,大多数二、三级学生的心态和精神面貌都有了不同程度的改善。

解决第二类问题时首先是告知学生尽管练习有一定的难度,但均在他们能力可接受的范围之内,加之完善的保护措施,只要全神贯注地进行练习,就不会有危险。第二是练习过程由简到繁,由易到难,从而减小学生对于难度学习任务的心理压力。第三步是加强保护措施,加大安防区域、增加保护力量(人数)等,帮助学生克服恐惧心理。由于整个学习过程中的各种条件变化是一个渐进的状态,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在不知不觉中得到了提高。而一旦学生在克服心理障碍并顺利地完成以前自认为不能完成的任务时,其自信心大增,意志力和勇敢精神亦得到大幅度提升。

遇到第三类问题时,我们通过变换练习手段,提高学习过程的趣味性来达到改善、提高学生意志品质的培养目标。例如长跑项目形式单调、过程枯燥。既辛苦又乏味,但它对发展身、培养心方面的作用具有独到的优势。然而多数学生却并不买账,他们会以各种借口推脱练习,极尽偷懒之能事。为此,我们要须改变工作思路。第一步是尽量避开“枯燥”。可通过球类练习来提高学生的学习乐趣和热情,如足球一对一或二对二的对抗性练习,并逐渐增加每次练习的时间,学生的好胜心和竞争意识等优秀品质在不知不觉中受到激發,心肺功能和耐力素质水平也得到了提高。当能力达到一定程度后再进行更进一步的练习(例如变速、追逐、超越等形式的练习)会取得很好的培养效果。

六、结束语

以上是我多年来将对学生的心因建设融入素质发展过程方面所做的有意识的探索。通过这种方式的教育,大多数学生自身的潜能被激发出来。成功与收获给他们带来了极大的满足,极大地增强了他们的自信心,学生的内心充满积极向上的正能量。在增强体质的同时心理素质得到了很大的提高。收到了很好的教育效果。

参考文献:

[1]吕策.探析高校体育教学与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机融合[J].学术·理论 2014 (6):68-69.

[2]钟鹏飞.高校体育课程改革对学生心理健康促进作用的研究[J].武汉体育学院,2013 (1):44-46.

[3]侯晓姝.大学生心理健康探析[J].沈阳大学学报,2007 (1):119-122.

猜你喜欢

心理健康问题
高校研究生心理健康问题及对策研究
优化高中心理健康教育的措施分析
高校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及措施分析
高校留守经历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及教育对策研究
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原因分析
农村初中女生心理健康现状及教育对策
浅谈中职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
用爱心浇灌,促进学生健康发展
离异家庭子女心理健康问题的成因分析
浅谈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