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寻找桃花源

2019-09-10有枝

作文新天地(小学版) 2019年12期
关键词:山鸟辫子桃花源

有枝

一千多年前的五柳先生——陶渊明曾写过一篇《桃花源记》,此后桃花源便成为世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之代称。今天,我要和大家分享的是江老师版的《桃花源记》。

一看这题目,可能会有同学暗暗发问,“歙”念什么?这个字念“shè”,是安徽南部的一个县,徽墨、歙砚为其特产。也就是说,这是一篇去安徽歙县南部的游记。

一提到写游记,很多人都会想到,开门见山式的交代:时间、地点、人物等要素。这当然没错,对于初学者,这无疑是首选方法。当我们读到这篇游记的时候,会发现作者采用了有别于以往我们所熟悉的方法,而采用了插叙式的以景开篇法,即一开篇先对途中或目的地的景物进行描写。我们看,绵延千里的山脉是远景,路上的山民是近景。这是由远到近,立体写景。假如我们去西湖秋游,我们可以这样由景入题仿写:“一片绵延的法国梧桐于北山路从南到北地浸染,像是给西湖描上了一道金黄的眉。断桥上的游客,纷纷驻足,或自拍,或他拍,都想将这道‘金边’珍藏在自己的回忆里。”

往下看,有一条乡间公路。从“烟尘滚滚”我们可以知道这是条泥土路,不是柏油路也不是水泥路。后面把山溪比喻成“像一条舞动的白蛇”。舞动说明弯曲,白是溪水的颜色,是蛇不是龙说明看起来细小,从这个比喻我们可以得知山高而蜿蜒。类似的在后文也有体现,描写司机车技高超,作者只用了“有惊无险”四个字。这便是语言的凝练,所有的艺术都在说与不说之间。表面上没有直接说,但其实什么都说了。

如果说第一段的脉络是由远到近,那么第二段的脉络则是动静结合。公路是静的,三轮车是动的;悬崖是静的,山溪又是动的;山林是静的,山鸟又是动的。通过动静的和谐统一,使景物栩栩如生地呈现。值得注意的是在写山鸟振翅疾飞时,不是用“叫了几声”而是用“洒下一两粒空啼”,作者大胆新颖的用词非常值得我们学习,这对丰富同学们的词汇量是极有帮助的。

在简要的交代此次出行的目的、地点后,作者开始重点描写歙南的村居。“溪水清且涟兮,砭人肌骨。游鱼、石虾隐约可辨,人来不惊”,这就是我们常说的溪水清澈见底,泛着阵阵涟漪,触及带着沁肤的凉意。这些词汇同样是值得我们积累的。“枕山而卧,傍水而眠”以及下文“风吹过,雨打过”“在歙南的村头,在歙南的路口”等多处采用对仗的语言形式,读来朗朗上口,带着几分古文的韵味。

万物有灵且美。有时候我们描写一处景物时也尝试着让物与人相互打通,最经典的方法就是采用拟人。我们看到文中多处采用拟人的修辞手法。比如:“沿着一条逼仄的青石板,一条小街匍匐在氤氲的山雾里,像一个情窦初开的少女,清寂而腼腆。”“但我想象过她们遥相眺望的样子,她们一脉相承,相互取暖,烟消云散的年月因此有了一丝隐秘的关联。”很多时候,如果我们写出了一句精准的拟人,很大程度上就读懂了景物的心思。

这里真是一片世外桃源,对于如今“地球村”的时代,没有钢筋水泥,生活起居几乎原始,几个月不外出,商品进货一次卖一年。对于“我”这样一位闯入者会产生怎样的影响呢?上课的孩子们一个个盯着“我”,以至老师停下手中的功课。但这里出现一个让人意外的细节,原本是“我”打扰了老师上课,可老师却不好意思地对着“我”笑。从这个侧面,我们可以看出山里人的那份纯真与善良。同样的,下文作者没有拒绝一双来历不明的双手,也从侧面体现出作者的善良。

写景是离不开人物的,而人该怎么写呢?本文又给我們作了很好的示范。作者从外貌、动作、语言和心理方面来描写女教师、学生和同行的老妇人。在描写教室里的一个小女孩时,“其中一个女孩拖着乌黑的辫子,瞳仁比黑还黑,像一片小小的没有尽头的夜”这句话很有特色,是一种借力使力,步步为营的写法。也就是后面的修饰是建立在前面修饰的基础之上,先写辫子的乌黑,再写瞳仁比辫子还黑,像没有尽头的夜。当然,语言和心理两方面作者写得比较含蓄。设想一下我们自己平时上课,突然一位陌生人造访是不是会很好奇呢,是不是会引发骚动呢?引发骚动自然包含了同学们窃窃私语的猜想。

作者找到那片桃花源了吗?找到了,但他终归还是要回到现实生活中去,而那位来自桃花源的老妇人也消失在小城屯溪,就像某种隐喻。也许真正的力量不在山里,而是在我们心里,那是一种即使身处困境、逆境也努力生长的坚韧。

猜你喜欢

山鸟辫子桃花源
雾云山梯田
鸟鸣涧④
菊与星
外婆的辫子
《桃花源记》
你心中的桃花源
虚构的桃花源 桃花源的虚构
长辫子老师教认字
最长辫子
《妈妈的辫子长又长》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