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博物馆的文化使命

2019-09-10王春法

新华月报 2019年12期
关键词:国家博物馆丝路博物馆

经春入夏,草长莺飞。半个多月来,世界的目光一次次聚焦北京。从第二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到2019年中国北京世界园艺博览会,再到亚洲文明对话大会,三场活动有一个关键词贯穿始终:人类命运共同体。习近平主席指出,提倡共建“一带一路”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就是要促进不同文明的交流互鉴和各国之间的互利合作,建设一个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亚洲先人们早就开始了文明交流互鉴。丝绸之路、茶叶之路、香料之路等古老商路,助推丝绸、茶叶、陶瓷、香料、绘画雕塑等风靡亚洲各国。而今,陈列在博物馆里的文物见证了并继续见证着交往交流、互通有无的文明对话。

为迎接第二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的召开,中国国家博物馆在今年4月率先推出了倡导丝路精神的“殊方共赏——丝绸之路国家博物馆文物精品展”;作为亚洲文明对话大会系列文化活动之一的“大美亚细亚——亚洲文明展”,近日在中国国家博物馆展出了来自49个国家的400多件珍贵文物……文物承载灿烂文明,传承历史文化,维系民族精神。在“博物馆热”持续升温的今天,如何发挥好国家博物馆在文化发展、文明进程中的作用,如何承担好丝路国家博物馆的历史使命,是我们需要思考的问题。本期讲坛根据王春法委员在全球博物馆馆长论坛上的发言整理编辑,以飨读者。

文明因多样而交流,因交流而互鉴,因互鉴而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在第二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圆桌峰会的开幕词中强调:“我们要积极架设不同文明互学互鉴的桥梁,深入开展教育、科学、文化、体育、旅游、卫生、考古等各领域人文合作。”

人类社会正处在一个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代,博物馆在推进人类社会发展中的地位作用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凸显,博物馆之间的交流合作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频繁密切。每一种文明都是美的结晶,都彰显着创造之美。一切美好的事物都是相通的,人们对美好事物的向往,是任何力量都无法阻挡的。古代丝绸之路绵亘数万里,延续两千年,积淀形成了跨越時空、超越国界、富有永恒魅力、具有当代价值的“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丝路精神。这是人类文明的宝贵遗产。今天,“一带一路”为相关国家的文化交流描绘出文明交流互鉴、人类命运与共的美好图景。博物馆在促进世界文明交流互鉴方面具有特殊作用,充分认识世界博物馆事业发展呈现新的特征,准确把握博物馆文化功能面临的新挑战,更加积极地联合协作、开拓创新,创造更加美好的未来,是丝绸之路国家博物馆共同的任务和使命。

把握世界博物馆发展大势

当今世界,博物馆广泛受到各国政府和人民的关注,博物馆不断走进人们的日常生活,成为人们了解历史文化艺术、获取科学知识乃至休闲旅游的重要场所,同时在推动社会发展、促进世界文明交流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随着时代的发展,博物馆的运营模式上也发生许多变化,展览结构优化、展陈手段提升,信息技术应用,公众形象塑造,文创产品开发等,都成为影响博物馆未来发展的重要因素。

博物馆在世界范围内尤其在中国飞速增长。一方面从数量上来说发达国家经过20世纪中后期的快速增长,数量增长趋于稳定;相比之下,发展中国家博物馆事业方兴未艾,数量呈现快速增长之势,丝路沿线国家未来可能掀起博物馆高速发展的浪潮。另一方面,随着博物馆内涵和外延的不断发展,博物馆的类型也在不断地丰富。例如,因互联网和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而出现的数字博物馆、智慧博物馆,以及为不同行业而建立的行业博物馆,如银行博物馆、消防博物馆等等,以及因不同收藏主题而建立的主题博物馆,如汽车博物馆、钟表博物馆等等,甚至还出现了没有藏品的博物馆。中国当下的“博物馆热”就是公众对文化需求典型的反映。许多国家更是积极建设海外分馆,最大限度集中博物馆品牌、藏品、展览、人才、科学研究等优势,最大限度辐射服务不同地区,有力地发挥了博物馆在文化传播交流方面的作用。

当下,博物馆正走向以展览为王的时代。无论是博物馆的藏品还是学术研究,归根到底都要为展览服务,都要支撑和服务于展览,展览是博物馆最重要的产品,策展能力是博物馆的核心竞争力。即使拥有再多再好的藏品,如果不能持续推出展览展示,也难以满足人民群众的欣赏需求。越来越多的博物馆认识到,通过推出高质量的展览,不仅可以展现时代声音,回应人们对社会的关注,增强博物馆与公众的关系,也可以更好地促进博物馆各项事业的协同发展,在进一步充实丰富藏品形态、加强研究基础、强化教育功能、提升文创水平、增强馆际交流等方面发挥重要的作用。

随着科技的发展,新技术手段在博物馆中也得到广泛应用。近代博物馆发端于藏品的收藏,归根结底是以“物”为中心。但随着博物馆功能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博物馆将主要精力转向展示、教育等以人为中心的功能,不断强化作为公共文化服务机构的属性,成为社会的知识传播与体验中心。进入21世纪,随着科技的高速发展,以云计算、物联网、移动通信、大数据和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新技术逐渐进入博物馆领域,运用到博物馆教育、展示及活动中,实现了博物馆运营模式与移动应用、社交网络的紧密结合,形成了以博物馆业务需求为核心,用创新科技手段整合线上线下活动的新型博物馆发展模式。

博物馆在国际文化交流传播作用凸显。文心通则民心通,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首先要促进不同文明相互理解、相互欣赏和相互包容。习近平总书记一再强调,“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鉴而丰富”,博物馆是保护和传承人类文明的重要殿堂,是连接过去、现在、未来的桥梁,在促进世界文明交流互鉴方面具有特殊作用。博物馆是人类共同的文化遗产,不同地区、不同国家只有加强跨文化的交流,才能相互理解并尊重,包容并且相互信任。世界的多样性是人类文明的基本特征,也是当今世界充满生机和活力的重要条件。博物馆正成为跨文化交流和世界和平的使者,推动建设世界各国人民多姿多彩的精神家园。

认识丝绸之路国家博物馆的使命任务

2000余年来,“丝绸之路”作为连接中西方的重要通道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承载着中国与世界的交往和对话,彰显着古代中国开放的文化品格、不朽的文明成果。今天,“丝绸之路”一词早已超越其历史含义,成为一种精神和象征,为当今世界的和平与发展提供了价值典范,我们要准确认识丝绸之路国家博物馆的使命任务。

首先,准确把握丝绸之路国家博物馆在弘扬和传播本国文化、树立本国对外形象方面的使命。每一种文明都扎根于自己的生存土壤,凝聚着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非凡智慧和精神追求,都有自己存在的价值。国家博物馆作为一个国家文化形象的代表,具有珍藏国家历史记忆、保存国家优秀文化基因、实现国家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的重要职能。随着全球化趋势的不断发展,丝路沿线各国的国家博物馆应该主动肩负起展现国家形象、增强国人文化认同感以及体现国家文化软实力的使命,展现各国文化的永久魅力和时代风采。

其次,准确把握丝绸之路国家博物馆在文化遗产保护方面的共同使命。丝路沿线国家拥有许多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相关名录的文化遗产项目和丰富的文化财富,这是我们的骄傲,值得全世界人民的保护。作为丝路沿线国家的博物馆,更应该加强合作,互通互鉴,对我们共同的文化遗存进行保护和利用,联合打造具有丝绸之路特色的旅游产品和遗产保护。这里,既要让本国文明充满勃勃生机,又要为他国文明发展创造条件,让世界文明百花园群芳竞艳。

最后,准确把握丝绸之路国家博物馆在增进国家间文化交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方面的使命。习近平主席在“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圆桌峰会上曾说:我们携手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国际合作,让古老的丝绸之路重新焕发勃勃生机,用实实在在的行动,推动“一带一路”建设国际合作不断取得新进展,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注入强劲动力。丝路沿线的国家博物馆应在促进世界文明交流互鉴方面发挥应有的作用。应坚持“请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共同开展多渠道形式多樣的文化交流活动,加强藏品、展览、人才、科研交流与合作,推动建设世界各国人民多姿多彩的精神家园。

努力增进丝绸之路国家博物馆间更广泛的合作

2018年11月,我们在中国福州成功举办了丝绸之路国家博物馆联盟首届联盟大会,通过了联盟章程,签署了大会备忘录,取得了丰硕成果。接下来,我们将进一步深化阶段性成果,在展览、人才、文保、考古、信息化、文创等领域展开全方位交流合作,推进具体项目落地生根。

要推动展览合作,促进文明交流互鉴。要加强联系与协作,丝绸之路国家博物馆各单位之间每年至少合作举办一次联展或巡展。由相关单位联合策展,以展示多元文明,让沿线国家地区博物馆丰富的馆藏文物都活起来,不断提高社会公众对跨地域、跨文化交流合作的关注度和参与度,促进丝绸之路各国民心相通,加强世界文明交流互鉴。展览和巡展期间举办学术论坛,及时回应共同关注的重点、难点和热点话题。

要加强人才交流,形成联动发展合力。人才是应对未来挑战的核心。充分发挥丝绸之路各国家博物馆平台资源优势,共同推进人才交流与合作向纵深发展,在展览、考古、文保、科研等领域联合开展专业人才培养和学术交流,实现专业人员互访的常态化、制度化。中国国家博物馆愿意每年与丝绸之路各国家博物馆互派3-5名急需专业中青年专家学者,开展交流合作和业务培训。

开展文保和考古合作,共同守护人类文化遗产。全球博物馆在文物保护和考古的政策法规、历史沿革、科技条件等诸多方面存在差异,沿线各国家博物馆之间合作应有利于优势互补,取长补短。今后,各国家博物馆要携手探索文物科学发掘、保护与修复联动机制,尤其是专项文物保护技术的交流互鉴,提升专业技能和业务水平,加强文物的科学性发掘和预防性保护,联合打击文物走私和非法贩卖,共同保护全人类共有共享的文化遗产。以人类探源工程、人类迁徙路线图等基础研究作为重要方向,探索丝绸之路沿线国家地区的文物和文化内在关联性,积极开展联合考古。

推广新技术应用,分享创新发展经验。在日新月异的信息化社会,科技创新已成为博物馆未来发展的新引擎。目前,中国国家博物馆正在全力推进“智慧国博”建设,我们愿意同丝绸之路沿线国家博物馆一道共同探讨智慧博物馆发展的新方向,互相优先提供智力和技术装备支持,发挥大数据、云计算、3D打印、AR等新技术在博物馆藏品保护、展览陈列、社会教育等方面的积极作用。加强藏品的数字化和信息化建设,畅通资源共享、信息发布渠道,推动各国家博物馆可持续、高质量发展。

加强文创开发合作,实现文物资源转化。在“博物馆热”的全球背景下,集合传统和时尚元素的文创产品越来越多地受到人们追捧,成为传播文物知识、传递审美价值、拉近观众与博物馆距离的重要载体。长期以来,中国国家博物馆重视文创产品研发,丝绸之路沿线国家博物馆应依托代表性馆藏资源,加强IP授权和文创产品研发合作,并在各单位间进行优先授权、宣传和销售,以扩展文物的教化意义和知识价值。

交流互鉴是文明发展的本质要求。只有同其他文明交流互鉴、取长补短,才能保持旺盛生命活力。深化人文交流互鉴是消除隔阂和误解、促进民心相知相通的重要途径。应对共同挑战、迈向美好未来,既需要经济科技力量,也需要文化文明力量。文化、文物、博物馆间的交流可以跨越时空、穿越国度,见证不同文明的对话,是实现亲诚惠容、民心相通的重要载体。各国博物馆应在相互理解、相互尊重的基础上,求同存异、聚同化异,继承和发扬丝绸之路丰富的文化遗产和丝路精神,促进文明交流互鉴,切实推动全球博物馆事业共同发展,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开拓丝绸之路文明互鉴新渠道,真正实现“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共同将“一带一路”建成和平之路、繁荣之路、开放之路、创新之路、文明之路,共享人类文明成果。

(摘自5月20日《人民政协报》)

猜你喜欢

国家博物馆丝路博物馆
《漫话国宝·中国国家博物馆》第六站(上)
《漫画国宝·中国国家博物馆》第七站(上)
《漫画王国·中国国家博物馆》第四站(下)
博物馆
首届丝路天使总决赛在嘉峪关举行
绸都人
露天博物馆
新世纪以来中国国家博物馆入藏商周青铜器集粹
博物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