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语文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教学刍议

2019-09-10陆海燕

语文天地·小学版 2019年9期
关键词:连续性融合文本

陆海燕

所谓非连续性文本,是相对连续性文本而言的,是指数据表格、图文解字、调查报告、产品说明、目录信息等内容。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正视非连续性文本的辅助教学价值,利用多种教学手段,整合非连续性文本资源、优化非连续性文本应用策略、拓宽非连续性文本训练域度,促使非连续性文本与连续性文本的多点融合,为学生提供更丰富的学习资源信息,以提升阅读教学品质。

一、整合文本资源,实现课程内部融合

教材课程中的非连续性文本信息众多,教师需要有整合意识,详细搜集相关内容,探寻非连续性文本与连续性文本的结合点。

1.搜集文本信息

“教师应着力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提高阅读品位,增强学生文化积淀,以此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小学语文教材构建时,非连续性文本信息以多点分布形式呈现在教材之中,课文的阅读提示、阅读资料、课文中的插图、课后的练习题、小资料,以及单元提示、语文园地、习作等板块内容,都包含丰富的非连续性文本内容。在阅读教学设计时,教师需要有自觉整合的意识,对教材中的非连续性文本信息给予必要的关注,引导学生结合非连续性文本展开阅读学习,让这些非连续性文本发挥重要的助学作用。

如教学部编小学语文第五册《搭船的鸟》,教师先让学生整体阅读文本内容,对课文中的所有信息进行整合:课文有具体情节内容,还有插图内容,课后练习中也有些信息,这都是不可或缺的阅读内容。仔细阅读教材,将所有信息进行归结处理,说说这些内容的设计意图。学生开始自主阅读学习,并主动进行课堂互动讨论。有学生说,课文中的插图设计非常精妙,一只小鸟,站立在船头,全神贯注地观察周围情况,突出了小鸟的核心地位。也有学生说,课后练习设计只有两项内容,却给我们提供更多阅读感知机会,第一个内容需要仔细观察,第二个对文本典词进行重点体会,都给我们提供文本研读契机。教师让学生结合课文中的非连续性文本内容展开阅读学习体验,给学生带来更多的学习启迪。教师让学生搜集整合非连续性文本信息,促使学生自觉养成关注非连续性文本的习惯。

2.探寻文本接点

非连续性文本内容散乱,但都不是孤立存在的,都有其明确的目的性,教师要注意对非连续性文本和连续性文本的对接,这样才能发挥非连续性文本的辅助作用。特别是课文中的插图、课前提示、课后练习等内容,与连续性文本关系密切,其助学切入点更为丰富,教师要引导学生对非连续性文本和连续性文本的接轨点展开重点探索,以培养学生自觉融合意识。

在教学《秋天的雨》时,教师先让学生对文本所有信息进行梳理,学生找出了文本内容、插图、练习题目、课文中的标注等信息,教师引导学生对这些信息进行对接性思考:在课文阅读时,需要对其他信息进行梳理和关注,体会这些信息对阅读文本的助力作用,介绍其结合情况。学生根据教师布设展开阅读思考,给出许多个性见解:“课文中增加了标注内容,这是一种提示和和启迪,给我们带来更多的学习思考。”“课文后面有阅读链接,这是很好的阅读补充材料,增加了阅读机会,对秋天的雨有了鲜明认知。”“课后按照样子写一写内容,这是对课文阅读的消化训练,训练价值很高”。教师对学生阅读感知进行点评,肯定非连续性文本的助学效果。

二、优化文本应用,实现文体内外融合

非连续性文本对阅读教学有更多助力支持,教师要科学运用非连续性文本,根据文本特点进行匹配性设计,以提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

1.文体认知对接

单元内容大多属于同一体裁,其文本有更多共性特征,而非连续性文本也有文体匹配共性追求,教师在具体教学实践中要注意找准对接点,给学生提供更多对接的方法,让学生自觉运用非连续性文本信息展开助学活动。童话体裁中的插图内容更为丰富,图文并茂是共性追求,语文园地和习作设计也有更强的针对性,教师要引导学生从文本文体角度展开学习和体验。写景散文单元中,课文后面的练习设计大多重视描写鉴赏,教师将这里作为连接点展开重点引导,也能够获得不错的教学效果。

如《去年的树》,这是一篇童话故事,课文中有几幅插图,从图中可以看出小鸟与大树之间的有情是非常深厚的。教师先引导学生自主阅读课文,并给出一些阅读提示:课文中有不少插图,阅读课文时,要对相关插图进行仔细观察,能够利用插图讲述故事主要内容。学生根据教师布设展开阅读学习,教师深入到学生群体之中,对学生阅读学习情况进行监控,随时给出教学引导。当学生阅读有了一定基础之后,教师让学生看课后训练题目设计,发动学生展开分角色朗读活动:小鸟是主要人物,其性格特点是鲜明的,诚信、执着、友善,在诵读时,不妨结合图片信息,对小鸟的形象进行重点塑造。在小组内展示诵读,由小组成员评选出最佳诵读者。教师让学生利用插图和课后训练展开阅读操作,实现了连续性文本和非连续性文本的融合。

2.教法学法融合

“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教学在2011年被准确地提出,它的目的就在于提高学生对于实际生活的适应能力,丰富学生阅读体验”。连续性文本和非连续性文本有相辅相成的辩证关系,教师在阅读教学中,需要关注教师教法和学生学法的融合。教师运用非连续性文本資源信息进行教学启动,让学生在融合体验中形成阅读认知;学生结合非连续性文本信息对课文进行深度阅读,在信息处理中完成阅读体验,对非连续性文本的助学功能形成鲜明认知。

教无定法,贵在得法。阅读教学中,教师对教法进行整合优化处理,可以形成丰富的教学成长动机。如《富饶的西沙群岛》,教师引导学生阅读时,对课文中的照片信息进行重点处理:这篇课文中的插图比较特殊,都是由照片组成的,特别是课后给我们集中展示了四幅照片,从中选择一张照片,写几句话。在具体操作时,需要借助课文写法展开。结合照片观察阅读课文内容,体会描写语言的合理运用。学生根据教师引导展开学习行动,自然进入阅读核心,形成崭新阅读感知和体验。

三、拓宽文本训练,实现课内课外融合

利用非连续性文本展开阅读训练,教师需要有拓展意识,课内课外相结合,结合学生生活实践展开训练,都能够给学生带来全新感知和体验。

1.文本相互转化

语文阅读教学中,连续性文本和非连续性文本需要相互转化,教师在具体设计和调度时,需要给学生提供更多启迪和引导。如文本插图,这是非连续性文本内容,教师让学生根据插图写出故事,自然转化为连续性文本了,将课文进行图示化表达,也可以将连续性文本转化为非连续性文本信息。在文本相互转化中,学生对文本的认知体验会更为深刻,如果有必要,教师要注意拓宽教学视域,结合课外文本信息展开具体操作。

在学习《大自然的声音》时,教师让学生仔细阅读文本内容,然后让学生完成课后练习第二题,填一填,以图示方法梳理课文内容。学生有了阅读经历,很快就进入角色,填写操作顺利推进。为给学生带来更多感知体验机会,教师利用多媒体展示一组图片信息,让学生观察图片,说说图片中呈现的内容。学生一边观察一边讨论。有学生认为:这是青蛙演唱会的图片,从图片上可以看出,很多青蛙在夏夜尽情地歌唱,沉浸在祥和的环境之中,不管是独唱还是合唱,都给人带来愉悦感……也有学生说,下雨图片中,我们分明能够听到雨点落地的声音,也能够听到雨点打在竹叶上的声音,这些声音是美妙的,如进入了音乐会。……教师对学生个性表现给出积极评价。让学生将文本转化为图示,将图片转化为文字讲述,都属于连续性文本和非连续性文本相互转化的范围,给学生带来更丰富的学习体验,课堂教学效果显著。

2.生活实践应用

“非连续性文本与人们的日常学习、生活息息相关,还具有很强的概括性和实践性。”学生生活中的非连续性文本信息极为丰富,这也是文本阅读教学的重要信息资源。教师要有科学整合利用的意识,让学生对这些课外非连续性文本信息进行搜集、整理、分类、归化,使其成为阅读教学的重要辅助材料,也能够给学生提供丰富阅读感知机会,促使学生自觉建立课内课外衔接意识,培养其良好的阅读习惯。

学生生活认知积累呈现差异性,教师对此需要有清晰的认识,在文本阅读教学中引入学生生活中的非连续性文本信息,参与到课堂教学之中,给学生带来的学习辅助是非常鲜明的。如教学《带刺的朋友》,教师先引导学生对文本内容进行梳理,然后让学生复述课文内容,并给学生展示一些小动物的图文信息,让学生结合图文信息创编小故事,以文字形式展现出来。学生拿到这个训练任务后,都感觉比较新鲜,自行观察这些图文信息,顺利进入读写环节,学生大多能够顺利创编出小故事。成果验收阶段,教师对学生个性表现给出高度评价,并挑选一些佳作进行班级展示,给其他学生提供观摩学习的机会。教师利用多媒体展示生活图文信息,发动学生展开习作训练,给学生提供读写机会。从学生精彩的表现可以看出,教师非连续性文本运用是比较适合的,让学生将非连续性文本转化为连续性文本,其训练价值是多元的。

語文阅读教学离不开文本,连续性文本和非连续性文本的多点融合,为阅读教学提供丰富载体信息,教师要有整合、归化、统筹、融合的意识,将连续性文本和非连续性文本进行融合性处理,以提升阅读教学的认知水平。教师从不同视角展开教学行动,符合拓宽性教学的实践诉求,具有广泛的应用空间,值得我们做更深入的研究和实践。

作者单位:江苏省射阳县小学(224300)

猜你喜欢

连续性融合文本
“五学”融合:实现学习迁移
非连续性文本之图文转化题阅读摭谈
文本联读学概括 细致观察促写作
刚柔并济
破次元
浅谈连续函数的四则运算的连续性
小学中段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教学初探
挖掘文本资源 有效落实语言实践
搭文本之桥 铺生活之路 引习作之流
文本与电影的照应阅读——以《〈草房子〉文本与影片的对比阅读》教学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