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希斯•莱杰之后再无小丑

2019-09-10泽罗

风流一代·TOP青商 2019年12期
关键词:希斯蝙蝠侠小丑

泽罗

【剧情简介】:本片故事背景设置在20世纪80年代,讲述了一位生活陷入困境的脱口秀喜剧演员渐渐走向精神崩溃的边缘,在哥谭市开始了疯狂的犯罪生涯,最终成为蝙蝠侠的宿敌“小丑”的故事。

写下这个标题,对杰昆·菲尼克斯似乎有些不公平。希斯·莱杰虽演绎出纯粹的“恶”,但他也需要组装一个糟糕的人生。现象本来不该压过本质。何况,他演得那么好。

观看《小丑》的时候,正好看到马丁斯科塞斯在《纽约时报》上发文解释他为什么批判漫威电影:这些系列电影里没有真相、没有悬疑,也没有真正表达出情感的危险,他们为满足特定主题而制作,被设计成有限主题的变体,名义上是续集,精神上是翻拍。他们是精心设计的消费品,没有艺术家视野。

马丁斯科塞斯的剑尖指的是漫威,剑气杀到的却是所有英雄“爽片”(甚至商业爆米花电影),DC(Detective Comics,一家美国文化公司与漫威公司齐名)并不例外,只是诺兰凭借《蝙蝠侠:黑暗骑士》撬开了一个裂缝,叫人看到英雄片也可以把人带入不可名状的、想象不到的体验领域。而随着《小丑》的口碑爆棚、拿奖不断,DC影迷在面对漫威影迷时,腰杆似乎都特别直:我们不一样。

我喜欢希斯·莱杰的小丑,但这部我却不太喜欢。我觉得,在杰昆·菲尼克斯的演技光环中,《小丑》被过誉了。

著有《暴力:一种微观社会学理论》的社会学家兰德尔·柯林斯在研究暴力行为时曾经提到过一个娱乐方面的迷思:那些微笑着的、玩世不恭的杀人犯或坏人。然而事实上,杀人犯、抢劫犯或者斗殴者在动手时很少心情愉快,甚至很少用冷笑来表现自己的智慧。

我们真把“狂笑的恶徒”当真吗?并没有。

《新警察故事》里,吴彦祖版的“小丑”是一个微笑着的、玩世不恭的坏人。我们知道他一定会死,也知道他是假的。他是可名状、可想象、可娱乐、可消费的。

“狂笑的恶徒”之所以深入人心,正是因为他不现实,这暗示了他的邪恶目标是虚假的,只存在于娱乐的框架中,可以让观众用娱乐的心态去看戏,可以明知为假而去体验紧张刺激,可以痛快地代入正义战胜邪恶,而不用陷入面对真正暴力时的恐惧。然而当我们将视线转向新闻镜头下那些正在进行犯罪的犯人,他们的表情有专注、有紧张、有恐惧,却鲜有人笑。

“小丑”的原型来自漫画,原本是典型的“狂笑的恶徒”,他只是一套装置,一套与同样虚假的英雄相对立的功能性娱乐装置。然而伴随希斯·莱杰和杰昆·菲尼克斯的“小丑”接力,我们视野中出现了一种全新的景观。

从《蝙蝠侠》到《小丑》,哥谭市的面貌逐渐写实,“狂笑的恶徒”恶得愈加真實。渐渐地,我们没有办法用娱乐的心态来看戏,也没有办法不恐惧,甚至连看电影的过程都不那么愉快。马丁斯科塞斯所批判的幻想的“主题公园”突然变成了现实的真相,我们的情感陷入危险。

希斯·莱杰的小丑之高妙在于,他展示了最纯粹极致的“恶”,这超越了真假。小丑的逻辑考验着观者的心,小丑的问题是头顶的达摩克里斯之剑,是道德之眼,是若干年之后回看依旧回旋的困惑,是那份刺激和冲击背后,故事内核里的叫人痛苦的情感,是那让人不安的、动摇的对硬币两面的共鸣。

如果说希斯·莱杰版的小丑(《蝙蝠侠:骑士归来》)在商业片中做到了最高的艺术水准,乍看之下,杰昆·菲尼克斯版的《小丑》在故事上放弃了商业性媚俗,似乎更偏向“电影艺术”一些。它展示的不是善与恶的碰撞和人性的挣扎,它展示的是恶从何而来、暴力如何发生、世界如何割裂。哥谭市从漫画中走出来,像极了真实世界里的城市。小丑从脸谱中活过来,像极了真实世界里的人。

对!这个故事其实不好看,它叫人不爽。它没有可爱又迷人的反派,也没有见证英雄的诞生。一条独木桥走到黑,我们看不到反派的狂笑肆意,我们也看不到英雄归来、复仇成功。它不试图掩盖暴力之下的冲突性紧张和恐惧,叫看的人紧绷。它“毁了”我们在电影中体验到的可娱乐的暴力和娱乐犯罪的主题乐园。所以,它就值得表扬了吗?

杰昆·菲尼克斯的演技过于突出,以至于我们想批判它似乎都背负着原罪。我们在他炫目的演技中,获得了另一种爽度,于是把这部《小丑》和希斯·莱杰捧到一样的高度。然而,过几天你再琢磨琢磨,剧情是不是有点过于简单了?说到底,《小丑》的故事内核到底是什么?

《小丑》展示的是“可怜之人必有因由”的观点,展现了贫困、虐待、缺失存在感的状态……是的,这些看上去似乎能够合理解释犯罪的原因难道就可以成为犯罪的理由、就可以成为无差别施加暴力的理由了吗?

这部电影激发了我们对恶的理解和同情吗?没有。它提供了不可名状的、想象不到的体验吗?也没有。看完之后,你真正能够回味的是什么?难道是精神病一般的演技?

即便电影努力回避着共情陷阱,即便电影中每一次暴力并不以爽度为诉求,事实上,影片对暴力的展示依旧是媚俗的。每一次极度压抑之后,纯粹的暴力确会为影片带来一次次新的高潮,但除了诉诸暴力,小丑的故事没有其他突破的空间,最后成了一场暴力的嘉年华。

如果用现实主义的笔法,就要承担现实的重担。结局时,小丑“封神”,暴力临世,“道德假期”开始。巷道里那个小男孩如此渺小,他要如何救世?在这过于真实的世界,他又显得那么不真实,如此整部电影在这一刻立不住了。小丑的困境根本无解。

在故事内核上,《小丑》是不成功的,影片在最后抛给观众一个基本无法讨论的虚空。

第一遍看《小丑》,我觉得它是可以达到马丁斯科塞斯所谓的电影标准的,即“电影是关于真相的——美学、情感和精神上的真相。它是关于人的——人的复杂性和他们的矛盾,有时是矛盾的本性,他们可以互相伤害、互相爱护,然后突然面对自己的……”可是,等杰昆·菲尼克斯过于突出的精神病演技在头脑中慢慢淡化之后,又觉得这部电影并没有达到这一标准。

希斯·莱杰的小丑之所以经典,是他用极度纯粹的恶让我们临渊而立。杰昆·菲尼克斯的小丑很难经典,是因为他全靠演技撑着,却没有内核,他空了。

猜你喜欢

希斯蝙蝠侠小丑
《新蝙蝠侠》谁在囚笼之中
《新蝙蝠侠》一次失败的重启
幽默的小丑
最大规模的蝙蝠侠纪念品收藏
英已故前首相遭40余起性侵男童指控
小丑
小丑精灵
布拉格天空飞过荆棘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