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家校共育:真诚关爱、科学引导,家校共育与假日教育形成合力

2019-09-10石春红

教育·教学科研 2019年9期
关键词:电话读书班级

石春红

随着教育理念的变化,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在这个整体中互相作用,互相依赖,正如德国教育家福禄培尔所言:“学校必须与家庭取得联系。学校生活、家庭生活和学生生活的一致,是儿童时期完善教育的首要和不可少的条件。”现代教育科学也认同这样的观点: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方向是否一致,决定着教育的成败。作为一名教师,善于和家长取得一致,一致的信念、一致的行动,就能引导我们的孩子朝着我们期待的方向发展。那么如何在假日里也保持这样的教育合力,保持教育的连续性、完整性呢?

电话家访:假日爱生没商量

“谁最爱孩子,孩子就爱他,只有爱孩子的人,才可以教育孩子。”我很喜欢高尔基的这句话。长假里,我给每一个孩子打电话,这样既可以避免贸然上门的尴尬,又能及时了解孩子的假期生活,促进师生的情感。我喜欢这样的电话时刻,原本不是很熟悉的人,因为孩子这个共同的话题,我和家长们能愉快地聊天,我始终遵循着一个原则,那就是无论是优秀学生的家长还是后进生孩子的家长,我总是平等相待,极其尊重,听到他们欢快地喊:“宝贝,石老师想你了,快来接电话。”我知道那种语气是发出内心的喜欢,不是装出来的尊敬,于是我会和家长们聊聊做菜啊、穿衣啊、工作啊,和孩子们聊聊假期里做了些什么,学了些什么,去了哪些地方?吃的穿的玩的,天南海北的神侃,传达的是心与心的默契。当然,我打电话也不是没有目的的。我会针对不同孩子的特点分类,注意力不够集中的,我会提醒家长每天按时和孩子一起收看《新闻联播》、记录《天气预报》;作业书写不够公正的,我会建议家长督促孩子练字;性格内向的,我和家长一起探讨如何利用假期让孩子去体验卖报,去学习沟通……

不同的家庭,家长的职业也不同,所以选择电话的时机也非常重要,根据家长职业特点,我制定了一个电话时间表,不管是在机关工作还是在工厂劳动,不管是个体经营还是乡野务农的家长,根据他们的作息时间,进行电话预约。然后选择周六、周日,或者是午休、晚飯后的时段,进行一个老师、家长、学生的三方通话。在这样的过程中,往往会发现一些在学校很难被发现的问题,对于深入地了解学生,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当然,电话家访还要讲究策略。暑假里,我给小安妈妈打电话,她开心地说:“石老师,真的谢谢你啊,儿子期末考得不错,你奖励他不做作业,他可是开心坏了,直嚷嚷着自由了呢。”我心里“咯噔”一下,因为我说得很清楚,《过好暑假》作业本不用做,但每天必须练字30个字,要读两本书,编一张读书小报。古希腊哲学家毕达哥拉斯如斯说:“不能制约自己的人,不能称为自由的人。”自由,不是随心所欲,不是信马由缰,不是可以破坏规则和规矩。真正的自由,是有能力控制自己的行为,既能够“有所不为”,又能够“为所不欲为”。

晚上,当我在电话里肯定了他期末考试的进步,建议他在剩下的日子里认真读3本书,每天认真练习40个字的时候,他很爽快地答应了,并提出读完书以后主动打电话向我汇报,然后故做神秘地对他妈妈说:“你能不能走开,我和石老师说点悄悄话。”电话里我听到他妈妈宠溺的声音:“你啊你,有什么秘密我不能听啊。”听到渐渐远去的脚步声,我仿佛看到小安如释重负的表情,他抑制不住紧张:“好险啊,石老师,谢谢你没有帮我告状,要不然我的屁股就会开花的。我肯定能完成的,我骗妈妈不是想不做,是想先玩,然后开学前突击做的。”这就是孩子最真实的想法,所以无论遇到什么样的问题,我都会提醒自己:不要急于下结论,表扬的时候,当着众人的面,批评的时候,一定要讲究策略,现场一定只有当事人。电话也是如此。如果我们把和家长之间电话联系的作用仅仅界定为汇报问题,那家长和孩子怎么喜欢这样的电话呢?

多年的实践证明,只要我们以心换心,热情地和家长共同商量教育学生的方法,真诚地关爱每一个孩子的学习和生活,就一定能得到家长的尊重,学生的信任。

网络快递:假日学习有选择

当今社会越来越重视课外阅读,越来越多的家庭会毫不吝啬地为孩子买书,但不容忽视的是很多孩子都追求快读,却不关心积累过程中的扎实与坚固。一本书,只是顺着作者的思路看几天就看完了,有的绘本孩子们一天可以看几本,确实,孩子们的阅读量上去了,但真正得到的东西却很少,书本知识只限于书本。还有的孩子把假期当成了休闲,成天窝在游戏机旁、电脑边,甚至连出门也不愿意。难怪有的家长说:“读书读书有什么用?怎么只知道打游戏啊?”叶圣陶先生说:“处理现实生活是目的,读书只是达到这个目的许多手段之一。不要盲从‘开卷有益’的成语,也不要相信‘为读书而读书’的迂谈。”因此,一方面要鼓励孩子阅读,另一面要教孩子学习的方法,养成做事有计划有目的的习惯。

家校通引领,让假期生活更有条理,寒暑假时间比较长,我往往会借助家长通平台指导孩子学习。这是今年暑假的家校通记录。(摘抄)

7月1日:本阶段为暑期自由阅读阶段,请各位家长至少和孩子一起共读一本书,10日晚我们在班级QQ群里进行一次读书交流。

7月10日:各位亲,今晚8点,相聚QQ,集中交流前阶段的读书情况,麻烦各位协助孩子整理读书体会,确定汇报形式,并把成果发送到班级邮箱rsfx35@126.com,暑假结束后整理成册。

7月18日:为了更好地帮助孩子学会表达和沟通,接下来的时间会有简单的口语训练,今天请练习一个绕口令:“三个胖娃娃,抓不住一个大花活河蛤蟆。一个胖娃娃,抓了三个大花活河蛤蟆。抓不住一个大花活蛤蟆的三个胖娃娃,真不如抓了三个大花活河蛤蟆的一个胖娃娃。”下周电话抽查。

7月25日:请大家登陆班级QQ群,以图片格式上传一张最美丽的练字作业纸,并点评其他同学的作品,推荐你最欣赏的5份作业。截止时间:7月28日晚8点。

8月1日:暑期已经过半,请提醒孩子按照进度完成暑期作业,推荐亲子共读《不老泉》思考:不老神话,幸福还是不幸福?抽查了绕口令的掌握情况,不少孩子只是会读,要有速度,请继续练习。

8月8日:各位亲,今晚8点《不老泉》悦读分享期待着你们的到来,届时将有阅读知识竞赛和辩论,请各位踊跃提供奖品。(价值5元)

8月10日:请选择暑期日记两篇发送到班级邮箱,并点评其他同学的日记,班级《小雨点》报将出暑期专辑,截止时间:8月15日。

8月16日:阅读《美丽中国——生态文明建设者》《人民英模的故事》等,完成中国梦征文并上传到尚书网。截止时间:8月31日。

事实证明,这一组组网络交流,使孩子们的暑期学习有了明确的方向,减少了暑期生活的迷茫,也便于家长系统地有针对性地督查孩子们完成学习任务的情况。

在线活动,让假日学习丰富多彩  假期学习生活仅仅靠家校通的发布显然是不够的,更重要的是落实在行动上。于是,我充分地利用QQ群、班级博客、邮箱等平台,给孩子们提供一个展示的机会,帮助孩子逐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QQ群活动是按照学号进行轮流主持,每一期主持都先发布讨论主题,可以是读书交流,可以是球赛解说、可以是“一站到底”知识竞赛、还可以是历史人物、音乐鉴赏等等,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话题,然后在家长的帮助下采用语音和文字两种方式进行现场互动。作为教师,我在这个过程中做的是协调发言的顺序,最后再由家长委员会成员进行资料整理,因为有些孩子的家里没有电脑,也有些孩子可能因为种种原因沒有能在现场,所以我们每次都进行资料归整,一方面是记录活动,另一方面也为不能参加的孩子提供学习机会。

班级博客,常常是我们发布阅读动态,推荐好书,并记录我们的假期阅读史、发布日记的平台,我们在这里分享彼此的喜怒哀乐,在点评中成长,在分享中学习。

这几年暑假,江苏省教育厅都开展了网络读书征文活动,我和家长们携手组织学生参赛,因为这是非常好的系列读书活动,从“我和我的祖国”“党在我心中”“在感恩中成长”“我们爱科学”到2019年的“中国梦”系列,都是引导学生主题阅读的好机会。比如,引导孩子阅读爱国系列文章的时候,首先根据比赛要求,推荐相关的阅读书目,再推荐阅读陆游的《示儿》、文天祥的《过零丁洋》,《徐悲鸿励志学画》、《虎门硝烟》,还有欣赏张明敏的《我的中国心》,成龙《大中国》歌曲……从古诗到现代文,从记叙文到人物传记到叙事散文,再到其他艺术形式的文字,做成一个主题,大大丰富了学生的阅读经历,在这个基础上再去写感受,我想更有体会,这样的大主题阅读利用假期进行显然是再合适不过的事情了。

家庭社团:假日活动多渠道

现在的家庭基本都是独生子女,假日里,孩子们很容易宅在家里,不少的家长向我诉苦:“我们家孩子不知道怎么了,带他去超市都不干,就是在家玩游戏。”

“堵不如疏。”如果我们孩子的假期生活丰富一点,孩子们的交往密集一点,是不是就能促使孩子们的视线离开电脑和电视呢?于是,我们以家庭为单位的假日小社团诞生了!根据孩子和家长自身的兴趣,招募了8名家长队长,8名孩子为副队长,组建假日活动小社团,让孩子们自由选择合作伙伴,每周一次进行主题活动。爱好运动的家长担任运动小社团的指导老师,这一组有羽毛球、乒乓球、游泳、跑步等项目供孩子们选择。

具有教书经验的家长招募的是趣味数学、名著人物故事、音标点击、艺术鉴赏等特长学生;热心公益的家长招募的是爱心小社团,他们组织孩子们定期去敬老院陪伴老人、协助交警维持交通秩序;有些孩子喜欢买买卖卖,就让做经营的家长带领他们去广场义卖;有些家长时间比较宽裕,就自发带团,带领孩子们去青岛看海,去浙西大峡谷漂流,在大自然的环抱里享受阳光。

晚上,我们还在城河边、广场进行诗词比赛,西瓜品鉴晚会。这样的活动大大激发了孩子们的阅读、参与兴趣。

教育家裴斯泰洛齐说:“我决心使我的孩子们在一天中没有一分钟不从我的面部和我的嘴唇知道我的心是他们的,他们的幸福就是我的幸福,他们的欢乐就是我的欢乐。我们一同哭泣,一同欢笑。”我始终坚信,只要我们真诚地关爱每一个孩子,就一定会取得家长的信任和支持,也只有这样的教育合力,才能保证最佳的教育效果。

(作者单位:江苏省如皋师范学校附属小学)

猜你喜欢

电话读书班级
班级“无课日”
我爱读书
正是读书好时节
意外的面试电话
班级FACE系列大放送
我们一起读书吧
电话求助 等
读书为了什么
一年级语文上册期末测试
以牙还牙